8月26日,我國力學界規模最大、綜合性最強、影響力最大的「中國力學大會-2019」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開幕,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和研究機構的4300餘名力學工作者濟濟一堂,聚焦國際前沿,共同探討交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推進力學學科的全面建設與發展。本次大會歷時3天,受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指導,由中國力學學會與浙江大學聯合主辦。王彬文研究員受邀參加大會並在固體力學分會場做特邀報告。
本次大會專家雲集、盛況空前,DetlefLohse、杜善義、方岱寧、包為民、馮雪、郭萬林、曲紹興等國內外專家學者作大會特邀報告。王彬文研究員作為航空強度領域首次登上力學大會做特邀報告的研究人員,也是固體力學分會場6位特邀報告人中唯一一位非院士專家,此次他代表強度專業在力學領域發出了頗有見地的聲音。
王彬文研究員特邀報告的題目是:《現代數字強度的航空探索與實踐》。報告由基本內涵、發展趨勢、航空探索、強度實踐和未來挑戰五大部分組成。在基本內涵章節,王彬文研究員通過分析現代強度在研究對象、研究方向以及研究手段上的變化,闡述了傳統強度的內涵已不能代表現代強度的研究範疇,精闢的提出了強度普適性的廣義內涵,即研究對象在設計狀態下保持其目標品質的能力。在發展趨勢章節,王彬文研究員站在人類工業革命發展的全局,論述了力學和強度是伴隨工業文明和科技發展的主線條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的邏輯關係,並從工業革命歷次變革中的表象挖掘提煉出科學技術研究的本質,即:人類基於信息流傳遞和時空度轉換,通過開展仿物、仿生和仿人的研究活動,為人類賦能的過程。在此基礎上,結合智能製造2025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本範式,清晰的闡述了飛機強度專業將呈現出大強度、新強度、數字強度的發展趨勢。在航空探索章節,通過對Verification&Validation(V&V)的發展脈絡、初步探索和強度V&V的講解,以及對數字孿生與物理實體、數字線索、工業物聯網、賽博物理系統等八個研究領域關聯關係的系統闡述,從航空產品全生命周期的驗證階段V&V、設計階段V&V、交付階段V&V等三個相互驗證與確認過程的角度,完整的講解了如何構建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強度體系。在強度實踐環節,詳細介紹了數字強度在驗證階段V&V中數位化、虛擬化、融合化、智能化方面的探索,分享了大型客機C919全機2.5G靜力試驗中數字強度應用的成功經驗。在未來挑戰章節,王彬文研究員指出了未來數字強度發展面臨的挑戰、涵蓋的關鍵技術和需要特別關注人工智慧、神經網絡、機器識別和5G+等新興技術的應用,也指出了源於力學的強度專業具有很強的基礎性和廣泛的應用性,數字強度涉及的理念、方法超前,亟需各個層級尤其是力學人員的廣泛參與。
王彬文研究員的報告引起了與會力學專家和青年科技學者的極大關注和廣泛共鳴,紛紛表示報告前瞻性、系統性強,對推動力學以及強度專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
會後,王彬文研究員與郭萬林院士等多位專家學者圍繞數字強度、數字孿生以及強度專業的未來發展進行了交流,專家們對王彬文研究員所作報告給予充分肯定,對報告中闡述的強度的廣義內涵、科學技術研究的本質以及數字強度體系高度認同,認為強度所在數字強度方面的研究探索與實踐對於力學在智能製造時代背景下的開創性發展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