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蟲大概長2到3釐米

2020-11-24 採摘時間的人

總是和長生掛鈎的生物——渦蟲

渦蟲大概長2到3釐米,是扁形動物門,生活在水裡。有頭有身體,是的,它是有腦子的,只不過比較原始,是U型的,並且具有完整的消化系統,但沒有肛門。有一對眼睛,但是基本上是看不見的,只是可以感受光線。兩側各有一發達的耳突,這是它的感覺器官,有許多感覺細胞處理味覺和嗅覺。在體表內還分布著許多觸覺細胞。

渦蟲有一個特異功能,就是超強的再生能力。它的身體兩側對稱,其體型有前後、左右、背腹之分。令人驚嘆的是,切割的渦蟲組織塊失去這些特徵後仍然能夠重新形成這種體型。例如,一條渦蟲的兩端被切去後,軀幹的前部分仍然形成頭部,後部分形成尾部;如果從中軸線切開,兩部分會重新確立中軸線,各自再生出一條小渦蟲。眾多的研究表明,無論是縱切、橫切、還是斜切,切割的渦蟲片段總能重新調整體型、再生出失去的部分。

渦蟲的再生能力十分驚人,即使是小到蟲體1/279的渦蟲組織仍然能夠再生出一個完整個體.這個數字怎麼來的呢?美國遺傳學家託馬斯將渦蟲切成了279份,每一份都小於1毫米。結果大部分都長成了新的。這是渦蟲切割的最高記錄了。這種超強的再生力與其體內具有neoblasts有關,neoblasts是渦蟲成體內唯一具有增殖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的體細胞,也是體內能找到的唯一能分化成神經細胞和生殖系細胞在內的近40種類型細胞的細胞。渦蟲的neoblasts主要分布在其皮肌囊下身體兩側的實質組織內,中線附近分布較少,眼點前端和咽外沒有分布。

渦蟲受到切割刺激後,渦蟲表皮內的杆狀體(表皮內的一種特化細胞)立即釋放內含物,在創傷面形成一層保護性黏膜同時,創傷面肌肉劇烈收縮,使傷口縮小,數小時後即可觀察到傷口處增殖活躍的細胞在傷口下面,neoblasts開始聚集,並持續不斷地分裂、遷移,形成白色的再生組織,稱為「胚基」(blastema),胚基再生出渦蟲失去的部分。再生胚基的形成是細胞分裂和neoblasts細胞遷移共同作用的結果。機體不同部位的再生能力和再生速度不同,由前向後,再生速度遞減。

再生能力這麼強大的渦蟲也怕研X射線,究發現,用一定劑量的 X射線輻照蟲體便可將渦蟲體內的neoblasts 全部殺死。一般認為15 Gy的輻照劑量是最小致死劑量。(這個強度,人是會很快死亡的。)但其實想殺掉它還有更簡單的,只要把它拍扁了就可以了。而且周圍環境不好的話它也會死。如果在它吃東西的時候把它切開,它的身體裡分泌的消化液就會把自己腐蝕掉,把自己燒死。所以在給它做切斷實驗的時候,要把它先餓一周,保證身體裡沒有食物的情況之下再把它切斷。

說道應對飢餓,渦蟲可以說是十分拿手。當食物豐富的時候渦蟲生長到最大體長,然而當長時間飢餓的時候,一條長2cm的成體渦蟲猥瑣到孵化時候的大小(約1mm),一旦獲取食物,又恢復生長。在這個過程中變化的不是它細胞的大小而是細胞的數量。這也是一種再生的方式。

那麼你是不是好奇它的壽命究竟有多長?它比水熊蟲要厲害一些,跟燈塔水母有點類似,壽命可以是無限的。每當它快要死的時候就把自己切成兩段,然後變成兩個小的。兩個小的又重新生長,長大之後再把自己切斷,周而復始。所以你根本不知道它的壽命有多長。這其實是它的一種繁殖方式,叫做斷裂繁殖。通過斷裂自己,把1個變成2個,2個變成4個。除了斷裂繁殖之外,它還可以有性繁殖。它是雌雄同體,自己就可以進行有性繁殖、產卵。然後卵也可以長成自己。一般來說只要是食物充足,渦蟲是會發育出性器官進行有性繁殖的,環境確實很惡劣,本身又飢又餓無性繁殖是首選。

它還有一個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把它切成很多段,然後長出新的之後還會有原來身體的記憶。不但身體完全一樣,而且記憶也完全一樣。波士頓塔夫斯大學研究人員做了一個關於渦蟲的記憶的實驗。他們訓練渦蟲忽略實驗室內的亮光,使它們在集中注意力下找到食物。這些科學家發現,即使渦蟲被斬首,依然記得這個訓練。這意味著這些蠕蟲必須經過訓練才能克服光的恐懼找到食物。一旦它們學會這個技能,就被斬首。兩周後,也就是大多數渦蟲重新長出頭來的時候,科研組把這些蠕蟲放回培養皿中。這些科學家用視頻跟蹤技術發現,接受訓練的真渦蟲比普通真渦蟲更快找到被亮光照射的食物。儘管它們在第一次嘗試中未能找到食物,但經過一次訓練後立即恢復以前學到的技能,將亮光忽略。它們的動作比失去頭前沒有接受訓練的斬首真渦蟲快得多。

它身上的寶藏真的很多,人們嚮往著像它一樣可以長生,即使一分為二也可以保持相同的記憶。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調控真渦蟲頭部再生
    這種蠕蟲被稱為真渦蟲,通常約1釐米長,生活在像溪流和池塘等淡水生態系統中的巖石下面。為何一些真渦蟲可以很容易地再生出頭部而另一些卻不能,是一個長期使科學家感到疑惑的問題。「這真的是該領域中的一個經典難題。」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的生物學家Phillip Newmark如是說。
  • 渦蟲:你們搞研究就搞嘛,一定要把我切來切去的嗎?
    渦蟲綱的生物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它們誰強誰攻、自攻自受無限再生的性質:切頭長頭,切尾巴長尾巴,切成279份,就能長出279隻完整的蟲子[1];不要說切出一隻足球隊了,大概連觀眾都能切出來,因此,渦蟲也被稱為「刀鋒下永生」的生物。
  • 笄蛭渦蟲?什麼鬼! 快點搶票來看呀!
    笄蛭渦蟲什麼蟲?跟著拼音來一遍~笄蛭渦蟲(jī zhì wō chóng)。矮油!這是什麼鬼?笄蛭渦蟲也稱「天蛇」,它的頭部呈扇形,體黃色,身體扁平不分節,左右對稱。一般體長20-30釐米,長的可達60釐米以上。以土壤中的小動物和有機物為食,有個外號叫「蚯蚓殺手」。
  • 渦蟲的故事
    2、曾經一個人,用一個乾淨的塑料藥瓶裝著數十條渦蟲,騎著單車,冒著炙熱的太陽,風風火火地趕到學校的實驗室,準備做渦蟲的飼養和再生實驗,打開塑料藥瓶,倒出曾經裝有渦蟲的溪水,玻璃缸裡空空如也,只剩下些渾濁的褐色物質,當時的表情是瞬間凝固。
  • 「大卸八塊」都能再生的神奇渦蟲,它是怎麼做到的?
    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蚯蚓,被截成兩段後並不會死去,而是長出全新的身體,變成兩條蚯蚓;與此類似的還有「斷尾求生」的壁虎,蝌蚪等,能實現自身的器官重生。△蚯蚓屬於環節動物不過這些動物的重生能力,在這種名為「渦蟲」的扁形蟲眼裡,完全只是小兒科。
  • 被砍頭或長出倆頭:真渦蟲"大卸八塊"為何也能重生
    如果你切斷微型真渦蟲(planarian flatworm)的頭,在幾天內它就會長出一個新的,有時還會長出兩個;如果你把一條微型真渦蟲截成兩段,其就會長成兩條新的成體;如果你從微型真渦蟲身上切下一塊組織,那麼它也能發育成一條成蟲;如果你將一個健康的成體細胞移植到垂死的成蟲身上,該細胞會逐步分裂出皮膚、神經以及肌肉,最終也會發育成整個成蟲
  • 渦蟲
    本文轉載自:沼澤缸之家淡水中的渦蟲約有 200 種,圖片中是水族缸中常見的種類。
  • 被切掉頭真渦蟲可再生長新頭 且保留以前記憶
    它們的新頭重新長出來時,這些蠕蟲依然能記住這些技能  【科技訊】7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般說來,只要生物體的頭掉的話是不可能再生的。然而科學家發現,真渦蟲不僅在頭被切掉後可以再生一個頭,而且這個再生的頭還含有和被砍掉的頭一樣的記憶。他們的發現可用作研究人類和其他動物可能恢復記憶原因的起點。
  • 斷頭真渦蟲能將記憶轉存到再生大腦
    塔夫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一種被稱作真渦蟲的黃色小蠕蟲,不僅僅能夠長出它的身體部分。
  • 「生物多樣性百科」扁形動物·笄蛭渦蟲:我就是傳說中的「死亡蠕蟲」
    笄蛭渦蟲頭部為扇形狀,體色為棕黃色或橘黃色,並對稱分布著五條黑色縱紋。笄蛭渦蟲一般體長為20~30釐米,體積較大者體長可達60釐米以上。「這隻體型相對較小,但是在同區域我看到了一隻身長將近1米的笄蛭渦蟲,又細又扁,跟寬麵條差不多。」
  • 動物丨不死渦蟲--帶你看看什麼叫精蟲上腦
    先看看渦蟲本尊:小鬥雞眼可以說是很萌了(圖片源於網絡)扁形動物寄生蟲多一些,比如豬肉絛蟲啊,血吸蟲啊,布氏薑片蟲啊(好奇的自行百度),但渦蟲就很有骨氣,人家是自由生活,平時自己找點小蟲小甲殼來吃。如果說蟲生有四季的話,遇到人類之前,渦蟲的蟲生都是春天。原本渦蟲和人類是沒有什麼關係的,不靠人吃飯,不給添堵,又不佔地方。
  • 神奇動物看這裡:不管切成什麼樣子我渦蟲都能重生
    那其實,在動物界,有一種動物就有這種強大的本領,那就是渦蟲。渦蟲通常分布在溫暖地區的海域或者是淡水當中。它們的體長在2毫米至10釐米之間不等,渦蟲的體型是扁平而且對稱的,它們擁有著單眼點和嗅覺器官。它們通過擺動自己體表的纖毛在水中滑行。渦蟲大多數都是肉食性的,它們會在夜間出來取食原生的動物、小螺或者是蠕蟲。
  • 長3.72釐米!德國牙醫拔出「史上人類最長牙齒」
    德國奧芬巴赫市的一名牙醫2018年為患者拔下一顆「長的令人難以置信」的牙齒。當地時間2019年10月29日,這名醫生被頒發「拔下歷史上人類最長牙齒」的金氏世界紀錄證書。(圖片來自網絡)去年,印度一小夥拔出一顆長3.67cm的牙齒,創造了當時的金氏世界紀錄。
  • 網友拍到奇怪生物 身子又長又肥還滑膩
    近日,重慶江津,有網友拍到這樣一種生物,像蛇像黃鱔像蚯蚓,可是又不是。該生物的身子又長又肥還滑膩膩的,頭是扁的呈扇形。樹幹旁邊都有,陰暗潮溼的地方也看得到這些。有好奇的網友從網上查詢得知,該生物是笄蛭(jī zhì),也稱「天蛇」,古稱「土蠱」。渦蟲綱,笄蛭科。體長20-30釐米,頭部作扇狀。
  • 三角渦蟲切斷身體後在太空變成兩個頭
    一條被切斷身體的三角渦蟲放置在國際空間站,竟然長出兩個頭部,這是非常罕見的例子。然而令他們更加吃驚的是,當研究人員切下這條太空渦蟲的兩個頭部,沒有頭部的中段身體不久又再生出兩個頭部。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將三角渦蟲(Dugesia japonica)發送至國際空間站,在5個星期裡觀察研究了微重力環境對三角渦蟲結構和行為的影響,尤其是它們能夠重生身體缺失部分。
  • 三角渦蟲切斷身體在太空再生形成兩個頭部
    一條被切斷身體的三角渦蟲放置在國際空間站,竟然長出兩個頭部
  • 2尺3的腰圍是多少釐米
    (2尺) 25英寸68釐米 (2尺05) 26英寸70釐米 (2尺1) 27英寸74釐米 (2尺2) 28英寸76釐米 (2尺3) 29英寸78釐米 (2尺35) 30英寸80釐米 (2尺4) 31英寸82釐米 (2尺45) 32英寸84釐米 (2尺5) 33英寸86釐米 (
  • 魚缸中的夜行性殺手,渦蟲,悄無聲息的侵略你的寶貝魚缸
    進食的時候,渦蟲會尋找機會黏附到目標獵物身上,然後吐出一種特殊的消化液,這種消化液會溶解目標獵物的身體組織,從而被渦蟲吸收殆盡,最終的結果就是屍骨無存。之後要做的工作就是不定時檢查渦蟲誘捕器,並且將誘捕器裡捕獲的渦蟲清除。直至誘捕器裡每次捕獲的渦蟲逐漸減少並不再增加。渦蟲誘捕器誘捕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對於渦蟲卵沒有任何的辦法,通常只能在一段時期內壓制渦蟲的數量,使缸中存在的渦蟲不至於過多。
  • 渦蟲被切百段也能超強再生
    原標題:渦蟲被切百段也能超強再生  環球短訊  據新華社東京電 (記者藍建中)一種名叫「渦蟲」的扁形蟲即使被切成百段,一兩周後每段都會再生出完整的渦蟲。渦蟲這種超強再生能力一直吸引著研究人員的目光。此前德國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對渦蟲的再生能力有關鍵調節作用的蛋白質,而日本科學家又有新的發現。
  • 太空迎來新客人 真渦蟲,葡萄蝸牛作客國際空間站
    59貨運飛船,不僅成功地完成了物資運輸任務,而且將第5批作客國際空間站的真渦蟲和葡萄蝸牛安全送達。   俄羅斯生物醫學研究所專家稱,真渦蟲是扁形動物門渦蟲綱的典型動物,自身可以進行無性生殖。當成蟲生長到一定長度後就會斷裂成兩部分,斷裂後,蟲體前端即可匍行離去,並在一天之內長出新的尾巴;蟲體後端在蜷縮數日後則會長出新的頭和頸。真渦蟲頭部被切除後,其剩餘蟲體的任何片斷都能夠再生為一個完整的個體,其極強的再生能力引起了俄羅斯生物學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