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三角渦蟲切斷身體後在太空變成兩個頭

2020-11-27 中國青年網

  一條被切斷身體的三角渦蟲放置在國際空間站,竟然長出兩個頭部,這是非常罕見的例子。然而令他們更加吃驚的是,當研究人員切下這條太空渦蟲的兩個頭部,沒有頭部的中段身體不久又再生出兩個頭部。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將三角渦蟲(Dugesia japonica)發送至國際空間站,在5個星期裡觀察研究了微重力環境對三角渦蟲結構和行為的影響,尤其是它們能夠重生身體缺失部分。

  三角渦蟲通常是被切除頭部或者切斷部分身體,更令人驚奇的是,一個被切斷身體的三角渦蟲能夠再生形成兩個頭部。這項研究將對人類和動物太空旅行者、再生學和生物工程學具有深遠影響,美國塔夫茨大學艾倫探索中心負責該研究,用於研究在微重力和微地磁場的條件下,如果影響三角渦蟲身體結構和行為。

  科學家之所以研究三角渦蟲是因為它在身體部分切除時能夠再生,2015年1月10日,他們通過SpaceX商業補給5號任務發送至國際空間站。

  知道三角渦蟲在太空中發生了什麼以及返回地球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將能更好地理解物理作用力,例如:微重力和微地磁場影響生物體形和細胞決定形成。研究報告合著作者、美國塔夫茨大學艾倫探索中心生物學主管麥可·萊文(Michael Levin)博士說:「再生、發育和癌症抑制過程中,體形受到物理作用力的影響,例如:電場、磁場、電磁場和其它生物物理因素。」

  萊文博士表示,我們希望掌握更多這些物理作用力如何影響生物身體結構、行為特徵和微生物學。研究報告第一作者、艾倫探索中心研究助理Junji Morokuma博士說:「當地球人類開始轉變為『宇宙飛行生物』,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推斷出太空飛行對於再生健康的深遠影響,這對於未來太空醫學和實驗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發送至國際空間站的三角渦蟲是切除頭部或者切斷部分身體,它們密封在一半是水和一半是空氣的試管中,同時,研究人員將這些三角渦蟲分成兩組,一組發送至太空,另一組是在地面以太空實驗的方式將活體三角渦蟲密封在泉水試管中,將它們同時放在20攝氏度溫度的黑暗環境。

  圖A是地面上控制的三角渦蟲組,它們在培養皿液體中充分伸展,並且快速活動;圖B是近距離放大的地面控制三角渦蟲組;圖C是暴露在太空環境中的三角渦蟲組,它們腹側捲曲,很少活動;圖D是近距離放大太空環境的三角渦蟲組。

  經過一系列實驗測試,研究人員發現太空和陸地三角渦蟲存在著一些差異,研究人員指出,最令人驚訝的是,一支被切斷身體的三角渦蟲竟然在太空中長出罕見的兩個頭部。在過去5年裡塔夫茨大學研究人員培育過1.5萬多條三角渦蟲,他們從未觀察到任何一條長著兩個頭部。

  當研究人員將這條渦蟲的兩個頭部切除,無頭的中段身體繼續再生,生長出另一個雙頭渦蟲,從而表明三角渦蟲的身體變異是永久性的。同時,他們還發現放置在太空中的三角渦蟲出現自然分裂,身體自然分解成為兩個或者多個獨立個體,然而地球上的三角渦蟲卻未發生這種現象。

  研究人員猜測這可能與太空環境的溫度變化有關,當太空渦蟲返回地球,太空和地面上的兩組三角渦蟲都轉移到包含新鮮泉水的培養皿中。放置在地面上的一組三角渦蟲保持著正常行為,但是10條完整三角渦蟲在太空度過1個月後身體蜷縮,部分身體麻痺僵硬,用了兩個小時才恢復正常。這種異常行為表明,太空環境下三角渦蟲改變了它們的生物狀態,用於適應太空環境變化,在正常水條件下,快速恢復狀態。

  太空和地面上的三角渦蟲對於光線的反應存在差異,當三角渦蟲從太空返回地面20個月之後,每組都被放置在一個照亮平臺,一半接受紅光照射,一半接受藍色照射。一個自動化行為分析設備顯示,太空渦蟲70.5%的時間處於黑暗之中,而地面渦蟲95.5%的時間處於黑暗之中。

  研究人員還分析了三角渦蟲的微生物組群,能夠確定太空和地面組的微生物群落之間存在明顯不同,通過分析三角渦蟲實驗中所處水中的化學成分,研究人員發現太空環境誘導三角渦蟲出現明顯不同的新陳代謝。

  然而,研究人員表示這項實驗面對一些不可避免的限制因素,地面渦蟲組很難匹配太空渦蟲組的溫度條件。未來任務將使用太空實時數據來調整地面渦蟲組,未來實驗已考慮到某些因素,例如:太空飛船起飛和降落產生的壓力是地面渦蟲組無法複製的。

相關焦點

  • 三角渦蟲切斷身體在太空再生形成兩個頭部
    一條被切斷身體的三角渦蟲放置在國際空間站,竟然長出兩個頭部,這是非常罕見的例子。然而令他們更加吃驚的是,當研究人員切下這條太空渦蟲的兩個頭部,沒有頭部的中段身體不久又再生出兩個頭部。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將三角渦蟲(Dugesia japonica)發送至國際空間站,在5個星期裡觀察研究了微重力環境對三角渦蟲結構和行為的影響,尤其是它們能夠重生身體缺失部分。  三角渦蟲通常是被切除頭部或者切斷部分身體,更令人驚奇的是,一個被切斷身體的三角渦蟲能夠再生形成兩個頭部。
  • 日本研究:渦蟲被切斷後有趣的再生
    新華網東京7月26日電(記者藍建中)一種名叫「渦蟲」的扁形蟲即使被切成百段,一兩周後每段都會再生出完整的渦蟲。渦蟲這種超強再生能力一直吸引著研究人員的目光。此前德國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對渦蟲的再生能力有關鍵調節作用的蛋白質,而日本科學家又有新的發現。德國研究人員曾發現,渦蟲再生的奧秘在於其體內有一種散布全身的全能幹細胞。
  • 一隻被送上太空的扁蟲長出倆頭 刷新科學家認知
    ,然後它長出了兩個頭。這隻其貌不揚的扁蟲做了一次太空之旅,回到地球後它升級成了雙頭蟲。科學家將一些扁蟲送上太空,原本是想觀察微重力和地磁波動對這種蟲子再生能力有何影響,研究宇宙空間環境下生物細胞的生活情況。與那些從未離開地球的同類相比,這些宇航扁蟲獲得了某些令人意外的習性和能力。
  • 我渦蟲可以一分為二百七十九!
    因為再生能力極強,生物學家常用渦蟲來做各種實驗,用不同方式切斷渦蟲。人們發現基本上切下來的每一塊都能慢慢發育成一條完整的個體。他發現,當一條渦蟲被切得只剩原本的1/279的時候,這所剩無幾的渦蟲組織竟然還能再生成一條完整的渦蟲。換句話說,理論上渦蟲可以在被切成279份之後,變成279條新的渦蟲!除了這種「正常」的分割方式,生物學家們還嘗試過一些奇怪的分割方法。
  • 擁有「超能力」的生物,肢體切斷也能再生,能否應用到人類身上呢
    而且科學家們還發現渦蟲的再生能力不僅能夠使身體器官進行再生,就連渦蟲的記憶也能得以繼承,美國密西根大學的詹姆斯·麥康奈爾曾在渦蟲切塊實驗中,對渦蟲進行了記憶訓練,他通過練習,使得這隻渦蟲處於燈光照射的環境下會讓身體出現收縮反應
  • 渦蟲大概長2到3釐米
    渦蟲有一個特異功能,就是超強的再生能力。它的身體兩側對稱,其體型有前後、左右、背腹之分。令人驚嘆的是,切割的渦蟲組織塊失去這些特徵後仍然能夠重新形成這種體型。例如,一條渦蟲的兩端被切去後,軀幹的前部分仍然形成頭部,後部分形成尾部;如果從中軸線切開,兩部分會重新確立中軸線,各自再生出一條小渦蟲。
  • 渦蟲被切百段也能超強再生
    原標題:渦蟲被切百段也能超強再生  環球短訊  據新華社東京電 (記者藍建中)一種名叫「渦蟲」的扁形蟲即使被切成百段,一兩周後每段都會再生出完整的渦蟲。渦蟲這種超強再生能力一直吸引著研究人員的目光。此前德國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對渦蟲的再生能力有關鍵調節作用的蛋白質,而日本科學家又有新的發現。
  • 渦蟲:你們搞研究就搞嘛,一定要把我切來切去的嗎?
    近幾年來,研究人員通過調節渦蟲體內決定幹細胞分化的信號分子濃度,結合切切切大法,慘無人道地製造出了兩個頭、三個頭乃至四個頭的渦蟲(圖2)。 圖2. 渦蟲學家們簡直對這一套流程輕車熟路:第0天,切斷渦蟲的頭,開始觀察記錄;第4天,可以觀察到渦蟲重新長出的眼點結構;第5天,腹神經線、頭神經節(即大腦)發育並連接完成,渦蟲可以在有光/無光實驗中做出避光性響應。
  • 「大卸八塊」都能再生的神奇渦蟲,它是怎麼做到的?
    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蚯蚓,被截成兩段後並不會死去,而是長出全新的身體,變成兩條蚯蚓;與此類似的還有「斷尾求生」的壁虎,蝌蚪等,能實現自身的器官重生。△蚯蚓屬於環節動物不過這些動物的重生能力,在這種名為「渦蟲」的扁形蟲眼裡,完全只是小兒科。
  • 太空迎來新客人 真渦蟲,葡萄蝸牛作客國際空間站
    太空迎來新客人 真渦蟲,葡萄蝸牛作客國際空間站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3日 10:23 來源:    來源: 科技日報   俄羅斯航天控制中心近日透露,莫斯科時間1月20日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的進步М-
  • 渦蟲的故事
    我與渦蟲的故事      1、十幾年前,曾經用新鮮豬肝、花生米等帶學生在長沙嶽麓山的小溪流中誘捕過渦蟲,有時不用誘餌,翻開溪流中的石塊偶爾也能見到。       2、曾經一個人,用一個乾淨的塑料藥瓶裝著數十條渦蟲,騎著單車,冒著炙熱的太陽,風風火火地趕到學校的實驗室,準備做渦蟲的飼養和再生實驗,打開塑料藥瓶,倒出曾經裝有渦蟲的溪水,玻璃缸裡空空如也,只剩下些渾濁的褐色物質,當時的表情是瞬間凝固。
  • 科學家調控真渦蟲頭部再生
    Sikes和Newmark證實,這種蠕蟲在被切成兩半後,傷口能正常癒合,而且其尾部的細胞仍舊可以分裂。「看起來出問題的是決定『長出一顆頭』或『長出一條尾巴』的機制。」Newmark說。而這種選擇由Wnt信號通路所控制。如果一隻被切斷的蠕蟲開啟了Wnt信號通路,並產生大量β-連環蛋白,就會重新長出一條尾巴。但在實驗中,這種真渦蟲的斷裂尾部無論用哪種方式似乎都不能激活該基因開關。
  • 肢體切斷可快速長出的動物,超強的再生能力,人類能否借鑑?
    肢體切斷可快速長出的動物,超強的再生能力,人類能否借鑑?「再生」一直是生物學家不斷研究的命題之一,在自然界中,一部分生物掌握著再生技能,像壁虎、蜥蜴的斷尾再生,它們在遇到危險時,會通過斷尾的方式逃脫,即使是被動切斷,斷肢也能快速生長而出,這種超強的再生能力,人類能否借鑑呢?
  • 魚缸裡生渦蟲,比蛋白蟲難纏,誰治得了它
    攝影丨流浪跳蝨幾天後魚缸裡出現了很多幾毫米的灰白色爬蟲。起初他以為是蛋白蟲,沒怎麼放在心上。他只好重新觀察這些小傢伙,查了很多資料,他終於確定這些蟲子是渦蟲。渦蟲這種蟲子很霸道。別看它只有幾毫米,把它切成兩半,這兩部分會變成兩條渦蟲,切成五段,會變成五隻小渦蟲。想殺死它非要用腸蟲清不可。
  • 科學家找到真渦蟲再生能力的關鍵細胞
    據外媒報導,《細胞》(Cell)昨日發文稱科學家確定了主導真渦蟲再生能力的幹細胞,這種幹細胞被稱為Nb2細胞。真渦蟲個頭不大,但名號不小,因為它們被切成好幾段後,每段又能長成一隻完整的新蟲。這種再生能力令其他多數動物望塵莫及。現在,研究人員準確的找到了啟動真渦蟲再生過程的關鍵蛋白質。
  • 科學家找到真渦蟲再生能力的關鍵細胞!
    當研究人員切斷真蝸蟲並追蹤觀察傷口癒合時,他們發現Nb2細胞數量增加很快,該研究小組的這一發現發表在《細胞》(Cell)上。這種細胞類型迅速增加以拯救切斷的傷口。在另一項試驗中,研究人員給一隻受到致死輻射量的真蝸蟲注射了單個Nb2細胞,發現Nb2細胞能夠增加並對真蝸蟲展開營救。
  • 動物丨不死渦蟲--帶你看看什麼叫精蟲上腦
    渦蟲:顫抖吧!人類!(夢見自己變成蝙蝠俠,一覺醒來就這樣了)其實渦蟲自己也很擅於利用自身這一優勢,渦蟲有一種生殖方式叫分裂生殖,也就是自己把自己扯成兩半……嗯,反正能再長回來。當然渦蟲不全靠分裂生殖,不然全世界的渦蟲其實是同一條,那該多麼恐怖啊。渦蟲是雌雄同體的動物,這跟蚯蚓倒是一樣,又當爹又當媽。但有一條蚯蚓絕對做不到——自己讓自己懷孕。。。如果有男/女朋友的話,渦蟲其實一般也不這麼幹,但單身太久,誰也不能保證不幹蠢事。比如有一種大口渦蟲,當缺少性伴侶時,這貨會用針狀丁丁刺入自己頭部,精子從頭移到身體完成受精。
  • 弄斷下半身,克隆一個我:渦蟲是怎麼做到的?
    Holstein渦蟲一類的扁蟲可以將自己的身體分裂為片段,並由這些片段再生出新的完整的渦蟲。科學家最近揭示了調控這種裂殖發生頻率的分子機制。要理解組織和器官如何再生,首先就要弄清楚特定的機制和因子如何在空間和時間上調控細胞和組織。渦蟲被切割下來的片段可以重新長出缺失的身體並形成完整的蟲體,因此被廣泛應用於再生研究。
  • "聰明基因"易使人患上厭食症;渦蟲再生「超能力」之謎揭開丨科技早新聞
    ●渦蟲有一項令其他動物都羨慕的能力。如果把一條渦蟲切成若干段,每一段都會重新生長成一條完整的渦蟲。幾乎所有其他動物都沒有這種再生能力。而現在,研究人員找到了促成這種再生過程的細胞和一種的關鍵蛋白質。研究人員在渦蟲四跨膜蛋白打上螢光標籤,成功分離出這種被稱為 neoblast 2號亞型(Nb2)的細胞類型,該研究小組切割渦蟲並觀察傷口發展時發現 Nb2 細胞數量迅速增加。這些細胞癒合了渦蟲身上由於切割造成的傷口。Nb2 細胞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幹細胞。在其他生物體中,只有發育中的胚胎的第一批細胞(稱為全能細胞)能夠形成所有身體組織。
  • 孤獨而絕望的繁殖:渦蟲向自己頭部注入精子
    Macrostomumhystrix是一種水生小型渦蟲,它們在孤獨時的繁殖方式令研究者感到難以置信  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7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從蛞蝓交配時刺傷對方的陰莖,到昆蟲界屢見不鮮的交配後同類相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