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燭塵(1882—1968),原名華縉,土家族,1882年9月16日生於湖南永順。他從小受鄉村私塾教育,15歲時去縣城參加童子試時,購得《盛世危言》一書,讀後產生了去大城市見見世面的念頭。李燭塵20歲考中秀才,隨即在嶽父及妻子的支持下,放棄舊學,到永順縣城讀書。1903年春,他考入常德湘西優級師範學校理化科,加入湘江會,與林伯渠等結識,受到新思想的影響。1909年,李燭塵從湘西優級師範學校畢業後,出遊北京,繼而轉往天津,乘輪去上海。他沿途所見所聞,深感西方列強侵略是國家衰敗之最大禍根。
1912年初,李燭塵留學日本,先入東京高等工業學校預科,一年後升入本科電化專業。1918年畢業回國後,他懷著「實業救國」和「科學救國」的理想,將其在日本考察鹽鹼工業的所獲,寫成旅遊日記向北京《鹽政雜誌》投稿。該刊主辦人景本白對李燭塵甚為賞識,遂向天津久大鹽業公司主持人範旭東推薦。
1918年8月,李燭塵進入久大鹽業公司任技師,他安裝了第一部發電機,使久大開始用電力生產。1919年春,李燭塵被範旭東派去四川考察井鹽。他在自流井、五通橋、南充等地作了歷時大半年的實地考察,掌握了許多第一手資料,為抗戰時期久大精鹽廠在四川的發展打下了基礎。李燭塵的辛勤工作,受到範旭東的讚賞。1920年,範旭東任命李燭塵為永利鹼廠經營部部長,之後又任廠長。1921年,李燭塵又前往內蒙伊克昭盟等地探查天然的海鹼資源,回廠後向範旭東建議創辦一個專門的化工研究機構,開展對鹽鹼的研究。範採納了他的建議,遂設立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聘請留美化工博士孫學悟主持。自此,久大、永利與黃海,三位一體,稱為「永久團體」,成立聯合辦事處,範旭東任總經理,李燭塵任副總經理。
李燭塵長於管理,知人善任,深得範旭東信賴。自1924年起,永利、久大兩公司的經營管理和人事任用等內部事務,都由李燭塵主管。由於「永久團體」的團結一致及化學博士侯德榜等人的艱苦努力,永利制鹼公司終於在1925年生產出純鹼,行銷全國和日本,打破了英國卜內門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壟斷地位,居於當時中國民族化工事業的前列。
1931年4月,李燭塵與津沽化工界人士沈舜卿等一行6人前往日本,參觀東京第三次化工博覽會,同時在一些化工廠進行考察,學習其經營管理經驗。回國後,他在天津《大公報》連續發表考察報告,以推動中國化工事業的發展。1934年3月,永利、久大、黃海等單位合組「永利化學工業公司」,範旭東增股5000元,推舉李燭塵為公司董事,不久升任公司副經理,對永利公司的全面經營管理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其後,範旭東和侯德榜為了興建永利硫酸亞廠,主要精力用於南京,津沽地區則由李燭塵負責。
李燭塵不顧日本侵略勢力加緊侵略華北的惡劣環境,應付各種困難。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平、津迅速淪陷,永利公司津沽地區各廠首先內遷。李燭塵作為永利公司內遷總負責人,除調度一切可運物資、設備迅速內遷外,還將公司300餘技術人員撤往武漢,而自己則留在天津處理善後。1938年初,李燭塵毅然拒絕日本的「合作」,回到四川,在重慶設立了永利、久大公司華西辦事處,隨後在自貢市張家壩建立久大製鹽廠。李燭塵積極推進川鹽生產設備的改革,對於久大的發展,對於有千百年歷史的川鹽復興,都作出了貢獻。
1942年10月,李燭塵參加西北工業考察團由重慶去蘭州,經青海湖、河西走廊前往新疆等地考察。嗣後著有《西北歷程》一書,敘述考察經過。
由於李燭塵熱心公益,仗義執言,中國工業協會重慶分會成立時,即被推舉為理事長;並任中國工業協進會總會常務理事、遷川工廠聯合會監事;此外還是許滌新、沙千裡等創辦的中國經濟事業促進會對外出面的負責人。
在共產黨人的影響下,他更多地參與社會政治活動,積極團結工商界愛國人士。
1945年抗戰勝利後,李燭塵擔任全國工業界對敵要求賠償委員會常委和工業復員委員會負責人。國共兩黨醞釀重慶談判時,李燭塵在《大公報》上撰文,歡迎毛澤東親臨重慶。9月,毛澤東在重慶桂園舉行招待會,對範旭東和李燭塵等創辦的永利公司在化學工業方面的貢獻給予讚揚。李燭塵受到鼓舞,激發了投身愛國民主運動的熱忱。10月,範旭東逝世,李燭塵繼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永利制鹼公司副總經理、久大鹽業公司總經理。
12月,他參與民主建國會發起活動,並任該會常務理事。
1946年1月,李燭塵以工商界代表身份在重慶出席政治協商會議,參加施政綱領組。他向會議正式提出了「國農民工論」主張,要求由各黨派及無黨派代表組織「最高經濟指導委員會」,推動全國經濟事業的發展,做到工業由民間經營,農業由政府幫助發展,實行二五減租,使得耕者有其田,人民安居樂業。對於國民黨特務公開製造「滄白堂事件」等恐怖行動,他非常氣憤。當馮玉祥、沈鈞儒等人發起人民自由保障會時,他積極參加,出任發起人會議主席。2月下旬,李燭塵離開重慶返回天津,任中國工業協會平津分會理事長。
自永利公司總經理範旭東於1945年10月去世後,李燭塵任公司副總經理,全力支持和協助總經理侯德榜。他不僅急謀久大、永利生產的恢復,更致力於繼承範旭東生前提出的「建設十大化工廠」的計劃,爭取實現範旭東與美國進出口銀行所訂1600萬美元貸款合同,以謀求發展永利公司的事業。
1946年內戰爆發後,李燭塵在國民政府經濟部計劃委員會的會上,發出爭取和平、民主、團結、停止內戰的呼籲。8月,他組織天津工業界前往南京請願,向國民政府經濟部要求組織外貨統銷機關,保障工廠主權完整、改訂關稅等,竭力為民族工業的生存和發展爭取一些有利條件。翌年6月,李燭塵與楊天受、朱繼聖等組織天津經濟調查所,任該所評議會主席。他又組織天津工商金融請願團赴南京請願。1948年1月,李燭塵以平津工業協會理事長名義致電蔣介石,要求恢復工礦貸款和押匯以救濟工商業;還組成華北工商請願團往南京,要求獎勵出口、開放糧食運輸等,以救濟北方工業。李燭塵反對徵收法人財產稅,並在上海發表《為反對徵收法人財產稅敬告法院同人書》。8月,他強烈反對蔣介石「偏枯北方」工業的反動政策。為此,李燭塵聯合北方部分立法委員舉行記者招待會,又組織經濟座談會,奔走呼籲數十次,對平津工商界起了穩定人心的作用。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後,李燭塵協同侯德榜大力整頓永利公司,努力恢復生產。4月,劉少奇去天津對工商界發表重要講話,並和李燭塵作了3次長談,表揚他對工商界所做的工作,鼓勵他繼續前進,使李燭塵受到了極大的教育和鼓舞。9月,李燭塵出任天津民主建國會主任委員,代表工商界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燭塵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並先後任華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食品工業部部長、第一輕工業部部長;同時任民主建國會副主任委員、全國工商聯合會副主任委員。1952年12月,李燭塵被推舉為世界人民和平大會中國代表團成員,隨宋慶齡、郭沫若等赴維也納,出席世界和平大會。
1954年9月,久大公司實行公私合營,李燭塵任總經理。1955年1月,他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副主席。1965年12月黃炎培逝世後,李燭塵任民主建國會中央代理主任委員。此外,他還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歷任全國政協第二、三屆常委和第四屆副主席。1968年10月7日,李燭塵在北京病逝,終年86歲。(董玉山)
實習編輯: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