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式的人物形象塑造——評《塞上風雲記》主人公呂俊傑
李景澤/文 河北北方學院文學院教師
呂俊傑赤著腳仰在躺椅上,旁邊魯先生出口成章,盼呂俊傑也能吟誦一番。呂俊傑只喚「糕」、「粥」地伺候著,不耐煩時,便一通「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魯先生有些氣惱,將書往桌上一拍,訓斥道:「五少爺這般不思進取,又怎能像孫康一樣,未來有所作為呢?」這是電視劇《塞上風雲記》第一集的開場畫面。魯先生的這句話也為本劇埋下一個伏筆,那就是紈絝子弟呂俊傑究竟能否迷途知返、有所作為!
優秀的影視劇總有其獨到的人設。《塞上風雲記》以一個上揚的事件開端。呂俊傑仗著家族的顯赫和父親的寵溺,在張家口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行為處事全靠心情。肆意在大街上撒錢,自掏腰包請大家看戲;姑娘主動上門要嫁給他,劣馬被其一誇就變成良駒。呂俊傑過著整個張家口人豔羨的日子。不得不說,創作者極善對其「天堂之路」式的塑造。但正是「爬得越高,摔得越疼」,當呂俊傑的父親被瞿大宅和呂俊山氣得暴斃身亡時,呂俊傑的庇護傘瞬間傾覆。家產被呂俊山一人霸佔了不說,他自己也被誣陷謀殺、慘遭通緝,落得個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下場。呂俊傑的生活由此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天堂之路」不在,「地獄之途」開啟。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作為「故事許下的諾言」,即一個必需呈現的場面,無論是「天堂之路」時的春風得意,還是「地獄之途」時的慘不忍睹,呂俊傑到頭來都一定得取得成功,否則這個人物就是靜止的——誰又會願意看一個踟躕不前的主人公呢?重點是他要怎麼前進、怎麼取得成功。從劇作的角度來說,主人公的成功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這是一個標準的故事設計。也就是說,主人公有一個願望後,他想要實現這個願望,就必然會受到這樣或那樣的阻礙。難的是這願望如何設計、阻礙又如何設計,這是打破常規,體現故事獨特性的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這是當下影視劇市場的熱門話題。何謂中國故事?它不能是哲學、社會學、民族學、歷史學、美學等領域下的中國元素的機械植入與添加,而必須呈現出一定的民族意識,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質,可通過民族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特點表現出來。呂俊傑無疑是中國故事式人物的代表之一。
在「地獄之途」結束後,呂俊傑的願望開始顯現。他帶著布魯德等人不顧寒冬臘月,冒著生命危險走草地去庫倫,希望能把運來的商品賣個大價錢,賺得人生的第一桶金。眼看著就要大功告成時,卻被他的一生之敵瞿世年告發,尚在通緝之列的呂俊傑無奈鋃鐺入獄。去庫倫,是呂俊傑試圖找回自己、證明自己之舉。一如他在杆子老巢,為了隱藏自己的身份,把手弄傷後的真情流露:如果他以前能跟魯先生好好識文斷字的話,也不至如此。
庫倫之行讓呂俊傑大開眼界,張庫大道在本劇中首次亮相。這條從張家口通往庫倫(今蒙古國烏蘭巴託),並延伸到俄羅斯恰克圖的貿易運銷線,始於明,盛於清,全長1400多公裡,素有「北方絲綢之路」之稱。經商有道的呂俊傑有了聚義興後,首個願望就是振興張庫大道。他先是排除瞿世年的幹擾,贖回呂家商隊,以原來的價格租用給各家商戶,保證運銷線的運轉。接著又在張庫大道上興建商臺,試圖為來往的商戶提供飲食和住宿,保障他們的生活供給。可以說,呂俊傑的儒商風範初見端倪。他不像瞿世年等商人那樣以功利為最大追求目的,而講究的是達則兼善天下。他有對社會發展的崇高責任感,有救世濟民的遠大抱負和憂患意識。這一系列的人物品行,均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物質與精神文化體現。
之後,呂俊傑的願望又經歷了兩次較大的輸出。一次是興建鐵路,其初衷緊隨張庫大道,不僅是為了提高運貨量、繁榮張家口,更重要的是使萬商來口,說白了就是招商引資,讓張家口成為海內外重要的商埠。創作者在這裡獨具匠心,將歷史上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大事件——京張鐵路的修建,與呂俊傑的人生經歷巧妙融合,使其形象更加具有民族性。另一次是抗擊日寇侵略。日本帝國主義蠶食東北後,瞿世年徹底成為日本人的走狗。張家口危矣,華北危矣,為了保家衛國,呂俊傑捐款捐物,甚至將旗下所有的工廠改為軍工支援抗戰。這是創作者善於塑造中國故事式人物的又一高招——將呂俊傑置身於歷史的大浪潮中,使之與人民大眾血脈相連,凸顯出他崇高的民族氣節,其人物形象得到進一步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