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看鑑君 看鑑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反覆被我們提起,已經成為我們的共識。
這不僅僅說明我們這個民族高瞻遠矚,其實也是善於總結經驗教訓。
中國近代「救亡圖存」源於西方科技大爆炸的年代,我們由於閉關鎖國,加上「文字獄」的高壓力量,讓這個民族的精英只能考證茴香豆的茴字有幾種寫法。
拿著燒火棍子對戰人家的堅船利炮,不輸才怪。
但其實一千年前的宋朝,我們的科學技術遠遠領先於全世界。
宋代不僅是一個經濟高度成長的時代,也是一個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
諸如趙州橋、活字印刷術、渾儀等科技成果,時至今日也是我們民族貴重的精神財富。
不過這些成果雖然象徵著當時世界最尖端的科技水平,但宋人在科技史上最大的貢獻,卻並非這些發明,而是記載了這些發明的一部奇書,由沈括撰寫的《夢溪筆談》。
01
科學家和文學家的對決
中國人對歷史上的人物評價其實還是比較客觀的,不會以偏概全。
但有些人物幹的事情實在是太大,就會讓人忽略掉他的其他事跡。
《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也是一位官員,而且還曾經在西夏前線呆過。
在讓宋軍慘敗的永樂城之戰中,沈括還有「棄隊友」的嫌疑。
這樣一個劣跡斑斑的人,還招惹了被「神話」的蘇軾。
有一年科舉考試,作為主考官的蘇軾出了個話題作文,說說歷史上那些獨斷專行的人。
王安石覺得蘇軾分明是含沙射影,就讓皇帝把蘇軾貶到了杭州。
沈括恰好在杭州,之前和蘇軾也很熟絡,就設宴招待蘇軾。
兩個人「五魁首,六六六」,喝得差不多了,沈括提出要蘇軾拿出赴杭以來的詩作讓其拜讀,蘇軾不假思索一口答應了。
誰知沈括當晚就將蘇軾的詩重新抄了一遍,將詩作裡有誹謗朝廷之嫌的詩句重點標出並加注,並秘密呈給御史臺中丞。
正巧蘇軾那時因政績突出改任外地知州,在向皇上表達謝意的幾句話裡被人認為是譏謗朝廷,一時間朝廷上下,很多人都站出來彈劾蘇軾。
神宗一看這麼多人彈劾蘇軾,便信以為真,於是蘇軾罪名成立,他隨即被捕入獄,關在湖州等待判決。
多虧王安石等人求情,才將蘇軾從輕發落,被貶黃州。
無論政見如何差異,王安石和蘇軾都保持著良好的私人友誼,倒是沈括,在朋友推心置腹的時候,冷不防給朋友一刀,人品有虧是坐實了。
沈括作為一個投機者,在變法派和守舊派之間搖擺,不僅王安石不待見他,連皇帝也對他有了很深刻的印象。
宋哲宗時期,大赦天下,唯獨不赦免沈括。
真是天道好輪迴,沈括被貶,可沒有蘇軾那樣的待遇。
02
中國科技史上裡程碑
但是,評價一個人,要有「能力-道德」二分法,其實沈括能力很強。
當年出使遼國,人家談判也很給力的。
不過,真正讓他揚名的既不是他的能力,也不是他的人品,正是他的《夢溪筆談》。
該書內容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分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權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藥議等17門。
涉及典章制度、財政、軍事、外交、歷史、考古、文學、藝術,以及科學技術等廣闊的領域,可謂包羅萬象,應有盡有,是一部北宋時代的百科全書。
其中屬於科學技術的內容佔全書的三分之一,其內容極其豐富。
在天文、曆法方面的記述有20多條,收錄有沈括對渾儀的改造、對天象的觀測,以及其所提出的十二氣歷說等內容。
在地理科學方面,30多個條目涉及自然地理、政治經濟地理、測量、地圖製作等。
在物理學上,《夢溪筆談》則有10多條記述涉及光學、磁學、聲學等領域的內容,其中關於磁偏角的發現,西方直到1492年才由哥倫布發現,比沈括足足晚了400多年。
在生物學方面也收錄了有30多條,涵蓋了對動、植物分類、形態、地域分布的記述,對一批藥用植物進行的考辨,對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以及對生物的相生相剋現象的觀察與分析等,都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更值得一提是本書在基礎科學方面,也有很獨到的創見。
比如有7條筆記涉及數學,涉及的面較廣且多有創見。
其中就包括了沈括首創的隙積術和會圓術。所謂「隙積術」,是指如何計算「垛積」。
更難能可貴的是,該書雖然是一部包羅萬象的博物學著作,但由於作者沈括本人文學造詣極高。
所以《夢溪筆談》並不像現在的很多百科全書一樣枯燥乏味,而是極其通俗易懂。
比如在記載活字印刷術時,沈括通過精簡的語言,從製作字模開始講起,記述了完整的印刷過程。
活字印刷的發明者是平民畢昇,沈括能夠拋開社會等級全憑科研成果進行記錄,展示出他嚴謹的一面。
正是由於本書不僅具有高度的專業性,而且在文學性方面也十分出眾,所以自問世便馬上刊行,此後更是一再刊行。
其影響力不僅限於中國,甚至在世界範圍內也有極高的知名度。
20世紀,法、德、英、美、意等國都有人對《夢溪筆談》進行系統而又深入的研究,並有全部或部分章節的各國譯本向社會公眾加以介紹。
日本早在19世紀中期,就用活字版排印了沈括的這部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用活字版排印《夢溪筆談》的國家。
從1978年起,日本又分三冊陸續出版了《夢溪筆談》的日文譯本。
著名英國科學史學者李約瑟,甚至將《夢溪筆談》稱為中國科技史上的裡程碑。
03
假如沈括再專心一點
那麼,為什麼宋朝人沒有將沈括的成果轉化成促進時代發展的原動力呢?
尤其是應用到老生常談的軍事上面!
這和宋代唯心理學的發展有關係,宋朝被外族壓制,便將全部追求轉向內在,壓制了人的爆發性的創造精神。
沈括搞發明創造時竟然還要擔心被政敵攻擊,處處謹慎小心,他本人涉足科學也是玩票,更多精力用在了官場。
這可能就是制約當時中國科技取得突破性發展的根源所在。
而且,更可惜的是宋朝當時只差一項發明就可以將很多技術融合,形成強大的戰鬥力,甚至可以扭轉乾坤,改變歷史,逆推遼金和蒙古。
這項技術就是蒸汽機,蒸汽機是西方人瓦特的發明,但我們經過分析就會發現,在宋代中國完全具備了製造蒸汽機的物質條件。
中國人在漢代就已經掌握了機械原理;
宋朝人還發明了比較精密的雕刻設備可以雕刻象牙,這就類似今天的工具機;
再加上宋朝精湛的燒瓷技術,這就保證了可以生產足夠精密的汽缸和活塞;
至於最後的燃煤燒水沸騰原理,中國人也早就掌握了。
假如宋朝有了蒸汽機,配合指南車,就可以製造出古代版的戰車。
而宋朝的冶金技術取得大發展,早期鐵皮戰車甚至鐵甲戰艦的製造也不是不能實現,有了這玩意,哪怕只配備長槍和重弩,就能在北方平原與遼金蒙古的騎兵一爭高下!
可以說,當時就差那麼一個「天才」的想法,將這一切綜合起來,就像掉下來的蘋果使得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原理一樣。
沈括以業餘的科學家身份就能如此,那要是專門搞研究的社會環境該多好?
雖然事實是中國在具備條件下的情況下沒有發明出蒸汽機,但宋朝的科技還是引發了我們足夠多的想像。
原標題:《最有可能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業餘科學家,卻是個道德敗類》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