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深觀察丨劣跡斑斑 美國才是全球應對氣候和環境問題的麻煩製造者

2020-11-25 新華報業網

  作為當今世界最先進、最發達國家的美國,在環境保護領域方面的表現,卻被描述為「劣跡斑斑」。多種事實表明,美國不僅在環境保護政策上大開「倒車」,還嚴重損害全球環境治理的公平、效率和成效。

  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大開倒車

  隨著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主席、時任法國外長法比尤斯敲下手中的綠色小槌,《巴黎協定》在經過長達四年馬拉松式的艱苦談判後,終於在當晚達成。這一協定被認為將使全球氣候治理進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階段,而《巴黎協定》也被普遍認為是近年來多邊主義重大成果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2016年11月4日,法國巴黎,巴黎凱旋門亮起綠色燈光,慶祝《巴黎協議》正式生效(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不料,短短18個月之後,在《巴黎協定》最重要的締約方之一的美國,事情卻發生了變化。自美國總統川普上臺以來,秉持「美國至上」主義的美國政府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治理問題上的立場出現重大倒退:美國政府取消了清潔能源計劃,持續放鬆化石能源行業發展,廢止諸多美國行政部門有關氣候變化的政策……科學讓位於政治的做法也開始慢慢主導美國的氣候與環境政策。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公共政策專家、密西根大學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巴裡·拉布指出,美國政府在氣候變化和環境治理問題上越來越推行反智反科學的政策,而科學界也在政策制定過程中越來越受到排擠:

  △音頻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公共政策專家、密西根大學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巴裡·拉布

  巴裡·拉布:「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一些機構,比如負責環境保護的機構,尤其是那些擁有專業技術和知識的人和機構越來越被邊緣化,這些人和機構擁有大量專業知識,他們過去曾在制定公共政策、對民眾進行科普等方面做出過非常重要的工作,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我們注意到,他們中的很多人已經退休、離開。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問題上,美國人認識和應用科學的能力被剔除掉了。」

  在垃圾與環境汙染治理方面不作為

  除了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指責別國,並且越來越與世界各國漸行漸遠之外,美國在垃圾與環境汙染治理方面也長期不作為。1992年5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了《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目前公約已有175個締約方。而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均塑料消費國和最大的固體廢棄物出口國,美國迄今為止一直不予批准《巴塞爾公約》,阻擋全球塑料垃圾管控進程,阻撓關於加強管控塑料廢物修正案的通過。

  △2018年10月14日,馬來西亞吉隆坡,當地一家非法垃圾回收工廠外堆放的塑料垃圾(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不僅如此,美國不顧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利益和人民健康,長期將處理能力欠缺的發展中國家作為塑料廢物的最終處置場所。國際消除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網絡副主席、美國阿拉斯加社區反有毒物質行動組織負責人帕姆·米勒批評美國政府為了一己之利,不顧全球環境惡化:

  △音頻丨國際消除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網絡副主席、美國阿拉斯加社區反有毒物質行動組織負責人帕姆·米勒

  帕姆·米勒:「美國的所作所為的確令人震驚,尤其是我們看到美國不是《巴塞爾公約》的締約方之一,卻試圖阻礙其他締約方在治理塑料等汙染物方面做出努力,因為美國這麼做,有其自身的巨大利益。美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出口國,美國向發展中國家,比如南亞、中亞、南美以及非洲國家出口塑料垃圾,造成全球性的汙染物危機。」

  自2017年7月中國將廢塑料等「洋垃圾」納入《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以來,美國出於解決自身垃圾出口需求,多次攻擊和無理指責中方禁止「洋垃圾」來華,要求中方撤銷禁令。對此,帕姆·米勒評論稱,美國的做法十分自私,要求也毫無道理:「這些垃圾含有有害物質,比如丙二酚等引發內分泌紊亂的持久性有毒物質以及多種化學致癌物質。這會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問題,所以中國有權利這麼做,但是美國開始轉而把這些有毒垃圾運往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亞洲其他國家。」

  在環境治理問題上毫無大國擔當

  除《巴塞爾公約》之外,國際社會在應對有毒汙染物問題方面還廣泛籤署了另外兩個公約,一個是《關於在國際貿易中對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採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約》,另一個是《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同樣,這兩個公約,美國至今都未加入。

  △2010年5月24日,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埃爾默島,航拍墨西哥石油洩漏汙染區域(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在環境保護問題上所做的努力與其國家經濟實力、政治影響力並不相符。帕姆·米勒直言不諱地批評說,美國在環境治理問題上毫無大國擔當:

  △音頻丨國際消除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網絡副主席、美國阿拉斯加社區反有毒物質行動組織負責人帕姆·米勒

  帕姆·米勒:「美國在履行國際義務方面沒有起到好的作用,比如美國至今不批准《巴塞爾公約》《鹿特丹公約》和《斯德哥爾摩公約》。這三個公約,美國竟然一個都沒有加入。相反,美國國務院和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扮演了非常負面的角色,他們試圖勸說少數一些國家與國際社會上絕大多數希望解決環境汙染問題的國家作對。事實上,美國正在起著極其反面的作用。另外,美國化學委員會在國際舞臺上,也頻頻代表美國的石化燃料製造商和美國的塑料垃圾貿易公司等機構的利益發聲。作為一個美國公民,看到美國政府的這種做法,我不僅感到失望,而且感到震驚。」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是全球累計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態度消極,備受國際社會詬病。美國政府不僅對自身劣跡視而不見,反而抹黑攻擊在這一領域採取積極行動並獲得國際社會好評的國家,這完全是一場玩弄「雙標」的政治鬧劇。

相關焦點

  • 劣跡斑斑 美國才是全球應對氣候和環境問題的麻煩製造者
    作為當今世界最先進、最發達國家的美國,在環境保護領域方面的表現,卻被描述為「劣跡斑斑」。多種事實表明,美國不僅在環境保護政策上大開「倒車」,還嚴重損害全球環境治理的公平、效率和成效。  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大開倒車  隨著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主席、時任法國外長法比尤斯敲下手中的綠色小槌,《巴黎協定》在經過長達四年馬拉松式的艱苦談判後,終於在當晚達成。這一協定被認為將使全球氣候治理進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階段,而《巴黎協定》也被普遍認為是近年來多邊主義重大成果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 環球深觀察丨全球氣溫升高 「開倒車」的美國難辭其咎
    △2016年4月,《巴黎協定》高級別籤署儀式籤字現場 分析普遍認為,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是溫室氣體排放大國,卻正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的障礙。 德國總理默克爾5月底在闡述德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的主要政策時直言:「現在與美國合作比我們想像的要困難。
  • [人民日報海外版]起底美國破壞全球環境治理(環球熱點)
    圖為在美國加州長灘,一名男子騎車從被遺棄的口罩旁經過)一段時間以來,在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問題上,美國一些政府部門和政客對中國極盡抹黑之能事。美國國務院甚至炮製出一份「中國破壞環境事實清單」。這完全是一場玩弄「雙標」的政治鬧劇。
  • 起底美國破壞全球環境治理(環球熱點)
    圖為在美國加州長灘,一名男子騎車從被遺棄的口罩旁經過。 新華社/法新一段時間以來,在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問題上,美國一些政府部門和政客對中國極盡抹黑之能事。美國國務院甚至炮製出一份「中國破壞環境事實清單」。這完全是一場玩弄「雙標」的政治鬧劇。
  • 環球深觀察丨從衝繩到太平洋 美國海外軍事行動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
    據日本共同社10月26日報導,早在1977年,駐日美軍基地周邊的環境汙染和噪音危害就已經成為問題,當時美國政府曾討論將日本的環境法令適用於美軍,但由於美國駐日本大使館的反對而未能實現,致使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駐日美軍基地的噪音問題和疑似源於有害物質外洩的汙染變得愈發嚴重。
  • 研究證實美國才是塑料垃圾頭號生產國
    長期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美國一些政客不遺餘力地攻擊和詆毀他國。但近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進展》雜誌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美國才是全球塑料垃圾的頭號製造者。據非政府組織巴塞爾行動網絡(BAN)發布的調查報告,美國公司2020年仍在非法向發展中國家出口危險電子廢物。 據《衛報》報導,「一個國家造成的塑料汙染不僅僅局限在國內。」美國皮尤慈善信託基金(Pew Trusts)的溫妮·勞(Winnie Lau)說,從美國出口至他國的塑料垃圾,會極大地加劇全球海洋塑料汙染問題。
  • 外媒:美國就氣候問題無理「甩鍋」中國
    據路透社10月28日報導,隨著中美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之間日益激烈的外交爭端轉移到氣候變化領域,一名中國高層官員28日指責美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甩鍋」推責。中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新聞發布會上說,華盛頓不能向別國「甩鍋」推責。他說,美國是全球累計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國家,並且下月初將正式退出《巴黎協定》。
  • 國際觀察 | 美國的氣候變化「雙標」鬧劇
    新華社北京10月7日電 美國近來在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問題上對中國攻擊不斷。美領導人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就環保問題抹黑中國,隨後美國務院炮製並公布所謂「中國破壞環境事實清單」。美方在抹黑攻擊中國的同時,誇耀本國在環保領域的所謂「成績」。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是全球累計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態度消極,備受國際社會詬病。
  • 環球深觀察丨疫情加劇美國社會分化 少數族裔在「貧病交加」中掙扎
    環球深觀察丨疫情加劇美國社會分化 少數族裔在「貧病交加」中掙扎 2020-10-04 22:31:16   來源:央視網
  • 央視春晚嘉賓有肖戰,有人說他「劣跡斑斑」,惹爭議
    恰恰今天在某條上看了一篇文章,關於肖戰上春晚的評論說:這種「劣跡斑斑」的藝人上春晚是要在大過年的噁心誰。甚至放狠話,如果春晚有肖戰的節目,他就不看春晚了,甚至勸告自己家人也不看了……看來他們抵制肖戰上春晚是鐵心了。對此評論,我感到這是黑粉故意帶節奏,蹭肖戰的流量,是對肖戰的又一次侮辱。我也堅信那些胡編亂造的東西也不會有市場。
  • 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下的環境問題
    ◆蔡博峰 周穎 張毅強 姚瑤  劉蘭翠 張戰勝  近期,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了第五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以氣候變化的事實—影響—適應—減緩為主脈絡,深入、詳盡地論述了在氣候變暖情況下,全球環境、社會、經濟等各方面受到的影響、未來將要受到的影響以及積極應對的措施,將對世界各國環境保護、經濟結構調整、社會模式變化和生活方式轉變等產生深刻影響
  • 熱點觀察:2019全球環境「五指山」
    中國中產階級的擴大、城鎮化的迅速發展、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和推進,對國內外環境和可持續發展都有著巨大的研究價值。為分析未來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趨勢,全球環境智庫世界資源研究所於2月27日在北京舉辦「2019全球熱點觀察」研討活動,邀請生態環境部、清華大學等部委和機構的知名中外專家學者展望和探討2019年全球和中國在環境和發展領域的幾大關鍵問題,並一起交流中國一帶一路項目、快速城鎮化等趨勢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貢獻與影響。
  • 環球深觀察丨疫情失控還要持續多久?美國專家呼籲全美抗疫結束...
    具體包括敦促避免不必要的旅行,要求酒吧、餐廳和健身房22時關門,限制家庭聚會人數等。紐約州州長科莫還表示,有必要實施額外的防疫措施。  然而,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由共和黨州長執政的16個州則都明確表示,反對在全州範圍內實施佩戴口罩令,同時反對針對商業和民眾聚集規模等設定新的限制。
  •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不僅在於科技
    長期以來,氣候問題始終是全人類所共同關切的重要議題。無論早在1987年通過的《蒙特婁協定》,還是2016年籤署的《巴黎協定》,都象徵著人類共同應對全球氣候問題的決心。基於此,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本屆氣候峰會中邀請五位科學家,從多角度透視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共話人類未來與氣候藍天。
  • 五評美國危害全球安全:生態殺手 倒行逆施
    美國損害環境事實清單劣跡斑斑!在需要全球響應來保護子孫後代的問題上,美國選擇了「甩鍋」走開。這個國際環境合作的最大破壞者、全球環境的最大威脅——美國,其副國務卿克拉奇近期卻在推特上叫囂,中國是全球環境最大的威脅。來看中國,「生態文明」寫入憲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已成為全民共識。
  • 戰略| 提振全球雄心,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
    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既著眼解決當下突出問題,協調各國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更旨在引領未來, 為推動全球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為新的歷史背景下完善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作為全球主要的碳排放國, 美國的『退出』無疑使《巴黎協定》的落實遭受重創。作為應對氣候變化議題的全球性多邊協議, 《巴黎協定》的貫徹主要依靠締約方兌現承諾的意志和行動。美國的退出,不僅重創國際社會在此方面的合作,其能源政策的調整也使氣候變化議題失去了焦點地位——政策重心轉向能源問題的美國,並沒有將氣候變化作為主要威脅,節能減排也就成了空話。」
  • 疫情應對給全球環境治理帶來哪些啟示?
    曾任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全球政策與戰略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環境經濟學,擅長分析空氣汙染、能源轉型和氣候變化等政策的實證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對全球社會和經濟帶來了巨大影響。美國出臺的安全經濟燃油效率(SAFE)新規則可能對全球生態環境治理帶來哪些影響?經濟增速放緩,對於全球環境治理意味著什麼?
  • 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行動該「升溫」了
    10月以來,有關全球氣候變暖的報導不斷刷屏。8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報告稱,全球氣溫上升1.5℃問題或將提前到來;同日,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氣候變化經濟學的開創者之一、最早提出2℃升溫控制目標等氣溫紅線的美國經濟學家諾德豪斯。
  • 對環境問題有了感覺?川普:美國或重返巴黎氣候協定
    川普表示,他對《巴黎氣候協定》的主要不滿是它不公平地對待美國,如果能達成更好的協議,華盛頓可能會被說服重新加入協定。他還補充稱,雖然他對環境問題有「很強烈的感覺」,但是美國企業需要有能力「競爭」。
  • 環球深觀察丨什麼仇什麼怨,美國還要繼續制裁它?
    全球有20多個國家的600多家企業參與了投資或建設,僅歐洲就有12個國家的大約120家企業參與。  美國為何要極力阻撓此項目?  簡單來說有兩個原因,一個在經濟上,一個在政治上。而近年來隨著頁巖氣的開採,美國不僅實現了能源自給,還能大規模的出口,歐洲便成為美國頁巖氣的一個主要目標市場。若是「北溪-2」項目建成,美國將難以在歐洲能源市場與俄羅斯競爭。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指出,美國頁巖氣出口歐洲並無經濟優勢,這是美國政府出手打壓此項目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