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鏡子摔碎成好幾塊小鏡子,每一塊小鏡子仍然可以做為鏡子使用,小鏡子是鏡子中的一部門,但是卻具有鏡子的特性。這是關於全息最常聽到的一個例子。
我們要知道自己的DNA,只需要一根頭髮或者一口唾液就可以進行檢測,而不需要對你整個人進行檢測。每個細胞中都含有我們的DNA。
往大了看,我們和宇宙的關係,我們就像是宇宙中的一個點,那是不是了解我們自己就可以了解這個宇宙了呢?
《無量之網》這本書提出了三個原則:第一個原則,萬事萬物都存在於無量之網內,所有一切都是相互關聯的。也就是,我們在一個領域的行為會影響到其他領域。最耳熟能詳的就是蝴蝶效應。第二個原則無量之網是全息的,這就意味著任何一部分都包含著整個場域的信息。第三個原則,過去、現在和未來緊密相連。無量之網成了時間的容器,為我們當前的選擇和未來的體驗提供了具有持續性的可能。
當看到這三個原則的時候,腦袋中冒出了很多的火花,有很多神奇的想法。就讓我們來一場神奇的幻想旅行吧。這些想法就當是開腦洞,有些已有科學實驗證實,有些都只是猜測而已,不過不影響我們的幻想旅行。
無量之網是全息的,任何一部分都包含著整個場域的信息。比如你的一位朋友明天有個重要的面試,你祈禱他能通過面試。而因為你是無量之網中的一部分,你改變了你自己的信息(祈禱),就會改變整個場域的信息。有的人可能會說,那不是誰祈禱一下這個世界就會改變了。想起了一個詞「心誠則靈」,也許祈禱的時候要真正能產生改變,中間還是有些門道的。
這讓想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我們小時候學習這個故事,讚嘆的是愚公他們的勤勞和堅持。如果從全息的角度來看,因為他們也是無量之網中的一部分,他們的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從而改變了整個無量之網的信息,也就是兩座大山被移走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體會過「心想事成」的感覺。生活中有時候會碰到,你前面才一念閃過某個想法,過不了多久,這個想法就實現了。甚至時間短到念起到結果1分鐘都不到。你仔細去回想這種情況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念是一閃而過的,而且不是你意識去想的,似乎是腦袋中自動蹦出來的。
我們生活在三維空間中,時間是常量,我們只能按照時間的流向慢慢地變老。在思維空間中,時間是變量,也就是你可以任意到任何一個時間點,時間不是線性的。在三維空中時間是線性的,所以會有開始和結束。在四維空間中,時間是變量,就沒有了開始和結束,這很顛覆我們平時的慣性思維。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時間是變量的世界中是什麼樣子,如果可以隨意的穿梭於各個時間點,是不是從另外一個維度實現了永生?
我們會想通過在這裡做某事(祈禱),使那裡(他的面試成功)發生改變,當明白我們都在無量之網中,無量之網是全息的時候,就明白不存在這裡和那裡。這裡即那裡,那裡即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