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必要對自己的身體感到自卑,無論發生什麼,接納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圖片丨源於網絡
從小學開始,小雲(化名)就感覺她下面那個地方經常會在走路時磨得痒痒甚至刺痛。她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但她覺得這和那個地方有關,一定是一件很私密的事,難以啟齒。
她一直把這個秘密藏在心裡,私底下好奇,別的女生也有這種感覺嗎?
儘管小雲時常感到有些羞恥,但學會處理它後,抱著僥倖心理的小雲也不再那麼介意它的存在了,每次上完廁所調整一下它的位置也沒什麼事了,習慣就好。
直到身體發生了另一個變化,她才開始逐漸重視起來。初一初二時,女生們逐漸發育,下面的開始長出毛髮。體育課的強度大大增強,小雲在跑步時能感覺那裡會被旁邊的毛髮磨的生疼。
由於身體上的不適越來越強烈,有一天跟媽媽一起洗澡的時候,小雲終於鼓起勇氣對媽媽說:
「媽媽,我下面不舒服。」
「怎麼了呀?」
「我覺得我這裡好像多長了一塊肉,感覺很彆扭。」
「.......」
「我感覺我這兩邊不一樣長呢,這正常嗎?」
「哎呀,都那樣,勤洗就對了。」
然後媽媽就接著洗澡了,並沒有很在意的樣子。小雲仍然疑惑滿滿,但媽媽不在意的語氣讓她不知從何說起,更別提她本來就覺得這事非常羞恥。
「反正除了我也沒有別人知道。」小雲總是這麼安慰自己。
隨著青春荷爾蒙的分泌,小雲那裡的情況越來越明顯:跟內褲的摩擦、疼痛。冬天還好,但是夏天的時候,因為汗液過多的分泌,還會出現瘙癢,極其難受。可是因為小時候與媽媽的那次對話,讓小雲一直羞於面對自己的那裡。
上了大學,小雲跟許多同齡女生一樣,開始談起了戀愛。這個問題再也沒法忽視了,每次到最後一步,她都會拒絕男友,開始男友還表示理解,可是時間長了,男友從最初的理解到後面的不耐煩,甚至懷疑起小雲的真心,分了手。
自卑的小雲想「我那裡不僅不粉嫩,還不對稱。我可能永遠都不會跟別人結婚了吧。」
但是小雲也是幸運的。大二她選修了外語專業,遇到了兩位善良可愛的外教。她們意識到了中國性教育的弊端,便利用自己的課餘時間給小雲她們加講女性課堂,並鼓勵她們去了解相關知識。
逐漸的,小雲學會去接受國家、社會、個體的多樣性。在性方面,她從以前只會等學校和老師科普的被動學習,到會去主動了解相關知識。
那個秘密,她也終於可以正視了。
「陰部不對稱」,這是小雲搜索的第一個詞條,然後,她還接觸到了另一個名詞:「陰唇」。「陰唇不對稱」,第二個搜索詞條。22歲的她第一次知道了那個秘密的名字。
陰唇不對稱,屬於完全常見的現象,對身體無影響。如果嚴重可能會導致人在活動時感到異樣,若十分影響日常活動,可考慮手術。
「原來我不是怪胎,原來也有人有同樣的問題,原來我還可以通過手術改變自己。」短短五分鐘的瀏覽,小雲真切的體會到了改變人生的感覺。
了解到這個手術以後,小雲決定改變自己。她做了大量的功課,在對比多家醫院,了解醫生技術,做了案例對比,醫院隱私性各方面考察以後,她聯繫到了我們,經過與醫生面診溝通後,當場定下了小陰唇手術的時間。
手術很成功,一個月後,小雲聯繫上了我,她說:
「我本有機會早點正視自己,但我當初連在網上打出那些字的勇氣都沒有。也許,我媽媽本可以更關心這件事,幫助我早點解決,但我本就說的遮遮掩掩,而媽媽,只有初中畢業的她可能現在47歲了也不知道女性那個部位的名詞。
我能做的只有跟自己和解,對以前的無知幼稚一笑而過,向前看,至少我現在知道了,即使我的陰唇不對稱,我的私處不夠粉,我也是可以通過手術改變的,我的生活一樣可以很美好。而且我能做我媽媽沒能做到的事,以後我會鼓勵我的孩子在更加開放、科學的平臺上接受教育。我會告訴ta:沒有必要自卑,無論發生什麼,接納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