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因為矮而自卑?懂「瓦拉赫效應」的父母能讓孩子「揚長避短」

2020-11-27 尼莫的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昨天,孩子放學後,我讓他去家附近的小公園玩耍。我從市場買完菜,就看到孩子一臉悲傷地坐在地上。我急忙跑到孩子身邊詢問孩子:"你怎麼啦?是不是有人欺負你?"

孩子突然哭起來,"沒有人欺負我,只是我不敢和他們玩。"孩子一邊哭著,一邊指著不遠處正在嬉笑的一群小孩。

我有些好奇,"為什麼不敢和他們玩呢?"

孩子低下頭說:"我長得太矮了,他們長得那麼高大,我都不好意思和他們站在一起,我怕他們會嘲笑我。"

我急忙安慰了孩子幾句,見到孩子的臉色緩和了些,我也就放心了,也沒有再對孩子有任何開導。直到孩子上了學,我才發現,孩子一開始因為自己長得矮而難過,已經慢慢演變成他的自卑。

孩子心思單純,很容易因為外貌的特徵而陷入自卑。如果家長不能對孩子有一定的引導,那麼幼年時的自卑會一直跟著孩子,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以及未來的發展都是很不利的。

在發現孩子自卑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有關"瓦拉赫效應"的知識。

那麼,"瓦拉赫效應"究竟是什麼?自卑的孩子身上有何缺點?最重要的是,父母該如何利用"瓦拉赫效應"來消除孩子身上的自卑,從而讓孩子變成一個自信的人?

一、何為"瓦拉赫效應"?

"瓦拉赫效應"是指每個人的發展都是不平衡的,只有避開自己的弱點,將精力和時間完全投入於自己擅長的領域,這樣便可以取得非凡的成就。這一個現象就是"瓦拉赫效應"。

關於"瓦拉赫效應"還有一個故事:

瓦拉赫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教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字上發揮出來。"

此後,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會調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成績在班上是倒數第一,學校的評語更是難以令人接受:"你是繪畫藝術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

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多數老師認為他已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品格,建議他試學化學,父母接受了化學老師的建議。

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點著了,文學藝術的"不可造之才"一下子變成公認的化學方面的"前程遠大 的高才生"。

最終,瓦拉赫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這個故事告訴父母,如果孩子糾結於他所不擅長或者是有缺陷的方面,那麼孩子一定會失去成功的機會。但是,相反,如果孩子能夠找到自己所擅長的領域,那麼孩子在該領域的成功機率會遠遠大於普通人在該領域能夠成功的機率。

二、 自卑的孩子有何缺陷?

中國古代著名詩人王勃曾經在《滕王閣序》裡寫過這麼一句話: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海倫凱勒也說過這麼一句話:只要朝著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

這些話語都是在告誡世人,在遇到自己不順利的方面時,要保持著一個樂觀堅強的心態。只有這樣,你才可能走出挫折。孩子因為遇到自己不順心的事情而自卑,那麼孩子也就相當於失去了樂觀堅強的心態。

但是,那些自卑的孩子身上差的可不止是一個樂觀堅強的心態這麼簡單。那麼,自卑的孩子身上還有那些缺陷呢?

1. 缺乏學習的自信心

自從我知道孩子因為自己長得矮而自卑之後,我也就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孩子的成績那麼不理想。

孩子因為自卑而不敢與班裡的同學交往,孩子因為膽小,也不敢和老師交往。若是孩子遇到什麼不會的問題,他在學校裡也就沒有可以尋求幫助的人。

再者,孩子因為對外表感到自卑,他每天都是一副難過、膽小的模樣。上課還有寫作業的時候,總是走神。想到自己無論取得多好的成績,也不能改變自己外在的缺陷。

於是,孩子便陷入一種自暴自棄的狀態了。

2. 不注重"精神追求"

事實上,孩子因為長得矮而自卑,其實就是孩子太過於注重外表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幾乎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自己的外表上面,那麼孩子就沒有多餘的精力花費在自己的內在了。

一個只注重外在而不注重內在的孩子,父母已經可以基本預測未來他的生活狀況了。

如果是一個女孩子,那麼她會花很多的時間以及金錢在打理自己的外表上面,每天就是想著如何穿好看的衣服,梳一個好看的髮型,畫一個什麼樣類型的妝,才能使自己看起來神採奕奕,能夠在人群中得到較高的回頭率。

如果是一個男孩子,那麼他會過於糾結自己的未來是否能夠找到女朋友,他不敢和那些長得高大英俊的男生一塊兒交往。也不去考慮如何提高自己的內在實力,就這樣一直糾結。

結果,可想而知。

3. 過於注重他人的看法

自卑的孩子,因為自己的外貌已經害怕別人會看不起他,害怕別人會因為他的外貌而不與他交往。畢竟是孩子,還是渴望融入到人群中。於是,他們便會"委曲求全",盡力滿足朋友的要求,在意朋友的話語,不希望自己有做的不好的地方,讓身邊的人遠離他。

自卑的孩子會對身邊的朋友異常感激,他們偶爾也會覺得自己"不配"與他的朋友交往。他們內心很敏感,既擔心朋友在背後嘲笑他,又擔心朋友離自己遠去。

這些孩子每天只能生活在不安和焦躁中,卻不知道該怎麼辦。

三、如何利用"拉瓦赫效應"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

既然父母已經知道了什麼事"拉瓦赫效應",以及自卑的孩子身上存在的缺陷,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消除孩子身上的自卑感,讓孩子變得自信起來?

別擔心,這裡有三個建議給你!

找到孩子的興趣所在美國心理學霍爾德加德納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這句話是在告訴父母,也許在父母想要孩子表現好的領域裡,孩子可能做得不好,父母可能因此失去信心。但是,父母可能忽略了一點,就是在父母所想像不到的領域之外,可能存在著孩子感興趣、又非常擅長的東西。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找出他的興趣,並且鼓勵孩子培養他的興趣。孩子看到自己有一個領域做得比別人好,他心中的自卑感肯定會減少一些。

2、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長期糾結於他的外表,或者是其他孩子所不擅長的地方父母應該用一些讓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說是孩子喜歡的玩具,或者孩子的興趣愛好。

當然,最好的能夠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東西,便是孩子的強項。父母多讓孩子接觸他的強項。這會給孩子形成一種"我也不錯"的感覺。

等到投入的時間與精力一長,孩子便會忘記自己當初"自卑"的感覺。

3.教會孩子悅納自己

最好的方法,還是教會孩子悅納自己。

父母要告訴孩子"人無完人",沒有每一個人天生就是完美的。也許孩子在外貌上有所缺陷,但是孩子一定有其他方面的長處。告訴孩子"你要做的,就是找出你的長處所在,只有你的長處才能讓你立足於不敗之地"。

告訴孩子,因為缺陷會一直跟著你,與其糾結於缺陷,不如與缺陷握手言和。這樣,孩子才會過得開心一些。

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自信,遠離自卑,因為只有自信的孩子才能更加從容地操控自己未來的人生。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天生我材必有用,學會「瓦拉赫效應」,輕輕鬆鬆發現孩子的長處
    「瓦拉赫效應」的重要性——一旦找到孩子的智能最佳點,便能發揮孩子最大的潛力。利用「瓦拉赫效應」,家長應該怎麼做?——家長學以致用,才能夠得心應手。2、「瓦拉赫效應」的重要性鄰居聰聰是一個在鋼琴上很有天賦的孩子,但是在他彈鋼琴之前,他學過的很多興趣課都沒有獲得很好的成績,甚至被老師看做是「成績不好的學生」。因為聰聰學畫畫的時候連線條的勾勒都學不好,學唱歌的時候五音不全,學跆拳道的時候剛開始上課就被弄傷,在家裡躺了一段時間。
  • 了解瓦拉赫效應,孩子成長的路,智力發育不均衡是正常的事情
    文/育兒全明白其實生活當中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高端型人才,但是有一些孩子的確表現出來的樣子,並沒有讓父母那麼認可。因為這些孩子在某些事情上所表現出來的樣子是比較尷尬的,因為他們並不適合去做這些事情。
  • 心理學中的「瓦拉赫效應」
    心理學中的「瓦拉赫效應」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奧託·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功過程極富傳奇色彩。瓦拉赫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了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學期下來,教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難以造就文學之材。」
  • 《瓦拉赫效應》:它真與木桶原理的短板效應自相矛盾嗎?
    首先先給大家講個故事,從前有個男孩在上中學時,父母希望他長大後可以成為文學家,不料老師對他做出了如下評語;「孩子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學上發揮出來。此時,父母只好又徵求了兒子的意見,給他改學油畫。
  • 瓦拉赫效應告訴家長,根本不存在什麼差等生
    很多父母也熟知這個效應,所以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會一個勁地想要彌補孩子的短處。朋友玲玲就是這樣一位父母,她對她兒子的評價就是「差等生」,因為她兒子在文化科目上的成績不好,即便她兒子的體育能力特別強,曾多次在校運動會上拿到過獎項,也曾代表學校參賽拿過名次。
  • 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父母都矮,孩子能長高嗎?答案來啦
    她覺得我女朋友太矮了(她1.50米),怕以後生的孩子也很矮,我說我高就行了(我1.76米),她說你不知道「娘矮矮一窩」嗎?想問下這個說法是真的嗎?我真的不想因為身高而分手......看得出小夥子是真的很為難~說來,因為身高而遭到父母反對的感情不在少數,在父母看來,後代聰不聰明,能不能長高是件很重要的事。但是,於個人來說,這年頭找到一個喜歡的人真的太不容易了,要是因為身高而分手,那也太可惜了。
  • 瓦拉赫效應:展現自己的優勢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奧託·瓦拉赫的成才過程極富傳奇色彩。在他上初中的時候,父母為他選擇了文學道路,和化學沒有一點關係。一個學期之後,老師對他的評價是:「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絕不可能在文字上有所建樹。」父母一見這條路行不通,又讓瓦拉赫改學油畫。
  • 瓦拉赫效應:影響人一生的心理效應 為了下一代,你該了解下(3)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心理學中著名的瓦拉赫效應。孩子的智力發展具有不均衡性,如果給予耐心和信心,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加以培養,再「笨」的孩子都有可能做出一番成就。這,就是瓦拉赫效應告訴我們的道理。而這個道理,卻很少為家長甚至教師所知。
  • 瓦拉赫效應:成功的訣竅在於經營自己的長處
    因為通常來說,我們能克服的大多數缺點,比如晝夜顛倒、飲食不忌、拖延懶散等等,這些大多數是一些行為上的問題。而真正能力上的不足,想讓它成為你的優勢是非常困難的,可能你加倍努力也只能追趕上平均水平。看看那些取得成功的人,他們也並不是完美無缺的,也有自己的短板,他們之所以成功只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罷了。在心理學上,我們可以用「瓦拉赫效應」來理解。
  • 孩子是長得矮還是長個晚?父母從這幾點就可以判斷出來
    而孩子經過這段時間的折騰,反而變得有些自卑,沒有了以前的自信。後來在16歲的時候,孩子喜歡上跑步,每天都會在外面運動。也正是這段時間,孩子反而長高了,甚至超過了爸爸。這讓阿雯非常開心,但儘管孩子長高了,卻沒有改變他自卑的性格,阿雯一時間又開心不起來了。孩子的成長有其獨特的規律,像阿雯的孩子就是發育得比較晚,只要適當運動,一般都可以長高。
  • 父母還在罵孩子?「鏡中我效應」父母要了解,別毀了孩子的自信!
    其實像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的身邊很常見,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貶低和打壓。孩子做得好了,父母打擊他們;孩子做得不好了,父母責罵他們。長期被父母貶低打壓,孩子的自我認知可能會出現偏差,進而變得不自信,就會導致"鏡中我效應"的出現。
  • 孩子自尊心太強?了解「聚光燈效應」,幫孩子走出「說不得」怪圈
    我侄女就是這樣,她手指長得細長,幼兒園老師建議我表哥給她報個電子琴班,家人也都很支持,畢竟孩子有這先天條件,於是就給她買了電子琴,誰知道第一次上課就被老師打電話,讓把孩子領走,原因是太能哭了。就因為老師講解五線譜之後向同學們提問,點到了她,結果她答錯了,老師說:「不對哦,不要緊,咱們待會兒再複習一遍。」結果她就開始哭,擾亂老師沒法給其他小朋友上鋼琴課。
  • 孩子「說不得」,多半是「聚光燈效應」在作祟,父母有必要了解
    為什麼有些孩子「說不得」?1、孩子內心有些小自卑有一些孩子之所以說不得,只是因為他們的內心有一些小自卑而已,他們覺得自己身上漏洞百出,所以他們特別想要極力的保護自己。如果父母完全不在意孩子的面子,並且把孩子劈頭蓋臉一頓臭罵的話,那麼孩子肯定會覺得心靈受到創傷。
  • 心理學之「瓦拉赫效應」不要讓你的短處掩蓋你的光芒!
    德國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奧託·瓦拉赫在年少時期,他的父母希望成為一名文學家。不過一個學期下來,教師給他寫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學習很勤奮,但思想拘泥,文學創作力極弱。」後來,瓦拉赫又轉學油畫。可他在這方面的也是毫無天賦,校方給他的評語是:「你在繪畫藝術方面毫無造就的餘地。」可想而知,這會給他的父母和他自己帶來怎樣的影響,他的父母甚至都絕望了。
  • 孩子自卑不敢嘗試,因為孩子自我認同感低,家長這樣做孩子更自信
    每一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所以在教育子女的時候會格外嚴格,這就會使有些父母經常使用過於嚴格,甚至有些不恰當的教育方法來對待孩子。最終不僅不能使孩子成才,反而會讓孩子失去自我認同感。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有些父母因為孩子做錯了一點小事,就對孩子進行嚴格批評,長時間下來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什麼都做不好。
  • 女孩不要因為個子矮自卑呀
    有的女孩長得個矮,特別苦惱,甚至不敢找對象。所以我想問她,難道你特別矮嗎?身高只有一米五嗎?女生一米五五以上就不算是很矮啦!又不讓你去當模特,那麼高幹什麼?一米六左右的女孩也很可愛。個子矮的女生,有很多人很可愛。所以你要去完善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發光體。人人都會為你的光芒注目。80年代初翁美玲,因為《射鵰英雄傳》演出黃蓉古怪精靈,活潑可愛,曾經是那一代年輕人的偶像。我也是崇拜者之一。現在臺灣的林依晨,也是嬌小可愛的影星代表,有顏值,有學歷,長相清純,大陸也有很多粉絲。
  • 孩子為什麼怕被說?了解聚光燈效應,讓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
    可明明這一次又是孩子犯了錯誤,他卻並不希望被孫先生教育。反而在孫先生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說道:「你能不能別老說我?真是煩死了!」這讓孫先生表示非常無奈,你要是不犯錯的話,我不就不會說你了嗎?其實生活中關於這樣的案例很常見,有很多孩子不願意聽從父母的教育,而且還總是表現出一副抗拒的樣子。那麼為什麼孩子會表現出這樣的樣子呢?為什麼孩子怕被說?
  • 瓦拉赫效應:成功,要學會經營自己的長處,讓自己人生增值
    「瓦拉赫效應」一直以來被人們廣為傳頌,它強調人們在做事時要懂得揚長避短,這是典型的心理學效應,它起源於德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奧託·瓦拉赫的故事。瓦拉赫的父母親從小就對他的學習和成長格外用心,先是讓他學習文學,一學期之後,老師對他父母親說:瓦拉赫雖然很用功,但是過於拘泥,不適合走文學發展這條路。父母親無奈,又送他學習繪畫,一段時間後,油畫老師給的評語更難聽:瓦拉赫是繪畫藝術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此時此刻,所有人都對瓦拉赫失去了信心,認為他此生成才無望。可是瓦拉赫仍然繼續努力著,並沒有放棄自己。
  • 父母個子矮,孩子抓住這兩個長高黃金期,也能長得又快又高
    文|秘籍君近幾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除了關注孩子的營養問題,也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孩子長高上。父母都希望孩子長成高個子,提升形象,幫助以後找工作、找對象。個子高的父母不用愁了,只要照看好孩子的營養,靜靜地等著孩子長高就行了。
  • 孩子在學校裡不敢表現?其實是出現了「焦點效應」,父母要引導
    ②讓孩子變得自卑前面提到過,出現焦點效應的孩子會覺得自己一直被人群關注,尤其之前曾經出現過尷尬情況的孩子,更容易陷入焦點效應之中。害怕自己失敗,害怕自己犯錯,不敢表現自己,這就是典型的自卑情緒。如果長期如此,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影響很大。③讓孩子變得內向孩子因為焦點效應出現社交恐懼,不願意接觸陌生人,也不願意和別人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