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昨天,孩子放學後,我讓他去家附近的小公園玩耍。我從市場買完菜,就看到孩子一臉悲傷地坐在地上。我急忙跑到孩子身邊詢問孩子:"你怎麼啦?是不是有人欺負你?"
孩子突然哭起來,"沒有人欺負我,只是我不敢和他們玩。"孩子一邊哭著,一邊指著不遠處正在嬉笑的一群小孩。
我有些好奇,"為什麼不敢和他們玩呢?"
孩子低下頭說:"我長得太矮了,他們長得那麼高大,我都不好意思和他們站在一起,我怕他們會嘲笑我。"
我急忙安慰了孩子幾句,見到孩子的臉色緩和了些,我也就放心了,也沒有再對孩子有任何開導。直到孩子上了學,我才發現,孩子一開始因為自己長得矮而難過,已經慢慢演變成他的自卑。
孩子心思單純,很容易因為外貌的特徵而陷入自卑。如果家長不能對孩子有一定的引導,那麼幼年時的自卑會一直跟著孩子,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以及未來的發展都是很不利的。
在發現孩子自卑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有關"瓦拉赫效應"的知識。
那麼,"瓦拉赫效應"究竟是什麼?自卑的孩子身上有何缺點?最重要的是,父母該如何利用"瓦拉赫效應"來消除孩子身上的自卑,從而讓孩子變成一個自信的人?
一、何為"瓦拉赫效應"?
"瓦拉赫效應"是指每個人的發展都是不平衡的,只有避開自己的弱點,將精力和時間完全投入於自己擅長的領域,這樣便可以取得非凡的成就。這一個現象就是"瓦拉赫效應"。
關於"瓦拉赫效應"還有一個故事:
瓦拉赫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教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字上發揮出來。"
此後,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會調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成績在班上是倒數第一,學校的評語更是難以令人接受:"你是繪畫藝術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
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多數老師認為他已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品格,建議他試學化學,父母接受了化學老師的建議。
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點著了,文學藝術的"不可造之才"一下子變成公認的化學方面的"前程遠大 的高才生"。
最終,瓦拉赫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這個故事告訴父母,如果孩子糾結於他所不擅長或者是有缺陷的方面,那麼孩子一定會失去成功的機會。但是,相反,如果孩子能夠找到自己所擅長的領域,那麼孩子在該領域的成功機率會遠遠大於普通人在該領域能夠成功的機率。
二、 自卑的孩子有何缺陷?
中國古代著名詩人王勃曾經在《滕王閣序》裡寫過這麼一句話: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海倫凱勒也說過這麼一句話:只要朝著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
這些話語都是在告誡世人,在遇到自己不順利的方面時,要保持著一個樂觀堅強的心態。只有這樣,你才可能走出挫折。孩子因為遇到自己不順心的事情而自卑,那麼孩子也就相當於失去了樂觀堅強的心態。
但是,那些自卑的孩子身上差的可不止是一個樂觀堅強的心態這麼簡單。那麼,自卑的孩子身上還有那些缺陷呢?
1. 缺乏學習的自信心
自從我知道孩子因為自己長得矮而自卑之後,我也就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孩子的成績那麼不理想。
孩子因為自卑而不敢與班裡的同學交往,孩子因為膽小,也不敢和老師交往。若是孩子遇到什麼不會的問題,他在學校裡也就沒有可以尋求幫助的人。
再者,孩子因為對外表感到自卑,他每天都是一副難過、膽小的模樣。上課還有寫作業的時候,總是走神。想到自己無論取得多好的成績,也不能改變自己外在的缺陷。
於是,孩子便陷入一種自暴自棄的狀態了。
2. 不注重"精神追求"
事實上,孩子因為長得矮而自卑,其實就是孩子太過於注重外表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幾乎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自己的外表上面,那麼孩子就沒有多餘的精力花費在自己的內在了。
一個只注重外在而不注重內在的孩子,父母已經可以基本預測未來他的生活狀況了。
如果是一個女孩子,那麼她會花很多的時間以及金錢在打理自己的外表上面,每天就是想著如何穿好看的衣服,梳一個好看的髮型,畫一個什麼樣類型的妝,才能使自己看起來神採奕奕,能夠在人群中得到較高的回頭率。
如果是一個男孩子,那麼他會過於糾結自己的未來是否能夠找到女朋友,他不敢和那些長得高大英俊的男生一塊兒交往。也不去考慮如何提高自己的內在實力,就這樣一直糾結。
結果,可想而知。
3. 過於注重他人的看法
自卑的孩子,因為自己的外貌已經害怕別人會看不起他,害怕別人會因為他的外貌而不與他交往。畢竟是孩子,還是渴望融入到人群中。於是,他們便會"委曲求全",盡力滿足朋友的要求,在意朋友的話語,不希望自己有做的不好的地方,讓身邊的人遠離他。
自卑的孩子會對身邊的朋友異常感激,他們偶爾也會覺得自己"不配"與他的朋友交往。他們內心很敏感,既擔心朋友在背後嘲笑他,又擔心朋友離自己遠去。
這些孩子每天只能生活在不安和焦躁中,卻不知道該怎麼辦。
三、如何利用"拉瓦赫效應"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
既然父母已經知道了什麼事"拉瓦赫效應",以及自卑的孩子身上存在的缺陷,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消除孩子身上的自卑感,讓孩子變得自信起來?
別擔心,這裡有三個建議給你!
找到孩子的興趣所在美國心理學霍爾德加德納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這句話是在告訴父母,也許在父母想要孩子表現好的領域裡,孩子可能做得不好,父母可能因此失去信心。但是,父母可能忽略了一點,就是在父母所想像不到的領域之外,可能存在著孩子感興趣、又非常擅長的東西。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找出他的興趣,並且鼓勵孩子培養他的興趣。孩子看到自己有一個領域做得比別人好,他心中的自卑感肯定會減少一些。
2、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長期糾結於他的外表,或者是其他孩子所不擅長的地方父母應該用一些讓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說是孩子喜歡的玩具,或者孩子的興趣愛好。
當然,最好的能夠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東西,便是孩子的強項。父母多讓孩子接觸他的強項。這會給孩子形成一種"我也不錯"的感覺。
等到投入的時間與精力一長,孩子便會忘記自己當初"自卑"的感覺。
3.教會孩子悅納自己
最好的方法,還是教會孩子悅納自己。
父母要告訴孩子"人無完人",沒有每一個人天生就是完美的。也許孩子在外貌上有所缺陷,但是孩子一定有其他方面的長處。告訴孩子"你要做的,就是找出你的長處所在,只有你的長處才能讓你立足於不敗之地"。
告訴孩子,因為缺陷會一直跟著你,與其糾結於缺陷,不如與缺陷握手言和。這樣,孩子才會過得開心一些。
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自信,遠離自卑,因為只有自信的孩子才能更加從容地操控自己未來的人生。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