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拉赫效應:展現自己的優勢

2020-12-03 天天聊心理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奧託·瓦拉赫的成才過程極富傳奇色彩。在他上初中的時候,父母為他選擇了文學道路,和化學沒有一點關係。一個學期之後,老師對他的評價是:「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絕不可能在文字上有所建樹。」父母一見這條路行不通,又讓瓦拉赫改學油畫。然而,他的油畫成績在班內排在倒數第一。面對這樣一個「笨拙」的學生,大部分老師都覺得他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發現他做事一絲不苟,具有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素質,於是就建議他改學化學。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瓦拉赫的智慧之火一下子就被點燃了,這位文學藝術的「不可造就之才」突然間變成了化學領域中「前途無量的高材生」。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瓦拉赫並沒有選錯道路。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只要我們能夠找到發揮自己優勢的方向,輔之合理有效的學習,就能取得應有的成績。後人將這種現象叫做「瓦拉赫效應」。

「瓦拉赫效應」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啟示尤為重大:在孩子中間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差等生」。關於這一點,瓦拉赫就是最好的證明。起初的瓦拉赫是人們眼中「名副其實」的差生,但因為化學老師的慧眼識人,終使「鐵樹開花」,著實令人欣慰。所以說,任何一個人都不是無能的人,只是潛能分布在不同的地方而已。如果我們能找出潛能存在的地方,加以挖掘深化,那必然會開闢出成功的途徑。

曾經有一個學生因發揮失常,高考落榜了。此後,他久久不能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整日無精打採,對學習與未來毫無信心。

直到一天,他的爸爸拿出了一張白紙與一支鉛筆,讓他思考一下自己的不足與缺點,每想到一處就在紙上畫一個黑點。

孩子拿起了筆,在白紙上畫了好久。當他畫完後,爸爸拿起那張白紙,問他看見了什麼。

孩子答道:「黑點,全都是令人討厭的缺點!」

爸爸笑了笑,說:「你難道沒看見黑點以外的那些空白處嗎?」

孩子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爸爸繼續問:「當你在這張紙上寫字時,你是會在空白處寫還是在黑點上寫?」

孩子有些不解地答道:「當然是在空白處寫了。」

爸爸若有所思地對孩子說:「當你在紙上寫滿字時,黑點說不定剛好就被蓋住了,就算沒蓋住,人們也只會看上面寫的內容,而非黑點。」

此時,孩子恍然大悟,並從那時起刻苦學習,不再意志消沉了。

其實,只要能發揮自身的優點,便能彌補缺點與不足。現在,大部分老師與家長只是教導孩子要改正缺點,而不善於觀察、發現孩子的優點。人們說「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認為一個人只要肯下苦功,早晚會有成功的一天。然而事實上,就算下了工夫,長年累月磨出來的最多也只是一根粗糙的針而已,根本就不能用來繡花,而且與所付出的不成比例。其實,社會也同樣需要鐵杵,為什麼我們不去做鐵杵擅長做的事情,而非要千辛萬苦地浪費時間和精力去變成一根粗糙的針呢?

如果置自己的優勢不顧,而選擇自己無法領悟的領域,找不準自己的位置,也就不可能真正實現自身的價值。瓦特無法畫出那期盼和平的《和平鴿》,畢卡索改良不出推動世界進步的「蒸汽機」,愛迪生也寫不出來一部《哈姆雷特》。他們之所以能成功地在歷史長河裡留下足跡以及讓後人仰慕的光輝,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浪費時間與精力在自己無法突破的領域中,而是充分結合自身的優勢,在一定的範圍內達到了普通人無法達到的高度。

成功學專家安東尼·羅賓曾在《喚醒心中的巨人》一書中誠懇地說道:「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猶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著我們去喚醒他……上天不會虧待任何一個人,他給我們每個人以無窮的機會去充分發揮所長……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藏著可以『立即』支取的能力,借這個能力我們完全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只要下決心改變,那麼,長久以來的美夢便可以實現。」由此,我們可以明白,只有找準了自己的最佳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的潛力,調動起自己身上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並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從而獲取成功。

相關焦點

  • 瓦拉赫效應:成功的訣竅在於經營自己的長處
    她對檸檬說:她現在的成績很穩定,能提升的空間也有限,她不知道是該繼續堅持報考這個大學,還是選擇自己感興趣或能讓自己發揮優勢的專業。看看那些取得成功的人,他們也並不是完美無缺的,也有自己的短板,他們之所以成功只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罷了。在心理學上,我們可以用「瓦拉赫效應」來理解。
  • 瓦拉赫效應:成功,要學會經營自己的長處,讓自己人生增值
    「瓦拉赫效應」一直以來被人們廣為傳頌,它強調人們在做事時要懂得揚長避短,這是典型的心理學效應,它起源於德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奧託·瓦拉赫的故事。瓦拉赫的父母親從小就對他的學習和成長格外用心,先是讓他學習文學,一學期之後,老師對他父母親說:瓦拉赫雖然很用功,但是過於拘泥,不適合走文學發展這條路。父母親無奈,又送他學習繪畫,一段時間後,油畫老師給的評語更難聽:瓦拉赫是繪畫藝術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此時此刻,所有人都對瓦拉赫失去了信心,認為他此生成才無望。可是瓦拉赫仍然繼續努力著,並沒有放棄自己。
  • 了解瓦拉赫效應,孩子成長的路,智力發育不均衡是正常的事情
    可最後得到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那就是孩子學習了三年圍棋,卻並沒有展現出任何天賦。而這個時候張先生似乎覺得自己的孩子智力有一些問題,因為按理來說,通過三年的學習應該多多少少有一些成就了,為什麼孩子會變得這麼差呢?
  • 心理學中的「瓦拉赫效應」
    心理學中的「瓦拉赫效應」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奧託·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功過程極富傳奇色彩。瓦拉赫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了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學期下來,教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難以造就文學之材。」
  • 《瓦拉赫效應》:它真與木桶原理的短板效應自相矛盾嗎?
    奧託·瓦拉赫以後人才心理學家就把那些大智若愚者的特殊才能被正確發掘後所發生的巨大變化的現象,稱之為「瓦拉赫效應」其實瓦拉赫的成功,說明了一個道理:人們的智能發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強點和弱點,他們一旦找到自己最佳點
  • 瓦拉赫效應:影響人一生的心理效應 為了下一代,你該了解下(3)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心理學中著名的瓦拉赫效應。孩子的智力發展具有不均衡性,如果給予耐心和信心,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加以培養,再「笨」的孩子都有可能做出一番成就。這,就是瓦拉赫效應告訴我們的道理。而這個道理,卻很少為家長甚至教師所知。
  • 瓦拉赫效應告訴家長,根本不存在什麼差等生
    瓦拉赫效應其實我認為玲玲應該先去了解一下「瓦拉赫效應」再去教育她的孩子,不是任何情況下,木桶效應都是對的。和木桶效應不同的是,瓦拉赫效應認為當人的特殊才能或者天賦潛力被發掘出來之後,那麼人們會因為自己的這一長處而在心理上、行為上發生巨大改變。簡單來說就是不由「短板」決定自己的上限,而是「揚長避短」,讓自己的長處給自己無限的發展而不是被短處拉後腿,然後用長處帶來的自信和底氣為自己的人生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加油吧考生瓦拉赫效應:意料中的傳奇式成功
    加油吧考生—瓦拉赫效應:意料中的傳奇式成功一、什麼是瓦拉赫效應於是,瓦拉赫的智慧火花被點燃在化學領域之中。沿著這條路,他成了赫赫有名的化學家,而且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瓦拉赫的成功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學生的智能發展是不均衡的,有優點也有弱點,他們一旦找到發揮自己智慧的最佳點,使智能充分發揮,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後人稱這種現象為「瓦拉赫效應」。
  • 心理學之「瓦拉赫效應」不要讓你的短處掩蓋你的光芒!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優點,也都會有一些不足,可是如果你的注意力主要就放在自己的不足之上,你就會活得很辛苦,而且也會影響你的成就。德國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奧託·瓦拉赫在年少時期,他的父母希望成為一名文學家。
  • 成長方法論:瓦拉赫效應
    瓦拉赫效應:成功,要懂得經營自己的長處,讓人生升值。就像現在流行的一句話: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過好這一生!為什麼?就像瓦拉赫效應,應該怎麼去應用到我們生活中呢?1、找兩張紙,一支筆,一定是紙和筆!2、在一張紙上寫出你所有的特長,有條件可以讓親朋好友一起想!如果一個都想不出來,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是天才了!
  • 天生我材必有用,學會「瓦拉赫效應」,輕輕鬆鬆發現孩子的長處
    瓦拉赫效應指的是孩子智能發展不均衡的情況,每個孩子都有智能的強點和弱點,他們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點,使智能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我命由我不由天」,瓦拉赫效應的核心在於:學生的智力發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強點和弱點,他們一旦找到發揮自己智慧的最佳點,使智能得到充分發揮,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
  • 運用瓦拉赫效應收入會劇增,你懂得嗎?
    瓦拉赫在為學習化學之前,曾學習過文學、繪畫,但是均被老師定性為不可塑造之才,後來卻在化學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瓦拉赫的故事給人沉思。太多的人在賺錢方面都不太清晰自己想做什麼,現在行業眾多,許多領域都是未知的領域。
  • 懂「瓦拉赫效應」的父母能讓孩子「揚長避短」
    直到孩子上了學,我才發現,孩子一開始因為自己長得矮而難過,已經慢慢演變成他的自卑。孩子心思單純,很容易因為外貌的特徵而陷入自卑。如果家長不能對孩子有一定的引導,那麼幼年時的自卑會一直跟著孩子,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以及未來的發展都是很不利的。在發現孩子自卑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有關"瓦拉赫效應"的知識。
  • 墨菲定律:認清自己優勢,學會經營自己的長處,人生才會大獲全勝
    奧託·瓦拉赫的父母父母為他選擇了文學和油畫課程。一個學期後,文學老師和油畫老師都覺得瓦拉赫沒有才華,幾乎不可能成為才華。當所有人都不喜歡瓦拉赫時,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很認真,並建議他嘗試化學。結果,瓦拉赫的智慧被點燃,他終於獲得了諾貝爾獎。這就是《墨菲定律》中提及的「瓦拉赫效應」。
  • 生活中常見的六種心理效應
    塔瑪拉效應初入職場時,有沒有人提醒過你,要多做事、少說話?為什麼很多「過來人」都要給新人這樣的忠告呢?這是因為,言多必失,一不小心說錯話,會給自己帶來麻煩。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塔瑪拉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是熱切的期望和讚美具有超乎尋常的能量,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行為和思想,激發人的潛能。當一個人得到他人的信任與讚美時,會變得更加自信和自尊,從而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原動力。為了不讓對方失望,會更加努力地發揮自己的優勢,盡力達到對方的期望。
  • 影響每個人的十個心理學效應
    掌握心理學效應,能夠剖析自己平時不易察覺的非理性行為,能更好地了解自己,讀懂他人,透視社會;能讓我們採取更合理的方式對待他人,處理事務,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日常生活背後的典型心理學效應,讓我們以此為鏡,光照自己。
  • 心理 | 讓人知之恨晚的七大心理學效應!
    我們應該學會拓展和豐富自己的社交圈、不去苛責自己,勇敢的面對外界的評價、學會愛上當下的自己,發現自己的潛能。「煤氣燈效應」又叫認知否定,實際上是一種通過「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實,而進行的心理操控和洗腦。操控者通過長期將虛假、片面或欺騙性的話語灌輸給受害者,從而使受害者開始懷疑自己,質疑自己的認知、記憶和精神狀態,最後達到控制操控者的思想和行為。
  • 成功,需要找準自己的位置
    朋友名牌高校畢業,外形俊朗,先後換了很多工作,仍然找不到合適自己的位置。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而每個人都在為尋找自己的位置,窮其一生。然而,一個人要找到這個對於他最適合的位置,卻又很不容易。
  • 讓人知之恨晚的七大心理學效應!
    心理學家根據這部電影,將「煤氣燈效應」定義為:「慢性心理中毒的狀態下認知被摧毀的過程」。其實自卑也源於這種心理效應。我們應該學會拓展和豐富自己的社交圈、不去苛責自己,勇敢的面對外界的評價、學會愛上當下的自己,發現自己的潛能。「煤氣燈效應」又叫認知否定,實際上是一種通過「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實,而進行的心理操控和洗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