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0日 15:22 來源:北京晚報
參與互動如果今年村上春樹得獎,那麼繼諾貝爾物理學獎給了日本物理學家梶田隆章和諾貝爾醫學獎給了日本科學家大村智,日本就一下有三位諾貝爾獎得主了。所以日本媒體異常興奮,再一次等在村上家門口,可是再一次悻悻而歸。村上多年「陪跑」,堪稱文學界的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這其中原因很複雜,不過也很明顯。刨除阿列克謝耶維奇得獎的天時地利,村上本身的「問題」也不小。多年來一直佔據博彩競猜前五名的他看似熱門,但其實並不見得受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們的待見。
作為在歐美大眾中熟知度最高的亞洲作家,村上春樹的圖書在全世界範圍內的銷量讓人不太敢相信這是一位純文學作家。然而瑞典學院的評委霍拉斯卻一直表示其對於古典文學的堅守,認為當今大眾文化逐漸拋棄了古典文學,所以他們也對流行文學表現得不屑一顧。當年莫言擊敗大熱門村上春樹就是最好的例子,莫言在諾獎評委眼中是與馬爾克斯相似的一位古典文學作家,而古典文學的幾個重要特徵就在於它詞彙的豐富性和文學性絕對大於故事性。這些評委甚至保守地認為,好的小說要慢慢讀,細細品味,而不是快速看完。瑞典學院始終保有著將文學視為高雅文化的理念,拒絕為流行文化加冕。
諾貝爾文學獎的5位核心評委之一的霍拉斯曾經這樣評價村上春樹:「村上春樹就是這樣的典型作家,正好迎合了這種市場,他們的寫作剛好實用:讀者可以把書帶在身邊,讀一段也覺得很有代入感,讀完了就可以扔掉,甚至不需要記住作者的名字。當然,人們記住了村上春樹,但有很多寫得差不多的,他們就沒被記住。」在他們眼中,村上終究是個流行作家而已,而諾貝爾文學獎可是一個嚴肅文學的獎項。儘管村上的作品已經在三四十個國家風靡,但幾乎沒有讀者是衝著作品的文學性和語言風格去的,大家愛看的是故事撲朔迷離的情節,後現代知性的色彩和對歷史的批判。從這個角度上看,村上的作品更容易被美國讀者接受,也是因為他更接近美國那種都市大眾流行文化——可是美國那幾位文採斐然的作家也沒得著獎。
如果以上是諾貝爾文學獎不待見村上的主觀理由,那麼客觀理由則如同國內村上春樹小說最主要的譯者和研究專家林少華提出的,簡單概括就四個字:這都是命。林少華認為,村上那種洗鍊和幽默的敘事在翻譯過程中被抹掉了。他那種在日文中顯得新鮮、愉快的特徵在翻譯成英文時損失掉了,而諾獎評委看的肯定是英文譯本。林少華將此形象地比喻為「回娘家時娘家人不稀罕了」,這不怪村上,也不怪譯者,只能怪命不好。
其實不僅僅是村上,同樣命運的還有美國的菲利普·羅斯等幾位作家,菲利普·羅斯老爺子也是多年來佔據熱門,不過可惜也屬於故事寫得太好的類型。再加上大名鼎鼎的米蘭·昆德拉,這幾位老爺子都年事已高,諾獎就算考慮也會優先他們,年輕的村上再等等吧。
陳夢溪 J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