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嚴眼看天下。寫好玩文章,交天下朋友。
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的消息,來自美國的詩人Louise Glück獲得2020諾貝爾文學獎獲獎。
她有什麼作品?不知道,她是幹嘛的?還是不知道,哈哈,所以和她相比,我們還不如聊聊號稱一直陪跑諾貝爾文學獎的村上春樹。
有人說,為什麼前兩天聊完生理學或醫學獎、到今天又聊起文學獎了呢?
(一)
這不廢話嘛,聊生理學或醫學獎,那是因為他每年是諾貝爾獎的第一個,而且我們的科學家屠呦呦也得過這個獎。
聊第二個,其實不就和高考完了以後聊語文一樣嘛!畢竟這是我們僅剩的能看懂、有話可聊的科目了,你總不能沒事和別人去聊什麼數學、理綜之類的科目吧!
不過話說回來,其實村上春樹的很多作品,除了《海邊的卡夫卡》《挪威的森林》之類有名的,其餘的那些,在座的你我都不怎麼看過,或者說最起碼不怎麼熟悉。
不過無所謂,寫作和語文這個科目一樣,總是可以聊聊的。
有些人應該知道村上春樹的一個特點,他喜歡跑步,一些公眾號經常介紹他是如何自律,幾十年如一日的跑步、寫作,如同一臺精密的機器一樣。
但是其實這些號沒有說明的一點,他不但每天嚴格的跑步,而且是一個跑步高手,不知道多少人可以跑完馬拉松,他可以,而且成績相當不錯,個人最好成績能達到3小時27分。
這是什麼概念?業餘馬拉松中的高手啊,當然有人會說,他經常跑,自然能達到這個成績了。
這就屬於站著說話不腰疼,你自己去試試就知道了,且不說你能不能跑進4個小時,就算跑進了,差的那十幾分鐘、半個小時也基本是完全無法超越了。
而且村上春樹不但能以較快的速度跑完馬拉松,他還能跑完100公裡超級馬拉松,成績是11小時42分。這個要不大家也去試試?跑12個小時嘛!
(二)
我花這些篇幅說他跑步,自然不是為了表現他是一個運動高手,而是想說明他的一種人生態度,包括關於寫作獲獎的事,這個其實他自己在書裡就說過。
「小說家這個職業,至少對我來說無所謂勝負成敗,書的銷量、得獎與否、評論的好壞,這些也許能成為成功與否的標誌,卻不能說是本質問題。」
說白了,別人過得挺自在的,反正他靠寫作已經養活了自己,至於得不得諾貝爾文學獎,能不能成為世界第一,並不是他那麼關心的。
有了固然好,不過也只能算是錦上添花,沒有,也沒什麼太大的損失,對他來說,千年諾貝爾文學獎陪跑的名頭,比很多獲獎者都有名多了。
聊到這兒我突然想說,我們小時候的教育經常說要做最好,不然就不會被人記住,變得默默無聞。
老師當時愛舉的例子就是大家都知道世界最高山峰是珠穆朗瑪峰,第二、第三和第四高的呢?因為他們不是最高的,所以大家就不會記住他們了。
但是這個定律在村上春樹這兒好像失效了,他的知名度遠遠超過那些一般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最主要的,他的書還賣得很不錯。
(三)
這其實又是另一個問題了,諾貝爾文學獎和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獎、化學獎不一樣,你很難用嚴格的、定量的標準來評定他。
所以每次一公布,往往引來的不是膜拜,而是質疑,尤其是對於非歐美的作家而言,被打壓已經成為一個大家基本都知道的共識。
非歐美籍的作家想獲獎也行,那就得寫一些西方人希望看到的、所謂揭露社會醜惡面的內容,別的大家不一定熟悉,大家去看看莫言的獲獎作品就知道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村上春樹估計也知道文學獎的這個尿性,你愛給不給,我沒必要為了迎合你,非得去寫那種不是他風格的文字。
還有一方面就是,諾貝爾文學獎本來就不喜歡暢銷書作家,可能和剛才那種標準一樣,是個約定俗成的規定吧,比如寫哈利波特的J.K.羅琳,也不可能靠這個作品得獎。
不過我估計這個目的是為了鼓勵大家去寫小眾文學,或者說支持一些那些靠寫作都快養不活自己的作家,畢竟在那些版稅拿到手軟的熱門作家面前,諾貝爾文學獎的這點獎金,還真的是不夠看的。
關於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關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