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薛寧薇10月7日報導:被特斯拉稱為「夢想之城」的臨港,近一年來經歷了從上海一隅到國家戰略的「華麗變身」,如今正成為國內外新興產業項目的投資焦點。而這片熱土上的奮鬥者,他們十多年如一日耕耘在臨港,只為實現這座新城的破繭成蝶夢。上海臨港產業區經濟發展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振富既是見證者,又是投身其中的參與者和引領者。
專注,「店小二」協同攻堅引來「金鳳凰」
引進特斯拉超級工廠落地臨港,這是王振富與其團隊參與過的最受人矚目的項目之一。從籤約到土地摘牌,再到實現開工期間僅5個多月,特斯拉項目創下了史無前例的「臨港速度」。鮮為人知的是,為了實現這一速度,相關的土地動拆遷、儲備及相關配套工作早在2、3年前就已先行啟動。事實上,特斯拉在工廠選址時,上海並不是當時唯一的選項,臨港也不是特斯拉在上海的唯一選項。「抱著必勝的信心一定要把這個項目拿下來,無論是市委市政府還是管委會、集團還有鎮政府、廣大老百姓,大家齊心協力,形成了合力。」在王振富看來,自己所在團隊僅是實踐中的一個環節,項成功歸根結底是自上而下的團結力量。
「企業落了地,如果不能儘快產生實效的話,就是一種損失。」對王振富來說,自己和團隊面臨的挑戰在特斯拉正式決定選址臨港後剛剛開啟。特斯拉超級工廠一期佔地近1300畝,其內原有水稻田、違建物、硬化地,河浜、魚塘、深坑密布,臨港產業區公司團隊克服天氣多雨、場地南北跨度大等極端不利因素,五家現場工作單位交叉施工密集作業,回填土方48萬方。「我們用2個月時間完成各項土地工作,打贏了淨地出讓的『淮海戰役』」。談到這段經歷,王振富依然難掩激動。
如今,不到一年的時間,王振富代表臨港產業區與13家大型央企、外資企業、科研院所及國內領軍企業籤署投資合作協議,圍繞集成電路、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新興領域的重特大項目紛至沓來,特斯拉帶來的發展乘數和倍數效應正迅速釋放,也將對臨港地區的產業規模質量、人才結構、功能配套方方面面產生根本性的變化。
專業,十餘年打磨一個「引力場」
從一名學者起步,2001年起,王振富履職園區開發企業,2006年,他受臨港集團委託,來到臨港分城區,兼任臨港蘆潮港公司總經理,從此開啟了與臨港的不解之緣。「做園區的,說白了就是『企業的企業』。這就要我們拓展知識面,從公司治理、產業經濟、從宏觀到微觀的知識都要懂。」回顧總結十多年來的工作經驗,王振富如是說。
作為一家服務園區企業的企業負責人,王振富深知,自己的使命便是吸引更多優質新興企業來臨港。這其中,溝通是極其重要的一環。數年前,在臨港還沒有「爆紅」,看上去還是一片不毛之地時,就有這樣一個現象——到臨港考察的企業,只要與王振富談過,意向落地的成功率總是很高。
2015年,王振富受命籌組臨港科技城公司,兼任任公司董事長,負責7平方公裡臨港科技城規劃建設。他用不到2年的時間交出一張亮麗答卷:集科創研發、產品發布、學術交流、技術共享、共性實驗功能為一體的「創新晶體」拔地而起,中科院腦智工程雲平臺、上海智能製造研究院、信通院工業網際網路創新中心等一批共性研究平臺落戶。2018年,包含26名諾獎得主在內的世界頂級科學家齊聚滴水湖畔,論壇倡議建設的科學家社區落點創新晶體,一座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之城、未來之城快速崛起。
「客戶衝著臨港來,我們要給他們信心,那麼,和對方講話首先就要在一個頻道上。」事實上,當王振富談起新能源車電池管理系統,張口就是業內人才懂的專有名詞,講起原理來顯得熟門熟路。他不光知道新能源汽車的核心競爭力在什麼領域,還對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甚至類腦深度學習等都有所了解。為了與客戶更好地溝通,王振富不斷拜訪專業人士,擴充行業知識面,在他看來,機會永遠留給有所準備的人。
王振富說:「臨港人的追夢才剛剛開始。革命人永遠是年輕,我們將秉持時不我待、敢破善立的奮鬥精神,當好『店小二』、變成『引力場』,引得八方貴客來,把臨港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先進位造業產業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