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 SCI 期刊影響因子翻了近一倍超 6 分,但還是請慎重選擇

2020-09-03 輯思編譯專業SCI編輯

今年 7 月份公布最新 SCI 期刊影響因子的時候,對於每個研究者來說,都像是開了一個盲盒!

很多人關注影響因子變化,可以說幾家歡喜幾家哀愁,有的降分了,滿是低落。有的升高了,滿是歡喜。

今天,筆者要說的這本期刊最新影響因子較上一年翻了近一倍,超 6 分,聽起來是不是很心動,但筆者還是提醒大家慎重選擇,為什麼呢?我們慢慢往下看。

1、期刊名及收錄範圍

SCI 期刊:GENOMIC

收錄範圍:GENOMIC 期刊具有比較悠久的歷史了,1987 年創刊,雜誌目前由 Elsevier Inc. 出版或管理,出版國家是美國。從雜誌名就可以看出這門期刊的主要收錄範圍了——基因組學。

Genomics 專注於前沿方法的開發和應用,收錄主題包括但不限於:基因組學、功能基因組學(包括轉錄分析,mRNA 分析,microRNA 分析等)、進化和比較基因組學、基因組技術和方法學開發和表觀基因組學等。

需要注意的是:基於差異表達的文章將不接受沒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生物學重複的 RNA-seq 實驗。

2、影響因子

這可能是對 SCI 最關注的問題了,Genomic 期刊的影響因子一直以來發揮比較穩定,維持在 3 分,2013-2017 年降到 3 分以下,不過後續很快升高,今年達到了驚人的 6 分。

期刊的發文量最近幾年也是比較穩定,沒有擴刊。但是,2020 年中科院最新的分區顯示,Genomic 期刊歸為生物學、遺傳學等 4 區。

圖片來源:Web of Science 截圖

圖片來源:Web of Science 截圖

3、自引率及發文國家

GENOMICS 期刊的自引率是比較低的,只有 3% 左右,期刊文章來源主要來自中國、美國、印度、伊朗、西班牙和日本等。

圖片來源:Web of Science 截圖

4、審稿周期及發文質量

這本期刊為月刊,審稿較慢。從其最新刊登的文章可以看出,有文章從投稿到接收經歷了 2~6 個多月,網上網友的普遍分享也是審稿周期較長。

GENOMIC 期刊文章基本都是測序分析,涉及的分子實驗內容較少,只要有好的樣本和測序數據,分析出較好的結果,一般都是沒有問題的。

雖然這本雜誌影響因子突破 6,但是文章的質量離 6 分還有很大很大的距離。

① Molecular evolutionary and 3D protein structural analyses of Lactobacillus fermentum elongation factor Tu, a novel brain health promoting factor

圖片來源:文獻截圖

② Association of TNF rs668920841 and INRA111 polymorphisms with caprine brucellosis: A case-control study of candidate genes involved in innate immunity

圖片來源:文獻截圖

③ 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s the regulation of metabolic processes during the post-harvest cold storage of pear

圖片來源:文獻截圖

雖然,期刊在影響因子上很是誘人,但是筆者還想說一句:

因為投稿期刊的選擇對每個研究者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往小了說關係到自己的前途發展,往大了說關乎自己研究成果的發表,所以,還是需要慎重對待。

(1)有些期刊影響因子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GENOMIC 是一本較好的 SCI 期刊,一直以來發展很平穩,完全不是水刊系列,但是這次期刊影響因子突然升高,讓很多人很是吃驚。

因為一本常年三分左右,中科院四區的期刊突然翻倍,多多少少會讓人內心有所波瀾。但是,很有可能只是一時的,按照以往平穩的發展,估計之後還會掉下去。

此外,雖然 IF 漲到 6,但是文章的質量卻與其不匹配。

我們都知道,期刊的影響因子基本與文章的研究水平掛鈎的(除去造假文章),而這些影響因子突漲的期刊,文章質量還是有一定差距。所以,如果手裡真的有高質量文章,還是考慮一些平穩雜誌,關注期刊整體發展。

(2)不要被影響因子迷惑雙眼

投稿時,除了考慮期刊之外,最先應該考慮的是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價值,這樣才能選擇匹配的期刊,而不是過分的關注影響因子。

比如前幾年有本期刊,名叫 CELLS,可以說是山寨版 CELL。2017 年剛出時,影響因子 4 分以上,之後漲到 5.6 分,看起來一片大好,之後雜誌瘋狂擴刊,最新影響因子只有 4.3,估計之後還會再降。

所以,投稿時一定要避開這樣的期刊,光看影響因子確實不錯,但是長遠來看是不利的,可能影響畢業以及職稱評定。

故而,我們需要評估自己的文章,做好文章定位,再去選擇穩定合適的期刊,免得竹籃打水一場空,枉費苦心。

投稿須謹慎,選刊有風險,注重性價比!

來源於科研論文時間

相關焦點

  • 這本SCI 期刊影響因子翻了近一倍超 6 分,但還是請慎重選擇
    今天,筆者要說的這本期刊最新影響因子較上一年翻了近一倍,超 6 分,聽起來是不是很心動,但筆者還是提醒大家慎重選擇,為什麼呢?我們慢慢往下看。2、影響因子這可能是對 SCI 最關注的問題了,Genomic 期刊的影響因子一直以來發揮比較穩定,維持在 3 分,2013-2017 年降到 3 分以下,不過後續很快升高,今年達到了驚人的 6 分。期刊的發文量最近幾年也是比較穩定,沒有擴刊。
  • 這本影響因子不斷上漲的5分+SCI期刊正在徵稿
    2018年和2019年的發文量有所增加,與期刊日益增長的影響因子來講,這種程度的擴刊是正常的。2020年截止現在已發表296篇,預計2020年發表將不低於600篇。從2019年的統計結果來看,國人在Oxid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Longevity 期刊的發文比例佔44.496 %,排名第一,期刊對國人非常友好,排名第二、三的分別是義大利、美國。
  • 這本剛入選SCI不久的英文期刊,今年第一個影響因子或超12分
    今天我們來看看:這本剛剛入選SCI的英文期刊,明年第一個影響因子或超12分!
  • 這本國產SCI期刊,院士主編,免版面費,影響因子已超10分
    今天,我們來看看這本SCI期刊從現有的記錄來看,Protein & Cell的2020年影響因子(JCR2019)是10.164,2019年影響因子(JCR2018)是7.575,而JCR2017是6.228。
  • 這本剛剛入選SCI的英文期刊,明年第一個影響因子或超12分
    今天我們來看看:這本剛剛入選SCI的英文期刊,明年第一個影響因子或超12分!
  • 這本Nature旗下期刊剛被SCI收錄,今年第一個影響因子將超6分
    :npj Breast Cancer,背靠大樹好乘涼,如今該期刊剛被SCI收錄,預計今年第一個影響因子就將超6分!  npj Breast Cancer是一本開放獲取、僅在線出版的跨學科研究期刊,致力於發表有關乳腺癌研究和治療的優質成果。
  • 這本國產SCI,今年影響因子超16分,連續兩年超10+
    今天,我們來看看這本SCI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從現有的記錄來看,NSR的2020年影響因子(JCR2019)是16.693,2019年影響因子(JCR2018)是13.222,2018年影響因子(JCR2017)是9.408。
  • 這本川大院士主編的SCI,收錄2年,影響因子超13分!力薦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川大院士主編的SCI——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簡稱STTT。2016年創刊,2019年被收錄SCI,當年影響因子就超過了5分,今年是雜誌收錄的第二年,影響因子更是達到了13.493分!
  • 期刊新秀,這本Nature旗下新晉SCI首個影響因子達6分!JCR1區
    前幾天給大家推薦了兩本國產新晉SCI期刊(這本川大院士主編的SCI,收錄2年,影響因子超13分!力薦;國貨之光!這本新上國產SCI直逼8分!接收最快只要1天!)。今天小編又挖到一本新晉SCI期刊——Npj Breast Cancer,2016年創刊,今年獲得首個影響因子,首個影響因子高達6分,JCR分區為1區,是新期刊中的一匹黑馬!
  • 這本國產期刊2018年才被SCI收錄,短短兩年影響因子即突破5分
    TLCR期刊於 2012 年 3 月創刊,是一本國際性的,經過同行評審的開放獲取期刊,並於2018年被SCI收錄,2019年影響因子為5.132。,每年6期。03影響因子趨勢TLCR期刊2018年才被SCI收錄,短短兩年內影響因子從4分+突破5分,2019年影響因子為5.132,預計2020年影響因子會保持在
  • 最新SCI影響因子出爐!5分以上期刊超千本,國產期刊影響因子大漲!(附完整版表格)
    6月29日,2019年度SCI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出爐。排名第一的仍然是神刊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影響因子達到292.278。Bone Research居然又回來了!STTT果然大漲近3倍。2019年度5分以上期刊共有1017本(2018年度為1006本)。
  • 這本首個影響因子就超3分的國產SCI好刊,還不關注下?
    期刊信息 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一本國際同行評審的國產醫學類期刊,由中國Academic Made Easy, Excellent and Enthusiastic(簡稱AME)醫學出版社發行,中文名稱《轉化醫學年鑑》,印刷版ISSN號均為2305-5839,電子版ISSN
  • 這本5分+的SCI期刊,年發文1000篇,2個月接受
    08:38 來源: 美輯編譯 舉報   來源:51選刊  今天,我們來看看這本
  • sci期刊發表影響因子的計算公式
    科學影響力因子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編制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數據.也就是說,在報告年度中,前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被引用總數除以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總數.科學影響力因子用于衡量科學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重要指標,通常認為它代表期刊的重要性.如何計算科學期刊的影響因子如下:IF(k) = (nk-1+nk-2)/Nk-1+Nk-2IF是影響因子,k是某一年,Nk-1 + Nk-2是該期刊在前一年或兩年中發表的論文數,nk-1和nk
  • 這本2分+的SCI期刊,真就容易灌水麼?
    解螺旋公眾號·陪伴你科研的第1875天替代醫學,其實基本就是中醫了~近期後臺留言期望能推薦一些醫藥類綜述期刊和中醫藥方面的期刊,那麼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這本影響因子2+分SCI雜誌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簡稱
  • 2020年度最新SCI影響因子正式公布!33本期刊影響因子被取消!
    33本期刊影響因子被撤,部分自引率超70%千呼萬喚始出來!受疫情影響,今年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都推遲了一周多,而剛才,科睿唯安終於公布了JCR表格。
  • 什麼是sci影響因子
    什麼是sci影響因子?sci影響因子是湯森路透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一項數據。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sci影響因子用來衡量sci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一個重要指標,通常被認為代表著期刊的重要性。
  • sci期刊如何選擇
    投稿發表sci論文,可選擇的sci期刊範圍比較廣。不同的論文,不同的目的,選擇sci期刊的標準是不同的,一旦選錯,很難成功發表,或者發表了不被認可。可見,期刊選擇很重要。那麼,sci期刊如何選擇?首先,確定自身對sci期刊的需求發表的sci論文,可能是用來評職稱、畢業、展示科研成果,也可能是其他。不同的目的,面對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評職稱發表sci論文,sci期刊要達到職稱單位認可的標準,比如幾區、影響因子。作者在選擇sci期刊前,需要確認這些標準是什麼,從而圈定自己可選擇sci期刊的範圍。
  • 影響因子達6分 | 這本Nature旗下英文刊被SCI收錄
    今天我們來看看:這本Nature旗下英文期刊剛被SCI收錄!這本期刊是:npj Breast Cancer,於2015年創刊。2020年,獲得第一個影響因子6分!這樣的SCI期刊,我們一起來看看!npj Breast Cancer於2019年9月入選SCIE,今年獲得第1個影響因子
  • 這本專業期刊國人投稿少,影響因子整體上漲,今年繼續3分+
    刊文量可以看到,期刊的發文量近幾年起伏比較大,少的時候300多篇,多的時候500多篇,2020年截止目前已發表498篇,預計2020年發文量會和去年保持相同的水平。主要發文國家和地區從2019年的統計結果來看,日本學者在The Journal of Dermatology期刊的發文比例佔76.683 %,排名第一,國人學者佔比7.933%,排名第二,第三名是韓國,說明期刊的主要發行對象還是面向亞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