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7 月份公布最新 SCI 期刊影響因子的時候,對於每個研究者來說,都像是開了一個盲盒!
很多人關注影響因子變化,可以說幾家歡喜幾家哀愁,有的降分了,滿是低落。有的升高了,滿是歡喜。
今天,筆者要說的這本期刊最新影響因子較上一年翻了近一倍,超 6 分,聽起來是不是很心動,但筆者還是提醒大家慎重選擇,為什麼呢?我們慢慢往下看。
1、期刊名及收錄範圍
SCI 期刊:GENOMIC
收錄範圍:GENOMIC 期刊具有比較悠久的歷史了,1987 年創刊,雜誌目前由 Elsevier Inc. 出版或管理,出版國家是美國。從雜誌名就可以看出這門期刊的主要收錄範圍了——基因組學。
Genomics 專注於前沿方法的開發和應用,收錄主題包括但不限於:基因組學、功能基因組學(包括轉錄分析,mRNA 分析,microRNA 分析等)、進化和比較基因組學、基因組技術和方法學開發和表觀基因組學等。
需要注意的是:基於差異表達的文章將不接受沒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生物學重複的 RNA-seq 實驗。
2、影響因子
這可能是對 SCI 最關注的問題了,Genomic 期刊的影響因子一直以來發揮比較穩定,維持在 3 分,2013-2017 年降到 3 分以下,不過後續很快升高,今年達到了驚人的 6 分。
期刊的發文量最近幾年也是比較穩定,沒有擴刊。但是,2020 年中科院最新的分區顯示,Genomic 期刊歸為生物學、遺傳學等 4 區。
圖片來源:Web of Science 截圖
圖片來源:Web of Science 截圖
3、自引率及發文國家
GENOMICS 期刊的自引率是比較低的,只有 3% 左右,期刊文章來源主要來自中國、美國、印度、伊朗、西班牙和日本等。
圖片來源:Web of Science 截圖
4、審稿周期及發文質量
這本期刊為月刊,審稿較慢。從其最新刊登的文章可以看出,有文章從投稿到接收經歷了 2~6 個多月,網上網友的普遍分享也是審稿周期較長。
GENOMIC 期刊文章基本都是測序分析,涉及的分子實驗內容較少,只要有好的樣本和測序數據,分析出較好的結果,一般都是沒有問題的。
雖然這本雜誌影響因子突破 6,但是文章的質量離 6 分還有很大很大的距離。
① Molecular evolutionary and 3D protein structural analyses of Lactobacillus fermentum elongation factor Tu, a novel brain health promoting factor
圖片來源:文獻截圖
② Association of TNF rs668920841 and INRA111 polymorphisms with caprine brucellosis: A case-control study of candidate genes involved in innate immunity
圖片來源:文獻截圖
③ 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s the regulation of metabolic processes during the post-harvest cold storage of pear
圖片來源:文獻截圖
雖然,期刊在影響因子上很是誘人,但是筆者還想說一句:
因為投稿期刊的選擇對每個研究者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往小了說關係到自己的前途發展,往大了說關乎自己研究成果的發表,所以,還是需要慎重對待。
(1)有些期刊影響因子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GENOMIC 是一本較好的 SCI 期刊,一直以來發展很平穩,完全不是水刊系列,但是這次期刊影響因子突然升高,讓很多人很是吃驚。
因為一本常年三分左右,中科院四區的期刊突然翻倍,多多少少會讓人內心有所波瀾。但是,很有可能只是一時的,按照以往平穩的發展,估計之後還會掉下去。
此外,雖然 IF 漲到 6,但是文章的質量卻與其不匹配。
我們都知道,期刊的影響因子基本與文章的研究水平掛鈎的(除去造假文章),而這些影響因子突漲的期刊,文章質量還是有一定差距。所以,如果手裡真的有高質量文章,還是考慮一些平穩雜誌,關注期刊整體發展。
(2)不要被影響因子迷惑雙眼
投稿時,除了考慮期刊之外,最先應該考慮的是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價值,這樣才能選擇匹配的期刊,而不是過分的關注影響因子。
比如前幾年有本期刊,名叫 CELLS,可以說是山寨版 CELL。2017 年剛出時,影響因子 4 分以上,之後漲到 5.6 分,看起來一片大好,之後雜誌瘋狂擴刊,最新影響因子只有 4.3,估計之後還會再降。
所以,投稿時一定要避開這樣的期刊,光看影響因子確實不錯,但是長遠來看是不利的,可能影響畢業以及職稱評定。
故而,我們需要評估自己的文章,做好文章定位,再去選擇穩定合適的期刊,免得竹籃打水一場空,枉費苦心。
投稿須謹慎,選刊有風險,注重性價比!
來源於科研論文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