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2分+的SCI期刊,真就容易灌水麼?

2020-12-05 騰訊網

解螺旋公眾號·陪伴你科研的第1875天

替代醫學,其實基本就是中醫了~

近期後臺留言期望能推薦一些醫藥類綜述期刊和中醫藥方面的期刊,那麼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這本影響因子2+分SCI雜誌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簡稱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是一個開放獲取的同行評審雜誌。該雜誌主要發表補充或代替傳統治療手段的幹預手段或資源的文章,尤其強調那些探討生物作用機制、療效、安全性、成本、應用模式的研究。

該雜誌發表文章類型主要包括研究論文、病例報導、資料庫文章、評論類文章、應用軟體文章、研究方案和技術進步文章。

1

影響因子(IF)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正式創刊於2001年,創刊之初即被收錄進Medline資料庫,於2010年6月獲得首個影響因子2.195分(2009年)。

從歷年的影響因子來看,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的影響因子自2010年起,就一直維持在2分左右,雖然上下偶有波動,但波動的幅度並不大。

那麼該期刊2018年影響因子會如何呢?在2016與2017年,該雜誌總共發表了1057篇論著和綜述,2018年的引用量為2460,所以預計該雜誌2018年影響因子為2460/ 1057=2.373分。

2

歷年發文量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在創刊初期發文量比較少,前10年的年發文量均不過百。隨著發展,2011-2017年的發文量呈上升趨勢,且逐漸穩定在200-600篇。

但隨後的年發文量呈大幅度下降趨勢,相較於年發文量最高的2017年(563篇),2018年的年發文量反而下降了40%左右。而今年這半年的發文量也只有122篇,月發文量20篇左右,以這個發文速度,預計2019年的整體發文量會不超過300篇。

3

審稿速度

以幾篇新近發表的文章而言,文章被接收大致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稍快些大概也需要3-4個月的時間,所以有些期望文章能迅速見刊的同學們,在投稿該期刊時,需要慎重地考慮。

4

版面費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作為一本OA期刊,仍是需要作者為論文支付一次性文章處理費(APC)。該版面費是2380美元,折合人民幣大約16, 000多。講真,這對於一個2分段左右的期刊來說,實在是有些貴,私認為性價比不高,但土豪學者請隨意。

好在BMC對於來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作者,也有一定的優惠政策。截至2018年7月,BMC可向身處低收入經濟體國家的作者所提供APC完全豁免;而對於中低收入經濟體國家和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低於2000億美元國家的作者,可享受50%的折扣。

遺憾的是,中國的學者並不在豁免和折扣範圍內。

5

國人學者文章佔比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雜誌上的文章都是國人學者的嗎?在近5年的發文裡,國人文章佔比第一,大約27%左右;緊隨其後的是韓國和美國,各佔14%和8%左右。

綜上,該雜誌發文量降低,審稿周期長,以後要想灌水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過,有2+以上發表要求的小夥伴們,仍可以考慮投稿該期刊的。

P.S. 鑑於許多讀者在後臺問,影響因子怎麼算,這裡我們給出JCR上的公式(以2017年的Nature為例):

圖片來源:https://apps-clarivate-com.uchile.idm.oclc.org/jif/home/

類比下將要公布的2018年影響因子:

JIF (2018) = 2016、2017年所有文章在2018年的總引用 / 2016、2017年發表的論著與綜述

當然,計算出來的數值與公布的結果可能會有一點偏差,因為JCR最終會對某些期刊進行微調。

—END—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這本5分+的SCI期刊,年發文1000篇,2個月接受
    08:38 來源: 美輯編譯 舉報   來源:51選刊  今天,我們來看看這本
  • 這本3+分的SCI期刊平均一個月能接收,且容易投中
    今天給大家介紹這本雜誌: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它是一本外科腫瘤學雜誌。這本期刊審稿速度比較快,而且對創新性要求一般,所以較容易接收。該期刊影響因子是3.114,也能滿足大多數學校的畢業要求。
  • 鳥屎+石墨烯=SCI論文?學術期刊灌水何時休
    一篇權威期刊論文。這不是在開玩笑,而是已經發生的事實。1月14日,一篇新鮮出爐的鳥屎論文登上了納米材料權威期刊ACS NANO。連題目都帶著濃濃的味道:是不是我們把啥屎玩意放到石墨烯裡都能增加它的電催化作用?
  • 這本影響因子不斷上漲的5分+SCI期刊正在徵稿
    ,從2009年獲得第一個影響因子開始,期刊勤勤懇懇,影響因子逐年穩定上漲,2015-2019年的SCI影響因子分別為4.492、4.593、4.936、4.868、5.076,雖然2018年的影響因子略有下降,但這並不影響期刊整體上升的趨勢,估計明年影響因子會再攀新高。
  • 5分的不讓「灌水」了,咱們就「灌」下10分的好了
    Oncotarget啊Oncotarget啊,怎麼說你呢,被踢之後5分不好「灌水」了,不過咱們可以嘗試「灌」個10分,以前小張就寫過一個帖子
  • 這本見刊快的SCI期刊破 6 分了,還不快來看看?
    從近幾年的地區年刊文量來看,中國佔 26.108 %,其次是美國,佔 20.197 %,可見不存在灌水的情況,是一本中國友好型期刊。從近 5 年文章下載量看,中國居第三位,可見大家對於這本雜誌也比較認可
  • sci文章錄用後可以加作者麼
    sci文章可以有多名作者,基本上會在投稿前完成署名。但百密難免一疏,有的作者在sci文章錄用後才發現需要加上。那麼,sci文章錄用後可以加作者麼?可以,不過想要成功加作者,要辦理相應的手續。sci文章發表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在未見刊前,有關文章的相關信息,只要理由得當,都可以進行修改。sci文章錄用後不等於見刊,離著見刊,還需要籤合同、校稿、排版等,說明還有時間可以加作者。換句話說,sci文章尚未見刊,發現文章需要加作者,就可以與對接編輯溝通,說明加作者的原因,一般都會允許修改,讓新加的作者,出現在sci文章作者一欄中。
  • sci期刊如何判斷級別高低
    sci期刊相比較其他期刊來說,已經處於頂尖的地位。但sci收錄的期刊不止一本,在sci期刊這一圈子內也難免互相比較高低。那麼,sci期刊如何判斷級別高低?分區或影響因子。首先,sci期刊分區判斷級別高低sci期刊分為了四個區,採用的分區標準有兩種。
  • sci期刊如何選擇
    投稿發表sci論文,可選擇的sci期刊範圍比較廣。不同的論文,不同的目的,選擇sci期刊的標準是不同的,一旦選錯,很難成功發表,或者發表了不被認可。可見,期刊選擇很重要。那麼,sci期刊如何選擇?首先,確定自身對sci期刊的需求發表的sci論文,可能是用來評職稱、畢業、展示科研成果,也可能是其他。不同的目的,面對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評職稱發表sci論文,sci期刊要達到職稱單位認可的標準,比如幾區、影響因子。作者在選擇sci期刊前,需要確認這些標準是什麼,從而圈定自己可選擇sci期刊的範圍。
  • sci一區期刊投稿最難發表嗎
    首先,sci一區期刊投稿難發表,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原因:(1)sci期刊本身就屬於金字塔尖的期刊,而sci一區期刊,又是sci期刊中頂尖的期刊,足見,sci一區期刊的地位。一本期刊有這麼高的地位,本身就非常不容易,若發表的論文質量不夠高,沒有影響力,不被引用,是不可能取得這樣成績的。
  • 論文投稿sci期刊錄用率高嗎
    論文投稿sci期刊錄用率高嗎?sci期刊屬於金字塔頂尖的期刊,對於錄用論文的標準非常高,導致論文投稿sci期刊相比較其他刊物來說,錄用率更低一些。至於具體到某一篇論文投稿sci期刊錄用率是高還是低,與該篇論文的學術質量有關,質量越高,錄用率往往會越高。
  • sci期刊適合醫生晉升正高嗎
    醫生晉升正高認可論文,而公開發表論文要選擇期刊。期刊分為多個等級,包括省級期刊、國家級期刊、國內核心期刊、sci等,期刊不同導致發表的論文,參評正高有了合不合適之分。那麼,sci期刊適合醫生晉升正高嗎?當然合適。sci期刊是國際期刊,在醫學界享有的盛譽非常高。
  • 注意,這本4分SCI在瘋狂擴刊,謹慎投稿!
    今天,再給大家聊一本發文量上千的3.9分SCI雜誌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以下簡稱JCP)。創刊於上個世紀60年代的生物學雜誌JCP,算是本業內老刊了,然而這本老刊今年的大規模擴刊行為卻不尋常。
  • 開源sci期刊審稿快嗎
    發表sci論文,不管是投稿開源sci期刊,還是投稿非開源sci期刊,都需要經過審核程序。由於期刊不同,審核的要求不同,導致審核的快慢有差異。那麼,開源sci期刊審稿快嗎?sci期刊分為開源sci期刊和非開源sci期刊,開源sci期刊又稱OA期刊,向這類期刊投稿發表論文,是需要作者支付一定費用的,審核上不如非開源sci期刊嚴格,那審核效率自然會更快一些。換句話說,正常情況下,開源sci期刊比起非開源sci期刊來說,審核更快一些。但具體多久,會因開源sci期刊不同而有差異。
  • 4個期刊被SCI除名,最高IF>5
    影響因子超過5分的核心期刊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CPB),被踢出 SCI 核心期刊目錄!  被 SCI 除名的原因  一般來說,被踢出 SCI 名錄的期刊大多是影響因子在 0-3 分的,如此高的影響因子還被踢出去,可想而知該期刊出現的紕漏有多嚴重。  CPB 的影響因子自從 2008 年一直處于波動上升的狀態,並於 2017-2018 年達到最高的 5.5 分。
  • 這本國產期刊2018年才被SCI收錄,短短兩年影響因子即突破5分
    TLCR期刊於 2012 年 3 月創刊,是一本國際性的,經過同行評審的開放獲取期刊,並於2018年被SCI收錄,2019年影響因子為5.132。03影響因子趨勢TLCR期刊2018年才被SCI收錄,短短兩年內影響因子從4分+突破5分,2019年影響因子為5.132,預計2020年影響因子會保持在
  • 期刊解析—老牌骨科SCI期刊 Bone
    ;小類學科:內分泌與代謝學2區更多:https://sci.justscience.cn/details.html?sci=1&id=636影響因子Cite score:4.47Impact score: 4.36
  • 哪些期刊最喜歡生信類SCI文章(1~5分)?
    為什麼說大家最關心1~5分的呢?因為首先,這類文章屬於article,被單位所認可和接受。僅僅今年上半年的發表量(84篇)就已經超過了去年一整年(78篇),增長速度很快,我們以前說過如果數據挖掘類的文章哪一天變成了meta文章一樣爛大街,灌水也就失去了意義,各個單位也會迅速把這類文章拉黑的。那麼再來看看哪些期刊比較喜歡這類文章,容易發表呢?
  • 假的永遠真不了,因科研作弊被黃牌警告的國產SCI高分期刊!
    ,特別是國際上很多SCI期刊成為國內部分科研人員灌水的田地,只要繳納高昂的版面費就可以較容易地獲得刊發的機會,部分期刊雜誌的國內投稿比重超過50%,因此在2020年科技部和教育部聯合發文要「破四唯」,支持國內期刊的發展。
  • 2018年被剔除37本SCI期刊,你躺槍了嗎?
    許多人在評選職時大多數都遇到過,辛辛苦苦寫了一篇sci論文,剛準備投稿卻發現雜誌被剔除SCI資料庫了!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下2018年已經被SCI剔除的37本雜誌,快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