蟄伏多年的國產科技期刊
早在2019年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科研論文和專利發表最多的國家,然而整體的論文數據水平較低,科研專化率也非常低,專利的單項價值更是讓人感到疑惑,大量為發而發的學術造假論文和無用專利是造成數據較低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國際上很多SCI期刊成為國內部分科研人員灌水的田地,只要繳納高昂的版面費就可以較容易地獲得刊發的機會,部分期刊雜誌的國內投稿比重超過50%,因此在2020年科技部和教育部聯合發文要「破四唯」,支持國內期刊的發展。隨著中國人才政策和部分優勢學科的發展,部分國內的科研期刊已經崛起,在佔據人數優勢的條件下,以《CELL RESEARCH》為首的國產SCI期刊已經成為世界科技權威期刊,然而也有部分國內期刊因為數據造假而被黃牌警告!
快速提升,被黃牌警告的《Bone Research》
相比《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的緩慢提升,國內另外一個高影響因子期刊《Bone Research》卻是在短短今年影響因子就迅速飆升,《Bone Research》由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國際華人骨研究會聯合Spinger出版發行。雖然SCI資料庫存在一定的弊端,然而SCI資料庫是科研人員重要評價的體系之一,每年SCI資料庫都會對資料庫內違規的期刊進行審核,已經有很多因為國內學者「過分」灌水而被踢出SCI資料庫的期刊,2018年,《Bone Research》雖然沒有被SCI踢出資料庫,但是由於出現自引和互引等違規行為,直接給予黃牌警告,在2018年直接剔除《Bone Research》的影響因子。
假的真不了,科研是求真的過程
針對《Bone Research》被黃牌警告,其實原因很簡單,圈內都知道《Bone Research》在短短四年不到的時間內如何把影響因子飆升至12的原因,主要是國內科研學者們的強行引用,為了打造《Bone Research》影響因子,這幾年突然出現大量來自中國發表在低端期刊的論文,非常不合理的引用《Bone Research》裡的文章,從而讓《Bone Research》的影響因子直線飆升,甚至很多論文基本和bone沒有任何關係,也會被強行引用。也正是因為投機的行為,讓《Bone Research》被黃牌警告,這也是為何教育部和科技部強調不唯影響因子和引用率的重要原因,因為務實性的傳統和數據敏感性,投機數據讓科研失真。
相比《CELL RESEARCH》的穩步提升,《Bone Research》就是負面典型,科研是求真的過程,投機只會讓形象受損,假的永遠真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