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 繁 世 界
保 持 初 心
▎比泰森還狠!「巡洋艦級」海洋鬥士:雀尾螳螂蝦
作者/張濤拉罕
拳擊,和射箭一樣,誕生自人類古時,是原始人類賴以為生的生存技巧之一。在弓箭和近身格鬥武器(如石錘、石刀、石斧等)尚未面世前的那段黑暗時期裡,我們的祖先就是用自己強壯的體魄和堅硬的鐵拳打天打地打山打海,最終打出了自己的家庭、部落、氏族和文化,奠定了人類文明自舊石器時代至今大約二十萬年時光的輝煌歷史。
所以時至今日,拳拳到肉的拳擊運動依然令觀者熱血沸騰、擊節讚嘆不已。君不見昔日的肯塔基小子穆罕穆德·阿里從一介無名之輩成為偉大運動員的傳奇事跡,至今依舊激勵著多少年輕小夥勇於追夢;君不見榮獲世界拳王腰帶的熊朝忠和鄒市明,他們不僅彰顯了中國人的拳擊實力,更打出了泱泱大國的中華氣節;君不見偉大而極具毀滅性的拳擊大師邁克·泰森與霍利菲爾德的「咬耳朵」世紀對決,甚至掀起了引爆全世界的拳擊狂熱!
所以拳擊之於我們這個時代,早已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運動。在備受追捧的表象之下,它已經升華成了一種文化符號,一種代表著積極奮發、鬥爭抗爭、實現夢想和個人價值的精神內涵。
讓我們把眼光再抬升一些,放眼全球生態圈。在陸地生物中,除了人類之外,還有袋鼠、小熊貓、大猩猩、獅子、老虎、貓貓等多種動物精通拳擊之道。但你知道嗎,在茫茫大海裡,也有一些生物會打拳擊,它們的拳擊實力可絲毫不亞於陸地生物。
那麼今天我就帶大家認識一下,說不定比泰森還狠的水中拳擊手,「巡洋艦級」海洋鬥士——雀尾螳螂蝦。
雀尾+螳螂,林奈諸子之一
雀尾螳螂蝦,又稱紋華青龍蝦、蟬形齒指蝦蛄,是一種小型肉食性節肢動物。它們主要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峇里島、西太平洋熱帶海域以及關島至東非的附近水域,在我國南海及臺灣海域也有分布。
雀尾螳螂蝦體型有大有小,小的僅約3cm,大的能長到18cm,它們晝夜皆醒,屬於打了雞血的全天活躍型,無論黑白皆神採奕奕、精力旺盛,隨時等待獵物上門,然後大吃一頓。
說起來,雀尾螳螂蝦並非真正的蝦,而是甲殼動物,在生物分類學中屬於口足目下的齒指蝦蛄科、齒指蝦蛄屬、蟬形齒指蝦蛄種。其二名法學名為 Odontodactylus scyllarus,由瑞典著名生物學大牛卡爾.林奈於1758年親自命名,乃大名鼎鼎的「林奈諸子」之一,備受生物學界的喜愛和關注。
恩,雀尾螳螂蝦這名字乍聽起來詩情畫意,涵蓋了「雀」與「螳螂」兩種具食物鏈上下級關係的動物名稱,不覺令人浮想聯翩。其實這名稱很好地概括了雀尾螳螂蝦的體貌特徵。「雀尾」一詞,一方面主要用來形容它們色彩豔麗的身體如孔雀開屏般美麗炫目;另一方面則用來形容它們形貌特別的尾部,就像雀鳥張開的羽翼那樣華麗豐盈,令人印象深刻。
而「螳螂」一詞則指它們收束螯肢的姿勢,與陸地上的螳螂幾乎一模一樣;另一種說法是,因它們性情兇猛、好鬥,且毫無畏懼,和陸地上敢於螳臂當車的螳螂有得一拼,所以人們才將這種蝦封為了水中「螳螂」。
暗綠如翡翠,高級感撲面而來
那麼,雀尾螳螂蝦到底長啥樣呢?首先,它們全身暗綠如翡翠,乍見之下高級感撲面而來;其次,它們的觸角及胸足呈鮮豔的橘紅色,如螳螂之鋸齒前肢般蜷縮收束。
它們慣常將前足堅硬的大螯肢豎於身前,像一位經驗老道的拳擊手那樣盯著獵物虎視眈眈。它們出拳迅猛,威力也大的超乎想像,但這裡先賣個關子,暫且按下不表,後面會有詳細描述。
接著要說的是雀尾螳螂蝦的頭胸甲,在它們頭胸甲的前側緣那兒,生有精緻的蜂巢狀紋路,呈黑、褐、咖啡色,且鑲嵌一道細膩白邊,此種紋路構造在海底環境下難得一見,因此顯得非常醒目。
在它們的胸部以下,生有一段長長的背腹部,上披多段軟甲,宛若中世紀時期的騎士甲冑,這些軟甲會在不同光照情況下耀現出碧綠、青紫、靛藍等繁複色彩,久觀其變、變化無窮,實在令人著迷。它們的背腹甲冑下,長有很多對足,在海底砂石上行進時,前後腳快速反覆蹬踏邁進,長長的背腹部左右款擺,宛若一條水中「蜈蚣」。
在野外,雀尾螳螂蝦大多棲息於熱帶海域,它們喜歡22-28℃的水溫,通常會將自己的U形洞穴建築在靠近沙質和沙礫的珊瑚礁基地附近,活動區域的水深不超過40米。
雀尾螳螂蝦的最大特徵有三點,首當其衝的便是那令人驚訝到嘴都合不攏的非凡的王者鐵拳之力;第二就是它們長了一對能看見「另一個世界」的通天之眼;第三是它們的性情勇敢無畏、兇殘好鬥、見啥吃啥,喜歡飼養水生動物的您可得當心了,說不定一個不留神,就落得個空缸無魚、嗚呼哀哉的下場。那麼接下來,我們一項一項細說。
「巡洋艦級」鬥士的王者鐵拳
如之前所言,雀尾螳螂蝦身子前端,有一對如同螳螂般可摺疊在一起的大螯肢。這對螯肢可是它全身最最堅硬的部分,據說可以反覆使用5萬餘次而威力不減;而且它們螯肢的末端如同釘子般尖銳鋒利。它們是螳螂蝦捕食獵物的最大殺器,而且往往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雀尾螳螂蝦的食物來源相當豐富,但最常吃的還是甲殼類、貝類及螺類等身上背著盔甲或者以盔甲為家的生物。
當遇上這些防禦力極佳的生物時,不少動物因為沒有破壞硬甲殼的手段,只能對殼內的鮮美嫩肉望眼欲穿,啃咬一番後,牙齒被硌得生疼,於是乎只能悻悻離去。而雀尾螳螂蝦正是甲殼類生物們的最大公敵——它會使勁全力催動自己如彈簧般摺疊在一起長久蓄著力的堅硬螯肢,待獵物從面前經過時,找準機會閃電般來上幾拳,徹底打碎那些甲殼。
它們通常會採取「守株待兔」的捕食策略,靜悄悄地立於洞穴門口,瞪著一雙傻乎乎的大眼睛,擺出一副人畜無害的呆呆表情,和所謂的「海底深淵」相互對視,仿佛對周遭一切變化視若無睹——但這只是它的偽裝,而且是致命的偽裝。它會靜待獵物們或走或遊來到近前,而後閃電之間王者鐵拳揮舞出擊,順勢而發的巨大衝擊力直打得蝦兵蟹將們暈頭轉向。
它使用螯肢敲擊時,儼然一副唯我獨尊的拳擊手模樣。它的傲慢和自信,源於絕對的實力——它的每次摺疊拳擊,出拳速度在五十分之一秒內,最大速度可超過80km/h,產生約60kg的衝擊力,瞬間加速度足以匹敵,甚至超過.22小口徑手槍的子彈。
記得之前也說過,它們螯肢的末端就像尖銳的釘子。若成功命中目標,由此會產生多大的力量和點對點的突破能力,自然不言而喻。值得一提的是,雀尾螳螂蝦果然是位經驗老道的拳擊大師,儘管雙拳力量如此恐怖,但它們依舊非常謹慎,從不打無準備的戰,在沒有十足把握能撂倒對方時基本不會直接動手。而一旦真正動起手來,對方就很難再逃出生天了。
其實,背著盔甲的生物們大多無法抗下它的第一拳,而如果真的接下了第一拳,它就會打出第二拳、第三拳、第四拳,直到獵物再也無力抵抗為止。畢竟它們出拳速度高達五十分之一秒,理論上來說,一秒可打出50拳!
雀尾螳螂蝦的拳擊,疾風暴雨般迅速,而且拳拳到肉,充滿足以致命的力量——真可謂海底世界中絕無僅有的「巡洋艦級」鬥士,它們的王者鐵拳,光是想想就令人脊背發涼!
通天之眼,看到另一個世界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雀尾螳螂蝦眼裡那個我們人類無法感知,它卻看得一清二楚的「另一個世界」。
雀尾螳螂蝦有兩隻複眼,它能看見我們肉眼可見的所有光譜,而且遠勝於此。它們不僅能看見紫外線和紅外線,獨特而複雜的眼睛構造還能讓它們看見偏振光。這些東西我們人類即看不見也無法分辨。
在動物界中,除了雀尾螳螂蝦外,候鳥、某些蜘蛛和一些昆蟲也都能看見偏振光,它們常常會利用偏振光來指引方向,為自己和同伴進行導航指引。例如,蜜蜂發現食物後,會回巢給同伴們跳一支舞,以此表達食物源所在的方向。而這舞蹈,也是利用偏振光作出定位的一種表現形式。
但到了雀尾螳螂蝦這裡,感視偏振光的能力則會在繁殖求偶的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發現潛在配偶作用:因為雀尾螳螂蝦背腹部的軟甲上含有大量糖分,所以能反射圓偏振光;反射而出的偏振光在它們眼裡看來就如發出耀眼光芒的鑽石,在茫茫大海中Bling~Bling~閃個不停,如此一來雄性雀尾螳螂蝦便可有的放矢,化大海撈針為的可能,事半功倍的尋光覓配偶啦。
其次是同族溝通作用:找到潛在配偶後,雀尾螳螂蝦會用偏振光與對方進行互動和交流,若雙方都感到滿意,即許下婚約,在快速簡化婚禮操辦流程後,送入洞房結婚生子壯大族群——其實有點像咱們舉辦的相親活動,雙雙成對的青年男女分席而坐,相互了解、增進認識。
我想這時恐怕沒人希望自己說的話被除相親對象之外的第三個人聽了去,所以聰明的雀尾螳螂蝦才會選擇使用自己族群的「密語」偏振光來進行交流。這樣一來,許多其它動物看不見這光,確保了交流的私密性;二來呢,還可以躲開掠食者和天敵,營造出一個暢所欲言的相親空間,那麼好的一石二鳥,又何樂而不為呢。
如此佳寵,勢必養它養它
作為觀賞水生物,體色華麗的雀尾螳螂蝦備受人們喜愛,但不少初養此蝦的水生動物飼養者都會吃不少大虧——首先便是,將它們和其他水生物共同養在一個魚缸裡。
殊不知雀尾螳螂蝦性情兇猛、好鬥,勇敢無畏。過不了幾天,和它一起生活在魚缸裡的小魚啊、小蝦啊、各種水生物就會被它活活打死,然後成為它的食物被大快朵頤,連骨頭都不剩。說白了,雀尾螳螂蝦就是看那些魚不順眼,因為它領地意識極強,不願在自己生活的環境裡見到那麼多其它生物遊來遊去,這才狠下殺手,然後吃幹抹淨。
當發現魚缸中死氣沉沉、了無一物,只剩一隻雀尾螳螂蝦睜著傻乎乎的大眼睛痴痴呆呆而立時,無論再怎麼脾氣溫和的好好飼主,這時恐怕也要被氣得破口大罵、欲哭無淚,悔得腸子都青了吧。
經此一役,學到教訓的飼主應該會把雀尾螳螂蝦單獨養在一個魚缸裡,想著現在好啦,它獨自個兒在一個魚缸裡,不會再出什麼事啦。但幾天過後,在他們認為萬事太平時,他們馬上就會吃到第二個大虧。
請注意,之前所講雀尾螳螂蝦的王者之拳實在言之鑿鑿,並非空話。單獨飼養的雀尾螳螂蝦偶爾也會犯渾,因為能看到我們看不到的,來自「另一個世界」的景象,所以它們看什麼基本都不會順眼。
於是,當它們意識到自己被透明的魚缸給限制住了自由時,對魚缸的不順眼就越發厲害,直到某一時刻,憤怒如火山爆發般上頭上腦,索性它就這麼呼哧呼哧對著魚缸壁來上一頓胖揍!
結果,玻璃做的魚缸就這麼噼裡啪啦碎了一地,而雀尾螳螂蝦也隨著大量的水稀裡譁啦地衝破束縛,就此重獲自由。
發現魚缸被打碎後的飼主肯定滿心憤怒,罵罵咧咧地想用手去捉雀尾螳螂蝦——吃了第二個大虧的飼主可要注意嘍,第三個大虧這就火熱出爐啦!——結果,雀尾螳螂蝦這渾小子見到白白淨淨的手掌自然也極看不順眼,隨即一拳揮出。
只聽噼啪一聲巨響!現在輪到飼主體驗曾經施加在魚缸身上的痛苦了。不開玩笑地說,曾經有科學家在實驗室擺弄雀尾螳螂蝦,戴著防撞擊手套卻還是被它霸道的拳擊打傷了手指,然後流血不止,差點弄成粉碎性骨折,打上石膏過了好長時間才終於恢復。
請注意,這並非是在說笑,徒手去抓雀尾螳螂蝦是一件異常危險也異常愚蠢的事。雀尾螳螂蝦奉並不會因為伸過來的是一隻手掌而停止揮舞它的王者鐵拳,我真心勸大家還是收起好奇心,別去嘗試擊碎玻璃魚缸的一拳到底會有多疼。
如果你還是好奇,我可以大致告訴你,雀尾螳螂蝦的全力一擊,所帶來的疼痛大致可以和子彈蟻的輕微蟄刺相似。要知道,一發子彈蟻毒針蟄刺,所帶來的劇烈疼痛感和灼燒感會持續好幾個甚至十幾個小時,讓你一輩子難以忘懷。
所以啊,雖然麻煩,但飼養雀尾螳螂蝦時千萬千萬記得要單獨養,而且要用防彈玻璃做成的魚缸來養,這樣它才打不碎哦。
哈哈哈,怎麼樣,是不是動物界真的覺得有趣又神奇?所以,這就是比泰森還狠的「「巡洋艦級」海洋鬥士雀尾螳螂蝦了,記得要時刻小心它的王者鐵拳哦。
*本文部分圖片僅為示意之用,並非全部為雀尾螳螂蝦(Odontodactylus scyllarus)
本文所有圖片皆來源於網絡,若侵犯所有者之權利,我在此鄭重抱歉,並將迅速刪除
本文原創,作者/張濤拉罕丨寫作不易、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2020 張濤拉罕,All Rights Re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