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塔切葉蟻,為芭切葉蟻屬(Atta,為方便,後文簡稱為阿塔)共17個蟻種的統稱,它們分布於中美以及南美,生存方式為切割植物的葉子帶回巢內培養真菌,以供幼蟲食用,而成蟲則攝食植物的汁液過活。一個成熟的阿塔切葉蟻群落,其工蟻數量可達到驚人的數百萬之眾,有研究顯示,它們攝取新熱帶區雨林植物種類的50%~70%,是新熱帶地區許多自然和農業生態系統中的優勢植食動物。
阿塔切葉蟻的社群展現出了高度多態性的特徵,蟻后和雄蟻之外,工蟻共分成四個等級,每個等級職責有所不同:
迷你工蟻:體型最小的工蟻,頭寬0.8~1毫米,其職責為照顧卵幼和菌圃;
小型工蟻:比迷你蟻更大些的工蟻,頭寬1~1.6毫米,負責重建菌圃,照顧蟻后,處理垃圾,並且已經能夠參與抵抗入侵者;
中型工蟻:頭寬1.8~2.8毫米,它們是主要的葉子收集者,在外切下葉子並帶回巢中,在與小型敵人(其它螞蟻)的對抗中,它們也具備防禦作用;
大型工蟻:頭寬>3.2毫米的所有工蟻,它們是體型最大的一類工蟻,職責相當於兵蟻,最大頭寬能達到6.4甚至7毫米,體長8~16毫米,在蟻巢內外,這些大塊頭相比更小的工蟻並不活躍,但當強敵來犯,它們是衝在最前線的主力軍(關於它們如何在戰鬥在第一線,下文會著重講),通常只有在一個阿塔切葉蟻群落工蟻總數過萬時,才會開始生產大型工蟻,這是蟻巢告別稚嫩的標誌,而真正成熟的群落才能擁有一定數量的大工充當對外戰爭的核心力量。
這是一個成熟的阿塔切葉蟻蟻巢,規模之大令挖掘它的人類成了小不點,容納數百萬工蟻自是不在話下。
這是阿塔切葉蟻各等級螞蟻的體型對比圖,最右邊兩隻是交配前後的生殖蟻(蟻王和蟻后),其它則是各品級的工蟻,最大的那隻工蟻特別引人注目,它的頭寬超過了蟻后,能容納更多的咬肌,配上巨大鋒利的口器,能夠輕易地咬穿人的皮膚,堪稱群落中的超級殺傷性武器。
阿塔切葉蟻大型工蟻和它駭人的巨顎,在抵禦敵人時,它們往往頂著大腦袋衝在最前面
高度分化的工蟻,加上龐大的群落規模以及兇悍的作戰意識,使得阿塔切葉蟻在棲息地內難逢敵手。我們所熟知的一類新世界行軍蟻——威名赫赫的遊蟻屬(Eciton),這類行軍蟻性情兇殘經常大肆攻擊別的螞蟻,但資料顯示,遊蟻屬的行軍蟻會避開阿塔切葉蟻,即便遭遇,兩方也是井水不犯河水,可見阿塔令遊蟻很是忌憚。然而,新熱帶地區不止遊蟻屬這類行軍蟻,Nomamyrmex屬(Noma意為遊牧者,myrmex為螞蟻,該屬翻譯過來和遊蟻接近,下文為方便簡寫為N屬),分布北至德克薩斯南到阿根廷北部,在分類學上,它們和遊蟻屬(Eciton)關係很近。食性上,它們以螞蟻、白蟻、蜜蜂為食。但是和喜歡在地面上行軍的遊蟻屬不同,它們一般在避光的樹葉、倒木下行軍,也正是這個原因,科學家對它們的研究遠不如其近親遊蟻那麼透徹,然而,N屬內的其中一種N.esenbeckii(後文簡稱為NE),卻有著令科學家極為震驚的大膽行為——偏好攻擊掠食阿塔切葉蟻。
Nomamyrmex esenbeckii,擁有新世界所有行軍蟻中最厚重的外骨骼,肢體粗壯,武器為大顎和尾部的螯針,成熟的群落可過百萬,工蟻也具備多態型,大型工蟻是在前線作戰的主力,體長7.6~11毫米。
注意工蟻的螯針,這是它真正的致命武器
面對強大的阿塔切葉蟻,遊蟻屬不敢做的事,NE行軍蟻卻堂而皇之地去幹,有資料指出,在巴西,墨西哥以及哥斯大黎加,它們多次襲擊了阿塔切葉蟻的未成熟巢穴。
在哥斯大黎加的科爾科瓦多國家公園,學者觀察到一個巨首芭切葉蟻 Atta cephalotes蟻巢被NE行軍蟻襲擊的情景,在幾分鐘內,行軍蟻就形成了一個寬度為8~10隻螞蟻的"洪流",擋在它們前進道路上的任何阿塔切葉蟻都被包圍了。
這個阿塔群落很小,由一個面積1.5平米的主蟻丘(4個入口)和兩個較小的側蟻丘(共5個入口)組成。數以千計的行軍蟻湧入主蟻丘的3個入口,另有一些進入到側蟻丘中。最初,並未觀察到切葉蟻有什麼反應,然而,一分鐘內,超過100隻大型阿塔工蟻從主洞口衝出,20~30隻大型工蟻從被行軍蟻侵入的其它入口出來。它們中的許多都叼著幹碎葉片成功封堵了一些入口。另一些則垂直地銜著碎葉片組成一堵環形葉子障礙牆環住主入口和其它兩個入口。在主入口前,大約300隻大型工蟻銜著碎葉形成一個最大直徑20釐米的環狀防禦圈,暫時有效地阻止了行軍蟻繼續進入蟻洞。
然而行軍蟻仍然覆蓋了整個蟻丘,每隻被從防禦圈中拖出的大型阿塔工蟻都被3~15隻行軍蟻包圍,這些被包圍的切葉蟻翻滾著滾下蟻丘,並在蟻丘底部繼續掙扎著,儘管許多死螞蟻在蟻丘上散落的到處都是,但沒有一個被行軍蟻處理或肢解為食物。
同時,行軍蟻的後續部隊已經有些渙散,隊伍邊緣有解散的跡象,但蟻丘上的前鋒部隊不願放棄,加緊了對阿塔嚴防死守的七個入口的攻勢,終於,它們在阿塔環狀防禦圈上打開了缺口,並通過缺口繞開其它防禦工事再次進入蟻洞。
入口的情況依舊複雜,行軍蟻正把冒頭的阿塔大工蟻抓住腦袋從洞中拖出來,有些蟻洞仍然被碎葉堵著,在已被攻破的入口前,不少行軍蟻正等待進入。阿塔大型工蟻漸漸不再出現,行軍蟻進入蟻穴似乎仍受阻礙,顯然戰鬥已轉入地下。幾十分鐘後,行軍蟻進入兩個入口的速度突然加快,看來內部防禦已經突破,緊接著,第三個入口也同樣變得暢通無阻,專家估計,這三個入口每分鐘有1800隻行軍蟻湧入。
過了幾分鐘,第一隻帶著戰利品的行軍蟻從蟻丘中出來,它叼著3毫米的幼蟲,半個多小時後,每十隻出來的行軍蟻只有一隻攜帶幼蟲或蛹,這顯示蟻巢的卵幼已逐漸被搜捕殆盡。兩小時後,第一隻攜帶本族幼蟲(4毫米長)的行軍蟻進入蟻丘,接著許許多多行軍蟻工蟻帶著幼蟲湧入蟻丘,顯然行軍蟻正在移居到阿塔切葉蟻的巢內,該巢穴成了行軍蟻駐紮的軍營。
戰鬥結束後,雙方有數千隻工蟻陣亡在蟻丘之上,大部分都是大型工蟻,即兩個群落中最大級別的工蟻。許多行軍蟻和阿塔切葉蟻顎和顎互鎖,或成對或簇成小團地死在一起。第二天,學者穿長靴踩了踩蟻丘,有數百隻行軍蟻聞訊出現,到第三天,踩踏沒有引起任何反應,證明行軍蟻已在前一夜離開。接下來的三個月,該巢穴沒有任何動靜,表示阿塔群落已徹底滅亡。
在墨西哥布埃納維斯塔的一次攻擊中,全軍5400名工蟻的NE行軍蟻年輕群落洗劫了一個很小的阿塔蟻巢(蟻丘面積小於1平方米),這個阿塔群落連大型工蟻都沒有,過程中沒敢反抗。在另一次發生於墨西哥的襲擊事件中,科學家很罕見地拍攝到了地下攻擊視頻,行軍蟻殺害了許多成年螞蟻,甚至包括阿塔的蟻后,此次攻擊全程都在地下,地面毫無戰鬥痕跡。在巴西,行軍蟻攻擊了一個蟻丘直徑2米的小群落,這個阿塔群落沒有大型工蟻被觀察到,小型和中型工蟻幾乎沒有反抗,眼睜睜看著行軍蟻捕獲它們的卵幼。
然而以上被攻擊的都是些未成熟的阿塔群落,成熟群落的蟻丘面積是它們的幾十上百倍,可調動的力量更是不可等量齊觀,因此科學家很長時間以來有個觀點——成熟的阿塔切葉蟻群落,嚴格意義上講是沒有天敵的,即便愛吃阿塔卵幼的NE行軍蟻,也不敢動成熟的巢。那麼,事實的真相真是如此嗎,下一期動物志將為大家講述行軍蟻和成熟阿塔群落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