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擁有貴族血統的德國老人,一個從小生活在農村的中國孤兒,他們屬於兩個不同的世界,生命的軌跡原本沒有交集,卻因為一次偶然的相遇,成為超越血緣關係的至愛親人……
一
1991年春天,來自德國慕尼黑的舒爾曼第一次踏進青島,就喜歡上這座城市。打那以後,他幾乎每年都要到青島住一兩個月。
舒爾曼是一位經濟學博士,在寶馬、西門子等享譽世界的大企業供過職,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應青島市政府的邀請,他經常給該市舉辦的企業領導成員學習班授課。
工作之餘,他像住在前海沿的老青島人一樣,習慣遛海邊。有一天,他騎著一輛輕便跑車經過棧橋。天氣熱,他感到口渴。看見馬路對面有一個出售礦泉水的小攤,他便推著車走過去。尷尬的是,來到攤前他才想起自己穿的是運動裝,沒帶錢。他無奈地搖搖頭,轉身打算離開。
「Sir,Here You are.」一隻拿著礦泉水的手伸到他面前。他楞了一下,是擺攤的男孩。男孩看上去身形瘦小,皮膚黝黑,但兩隻眼睛亮晶晶的,很有精神。
「你會說英語?」舒爾曼驚奇地問。「會一點。」男孩紅著臉說。舒爾曼的心不由得一動,他爽快地收下男孩遞給他的礦泉水。
第二天一大早,舒爾曼特意又來到棧橋。遠遠地,他望見那個男孩的身影。走近前,男孩正低頭聚精會神地讀一本書。「你好!」他向男孩打招呼。男孩抬頭認出他,臉上很快綻開笑容。舒爾曼掏出錢還上昨日的欠款,又買了幾瓶礦泉水。
早晨的生意清淡,兩人聊了起來。男孩的英語水平有限,從他磕磕巴巴的敘述中,舒爾曼大體知道了男孩的身世。
男孩叫徐林,家在青島郊區一個偏僻的村莊,父母幾年前相繼病逝,是舅舅收養了他。為了減輕舅舅的負擔,早日還清父母因治病欠下的債務,已經讀到高一的他不得不輟學進城打工。他端過盤子,洗過車,賣過菜……聽了男孩的一番話,舒爾曼心裡沉甸甸的,他為眼前這個十六歲的孩子所面臨的生存困境而擔憂。
此後,他常來探望男孩。他發現男孩總是穿著一件褪色的藍襯衫;午飯總是兩個餅和一瓶水;閒下來的時候手裡總是捧著書看。
一個想法在他心裡慢慢醞釀成熟。
二
那天,老人告訴徐林自己近期準備回國,又問他:「你想不想繼續讀書?」
「想。」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我可以提供你上學的費用。」面對老人慈祥的面容,他怔怔的,半天說不出話,眼裡盈滿了淚水。
幫徐林辦妥了個人帳戶和復學手續,舒爾曼才放心地啟程回國。送老人去機場的路上,徐林戀戀不捨地攙扶著老人,老人也用親切的眼神撫慰著他。飛機轟鳴著衝向天空,漸漸消失在徐林的視線中。仰望陰雨朦朧的天空,他的心裡是一片陽光。
重返校園的他像久旱逢甘霖的樹苗,如饑似渴地吸吮著知識的養分。在同學中,他的成績不是最好的,卻是最勤奮的。別人吃飯去食堂,他買兩個饅頭回宿舍邊吃邊看書。深夜別人熄燈睡覺,他打著手電筒躲在被窩裡仍在看書。即使是課餘打工,他也不忘記帶著課本,以便抽空看上幾頁。他鼓勵自已必須努力,必須刻苦,不到半年的時間,他補上了輟學拉下的功課。
每逢周末,他都要用英語寫郵件,向舒爾曼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而老人也會及時回復,對他信中出現的語法錯誤予以糾正。
日子一天天過去,只要想起遠在德國的舒爾曼,一股溫馨的暖流便貫通徐林的全身。他發郵件問老人,您什麼時候再來青島啊?我想你。老人回答說,春天吧,我也想你。
第二年春暖花開的季節,舒爾曼再一次來到青島。徐林一有空就去老人下榻的賓館,陪老人聊天、遛海邊。「你的英語進步很大呀。」聽到舒爾曼先生的誇獎,徐林很開心。
他告訴老人,自己在最近一次考試中進入了班級前三名,老人高興的直點頭。當知道徐林的帳戶上還剩餘不少錢,老人不高興地搖搖頭。「看你,還是那麼瘦,是不是不捨得花錢?你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要注意增加營養啊。」徐林只是笑笑,他對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況已經非常滿足。
這是自父母去世以來徐林最快樂的一段時光。他不曾料到,這竟是舒爾曼最後一次青島之行。
三
轉眼過去了幾年,除了郵件和電話,他們再沒有見面。徐林隱隱感覺到老人在迴避什麼。直到徐林考上大學,經徐林一再懇求,老人才告訴他,那年春天從青島回國後,他查出患了腸癌。做完手術和治療,他打算去青島,卻不慎從樓梯上摔了下來,造成小腿骨折。從此,他再也不能出遠門了。
徐林的心一陣陣撕裂般的疼痛,他想去慕尼黑。老人勸他先不要來,學業重要,以後總會有機會的。
2010年夏季的一天深夜,徐林接到一個陌生人的電話。對方問徐林能不能來慕尼黑?因為舒爾曼病重,很想見見他。仿佛被電猛擊了一下,徐林腦子裡一片空白。他使勁克制住自己的情緒,回答對方:「我儘快趕過去。」
此時,徐林已經大學畢業,有了一份不錯的工作。第二天,他馬上去辦理辭職和出國手續。
趕往慕尼黑的途中,他滿腦子都是舒爾曼那雙慈愛的藍眼睛。想到昔日身體健碩的老人如今連電話都沒有氣力打,他恨不能生出一對翅膀,立刻飛到老人的身邊。
終於來到舒爾曼的家。老人躺在病榻上,看見他,支撐著身子要坐起來,徐林一下子撲了過去。俯身摟住老人,老人用手撫摸他的頭髮,兩人的眼裡都淚光閃閃。許久,老人喃喃道:「你長高了,也結實啦。」徐林則泣聲說:「您瘦了,瘦了許多。」
此後,他寸步不離的照料著老人。老人一生未婚,孤獨一人,家裡雖然有看護,徐林還是親自為老人按摩、擦浴。他打掃房間的衛生,清洗老人的衣物,做老人喜歡吃的飯菜。他明白,自己的陪伴和照料或許改變不了癌症惡化的進程,但他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能給老人所剩不多的餘生帶來身心的愉悅。
慕尼黑的冬天出奇的冷,陰鬱的氣候攜裹著淡淡的憂傷在老人和徐林的周圍瀰漫。眼見對自己恩重如山的老人一步步走向衰弱,徐林心裡萬分痛苦。
2010年12月底,舒爾曼的精神突然好起來,他對徐林說,他準備將祖上留下的這座老宅、銀行裡4萬歐元存款,以及部分帶有家族標誌的物件贈送給徐林。
「不,不,怎麼可以?您的恩德我還沒有報答……」 徐林哽咽著說不下去。
「我的人生之路已到盡頭,而你今後的路還很長。孩子,答應我,好好活下去。」老人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輕輕安慰他。
是夜,大雪紛飛,寒風嗚咽,舒爾曼帶著對這個美好世界難以割捨的眷戀走向天國。
四
前來參加舒爾曼葬禮的人群中,有不少中國面孔:幾位由老人資助,先後來到德國深造的貧困家庭大學生;一對在慕尼黑生活多年、無固定住處的中年夫婦,徐林認為自己不適合在德國定居,老人生前對他的選擇表示理解,將老宅贈送給了那對中年夫婦。但老人要求徐林務必收下那4萬歐元,因為他知道徐林回國後要成家立業很需要那筆錢。
鮮紅的聖誕花深情地環繞著老人的墓地,肅穆中傳來悠遠的教堂鐘聲……。就這樣,八年的時光轉瞬而過,而每年此時,舒爾曼的墓前總是鮮花環繞。徐林和舒爾曼在慕尼黑的那些中國朋友,從來沒有忘記這位善良仁慈的德國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