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的重要性,在現今的教會當中被忽略得很嚴重,就筆者自己的眼見而言,幾乎沒有見到過教會之中有人深入的討論過天國。
這和耶穌的講道方式恰恰相反,因為耶穌從傳道開始,就在不停的講論天國,不停的傳揚天國,耶穌基督所有的言論幾乎都是圍繞著天國展開的。
可以說耶穌被釘十字架之前,所有傳道的都是在傳播天國。可是不幸的是,耶穌的傳講的所有內容被後來的教會濃縮成了――信耶穌得永生。
天國概念的缺失,是我們生命當中的極大損失,也是教會的極大損失,因為信仰缺失了最寶貴有力的那一部分。
很多基督徒之間的神學爭論、教派爭論,在本人看來都是因為天國理念的缺失造成的。天國,是耶穌給我們帶來的極其重要的信息,與我們的信仰和內在生命息息相關,不容忽視。
我們如果僅僅把天國當做一個基督徒死後去的地方,從而忽視它,不再討論它,不再追求理解它,就和耶穌傳道的初衷背道而馳。如果天國只是一個基督徒死後去的地方,耶穌基督又何必那樣著重的去傳講它,解釋它。從四福音耶穌基督對天國大篇幅的講論,我們就該覺悟天國的重要性。
天國,是我們如今還生活在世時就必須明白的真理。
耶穌基督總結舊約的律法,說愛就完全了律法。舊約的十誡,是在以色列歷史漫長的過程中,所有以色列人共同的追求,因為他們信的是遵守律法得永生,而愛,就是理解律法的鑰匙。而天國對於我們的信仰而言,就像是愛對於律法,因為愛是律法的總綱和理解律法的鑰匙。而天國對於信仰而言,同樣是對信仰的總結,同樣是理解愛與信仰的鑰匙。
對於舊約以色列人而言,他們從小遵守舊約的律法規條,從小遵守十條誡命,一點不敢冒犯。律法像是一條繩索一個束縛。當耶穌基督來臨以後,耶穌告訴他們愛就完全了律法,使他們不再是被動遵守律法,而是因為愛的緣故,主動的愛人,就不會再去做那些違背律法之事。所以,舊約遵守律法的規條,在新約變成了去追求理解――愛,化被動為主動。
而新約的我們,討論各種信仰知識,討論各種神學問題,討論基督徒的信心和行為那個重要,討論基督徒應該追求知識還是應該追求生命,等等的各種對道德、倫理、行為、文化價值觀念的討論,圍繞的都是一個內容――基督徒該如何愛人。如今的我們在信仰上的追尋,是對「愛人如己」的追尋。
什麼是愛人如己?愛人單單是種行為嗎?
耶穌是要告訴我們該怎麼去做,就像舊約的律法一樣嗎?如果我們單單追求行為上的愛人,看似比舊約遵守十誡積極主動,實際是在原地踏步。因為都只是強調行為,只不過舊約遵守的是十誡的律法,我們遵守的是愛人的律法。沒有行為就說明不愛人,本質都是強調行為。
而耶穌在傳講天國時強調的是生命,良善的生命,擁有良善本質愛心自溢而發的良善生命。愛是對舊約律法的超越,天國的良善是對愛的超越,因為在一個只有良善的國度裡,沒有人再把「愛人如己」掛在嘴邊上了。就像愛滿足了律法,就沒人再提基督徒要遵守十誡了,而彼此相愛的去愛人。人總是缺什麼才喊什麼。
當然,如果連律法的公義都沒有滿足是另外一說,個人認為越過律法和公義直接討論愛人如己,並不是對所有人都合適的。特別對於許多時候是非黑白不分的我國本土文化來說,對於從一種昏暗汙濁的背景文化下成長起來的基督徒,還得從十誡的不可偷、不可奪、不可欺騙,人與人之間最根本的界限說起。
所以,基督徒對天國的理解,就像是舊約的以色列人對愛的理解。一種飛升,一種跨越。只強調愛,其實還是在行為的局限裡。
耶穌強調天國,是要讓我們了解天國裡才有的良善生命。
天國的內容當然不能一語說盡,耶穌基督在講論天國時用的是引導別人思想的方式,為每一個向他尋求天國的人留下了很大的思考餘地。對年輕的財主是如此,對深夜來訪的尼哥底母也是如此,對門徒講論天國裡誰為大時也是如此。
對於年輕的財主,耶穌讓他捐掉所有財產,使年輕的財主憂愁的離去。
對於尼哥底母,耶穌提出了現在在教會當中還爭論不清的「重生」的理念。
對於身邊的門徒,耶穌說天國裡是大的服侍小的。
耶穌為何會如此,為何不把天國為他們直白的描述出來,而讓他們思索呢?
耶穌如此做的原因,真的不敢瞎猜。也許是因為有些東西經過自己思考得出,和不經任何自己的思索從別人處聽來會有不一樣的切身感受。也許是因為有些東西,是從書上讀不來,別人教不來,只有自己思考才能得來的。不管怎樣,對於天國,耶穌做的更多的是讓人們思考,自己只做比喻和思想上的引導。因為耶穌說了句天國裡都是像孩童一樣的人,我們就難以理解了。
什麼是天國?
在這裡把耶穌的一些話重述解釋一下,也許就能理解個大概了:
1、 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馬太福音 5:20 和合本)
進天國依靠的是生命,不是行為的交換,不是依靠有好行為就能進天國。法利賽人遵守律法,在行為上無可指責,我們怎樣才能勝過他們呢?進天國必須有配的上天國的良善生命。耶穌和青年財主的對話,也是一直在引導他思索就是這個。進天國必須擁有天國裡才有的良善的生命。那麼什麼是良善?怎樣才能有那種良善的生命呢?這是需要思索的。
2、青年財主和耶穌的對話:
他說:「什麼誡命?」耶穌說:「就是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 當孝敬父母;又當愛人如己。」 那少年人說:「這一切我都遵守了,還缺少什麼呢?」 耶穌說:「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 (馬太福音 19:18-21 和合本)
青年財主憂愁的走了,因為耶穌要求他像愛自己一樣去愛別人,把錢財全部捐給窮人讓自己挨餓。就像他為自己打算的的不能讓自己挨餓一樣,耶穌卻讓他把為自己的打算反過來做到別人身上,讓自己挨餓。耶穌不是讓他做傻瓜,而是讓他明白這種良善。
3、 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迴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 (馬太福音 18:3 和合本)
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 (馬太福音 19:14 和合本)
孩童會如何面對窮人、弱者呢?孩童會不會說先把自己的麵包保存好,剩下的給餓肚子的人吃呢?當然,孩童也有好有壞,耶穌在這兩節經文裡說的當然是指孩童單純善良的本性。孩童看到餓肚子的人,以天真的本性,他不會把自己的食物保留著不使自己明天餓肚子,而是會都分給當下需要的人,孩童不會單獨的為自己的明天做打算,而不管別人死活。這與這個世界上的人性是相反的?我們當然要先保護好自己,那管別人是不是會餓死呢。
這也正是耶穌和尼哥底母談的重生。
4、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 神的國。」 (約翰福音 3:3 和合本)
尼哥底母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嗎?」 (約翰福音 3:4 和合本)
我說:『你們必須重生』,你不要以為希奇。 (約翰福音 3:7 和合本)
重生,就是擁有新的、這個世界上不會有的良善品性。
我想,經文總結的差不多了,那天國到底是什麼樣呢?
天國裡不再有無辜者承受傷害,天國裡不再有把人分為三六九等的階層,天國裡不再有貧富之分,因為人人愛人如己,天國裡的財產不再有你的我的的歸屬權之分。在一個人人互愛沒有一絲傷害的國度裡,再也沒有人為自己或家人擔心,再也不怕自己的兒女因為不在自己身邊而受到別人的傷害,因為天國裡沒有一絲惡意,不再有一點傷害,因為天國裡不再有罪惡之人。
天國,是需要自己思考的!
那我們如何才能擁有可以進入天國的良善品性呢?如何達到那種良善呢?
這時,我想會有人為了進天國而憂慮,怕自己不夠良善,其實這些進天國的門檻都沒有關係。一個真正喜愛那種良善的人,就會擁有那種良善的生命!我們對天國和良善思索的越多,我們內心的良善也就越多。
天國,不是行為的約束,更不是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