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耶穌來到海邊。他坐下後,一大群人聚集到他跟前,於是他上了一條船,群眾都在岸上站著。於是他就用比喻向他們講解天國的道理。他說:「有一個人出去撒種。有些種子落在路旁,鳥兒飛來把它們吃掉了;有些種子落在淺土的石地上,很快就長出了苗,但太陽出來後,因為根不深,所以幼苗就給曬焦了,有些種子落在荊棘中,荊棘長起來後,把幼苗擠住了;另外有些種子落在好的土壤裡,長大結實後,收成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也有三十倍的。有耳朵可聽的,都應當聽著!」
《播種者》 1850 讓-弗朗索瓦.米勒作 1814-1875
門徒走近耶穌,問:「為什麼你對群眾講話都用比喻呢?」耶穌答道:「關於天國奧秘的知識已經賜給了你們,沒有給他們。因為那已經有的,要給他更多,讓他豐足有餘;那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一點點也要奪走。為了這緣故,我用比喻對他們講,因為他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又不明白。以賽亞的預言正應驗在他們身上,他說:『這人民聽了又聽,卻不明白;看了又看,卻看不見。因為他們心智閉塞,塞住了耳朵,閉上了眼睛。不然,他們的眼睛就會看見,耳朵也會聽見,心裡領悟,回心轉意,我就治好了他們。』 但是你們是有福的!因為你們的眼睛看得見,耳朵聽得見。我實在告訴你們,有許多先知聖賢要看你們所看見的,卻沒有看到;要聽你們所聽見的,卻沒有聽到。」
《播種者》 1888 梵谷作 1853-1890
「所以,」耶穌頓了頓說:「你們要明白這撒種比喻的意思。那聽了天國的信息卻不明白的人,正像撒在路旁的種子,那邪惡者來到,把撒在他心田裡的信息都存走了。那撒在石地上的種子是指人聽了信息,立刻樂意接受,但是紮根不深,不能持久,一旦為了信息而遭遇患難或迫害,立刻就放棄。那撒在荊棘中的種子是指人聽了信息以後,生活的憂慮和財富的誘感窒息了信息的生機,無法結出果實。那撒在好土壤裡的種子是指人聽了信息,並且領悟了,他結出了果實,收成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接著,耶穌向門徒講了另一個比喻:「天國好比有人把好的種子撒在田裡。大家睡覺的時候,敵人來了,把稗子撒在麥子中間,就走了。到了麥子長大結穗的時候,稗子也出現了。莊主的僕人前來說:『主人,你撒在田裡的是好種子,這些稗子究竟從哪裡來的呢?』莊主說:『這是敵人幹的。』僕人們問:「你要我們去把稗子拔掉嗎?』莊主說:『不必啦!因為你們拔除稗子的時候,恐怕會連麥子也拔掉了。讓麥子跟稗子一起長吧,收割的時候,我會吩咐收割的人先拔掉稗子,捆起來燒掉,然後收割麥子,儲藏在我的倉庫裡。』」
《麥子和稗子》 1624 亞伯拉罕.布盧馬爾特作 1564-1651
隨後,耶穌又講了關於芥菜種和面酵的另外兩個比喻:「天國好比一粒芥菜種子,人把它種在田裡。這種子比其他種子都小,但它長大後卻比任何蔬菜都大,成了棵樹,連飛鳥也在它的枝子上搭窩。」「天國好比面酵,一個女人拿來放在四十公升的面裡,使全團面都發了起來。」
耶穌用比喻對群眾講述這一切,除了用比喻,他就不對他們說什麼。他這樣做正應驗了先知所說過的話:「我要用比喻向他們講述,把創世以來隱藏的事告訴他們。」
耶穌離開群眾,走進了屋子。門徒又走上來問道:「夫子,請告訴我們,田裡的稗子這個比喻是什麼意思?
耶穌說:「那撒好種子的是人子;田地是這個世界;好種子是屬於天國的人,稗子是屬於那邪惡者的人:撒稗子的敵人就是魔鬼:收割的時刻是今世的末了;收割的人是天使。到了今世的末了,作惡的人要像稗子一樣被拔出來,扔在火裡焚燒。人子要差遣他的天使,把他國度裡那些使人犯罪和一切作惡的人都抓起來,扔進火爐裡,讓他們在那裡哀哭、痛恨。那時候,義人在天父的國度裡,將如太陽一樣放射光芒。」
《面酵的比喻》 1864 埃弗裡特.米萊作 1829-1896
接著,耶穌繼續用比喻說:「天國好比財寶藏在田裡。有人發現了,就把它掩蓋起來,然後高興地把自己所有的財產都變賣了,去購買那塊田。天國又好比一個商人尋找貴重的珍珠。當他發現了一顆極貴重的珍珠後,就賣掉了他所有的一切,來購買那顆珍珠。」在耶穌看來,天國是極其珍貴的,他甘願付出一切代價來贏得天國,同時也要求門徒們為了天國而不惜付出一切代價。
耶穌餘興未盡,接著又說:「天國又好比魚網撒在湖裡,捕捉各樣的魚類。網一滿,漁夫把它拉上來,坐在岸上把魚兒分開,揀好的放在桶裡,壞的扔掉。今世的末了也要這樣;天使要出去,從好人中把壞人挑出來,把他們投進火爐,讓他們在那裡哀哭、痛恨。「
說完這些比喻後,耶穌問門徒們:「這些話你們都明白了嗎?」眾人答道:都明白了。」耶穌說:「這麼說來,每一個文士成為天國的門徒,就像一家的主人從他的庫房裡搬出新的和舊的東西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