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西方經典名畫聽《聖經》故事:天國的比喻

2020-12-04 多藝堂傳播

一天,耶穌來到海邊。他坐下後,一大群人聚集到他跟前,於是他上了一條船,群眾都在岸上站著。於是他就用比喻向他們講解天國的道理。他說:「有一個人出去撒種。有些種子落在路旁,鳥兒飛來把它們吃掉了;有些種子落在淺土的石地上,很快就長出了苗,但太陽出來後,因為根不深,所以幼苗就給曬焦了,有些種子落在荊棘中,荊棘長起來後,把幼苗擠住了;另外有些種子落在好的土壤裡,長大結實後,收成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也有三十倍的。有耳朵可聽的,都應當聽著!」

《播種者》 1850 讓-弗朗索瓦.米勒作 1814-1875

門徒走近耶穌,問:「為什麼你對群眾講話都用比喻呢?」耶穌答道:「關於天國奧秘的知識已經賜給了你們,沒有給他們。因為那已經有的,要給他更多,讓他豐足有餘;那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一點點也要奪走。為了這緣故,我用比喻對他們講,因為他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又不明白。以賽亞的預言正應驗在他們身上,他說:『這人民聽了又聽,卻不明白;看了又看,卻看不見。因為他們心智閉塞,塞住了耳朵,閉上了眼睛。不然,他們的眼睛就會看見,耳朵也會聽見,心裡領悟,回心轉意,我就治好了他們。』 但是你們是有福的!因為你們的眼睛看得見,耳朵聽得見。我實在告訴你們,有許多先知聖賢要看你們所看見的,卻沒有看到;要聽你們所聽見的,卻沒有聽到。」

《播種者》 1888 梵谷作 1853-1890

「所以,」耶穌頓了頓說:「你們要明白這撒種比喻的意思。那聽了天國的信息卻不明白的人,正像撒在路旁的種子,那邪惡者來到,把撒在他心田裡的信息都存走了。那撒在石地上的種子是指人聽了信息,立刻樂意接受,但是紮根不深,不能持久,一旦為了信息而遭遇患難或迫害,立刻就放棄。那撒在荊棘中的種子是指人聽了信息以後,生活的憂慮和財富的誘感窒息了信息的生機,無法結出果實。那撒在好土壤裡的種子是指人聽了信息,並且領悟了,他結出了果實,收成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接著,耶穌向門徒講了另一個比喻:「天國好比有人把好的種子撒在田裡。大家睡覺的時候,敵人來了,把稗子撒在麥子中間,就走了。到了麥子長大結穗的時候,稗子也出現了。莊主的僕人前來說:『主人,你撒在田裡的是好種子,這些稗子究竟從哪裡來的呢?』莊主說:『這是敵人幹的。』僕人們問:「你要我們去把稗子拔掉嗎?』莊主說:『不必啦!因為你們拔除稗子的時候,恐怕會連麥子也拔掉了。讓麥子跟稗子一起長吧,收割的時候,我會吩咐收割的人先拔掉稗子,捆起來燒掉,然後收割麥子,儲藏在我的倉庫裡。』」

《麥子和稗子》 1624 亞伯拉罕.布盧馬爾特作 1564-1651

隨後,耶穌又講了關於芥菜種和面酵的另外兩個比喻:「天國好比一粒芥菜種子,人把它種在田裡。這種子比其他種子都小,但它長大後卻比任何蔬菜都大,成了棵樹,連飛鳥也在它的枝子上搭窩。」「天國好比面酵,一個女人拿來放在四十公升的面裡,使全團面都發了起來。」

耶穌用比喻對群眾講述這一切,除了用比喻,他就不對他們說什麼。他這樣做正應驗了先知所說過的話:「我要用比喻向他們講述,把創世以來隱藏的事告訴他們。」

耶穌離開群眾,走進了屋子。門徒又走上來問道:「夫子,請告訴我們,田裡的稗子這個比喻是什麼意思?

耶穌說:「那撒好種子的是人子;田地是這個世界;好種子是屬於天國的人,稗子是屬於那邪惡者的人:撒稗子的敵人就是魔鬼:收割的時刻是今世的末了;收割的人是天使。到了今世的末了,作惡的人要像稗子一樣被拔出來,扔在火裡焚燒。人子要差遣他的天使,把他國度裡那些使人犯罪和一切作惡的人都抓起來,扔進火爐裡,讓他們在那裡哀哭、痛恨。那時候,義人在天父的國度裡,將如太陽一樣放射光芒。」

《面酵的比喻》 1864 埃弗裡特.米萊作 1829-1896

接著,耶穌繼續用比喻說:「天國好比財寶藏在田裡。有人發現了,就把它掩蓋起來,然後高興地把自己所有的財產都變賣了,去購買那塊田。天國又好比一個商人尋找貴重的珍珠。當他發現了一顆極貴重的珍珠後,就賣掉了他所有的一切,來購買那顆珍珠。」在耶穌看來,天國是極其珍貴的,他甘願付出一切代價來贏得天國,同時也要求門徒們為了天國而不惜付出一切代價。

耶穌餘興未盡,接著又說:「天國又好比魚網撒在湖裡,捕捉各樣的魚類。網一滿,漁夫把它拉上來,坐在岸上把魚兒分開,揀好的放在桶裡,壞的扔掉。今世的末了也要這樣;天使要出去,從好人中把壞人挑出來,把他們投進火爐,讓他們在那裡哀哭、痛恨。「

說完這些比喻後,耶穌問門徒們:「這些話你們都明白了嗎?」眾人答道:都明白了。」耶穌說:「這麼說來,每一個文士成為天國的門徒,就像一家的主人從他的庫房裡搬出新的和舊的東西來一樣。」

相關焦點

  • 《聖經》中所描述的「天國」是什麼樣的
    「天國」一詞,指全能創造主是宇宙的主宰,對萬物享有無上的主權,但由於罪惡,魔鬼撒殫反成了世界的君王。但《聖經》記載,耶穌也曾鼓勵和安慰眾子民:「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賜的一樣,你們心裡不要煩亂,也不要膽怯」。
  • 讀《聖經》耶穌關於天國的那些比喻,從不同角度理解天堂
    在《新約聖經》中,耶穌告訴人們說「他來自天國」,並用一系列的比喻,向人們解釋天國是什麼樣,下面我們就來閱讀那些比喻,從不同角度理解天國。一、天堂有多麼的珍貴耶穌在馬太福音 第 十三章說「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人遇見了,就把它藏起來。歡歡喜喜地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
  • 174-天國的比喻5—麥子和稗子
    174-天國的比喻5—麥子和稗子(JP文字組-任偉整理)弟兄姊妹,主內平安!我們今天繼續分享天國的比喻5—麥子和稗子馬太福音第十三章24-30節:耶穌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像人撒好種在田裡,及至人睡覺的時候,有仇敵來,將稗子撒在麥子裡就走了。到長苗吐穗的時候,稗子也顯出來。
  • 《紅樓夢》擁抱《聖經》 中國文化走進西方主流社會
    附:劉金星對話吳漠汀 劉金星:把《紅樓夢》和《聖經故事》做成跨超本這種形式是第一次;把東西方這兩本不同的書一起出版一起捆綁銷售,也是第一次。很奇怪吧?從來沒人這麼幹過。跨超本是為名著度身定做的移動網際網路數字閱讀新模式,被譽為西方文化重要源泉的《聖經》和中國的《紅樓夢》一樣,都是備受矚目的文學正典,但是現代社會閱讀氛圍發生變化,閱讀群體的結構更加年輕化,原有的敘事節奏,白紙黑字的單一紙質書形式,對當下「讀圖時代」的年輕讀者很難構成吸引力。
  • 《聖經》是打開英語世界,打開西方文化的一把鑰匙
    英語世界中的典故主要來源於《聖經》、希臘羅馬神話以及莎士比亞等文學巨匠的作品,這些典故好比漢語中的成語以及引用傳統典籍中的章句一般,成為西方人使文章表述簡潔、意義雋永的語言手段。而來自《聖經》中的典故,包括其中的人物、地點、事件、隱喻、警句等,佔據了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已成為西方文學作品中的通用代碼,承載了在以《聖經》為載體的基督教教義影響下形成於作者意識中的善惡觀、價值觀,具有言簡意賅的表意與象徵功能。
  • 世界十大名畫|西方文藝油畫巔峰之作!
    世界十大名畫之一蒙娜麗莎《蒙娜麗莎》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李奧納多·達·文西創作的油畫,現收藏於法國羅浮宮博物館。現藏|法國羅浮宮世界十大名畫之一最後的晚餐《最後的晚餐》是藝術家達·文西於文藝復興時期創作的大型壁畫
  • 名畫的正確打開方式在這裡!
    不知道大家在欣賞世界名畫的時候有沒有思考過這樣的問題:《最後的晚餐》中為什麼餐桌上擺放著魚?老虎在東方被公認為勇猛的野獸,為什麼鮮少出現在西方名畫中?梵谷為什麼如此鍾愛向日葵?,在日本卻成為信仰的對象;而松鼠竟然同時象徵預知與遲鈍……這些解讀世界名畫的密碼,你都知道嗎?
  • 聖經揭秘 耶利米書 耶利米有沒有去幼發拉底河藏腰帶酒是比喻什麼
    然後耶和華說,猶大和耶路撒冷這些惡民不聽我的話、敬拜外神,並且一意孤行、冥頑不靈還死不悔改,他們的驕傲必定會像這條腰帶一樣被敗壞、變成無用。停頓一會,接著耶和華又說,腰帶緊貼人腰,我也曾讓以色列和猶大緊貼著我,本來期望著他們好好當我的子民,讓我從他們那裡得到名聲、頌讚和榮耀,誰知他們卻這麼頑梗、不肯聽我的話。
  • 《山海經》與西方的《聖經》為何有眾多相似之處,只是巧合嗎?
    大家都知道中國有一部千古奇書叫做《山海經》,而在西方世界也有一本奇書叫做《聖經》,雖然隔著千山萬水,但是我們神奇的發現,這兩本書對於上古時期居然有眾多相似記載。更有意思的是《山海經》中,記載了一個聖地叫做崑崙山,《聖經》中記載了一個聖地叫做伊甸園,巧合的是《山海經》中記載的崑崙山在西方,《聖經》中記載的伊甸園在東方。難道真的只是巧合,還是真的存在某種關聯?還有就是非常著名的史前大洪水,山海經中記載的史前大洪水發生在堯舜時期,距今約4300年。
  • 宇宙能量真相:西方極樂世界和天國的區別!
    天國與極樂世界的區別『請教空間神』您好,空間神,想請教一下您:耶穌的天國和佛菩薩們的極樂世界,是一樣的存在麼?這兩個高頻的能量空間;彼此又各自承擔著什麼樣的職責和使命呢?此類空間便為耶穌及佛菩薩們的所在,為天國及極樂世界。2.天國與極樂世界,各自的特性與發展狀態。此類空間的存在並不為享樂及使人膜拜;而為凝結地球低頻能場中所閃動的高頻能量,將之轉化、吸收、存儲;為地球連通宇宙能量,接引宇宙能量順利貫徹而下的通道與樞紐。
  • 解讀世界名畫:浪子回頭
    小朋友們,平安~歡迎來到麥子的故事時間,我是Lainey姐姐,很開心我們又在周六相聚啦~今天的世界名畫遨遊之旅我們要去到俄羅斯聖彼得堡的艾米塔什博物館即冬宮博物館(StateHermitage Museum, St. Petersburg)。
  • 天國的奧秘|得救一詞都爛大街了,但清楚真正得救含義的人並不多
    然而我們對照聖經真理來看,真正明白得救真理的人很少,大多數都是自以為是的瞎爭競。其實《聖經》中得救一詞含意很豐富,有被釋放、保守、醫治或保持完整等意思。我們必須確知《聖經》中得救一詞各種不同的概念,在不同段落中的含義,才清楚什麼是真正的得救。
  • 獅子與羔羊:天國的景象,道格·巴契勒 牧師
    但聖經卻大膽地應許:在新天新地中,動物就是如此:「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賽65:25)我相信,天國中的獅子將是素食動物,因為這是上帝說的。不但如此,我也相信聖經向我們所指明的,更多關於那永恆國度的事。今天,在這禍患連綿、死亡不斷的世代中,讓我們停下來想一想上帝對祂子民的最終應許——天國的降臨。我想,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會為我們今日所生存的這一黑暗罪惡的世界,帶來些許鼓勵和寧靜。
  • 聖經中神對人的一切作為是基於哪兩個人?罪和死是因誰進入世界?
    聖經說:「頭一個人是出於地,乃屬土。第二個人是出於天。」(哥林多前書 15:47)誰是神的「第二個人」?祂是「從天國來的主」。祂是主耶穌基督本人。耶穌,神的兒子,是神的第二個人。神的第二個人總是討父的喜悅神的第一個人,亞當,背叛了神,把罪和死帶入世界。但是耶穌基督,神的第二個人,總是順服天父的旨意。祂從沒有犯過罪,一次都沒有。祂總是做討父喜悅的事。
  • 讀聖經帶你認識天堂
    《聖經》中有38處經文提到天國,其中37處在馬太福音,一處在 提摩太後書;有46處經文提到「神的國」,分別在四福音和使徒行傳及書信中,其中絕大部分在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中;有兩條經文提到了「天堂」分別在 希伯來書和 彼得前書,而在英文《聖經》中,「天堂」是「heaven」,「天國」是「Kingdom of heaven」多了一個王國的意思,「神的國」是「Kingdom
  • 天國的鑰匙-教會的磐石
    注釋13.這段發生在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地區的故事,就內容而言是福音的一個高峰,是門徒們真正認識到耶穌身份的記述,是初期教會基督論的核心,也是教會團體的建立和發展的基礎。「凱撒勒雅」意思是凱撒的城。「人子」是聖經中耶穌的名號之一,但祂在世上時,從未以第一人稱的方式用這個名號來指稱自己。在這裡瑪竇把「人子」這個稱號直接用在耶穌身上,雖然仍是以第三人稱的方式提出,但已是在復活信仰的影響下的用法。15.群眾們的意見當然不是耶穌真正發問的目的,祂真正想知道的是門徒們的意見。
  • 《山海經》與《聖經》有重大發現!多處內容相似,難道只是巧合?
    甚至連我們經常聽的「女媧補天」神話故事中的女媧,都是被證實為是一位古代部落的女領袖。作為一本東方裝有各種神話故事的奇書,《山海經》讓不少人都為之探索。其實在西方也有一本同樣類型的經典《聖經》,也是記載了各種各樣的古代神話。甚至是有人將兩本經典同時拿來研究,雖然東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異,但是經過仔細研究後,還是在《山海經》與《聖經》之間有了重大發現!
  • 看不見的聖經(飛蛇與龍系列02)
    這兩部書充滿了《聖經》遺漏故事的細節和資料,可以解決《聖經》中明顯的自相矛盾處,回答疑問,協調不同來源的寓言,排除道德寓意,添加當代歷史隱喻,討論有關的神學課題,沉湎於列傳軼事之中。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兩部書對了解《舊約》的人物與事跡實為不可或缺。《哈加達》包含數百篇傳說與寓言,其作用在於為《聖經》文本提供註疏。
  • 詞義溯源丨聖經中那些傻傻分不清的概念
    在查經講道的過程中,對聖經概念的錯誤解讀,不但影響了聖經真理的傳遞,而且誤導了信徒,使教會肢體屬靈生命大受虧損。一個好的聖經譯本本身就是一本解經書,華人教會使用最為普遍的中譯本是和合本聖經,雖說這是個不錯的譯本,但依然存在著瑕玼、錯誤和難以逾越的語言障礙,或詞不達意,或令人百思不解,長期困擾著多數基督徒,唯有透過聖經的普遍和特殊啟示、倚靠聖靈的光照開啟悟性,釐清這些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