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擁抱《聖經》 中國文化走進西方主流社會

2021-01-13 鳳凰江蘇

附:劉金星對話吳漠汀 

劉金星:把《紅樓夢》和《聖經故事》做成跨超本這種形式是第一次;把東西方這兩本不同的書一起出版一起捆綁銷售,也是第一次。很奇怪吧?從來沒人這麼幹過。但您如果用手機掃描一下我們跨超本封套上的這個二維碼,就會有一篇文章,讀了這篇文章您就知道我們為什麼這麼做了。

請先簡單了解一下兩本書為什麼都叫跨超本?

跨超本是為名著度身定做的移動網際網路數字閱讀新模式,被譽為西方文化重要源泉的《聖經》和中國的《紅樓夢》一樣,都是備受矚目的文學正典,但是現代社會閱讀氛圍發生變化,閱讀群體的結構更加年輕化,原有的敘事節奏,白紙黑字的單一紙質書形式,對當下「讀圖時代」的年輕讀者很難構成吸引力。跨超本通過「三跨一超」(跨媒體、跨時空、跨文化)展現精彩紛呈的視頻影片以及震撼人心的藝術大師傑作,為經典文學名著注入青春活力,引領最新潮的閱讀時尚。

「天堂在左,人間在右。」把東西方這兩部經典統一於跨超本模式之下,這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跨文化行為。

在形式上,我們採用捆綁銷售,用封套將兩本口袋書緊密結合在一起,那內容方面,《紅樓夢》與《聖經》有什麼樣的相容和相通呢?我想請既是基督徒又是紅迷的吳漠汀先生談一談。

吳漠汀: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當劉金星跟我說起紅樓夢與聖經之間那種靈魂的聯繫時,我很震驚。這是一個重大發現。

在西方,文學經典幾乎是聖經的演繹和翻版,而在東方的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蘊含著這麼多聖經思想的,紅樓夢無疑是第一,也是唯一。

《紅樓夢》處處滲透著自由、平等、博愛、悲憫、懺悔的思想,賈寶玉出生貴族,但他像耶穌一樣從不鄙視貧窮卑賤的人,他反對偶像崇拜,在他心中,那些純潔的少女如同聖母,比佛教、道教的宗教始祖還要尊貴。他說女兒是水做的,男人是鬚眉濁物,見了女兒就感到清靜無比,這很像從聖經的洗禮中得到的某種啟迪。

二者都是寫夢的偉大經典,形神相通:都是刻在石頭上的書;分別塑造了一個伊甸園和大觀園;也都有一個失樂園的悲劇;都有天國之戀,聖經裡有亞當與夏娃,紅樓夢裡有賈寶玉、林黛玉;都用託夢的方式宣示預言;都反覆使用一個數字十二,耶穌十二歲離家進入聖殿,寶玉十二歲做了一個青春大夢,耶穌有十二門徒,寶玉有金陵十二釵,約書亞過紅海留下十二塊石頭,女媧補天煉了高十二丈的石頭。

劉金星:在中國,大家都知道《紅樓夢》是中國文化的大百科全書,佛、道、儒三大傳統文化思想在紅樓夢得到了巧妙的融合,都有鮮明的形象符號,例如貫穿故事始終的一僧一道,和窮酸的儒生賈雨村,但聖經思想卻像雪花落在有溫度的水中,真實地存在卻融化於無形。

過去,中國的文化人一致公認《紅樓夢》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書,但我今天要告訴各位朋友,這是片面的,《紅樓夢》是「四教合一」的文學經典。這第四教就是基督教。我曾一直納悶,大觀園後面的山為什麼叫「大主山」,現在我終於明白:大主,就是天主,就是基督,就是神耶和華。

中國人很講究「靠山」,既有風水學上的「靠山」也有文化精神政治上的「靠山」。賈寶玉小小年紀說過一句很著名的風水學觀點:「靠山山無脈,臨水水無源」,說的是壞風水。而大觀園背後的「大主山」有脈,大觀園裡面的水有源。山的沉穩與水的靈動兼備,才讓大觀園的少男少女有了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才能詩意地棲居。

曹雪芹很偉大,象徵手法太絕妙。在他筆下中國的傳統「三教」就是大觀園裡的沁芳泉、沁芳溪、沁芳湖,源遠流長,融匯貫通,基督教就是俯瞰大觀園的大主山,山水相依,不可分離。

開始,我對自己的這個發現有些不自信,似乎缺乏一種考證。後來我讀到了康熙皇帝描寫耶穌受難的「十字詩」:功成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兩番雞。五千鞭撻寸膚裂,六尺懸垂二盜齊。慘慟八垓驚九品,七言一畢萬靈啼。我萬分激動,證據找到了!

令我吃驚的是,康熙皇帝竟然是個基督教愛好者,曾交往了好幾位西方傳教士朋友,他十分熟悉《聖經》,寫了好多耶穌歌頌的詩。

康熙皇帝與曹雪芹家是什麼關係呢?前面我說過曹雪芹是貴族出生,他的爺爺曹寅任江寧織造,是個大官,從小是康熙皇帝的伴讀、小夥伴,還當過御前侍衛,處得跟兄弟似的。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是曹家接駕,可想而知,皇家與曹家是何等的親密。曹寅又是個酷愛詩書的人,肯定會受到皇帝諸多的影響。這種家學淵源必然深刻薰陶著曹雪芹。這下,曹雪芹《紅樓夢》中的基督文化來源就找到了。

說到《紅樓夢》擁抱《聖經》,其實不是從今天才開始的,我要感謝那個最早把《紅樓夢》翻譯並介紹到歐洲來的那位基督教傳教士馬禮遜,他是英國人,是他開創了紅樓夢與聖經跨文化傳播的傳奇。

相關焦點

  • 與中國文化不謀而合的西方文化,聖經裡有的他們都曾說過!
    從表面看,中國在地球的的東方,而《聖經》多被認為是西方的神話,兩者應該沒有太多的共同性,可深入的探討的一下,相傳來自希伯萊人的《聖經.舊約》在許多地方都與中國古代的典籍有這驚人的相似性,如:聖經說:太初有道,道就是上帝,在空虛混沌中創造了天地萬物; 老子說:從無中生有,及天地之始,萬物之母。
  • 畢飛宇:《紅樓夢》幫你了解中國歷史和社會結構
    不讀紅樓,就不能理解中國的「人情社會」。 據說你開始閱讀《紅樓夢》已經三十多歲,為什麼那麼晚才邂逅紅樓? 我說三十歲之後才讀《紅樓夢》,其實有誇張的成分,我讀《紅樓夢》其實並不晚,就因為年輕,老是沒有讀完罷了。但是,由於喜歡詩詞的緣故,我在十多歲的時候手頭有一本書,那就是蔡義江先生的《〈紅樓夢〉詩詞曲賦選注》。
  • 《聖經》是打開英語世界,打開西方文化的一把鑰匙
    英語世界中的典故主要來源於《聖經》、希臘羅馬神話以及莎士比亞等文學巨匠的作品,這些典故好比漢語中的成語以及引用傳統典籍中的章句一般,成為西方人使文章表述簡潔、意義雋永的語言手段。而來自《聖經》中的典故,包括其中的人物、地點、事件、隱喻、警句等,佔據了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已成為西方文學作品中的通用代碼,承載了在以《聖經》為載體的基督教教義影響下形成於作者意識中的善惡觀、價值觀,具有言簡意賅的表意與象徵功能。
  • 從老子和蘇格拉底相比,看中國文化相比西方的優勢
    現代美國總統就任時,也要手按著基督教的《聖經》宣誓。中國古代的國王基本上沒有依靠宗教領袖的授權,現在中國國家主席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即可,與神毫無關聯。與西方相比,中國自古以來就更依靠自己的智慧辦事。孔子在春秋時就講過:有事求諸己比求諸於人,更有智慧。蘇格拉底和耶穌都是因為與傳統思想產生激烈的衝突,而被統治者或法庭處死的。在現代西方社會,仍然盛行互相辯論的風氣。
  • 邁過翻譯這道「坎兒」 讓世界看見中國文化
    中國詩詞走進國外讀者心中,只是近年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個小切口。從莫言、劉慈欣、曹文軒等的作品得到國際認可,帶動中國當代文學在世界文學舞臺得到更多關注;到《琅琊榜》《歡樂頌》等影視作品紛紛「出海」,在海外湧動起一股國劇「華流」……中國文化的世界「能見度」越來越高。
  • MCR思想前沿 | 結晶化與現代化:西方流行電影中的中國文化元素變遷
    電影作為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流行媒介,其生產過程與消費環節都持續與社會文化進行互動,因此可以作為研究者理解西方社會如何運用中國文化元素的重要載體。換言之,通過對西方流行電影中的中國文化元素進行分析,我們可以釐清西方社會理解與借用中國文化元素的基本邏輯,把握中國文化元素的跨文化傳播現狀。
  • 中國傳統文化沒有斷層,西方卻跳躍式發展,這裡面受什麼的影響?
    提起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都自豪我們的文化五千年來,沒有間斷過。而且一直發展得很好,很完善。尤其是我國的儒文化,在兩千年來,一直都是指導中國行為思想最重要的藍圖。即便是到了清朝,儒家文化也成為了主流,雖然被少數民族統治,但是少數民族也被儒文化所薰陶,同化。
  • 痴情的翻譯家,世界的《紅樓夢》
    現代快報訊(記者 陳曦)19世紀晚期,朝鮮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紅樓夢》的全譯本;日本學者翻譯《紅樓夢》,窮盡一生,不斷修改,可以說「至死方休」;而西方對《紅樓夢》的摘譯和節譯甚至比日韓還要早,當時的外交官要來中國工作,他們為了學習中文,把《紅樓夢》當成了教材。
  • 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離不開聖經文化的滲入
    恍如今天的中國。經濟遭遇荒年,經濟呈L形走向,有人估計七至十年。同樣,上帝安排的「約瑟」也在施行國有民營混合化的過程。這糧食主要是精神食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道德經為基礎、以聖經為內核的天道文化。 (二)結合中國古籍及聖經發現,中國古籍乃是由魂至身,稍為優秀者由魂至靈。
  • 《紅樓夢》蘊藏取之不盡的人生智慧
    如果把我送到荒島去,只能帶一本書的話,我一定會帶《紅樓夢》《紅樓夢》是百讀百新,千遍不厭的好書。我第一次讀它是在中學時代,母親喜歡越劇《紅樓夢》,帶我去看徐玉蘭、王文娟演的電影,那些優美的旋律,動聽的唱腔頓時把我迷住了。我去圖書館借了一套《紅樓夢》讀了起來,專注於寶黛愛情,其他內容囫圇吞棗地匆匆掠過,也就品不出名著的味道。工作以後為了裝門面,購買了珍藏版和簡版兩套《紅樓夢》,幾年沒有碰一下,直到生完孩子休息在家,才到書架上拿下來讀,以打發無聊的時光。
  • 痴情的翻譯家 世界的《紅樓夢》
    【光明書話】作者:李晶(中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紅樓夢》一共翻譯成了多少語言?我國少數民族語言一共八種:滿文、藏文、錫伯文、蒙文、維吾爾族文、哈薩克文、彝文和朝鮮文。總體而言,加上我們國家的少數民族語言,翻譯了《紅樓夢》的語言有30多種。全世界最早的《紅樓夢》外文全譯本是漢朝對照文,朝鮮樂善齋藏的一百二十回譯本。這個譯本大致在1884年前後完成,譯者是朝鮮的翻譯官李鍾泰等人。原文120冊,現存大概117冊線裝本。朝鮮文全譯本比西方語言全譯本的出現早70餘年。
  • 西方研究司湯達作品數量與中國研究《紅樓夢》的「紅學」等量齊觀
    《紅與黑》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它通過於連個人奮鬥的悲劇,揭露了王政復闢時期封建貴族、天主教會和資產階級各種勢力的反動本質,真實地再現了當時法國的社會風貌,具有明顯的政治色彩。提到司湯達的小說,躍入腦海的就是現實主義、真實反映社會生活,甚至一些歷史學家為了對一段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進行具體化的了解都會參考司湯達的小說,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現實!司湯達的小說充滿現實,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在我讀《紅與黑》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並不完全真實,需要我們的人心用真誠和澄澈的心態去審視的,不同角度、不同心態就會得出不同結果的一些「不真實」。
  • 聖經中的「神」與中國文化中的「天」
    福音活頁:聖經中的「神」與中國文化中的「天」文 / 劉廣華金燈臺微刊 第107期希伯來民族與中華民族可說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長壽的民族。原因可能是兩個民族的祖先都敬神仰天,和孝順父母。聖經說:「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 西方哲學與現代中國
    比如費孝通先生用了許多人類學的方法,像他講的「差序格局」,雖然這不是西方社會學的主流,但是他反而能解釋許多中國社會特殊的現象。我認為中國的現代社會不是一般某個國家的社會,這是由中國傳統社會發展而來的,這其中許多問題都有傳統的根源。比如在中國你要贍養雙方老人,我們會經常看到夫妻在給父母寄錢的問題上產生糾紛,這是西方社會沒有的問題。
  • 《紅樓夢》|林黛玉如何英譯?
    全世界最早的《紅樓夢》外文全譯本是漢朝對照文,朝鮮的樂善齋藏的一百二十回譯本。這個譯本大致在朝鮮高宗二十一年,也就是西曆1884年前後完成。譯者是朝鮮的翻譯官李鍾泰等人,他們是專職的翻譯人員。原文是120冊,現存的大概117冊線裝本。朝鮮文的全譯本比西方語言全譯本的出現早70餘年。而最早的西方語言的全譯本是俄文本,於1958年在莫斯科出版,譯者是帕納秀克。
  • 《紅樓夢》被翻譯成了多少種語言 外國人如何閱讀和評價
    朝鮮文的全譯本比西方語言全譯本的出現早70餘年。而最早的西方語言的全譯本是俄文本,於1958年在莫斯科出版,譯者是帕納秀克。  我國少數民族語言翻譯《紅樓夢》的一共八種:滿文、藏文、錫伯文、蒙文、維吾爾族文、哈薩克文、彝文和朝鮮文。  亞洲語言裡翻譯過《紅樓夢》的一共有七種,有日文、韓文、越南文、泰文、緬甸文、阿拉伯文和馬來文。
  • 宗教上的多樣性和寬容性,對中國社會思想文化有什麼影響?
    中國社會對各種不同的宗教信仰,包括外來宗教,都相當寬容;各種宗教及其分支教派都能夠在這片土地上正常存在和發展,相互和平共處,人們可以兼信兩教或三教,這種事情在西方是不可想像的。許多外國宗教以和平方式,通過正常的文化交流途徑傳入中國,其中以印度佛教的傳入與中國化最為成功。佛教之進入中國,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人主動請進來的,取經、譯經活動綿延了數百年。
  • 正月十五話圓月,中國燈節源自原始拜月,西方拜月滿足於歡欣
    中國主流文化以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為代表,講究的是中庸之道,是謙虛和內斂,是君子之道,是不誇張。因此月亮是人們的感情寄託,一切盡在不言中,講究的是一種陰柔之美。西方月亮代表美人相伴 索取愛西方文明在某種意義上是希臘哲學、羅馬法律、日耳曼習俗和基督信仰的雜和。西方文明裡的月亮與人類一樣有多種感情、多種需求,是人類自身的倒影。《聖經創世紀》中記載了上帝在第四天創造了太陽、月亮和星星。月亮與太陽在原始意義上是平等的,都在同一天產生。
  • 《山海經》與西方的《聖經》為何有眾多相似之處,只是巧合嗎?
    大家都知道中國有一部千古奇書叫做《山海經》,而在西方世界也有一本奇書叫做《聖經》,雖然隔著千山萬水,但是我們神奇的發現,這兩本書對於上古時期居然有眾多相似記載。更有意思的是《山海經》中,記載了一個聖地叫做崑崙山,《聖經》中記載了一個聖地叫做伊甸園,巧合的是《山海經》中記載的崑崙山在西方,《聖經》中記載的伊甸園在東方。難道真的只是巧合,還是真的存在某種關聯?還有就是非常著名的史前大洪水,山海經中記載的史前大洪水發生在堯舜時期,距今約4300年。
  • 什麼是西方主流話語,並非不變,了解這段歷史有助於不被外媒忽悠
    在大部分人看來,西方主流話語就是自由民主、自由貿易等。這當然都是西方進入現代社會以來的基本觀念,也是西方觀念對外示人的重要方面。但這些年,「西方主流」在變化,它吸納了另外一些重要思想資源,變得越發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