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劉金星對話吳漠汀
劉金星:把《紅樓夢》和《聖經故事》做成跨超本這種形式是第一次;把東西方這兩本不同的書一起出版一起捆綁銷售,也是第一次。很奇怪吧?從來沒人這麼幹過。但您如果用手機掃描一下我們跨超本封套上的這個二維碼,就會有一篇文章,讀了這篇文章您就知道我們為什麼這麼做了。
請先簡單了解一下兩本書為什麼都叫跨超本?
跨超本是為名著度身定做的移動網際網路數字閱讀新模式,被譽為西方文化重要源泉的《聖經》和中國的《紅樓夢》一樣,都是備受矚目的文學正典,但是現代社會閱讀氛圍發生變化,閱讀群體的結構更加年輕化,原有的敘事節奏,白紙黑字的單一紙質書形式,對當下「讀圖時代」的年輕讀者很難構成吸引力。跨超本通過「三跨一超」(跨媒體、跨時空、跨文化)展現精彩紛呈的視頻影片以及震撼人心的藝術大師傑作,為經典文學名著注入青春活力,引領最新潮的閱讀時尚。
「天堂在左,人間在右。」把東西方這兩部經典統一於跨超本模式之下,這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跨文化行為。
在形式上,我們採用捆綁銷售,用封套將兩本口袋書緊密結合在一起,那內容方面,《紅樓夢》與《聖經》有什麼樣的相容和相通呢?我想請既是基督徒又是紅迷的吳漠汀先生談一談。
吳漠汀: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當劉金星跟我說起紅樓夢與聖經之間那種靈魂的聯繫時,我很震驚。這是一個重大發現。
在西方,文學經典幾乎是聖經的演繹和翻版,而在東方的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蘊含著這麼多聖經思想的,紅樓夢無疑是第一,也是唯一。
《紅樓夢》處處滲透著自由、平等、博愛、悲憫、懺悔的思想,賈寶玉出生貴族,但他像耶穌一樣從不鄙視貧窮卑賤的人,他反對偶像崇拜,在他心中,那些純潔的少女如同聖母,比佛教、道教的宗教始祖還要尊貴。他說女兒是水做的,男人是鬚眉濁物,見了女兒就感到清靜無比,這很像從聖經的洗禮中得到的某種啟迪。
二者都是寫夢的偉大經典,形神相通:都是刻在石頭上的書;分別塑造了一個伊甸園和大觀園;也都有一個失樂園的悲劇;都有天國之戀,聖經裡有亞當與夏娃,紅樓夢裡有賈寶玉、林黛玉;都用託夢的方式宣示預言;都反覆使用一個數字十二,耶穌十二歲離家進入聖殿,寶玉十二歲做了一個青春大夢,耶穌有十二門徒,寶玉有金陵十二釵,約書亞過紅海留下十二塊石頭,女媧補天煉了高十二丈的石頭。
劉金星:在中國,大家都知道《紅樓夢》是中國文化的大百科全書,佛、道、儒三大傳統文化思想在紅樓夢得到了巧妙的融合,都有鮮明的形象符號,例如貫穿故事始終的一僧一道,和窮酸的儒生賈雨村,但聖經思想卻像雪花落在有溫度的水中,真實地存在卻融化於無形。
過去,中國的文化人一致公認《紅樓夢》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書,但我今天要告訴各位朋友,這是片面的,《紅樓夢》是「四教合一」的文學經典。這第四教就是基督教。我曾一直納悶,大觀園後面的山為什麼叫「大主山」,現在我終於明白:大主,就是天主,就是基督,就是神耶和華。
中國人很講究「靠山」,既有風水學上的「靠山」也有文化精神政治上的「靠山」。賈寶玉小小年紀說過一句很著名的風水學觀點:「靠山山無脈,臨水水無源」,說的是壞風水。而大觀園背後的「大主山」有脈,大觀園裡面的水有源。山的沉穩與水的靈動兼備,才讓大觀園的少男少女有了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才能詩意地棲居。
曹雪芹很偉大,象徵手法太絕妙。在他筆下中國的傳統「三教」就是大觀園裡的沁芳泉、沁芳溪、沁芳湖,源遠流長,融匯貫通,基督教就是俯瞰大觀園的大主山,山水相依,不可分離。
開始,我對自己的這個發現有些不自信,似乎缺乏一種考證。後來我讀到了康熙皇帝描寫耶穌受難的「十字詩」:功成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兩番雞。五千鞭撻寸膚裂,六尺懸垂二盜齊。慘慟八垓驚九品,七言一畢萬靈啼。我萬分激動,證據找到了!
令我吃驚的是,康熙皇帝竟然是個基督教愛好者,曾交往了好幾位西方傳教士朋友,他十分熟悉《聖經》,寫了好多耶穌歌頌的詩。
康熙皇帝與曹雪芹家是什麼關係呢?前面我說過曹雪芹是貴族出生,他的爺爺曹寅任江寧織造,是個大官,從小是康熙皇帝的伴讀、小夥伴,還當過御前侍衛,處得跟兄弟似的。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是曹家接駕,可想而知,皇家與曹家是何等的親密。曹寅又是個酷愛詩書的人,肯定會受到皇帝諸多的影響。這種家學淵源必然深刻薰陶著曹雪芹。這下,曹雪芹《紅樓夢》中的基督文化來源就找到了。
說到《紅樓夢》擁抱《聖經》,其實不是從今天才開始的,我要感謝那個最早把《紅樓夢》翻譯並介紹到歐洲來的那位基督教傳教士馬禮遜,他是英國人,是他開創了紅樓夢與聖經跨文化傳播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