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飛宇:《紅樓夢》幫你了解中國歷史和社會結構

2020-11-29 騰訊網

畢 飛 宇

你可以規避它,但是你很難擺脫它對你的間接的影響。不讀紅樓,就不能理解中國的「人情社會」。

據說你開始閱讀《紅樓夢》已經三十多歲,為什麼那麼晚才邂逅紅樓?

我說三十歲之後才讀《紅樓夢》,其實有誇張的成分,我讀《紅樓夢》其實並不晚,就因為年輕,老是沒有讀完罷了。但是,由於喜歡詩詞的緣故,我在十多歲的時候手頭有一本書,那就是蔡義江先生的《〈紅樓夢〉詩詞曲賦選注》。這本書對我閱讀《紅樓夢》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第一次完整地讀完《紅樓夢》,老實說最大感受也僅僅是把無限複雜的人物關係搞清楚一些罷了。在我看來,女性閱讀《紅樓夢》比男性有優勢,男人一般不太在意七大姑八大姨那樣瑣碎的關係,什麼姑嫂,子舅,妯娌,堂,表,姑,很複雜,簡直就是迷宮。由於家庭的特殊性,我在這方面有先天的缺陷,到現在我也不敢說把《紅樓夢》的人物關係都搞清楚了。

其實釐清人物關係是閱讀《紅樓夢》一個不小的障礙,很多讀者現在也不能十分明白。

千萬不要小瞧了《紅樓夢》裡的人物關係,這個關係有一個專有名字,叫宗親,它屬於中國。你要想真正了解我們的歷史和我們的社會結構,不了解宗親關係是不可以的。什麼是西方?人與人的契約,什麼是中國?人與人的宗親。我們以宗親關係去建構社會的方式一直到1949年才解體的,正因為如此,我一直建議年輕人去讀《紅樓夢》,尤其是獨生子女,你不讀《紅樓夢》,你就不會懂得中國的宗親,你就無法了解那個巨大的、隱形的、神秘的中國,你就無法懂得中國的社會為什麼會是「人情社會」,你就沒法認識「人情社會」的溫暖和「人情社會」的邪惡。

說《紅樓夢》是百科全書,是一個符合實際的說法。它當然是小說,但它至少還是研究中國式社會關係和中國式社會結構的標本與化石。在中國,為什麼建立法治社會如此艱難?《紅樓夢》早就告訴我們了,我們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中國文化是「情」大於「法」的文化,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判官面對的往往不是一個公民,而是三姨家的五叔叔的二姐夫的連襟的表弟,這就不好辦了。在中國,最常態、最要緊的人際是「託人情」,到現在都是這樣,託人情,第一是沾親,第二是帶故。帶故的最高境界就是建立沒有血緣的沾親,到最後還是宗親。

你曾說閱讀《紅樓夢》在你的人生道路上有決定性意義,這種「決定性意義」是什麼?

首先是幫助我了解人情世故,我的父親是一個來路不明的人,這就導致了我和這個社會幾乎就沒有建立起正常的宗親關係。還有一點,我的人生過於簡單了,就是從校園到校園,很少有機會接觸社會,從這個意義上說,《紅樓夢》對我人生的幫助實在是太大了。比方說,《紅樓夢》裡有個趙姨娘,曹雪芹說,「尷尬人難免尷尬事」,那我就知道了,你要避免尷尬,第一要緊的是不要去做趙姨娘那樣的尷尬人。

此外,《紅樓夢》提高了我漢語的修養,我是一個寫作的人,語言修養提高了,你說是不是決定性的?古希臘人說:「性格決定命運」,我們的《紅樓夢》卻說「尷尬人難免尷尬事」,這樣的語言特別棒,是地道的漢語。

畢飛宇(作家)

畢飛宇,男,著名作家,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江蘇興化人,1964年生,畢業於江蘇揚州師範學院。《哺乳期的女人》獲首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玉米》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代表作品《青衣》、《平原》、《慌亂的指頭》。

歡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相關焦點

  • 畢飛宇稱自己不神秘:我是一本打開的書 一切袒露無遺
    原標題:畢飛宇:我的西方文學接受史導讀:就在不久前,一位記者對我說,作家多神秘啊。我告訴她,我不了解別的作家,但是,我一點也不神秘,相反,我渴望簡單,就像穆裡尼奧所說的那樣,「我是一本打開的書,一切都袒露無遺。我願意分享。」
  • 《紅樓夢》擁抱《聖經》 中國文化走進西方主流社會
    請先簡單了解一下兩本書為什麼都叫跨超本?跨超本是為名著度身定做的移動網際網路數字閱讀新模式,被譽為西方文化重要源泉的《聖經》和中國的《紅樓夢》一樣,都是備受矚目的文學正典,但是現代社會閱讀氛圍發生變化,閱讀群體的結構更加年輕化,原有的敘事節奏,白紙黑字的單一紙質書形式,對當下「讀圖時代」的年輕讀者很難構成吸引力。
  • 《紅樓夢》開篇結構安排,與其他名著相比較,具有獨創性?
    《紅樓夢》前五回,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長篇小說結構安排的成功經驗,在中國小說史上具有獨創性。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也是一部人物眾多情節複雜的作品,但由於它所寫的題材是從黃巾起義到司馬氏統一近一個世紀的歷史事件,所以書中主要人物的活動不完全在同一個時期裡。
  • 《紅樓夢》講述的故事撲朔迷離,是因其在整體結構上的多層敘述?
    《紅樓夢》講述的日常人生故事之所以撲朔迷離、詩意非常,是因為其在整體結構上的多層敘述。《紅樓夢》並不是用一個第三人稱講故事或一個第一人稱講述自己經歷那樣的口氣來完成的。雖然曹雪芹寫《紅樓夢》的時候,還沒有關於敘述人稱這樣的寫作理論,但他的敘述技巧卻非同尋常,甚至和今天來自西方的敘事學理論,尤其是分層敘事的理論和技法有相通之處。
  • 較勁與失重的快感:畢飛宇小說的「精神飛行」
    多年後的今天,我重讀畢飛宇的短篇小說《地球上的王家莊》,我沒有失望,我的確再一次聽見了那種極為獨特的聲音,它擺脫了時間的塵封和越加挑剔的苛刻,依然那麼鮮活,令人暗暗讚嘆。這個聲音構成了畢飛宇不可替代的風格學,也成為他醒目的美學標誌。畢飛宇的敘事對於「聽覺」的重視在當代小說家中不說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屈指可數的。
  • 作家畢飛宇來渝聊創作:知識錯誤可能讓作家錯失「茅獎」,小說...
    知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畢飛宇聊起了自己的「小說生活」近乎光頭的「髮型」,臉上滿是笑意,走過來時不忘和到場的記者逐一握手打招呼,讓人腦海裡首先蹦出來的詞是「謙和」。12月8日晚,帶著自己的兩本重新編輯再版書《平原》《小說生活》,知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畢飛宇就這樣走進了萬象城西西弗書店,和山城讀者面對面分享了自己的「小說生活」和創作心得。
  • 《紅樓夢迷案》-社會新聞-東方網
    「一個最簡單的答案就是夢非有了另外的女朋友,但如果答案當真如此簡單,你就沒必要和我談這件事了。當然,失蹤是通俗小說裡經常要涉及的題材。歐?亨利說過,一個活生生的人,竟然象黑板上粉筆畫的人似的,一擦就消失了,這可是戲劇創作中最生動的題材之一。」  「先別掉書袋,你對有關這位年輕人的事情有什麼看法?」  「我覺得,目前的關鍵在於,你是否調查到了夢非確實的劣跡?」
  • 《紅樓夢》為什麼曾經被列為禁書
    皇上立即御批傳旨全面圍剿,禁止《石頭記》一書在民間和社會上傳閱。至此,被我們稱之為《紅樓夢》的初本,就板上釘釘的被列為了禁書。這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我們不否認《紅樓夢》一書中,三番五次,多處描寫了有關性的話題。但裡,這些文字敘述在今天看來又能算的了什麼呢。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歷史條件下,它卻飽嘗了封建主義捍衛者們的沉重打擊和強烈抗議。其理由也很簡單,就是在他們眼裡你「有礙觀瞻」,「誨淫誨盜」,又何況有朝廷聖旨在握,因此《紅樓夢》被視為禁書,也不足為奇,這是必須要查禁的理由之一。
  • 中國文學隱語藝術與《紅樓夢》「真事隱」
    運用「真事隱」「假語存」的寫作手法進行創作,是有社會責任感和民族氣節的文人在滿清文字獄高壓統治下的無奈之舉,這既保護了自己也使作品得以廣泛傳播,彰顯了作者的睿智和才華。經過研究表明,《紅樓夢》一書確實隱藏著大量「真事」,這些「真事」才是作者真正要傳達給讀者的內容,而且這些隱寫的「真事」都發生在明末清初,大多不見於當時滿清統治者組織編纂的史書。
  • 為什麼那麼多文學大師都說,只有王國維真正讀懂了《紅樓夢》
    因此賈寶玉和林黛玉的自我,個人意識就是一種文學探索,當讀者為他們流下眼淚的那一刻,文學的探索責任就是成功的,《紅樓夢》就具備了哲學層面的價值,而不僅僅是時代的歷史反應,甚至是家庭矛盾和陰謀的簡單故事。比如《水滸傳》,他描寫了北宋時期一次規模巨大的農民起義,展示了農民階級與封建統治階級之間波瀾起伏的鬥爭,其歷史內容就直接包含在作家創造的形象和形象群體之中。我們還可以通過這些歷史內容去透視小說中所蘊含的文化、風俗等,去體察北宋時代以及元、明時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 痴情的翻譯家,世界的《紅樓夢》
    近日,中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李晶,在人民文學出版社舉辦的「朝內166文學公益講座——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中,分享了和《紅樓夢》相關的冷知識,比如它翻譯成了哪些語言,以及有哪些比較重要的譯本等等。
  • 作為一部百萬巨著,《紅樓夢》在時間結構和回目安排上有何特點?
    《紅樓夢》作為鴻篇巨製,其在時間結構和回目安排上是有其獨到之處的,今天將對這兩個方面一一探討。>如果說分層敘述主要作用於空間敘述角度,那麼,《紅樓夢》文本的時間結構可用順倒整合來描述。清人洪秋蕃在其《紅樓夢扶隱》中曾說,所謂「開卷敘述已將結局倒攝一百二十回之前,末後一結,更將本傳結到數千百年之後,是紅樓結構奇妙處。」這也即故事中的神話順敘部分。但主敘述內容卻是現實時間中的另一個時間系列,是石頭下歷凡塵的特殊回憶,是所謂倒敘的內容。
  • 剃刀原理與《紅樓夢》研究
    作者:慧讀古典自《紅樓夢》問世以來,關於《紅樓夢》的作者和主題思想等一直存在爭議。程偉元在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出版的《紅樓夢》(程甲本)的序文中寫到「《紅樓夢》小說,本名石頭記,作者相傳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書內記雪芹曹先生刪改數過。」
  • 專訪音樂大家王立平:87版《紅樓夢》組曲創作者
    王立平還為推動我國著作權法的制定、實施和完善,做了大量工作,領導並創建了我國第一個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走上音樂之路是命該如此趙鳳蘭:王立平老師,您好!幾個月前慕名到中國文聯聆聽了您的講座,對您的藝術人生和創作經歷產生了進一步了解和探究的興趣。
  • 《紅樓夢》被翻譯成了多少種語言 外國人如何閱讀和評價
    《紅樓夢》作為中國人最耳熟能詳的古典名著,被翻譯成了哪些語言?有哪些重要的譯本?從世界文學史上看,這部作品有怎樣的地位?外國人如何閱讀《紅樓夢》?近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的朝內166文學公益講座,特別邀請到中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李晶分享了和《紅樓夢》相關的這些冷知識。
  • 從三春姓名透視《紅樓夢》結構藝術
    紅樓夢學刊 微信號:hlmxkzzs新朋友們點擊標題下藍色字「紅樓夢學刊」關注
  • 《紅樓夢》蘊藏取之不盡的人生智慧
    我第一次讀它是在中學時代,母親喜歡越劇《紅樓夢》,帶我去看徐玉蘭、王文娟演的電影,那些優美的旋律,動聽的唱腔頓時把我迷住了。我去圖書館借了一套《紅樓夢》讀了起來,專注於寶黛愛情,其他內容囫圇吞棗地匆匆掠過,也就品不出名著的味道。工作以後為了裝門面,購買了珍藏版和簡版兩套《紅樓夢》,幾年沒有碰一下,直到生完孩子休息在家,才到書架上拿下來讀,以打發無聊的時光。
  • 紅樓夢裡三次寫中秋節的暗喻,你讀懂了嗎?
    一夢,終生難醒紅樓夢賞析持續重酬徵稿中……,詳情點擊徵稿紅學家周汝昌曾經說過:「如果你想要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特點,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為捷便(具體、真切、生動)的辦法就是讀通了《紅樓夢》。」《紅樓夢》中寫到中秋節,有三次之多,不知大家在閱讀時是否留心過。在這三次對中秋節的描寫中,我們可以了解古人過中秋時的習俗,同時也看到了作者在其中的隱喻。1第一次,就出現在第一回。中秋之夜,甄士隱踏著月色去邀請賈雨村酌酒賞月,賈雨村當時正在吟詩,甄士隱聽了,便誇讚賈雨村「真抱負不淺也!」接下來,賈雨村和甄士隱兩人對飲。
  • 《紅樓夢》中對於古典小說的敘事創新以及對後世的意義
    小說中的敘事風格更是打破了傳統小說的慣例,將紀實與詩化的藝術相結合給讀者帶來了不用以往的藝術體驗,同時採用一網狀敘事脈絡和靈活變化的敘事視角,以林黛玉與賈寶玉的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將殘酷的社會現實展現在讀者面前。真實地反映豐富複雜的處於資本主義萌芽初期的封建社會末期的社會生活並展現了生動立體的人物形象,本文將從敘事創新的角度對其進行具體的分析。
  • 新時期新世紀中國社會文化的結構、特點和發展方向
    所謂新時期新世紀,即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以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為政治主題的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時期,或者說是站在新世紀的起點對新時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進行戰略考察。 所謂新時期新世紀中國社會文化的結構、特點和發展方向,即站在新世紀初的歷史時間點上考察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的文化結構、特點、實質以及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