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是一部內容涵蓋深廣的經典之作,自《紅樓夢》問世至今,不同時代的藝術評論家對它的研究從未停止過。小說中的敘事風格更是打破了傳統小說的慣例,將紀實與詩化的藝術相結合給讀者帶來了不用以往的藝術體驗,同時採用一網狀敘事脈絡和靈活變化的敘事視角,以林黛玉與賈寶玉的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將殘酷的社會現實展現在讀者面前。真實地反映豐富複雜的處於資本主義萌芽初期的封建社會末期的社會生活並展現了生動立體的人物形象,本文將從敘事創新的角度對其進行具體的分析。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敘事小說的巔峰之作,憑藉著它的縱橫交匯的敘事結構,以人物限知的敘事為模式做基地實則運用全知敘事的敘事策略以及多變的敘述視角構成了其獨具一格的敘事審美體驗。一部融合寫實與寫意、社會現實與神話傳說於一體的小說,小說中的敘事時空是建立在現實世界的,但又大膽超越了具體現實。小說看似是愛情故事的,本質上卻是現實主義的長篇故事,在章回體小說的形式下運用了新的敘事策略,升華了整部小說的藝術價值。《紅樓夢》這部小說既真實地反映地反應了處於封建社會末期的廣闊的生活圖景,也為讀者帶來了新的審美體驗。
《紅樓夢》中提綱挈領式的縱橫交錯敘事結構與敘事視角互為映襯。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比較徹底地拋棄了中國古代長篇小說中經常再用的單線敘述結構的方式,而是採取了多種線索齊頭並進,互相連結又互相制約的網狀結構。《紅樓夢》中涉及到的兩個世界,分別是男人的世界和女人的世界,兩個世界互為映襯,以男人世界的汙濁不堪、虛偽迂腐來反襯大觀園的女人的鮮活自然和勇於反抗的精神。同時也把現實的社會與神話相結合,將空間分為神話世界、理想中的世界和目前所處的現實世界。無論怎樣劃分,各個世界並不是獨立的存在,而是綜合交錯的連接在一起,每個世界之間都有因果輪迴,環環相扣的將所有的世界結合在一起。在這種模式之下,小說的線索便是不是唯一的了,有的學者認為線索是寶黛的愛情故事,也有的學者認為是寶黛釵的愛情糾葛,還有的學者持有以四大家族的興衰為線索的觀點。
總而言之,這篇小說採用了多條並進交叉、制約制衡的縱橫的網狀敘事結構和全知敘事的敘事策略。該小說的前五回主要交代了整部小說故事的敘事脈絡,餘下的小說內容就是圍繞著前五回的敘事鋪展來進行層層的敘述,令每一個情節都與前五回的交代形成照應,這樣大小的事件串聯在一起,彼此之間互為因果,互相推進,形成了網絡狀的敘事結構。在這個結構中,因為需要多角度的轉換敘事視角,多以不可避免的運用到了敘事視角的轉換,小說中表面上採用了人物限定的視角,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進行敘事,但因為不同的敘事脈絡中的主要敘述人和敘述視角的轉換,互為補充,便形成了不同於古典小說的全知全能的敘事視角。使得整部小說的敘事情節流暢自然,可觀性極強。例如小說中「寶玉挨打」的情節,表面上看似是單一的故事情節,但是在這個故事情節發生之前就已經有所鋪墊,先前的情節中的茗煙大鬧書房、寶玉黛玉互訴衷腸、金釧被逼投井自盡、賈環惡意告發等情景都為寶玉的挨打埋下了伏筆,使得寶玉對父親的頂撞成了整個矛盾最集中的爆發點,也是這些情節中最能體現糾葛和作者情感價值觀的大事件。而寶玉挨打之後,圍繞著這個情節又開始展開了黛玉夜訪賈寶玉,薛家兄妹的爭吵、襲人的惡意詆毀等故事情節。各個環節互相映襯,互相推動,在整個大的網狀敘事結構下,藉助不同人的敘事視角,對小說中每一個持有不同價值觀念的人物登上舞臺,展開不同的情節,引導人物走向各自不同的人生走向,揭示了嫡庶之間、夫妻之間、男女之間、母子之間的矛盾糾葛。
又如「林黛玉初入榮國府」的情節,該情節中選擇以林黛玉的角度進行敘事,這本應該是限知的敘述角度,但是卻轉換成為全知視角展開敘述,借林黛玉的眼睛將賈府的環境、地位、初次展現在讀者眾的眼前,同時也沒有忘記限知視角的運用,情節中對賈府眾人的描述都是林黛玉的視角來進行敘事的。也涉及到了視角的轉換,通過賈府女子們的眼睛讀者也感受看到了林黛玉的形象,將林黛玉的形象,王熙鳳的形象一節賈寶玉的形象都鮮活地展現在了讀者面前。同時寶黛初見的故事情節又為下文的愛情故事的展開進行了鋪墊,後文中的很多情節都與寶黛初見的情節可以窺見一斑。這種限知敘事和全知敘述的轉移,以及敘述人的頻繁轉移,在網絡狀的故事情節中顯得尤為重要。令人目不暇接,欲罷不能。像此類的故事情節在《紅樓夢》中是數不勝數,作者曹雪芹把大大小小的情節和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組織羅列起來,使得整部小說清晰,連貫,各個比較重要的小情節之間互為因果,環環相扣,沒有任何一個情節可以從這幅純天然的華麗的織錦中抽出來。
《紅樓夢》中敘事語言的創新帶來新的審美體驗
這種創新型的敘述風格是《紅樓夢》在敘述上的一大特色,而作品中所展現的另類的敘述風格樣式《紅樓夢》的敘事特色之一。《紅樓夢》中的敘述語言更加的貼近生活,擺脫了傳統文學中的書面語的限制,採用了北方的口語為基礎進行設置,同時又夾雜著古典詩詞的運用,具有濃厚的文學感染力。曹雪芹在創作這些詩詞時,廣泛接受了楚地風韻、漢樂府的民歌,魏晉隱逸詩詞、唐詩宋詞、元代戲劇劇本等多種民間藝術形式的內容,形式多種多樣,內容涵蓋面甚是廣泛,在對小說情節進行了不可或缺的補充增色的同時,也使得整部小說都具有了詩情畫意,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這種兩種不同語體的交叉運用,也為整部小說增色不少。個性化的語言可以幫助讀者去準確的定位小說中的人物的身份和地位,呈現出鮮活的人物形象。黛玉言辭的文雅和機敏為這個柔弱的女子增添了一絲青春的活力,寶釵的平穩的語氣中敘述的經典詩句更是彰顯了她所受到的世家大族良好的教育。賈政滿口的之乎者也也是令讀者感悟到世家大族的裝腔作勢腹內原來草莽的狀態。諸如此類的還有史湘雲的明快、王熙鳳的犀利、賈寶玉的溫和等等,使得小說中的人物都鮮活起來,與情節互為映襯,引人入勝。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在敘事方式上採取的種種創新的意圖就在於以他自己獨特的方式去感覺與把握現實的世界和內心深入對這個世界的理解。現實和虛幻交替在作品中出現,人物的矛盾和統一也交替出現,實現了實在和空幻的人生,帶給讀者獨特的藝術感知形成了獨特的敘事風格。其實,這就是寫實的世界與詩化人生的完美融合,在顯示了現實生活的原生態的同時也用帶給大家充滿詩意朦朧的神秘感。令人讀之欲罷不能。這種敘事創新為整個文學創作開闢了新的路徑:高度的寫實與充滿了理想的光彩的追求,悲涼慷慨的輓歌同時又充滿青春的激情。《紅樓夢》帶領著後續的中國文學創作徹底地擺脫了傳統的說書體通俗小說的模式。賦予了通俗小說高雅的詩意的小說特徵。而《紅樓夢》成為中國古代小說創作長廊中的藝術精品。
曹雪芹的作品,如晨霧裡的樓臺,達到了朦朧與壯觀的統一,感覺近在咫尺其實又遠在天涯。他沒有站在居高臨下的地位上對讀者開設道德法庭進行封建禮教的說理教育,或者對世間的一切進行判決,而是用細微的感觸去引領讀者參悟人生的真諦。無論是《紅樓夢》中的敘事藝術還是其他的藝術成就,都是作者以自己的人生體驗為基礎去創造出來的藝術境界,曹雪芹以感知生活的頓悟投入到文學的創作中,展現苦澀呈現炎涼冷暖,帶讀者嘗遍人生百味。《紅樓夢》這部雄麗深邃又婉約纏綿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將中國古代小說從通俗的文學提升到高壓雅文學的地位,曹雪芹與《紅樓夢》一起,成為中國古典小說史乃至整個中國文學史上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