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對於古典小說的敘事創新以及對後世的意義

2021-01-09 隨風飄曳i

《紅樓夢》是一部內容涵蓋深廣的經典之作,自《紅樓夢》問世至今,不同時代的藝術評論家對它的研究從未停止過。小說中的敘事風格更是打破了傳統小說的慣例,將紀實與詩化的藝術相結合給讀者帶來了不用以往的藝術體驗,同時採用一網狀敘事脈絡和靈活變化的敘事視角,以林黛玉與賈寶玉的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將殘酷的社會現實展現在讀者面前。真實地反映豐富複雜的處於資本主義萌芽初期的封建社會末期的社會生活並展現了生動立體的人物形象,本文將從敘事創新的角度對其進行具體的分析。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敘事小說的巔峰之作,憑藉著它的縱橫交匯的敘事結構,以人物限知的敘事為模式做基地實則運用全知敘事的敘事策略以及多變的敘述視角構成了其獨具一格的敘事審美體驗。一部融合寫實與寫意、社會現實與神話傳說於一體的小說,小說中的敘事時空是建立在現實世界的,但又大膽超越了具體現實。小說看似是愛情故事的,本質上卻是現實主義的長篇故事,在章回體小說的形式下運用了新的敘事策略,升華了整部小說的藝術價值。《紅樓夢》這部小說既真實地反映地反應了處於封建社會末期的廣闊的生活圖景,也為讀者帶來了新的審美體驗。

《紅樓夢》中提綱挈領式的縱橫交錯敘事結構與敘事視角互為映襯。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比較徹底地拋棄了中國古代長篇小說中經常再用的單線敘述結構的方式,而是採取了多種線索齊頭並進,互相連結又互相制約的網狀結構。《紅樓夢》中涉及到的兩個世界,分別是男人的世界和女人的世界,兩個世界互為映襯,以男人世界的汙濁不堪、虛偽迂腐來反襯大觀園的女人的鮮活自然和勇於反抗的精神。同時也把現實的社會與神話相結合,將空間分為神話世界、理想中的世界和目前所處的現實世界。無論怎樣劃分,各個世界並不是獨立的存在,而是綜合交錯的連接在一起,每個世界之間都有因果輪迴,環環相扣的將所有的世界結合在一起。在這種模式之下,小說的線索便是不是唯一的了,有的學者認為線索是寶黛的愛情故事,也有的學者認為是寶黛釵的愛情糾葛,還有的學者持有以四大家族的興衰為線索的觀點。

總而言之,這篇小說採用了多條並進交叉、制約制衡的縱橫的網狀敘事結構和全知敘事的敘事策略。該小說的前五回主要交代了整部小說故事的敘事脈絡,餘下的小說內容就是圍繞著前五回的敘事鋪展來進行層層的敘述,令每一個情節都與前五回的交代形成照應,這樣大小的事件串聯在一起,彼此之間互為因果,互相推進,形成了網絡狀的敘事結構。在這個結構中,因為需要多角度的轉換敘事視角,多以不可避免的運用到了敘事視角的轉換,小說中表面上採用了人物限定的視角,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進行敘事,但因為不同的敘事脈絡中的主要敘述人和敘述視角的轉換,互為補充,便形成了不同於古典小說的全知全能的敘事視角。使得整部小說的敘事情節流暢自然,可觀性極強。例如小說中「寶玉挨打」的情節,表面上看似是單一的故事情節,但是在這個故事情節發生之前就已經有所鋪墊,先前的情節中的茗煙大鬧書房、寶玉黛玉互訴衷腸、金釧被逼投井自盡、賈環惡意告發等情景都為寶玉的挨打埋下了伏筆,使得寶玉對父親的頂撞成了整個矛盾最集中的爆發點,也是這些情節中最能體現糾葛和作者情感價值觀的大事件。而寶玉挨打之後,圍繞著這個情節又開始展開了黛玉夜訪賈寶玉,薛家兄妹的爭吵、襲人的惡意詆毀等故事情節。各個環節互相映襯,互相推動,在整個大的網狀敘事結構下,藉助不同人的敘事視角,對小說中每一個持有不同價值觀念的人物登上舞臺,展開不同的情節,引導人物走向各自不同的人生走向,揭示了嫡庶之間、夫妻之間、男女之間、母子之間的矛盾糾葛。

又如「林黛玉初入榮國府」的情節,該情節中選擇以林黛玉的角度進行敘事,這本應該是限知的敘述角度,但是卻轉換成為全知視角展開敘述,借林黛玉的眼睛將賈府的環境、地位、初次展現在讀者眾的眼前,同時也沒有忘記限知視角的運用,情節中對賈府眾人的描述都是林黛玉的視角來進行敘事的。也涉及到了視角的轉換,通過賈府女子們的眼睛讀者也感受看到了林黛玉的形象,將林黛玉的形象,王熙鳳的形象一節賈寶玉的形象都鮮活地展現在了讀者面前。同時寶黛初見的故事情節又為下文的愛情故事的展開進行了鋪墊,後文中的很多情節都與寶黛初見的情節可以窺見一斑。這種限知敘事和全知敘述的轉移,以及敘述人的頻繁轉移,在網絡狀的故事情節中顯得尤為重要。令人目不暇接,欲罷不能。像此類的故事情節在《紅樓夢》中是數不勝數,作者曹雪芹把大大小小的情節和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組織羅列起來,使得整部小說清晰,連貫,各個比較重要的小情節之間互為因果,環環相扣,沒有任何一個情節可以從這幅純天然的華麗的織錦中抽出來。

《紅樓夢》中敘事語言的創新帶來新的審美體驗

這種創新型的敘述風格是《紅樓夢》在敘述上的一大特色,而作品中所展現的另類的敘述風格樣式《紅樓夢》的敘事特色之一。《紅樓夢》中的敘述語言更加的貼近生活,擺脫了傳統文學中的書面語的限制,採用了北方的口語為基礎進行設置,同時又夾雜著古典詩詞的運用,具有濃厚的文學感染力。曹雪芹在創作這些詩詞時,廣泛接受了楚地風韻、漢樂府的民歌,魏晉隱逸詩詞、唐詩宋詞、元代戲劇劇本等多種民間藝術形式的內容,形式多種多樣,內容涵蓋面甚是廣泛,在對小說情節進行了不可或缺的補充增色的同時,也使得整部小說都具有了詩情畫意,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這種兩種不同語體的交叉運用,也為整部小說增色不少。個性化的語言可以幫助讀者去準確的定位小說中的人物的身份和地位,呈現出鮮活的人物形象。黛玉言辭的文雅和機敏為這個柔弱的女子增添了一絲青春的活力,寶釵的平穩的語氣中敘述的經典詩句更是彰顯了她所受到的世家大族良好的教育。賈政滿口的之乎者也也是令讀者感悟到世家大族的裝腔作勢腹內原來草莽的狀態。諸如此類的還有史湘雲的明快、王熙鳳的犀利、賈寶玉的溫和等等,使得小說中的人物都鮮活起來,與情節互為映襯,引人入勝。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在敘事方式上採取的種種創新的意圖就在於以他自己獨特的方式去感覺與把握現實的世界和內心深入對這個世界的理解。現實和虛幻交替在作品中出現,人物的矛盾和統一也交替出現,實現了實在和空幻的人生,帶給讀者獨特的藝術感知形成了獨特的敘事風格。其實,這就是寫實的世界與詩化人生的完美融合,在顯示了現實生活的原生態的同時也用帶給大家充滿詩意朦朧的神秘感。令人讀之欲罷不能。這種敘事創新為整個文學創作開闢了新的路徑:高度的寫實與充滿了理想的光彩的追求,悲涼慷慨的輓歌同時又充滿青春的激情。《紅樓夢》帶領著後續的中國文學創作徹底地擺脫了傳統的說書體通俗小說的模式。賦予了通俗小說高雅的詩意的小說特徵。而《紅樓夢》成為中國古代小說創作長廊中的藝術精品。

曹雪芹的作品,如晨霧裡的樓臺,達到了朦朧與壯觀的統一,感覺近在咫尺其實又遠在天涯。他沒有站在居高臨下的地位上對讀者開設道德法庭進行封建禮教的說理教育,或者對世間的一切進行判決,而是用細微的感觸去引領讀者參悟人生的真諦。無論是《紅樓夢》中的敘事藝術還是其他的藝術成就,都是作者以自己的人生體驗為基礎去創造出來的藝術境界,曹雪芹以感知生活的頓悟投入到文學的創作中,展現苦澀呈現炎涼冷暖,帶讀者嘗遍人生百味。《紅樓夢》這部雄麗深邃又婉約纏綿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將中國古代小說從通俗的文學提升到高壓雅文學的地位,曹雪芹與《紅樓夢》一起,成為中國古典小說史乃至整個中國文學史上的奇葩。

相關焦點

  • 魏晉南北朝時期,小說的強烈興盛,這對後世文學發展有何貢獻?
    文丨笑說三國天下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小說,一種文學體裁。小說的類別是多樣的,因此以豐富的內容與精彩的敘事,從而吸引到大量的讀者。在人們的影響中似乎明清時期才是小說繁榮昌盛的時期。我國四大名著中除《紅樓夢》以外,其餘3本都為明代所寫。
  • 王建科:《金瓶梅》與明清家庭家族小說的敘事模式
    作為中國敘事文學之主體的古典小說戲曲,是在這種文化氛圍中形成的,因而必然染上中國文化之特色。因此,要理解中國古典敘事文學及其相應的敘事模式,應先理解中國文化所依託的社會結構,理解中國文化之基礎和核心。從世界範圍看,有東方文化、西方文化。依國別而論,則有中國文化、印度文化、法國文化、美國文化等。
  • 《繡枕》:從敘事策略、象徵意義、主題呈現解讀凌叔華小說的魅力
    凌叔華在小說中並沒有大力去描繪女性命運的曲折,而是通過場景的轉換,人物的語言、神態刻畫出這樣一個溫順女性苦悶的心境和壓抑憂鬱的靈魂。作者用委婉,細膩的筆觸道出了無數個女子的命運——在男性社會中,女人永遠是男人眼中的一件物品。為了更好理解《繡枕》的藝術魅力,本文將從敘事策略、象徵意義、及「閨秀派」小說意蘊主旨這三個方面,由淺及深為大家進行解讀。
  • 神魔小說還有現實意義,古典名著《西遊記》
    《西遊記》是古典文學名著,公認的長篇神魔小說鼻祖。這部書在明代刊印的時候沒有署名,清代學者考證出這部書的作者是吳承恩。吳承恩是淮安人,曾經當過縣丞,而後辭官返鄉著書授課。《西遊記》的故事參考了前朝的話本、傳奇,描寫了唐僧帶領三個徒弟和一匹白龍馬去西天取經的故事。
  • 蕭紅小說中的空間性敘事結構:《生死場》的鏈條型結構
    對蕭紅小說的空間敘事研究同樣離不開對小說空間性結構的分析,探究蕭紅小說空間性結構的類型及特點對於研究蕭紅小說的空間敘事具有重要的幫助。蕭紅的小說具有不同的敘事結構類型,龍迪勇在《現代小說的空間形式》中介紹了中國套盒、圓圈式結構、鏈條式結構、桔瓣式結構、拼圖式結構和詞典體結構等不同的空間形式,本篇論文主要從鏈條式結構、桔瓣型結構、圓圈型結構三種結構對蕭紅小說的空間形式進行分析。
  • 《紅樓夢》講述的故事撲朔迷離,是因其在整體結構上的多層敘述?
    《紅樓夢》講述的日常人生故事之所以撲朔迷離、詩意非常,是因為其在整體結構上的多層敘述。《紅樓夢》並不是用一個第三人稱講故事或一個第一人稱講述自己經歷那樣的口氣來完成的。雖然曹雪芹寫《紅樓夢》的時候,還沒有關於敘述人稱這樣的寫作理論,但他的敘述技巧卻非同尋常,甚至和今天來自西方的敘事學理論,尤其是分層敘事的理論和技法有相通之處。
  • 在《紅樓夢》中,籤語及其他意象是如何兆示盛極必衰的思想的?
    《紅樓夢》中的籤語及其他意象兆示了《好了歌》所包含的盛極必衰、熱極必冷的佛道思想,透漏出絲絲哀音。《紅樓夢》中的籤語,除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中群芳們行酒令時抽的花名籤預敘了人物的命運外,還有第一百零一回「散花寺神籤驚異兆」,鳳姐在大觀園見鬼後心神不安,於是去散花寺抽籤,抽得一支上上大吉的籤,上雲「王熙鳳衣錦還鄉「,底下寫的是:「去國離鄉二十年,於今衣錦返家園,蜂採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 痴情的翻譯家 世界的《紅樓夢》
    法國《快報》周刊1981年底發表評論說:「全文譯出中國古典名著中最華美、最動人的這一巨著,無疑是1981年法國文學界的一件大事。」「填補了長達兩個世紀的令人痛心的空白,這樣一來人們就好像突然發現了東方有塞萬提斯和莎士比亞。」楊憲益和戴乃迭翻譯的《紅樓夢》,選擇的底本前八十回是戚序本。
  • 痴情的翻譯家,世界的《紅樓夢》
    近日,中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李晶,在人民文學出版社舉辦的「朝內166文學公益講座——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中,分享了和《紅樓夢》相關的冷知識,比如它翻譯成了哪些語言,以及有哪些比較重要的譯本等等。
  • 在中國古代有哪些神話故事和小說?給後世留下了哪些文化遺產?
    中國神話,是我國上古時期傳統文化的產物,反映了早期華夏兒女淳樸的思想以及古代人們對自然現象及社會生活的原始幻想,並通過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來表現的故事和傳說。神話的意義通常顯示為對某種自然和社會現象的解釋;表達了先民徵服自然、變革社會的願望。主要經過寫書與口耳相傳等方式在民間進行傳播。
  • 影響世界的100部名著——《紅樓夢》
    影響世界的100本名著,第2本《紅樓夢》。《紅樓夢》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本書,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一般認為是清代曹雪芹創作,現在被列為四大名著之首。整個故事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的視角對其中的各色女性進行了描寫。將人性的悲壯寫了出來。
  • 《紅樓夢》家族勢力振興的高潮——元妃省親
    元妃省親是賈府繼榮、寧二公鼎盛時代之後賈府衰落過程中的一次政治中興事件,是清二知道人眼中的「如樹之秀而繁蔭蔥蘢可悅,夢之夏也」,是《紅樓夢》的第一個高潮事件。它發生在小說第十六至十八回,核心人物是元春,由元春晉妃、試才題對額與元妃歸省三件喜事之情節鏈構成,與秦可卿喪禮(第十三至十五回)這一喪事互為映襯,共同凸顯出賈府烈火亨油、鮮花著錦的鼎盛氣派。
  • 諾貝爾文學獎價值觀:重視鄉土敘事意義
    [摘要]諾貝爾文學獎的價值觀中,除了要有批判現實的精神,還要重視鄉土敘事的意義。諾貝爾文學獎的價值觀中,除了要有批判現實的精神,還要重視鄉土敘事的意義。莫言似乎更喜歡《百年孤獨》,他說自己「讀了一頁便激動得站起來像只野獸一樣在房子裡轉來轉去,心裡滿是遺憾,恨不得早生二十年」,他沒想到那些在農村到處都是的東西也能寫成小說,「這徹底粉碎了我舊有的文學觀念」。馬爾克斯本人也有這樣的經歷,他說自己第一次讀到卡夫卡的《變形記》時,才知道小說原來可以這樣寫。
  • 評《〈水滸傳〉與中國古典政治哲學》
    」 自李漁作此序之後,「四大奇書」便成了小說評論中的常用術語。後來,隨著《紅樓夢》問世並取代了《金瓶梅》的地位,民間就逐漸形成了「四大名著」這一約定俗成的稱呼。 其中,《三國演義》是歷史演義的代表作,《西遊記》是神魔小說的代表作,《紅樓夢》是世情小說的代表作,而《水滸傳》則是英雄傳奇的代表作。
  • 《紅樓夢》為何那樣紅?
    魯迅:「《紅樓夢》的價值,可是在中國小說中實在是不可多得的。總之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紅樓夢》能從一部小說衍生出「紅學」,這其實已經足夠證明它的偉大,確實也不辜負曹雪芹的「字字讀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精益求精之功、嘔心瀝血之力。
  • 為什麼那麼多文學大師都說,只有王國維真正讀懂了《紅樓夢》
    對於《紅樓夢》王國維是被很多人包括大作家都公認的真正讀懂《紅樓夢》的人。現在很多解讀《紅樓夢》的作者仍舊停留在陰謀論的階段,這也是閱讀《紅樓夢》的一個最底層面,我們的大學者王國維曾經把閱讀的境界分成兩個,一個是階級論,一個是哲學論,有人問陰謀論在哪裡?這位老人家連提都沒提,階級論的下面就是陰謀論吧。
  • 《紅樓夢》被翻譯成了多少種語言 外國人如何閱讀和評價
    這三個譯本——兩個英文全譯本和一個法文全譯本的出版,是《紅樓夢》譯介史乃至中外文學交流史上一個特別重要的歷史事件。  《紅樓夢》的出版在法國文學界和媒體界引起強烈地反響。法國當時的《快報》周刊1981年底發表評論說:「全文譯出中國古典名著中最華美、最動人的這一巨著,無疑是1981年法國文學界的一件大事。」
  • 《紅樓夢》|林黛玉如何英譯?
    這三個譯本——兩個英文全譯本和一個法文全譯本的出版,是《紅樓夢》譯介史乃至中外文學交流史上一個特別重要的歷史事件。《紅樓夢》的出版在法國文學界和媒體界引起強烈地反響。法國當時的《快報》周刊1981年底發表評論說:「全文譯出中國古典名著中最華美、最動人的這一巨著,無疑是1981年法國文學界的一件大事。」
  • 司馬光:以一生精力成《資治通鑑》,遂為後世不可無之書
    不過,在具體寫作過程中,司馬光從來都是親力親為,《資治通鑑》中的所有字句都是他親手寫成。為了這部史書,司馬光在長達十九年的時間內勤勤懇懇,費盡心思,最終「筋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結果《資治通鑑》成書後不到兩年,他就去世了,正是「以一生精力成之,遂為後世不可無之書」。
  • 草蛇灰線,伏脈千裡——細說《紅樓夢》裡的讖語運用
    在中國古典小說史上,《紅樓夢》堪稱一部空前絕後的描繪貴族世家的巨著,其人物關係之龐雜,情節結構之精彩,藝術手法之純熟,長久以來均為人稱道。其中蘊含多重的命意,存留無數值得探究的問題,使讀者難 「解其中味」。而讖語的應用,將宿命這一張大網,鋪張起來囊括住賈府這個簪纓大族,步步埋留下大廈將傾的跡象,引領讀者懷著一種對「宿命論」的共情認識,去見證一個世族的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