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價值觀:重視鄉土敘事意義

2020-12-06 騰訊網

[摘要]諾貝爾文學獎的價值觀中,除了要有批判現實的精神,還要重視鄉土敘事的意義。

從已經獲獎的作家中,我發現諾貝爾文學獎往往堅持四點價值觀,當然,諾獎的評獎標準還有很多,我說的四點,可能是比較明顯的,至少中國作家要獲獎,沒有批判精神,不用現代手法,就幾乎沒有可能——這兩點尤為重要。

諾貝爾文學獎的價值觀中,除了要有批判現實的精神,還要重視鄉土敘事的意義。

鄉土代表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基本經驗,尤其是在中國,離開了鄉土,你就無從辨識中國人的精神面貌。中國都市的發展,更多是重複、模仿發達國家所走過的路程,並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因此,二十世紀來比較有成就的中國小說家,幾乎都有鄉鎮生活的背景,最令人難忘的作品,也多半是寫鄉土的。諾獎所關注的別國的作家,很多也是從鄉土背景出發進行寫作的。在給莫言的頒獎詞裡所提到的馬爾克斯和福克納,寫的也是鄉土記憶——他們可能是影響莫言最深的兩個外國作家。莫言自己回憶,一九八四年十二月的一個下午,下大雪,他從同學那裡借到了福克納的《喧譁與騷動》,讀了之後,就大著膽子寫下了「高密東北鄉」這幾個字。福克納說自己一生都在寫那個郵票一樣大小的故鄉,莫言顯然受此啟發,也想在中國文學版圖上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文學故鄉。他一九八五年發表的《白狗鞦韆架》和《秋水》,最早使用高密東北鄉這個地名。儘管後來莫言說自己並不喜歡《喧譁與騷動》這書,而只喜歡福克納這個人,但這並不影響福克納對他的文學地理學的建構所起的決定性的作用。莫言似乎更喜歡《百年孤獨》,他說自己「讀了一頁便激動得站起來像只野獸一樣在房子裡轉來轉去,心裡滿是遺憾,恨不得早生二十年」,他沒想到那些在農村到處都是的東西也能寫成小說,「這徹底粉碎了我舊有的文學觀念」。馬爾克斯本人也有這樣的經歷,他說自己第一次讀到卡夫卡的《變形記》時,才知道小說原來可以這樣寫。

我相信對高密東北鄉的發現,包括因福克納、馬爾克斯的影響而對傳統的線性敘事時間的突圍,徹底解放了莫言的想像力。莫言找到了自己和故鄉之間的精神通道,那個儲藏著他青少年時期全部記憶和經驗的故鄉,他終於知道該如何回去,又該如何走近它、表現它了。莫言曾把自己的故鄉用了一個非常重的詞來形容,叫「血地」,這是母親養育自己並為此流過血的地方,任何人,都無法擺脫故鄉對他的影響、感召和塑造。「故鄉留給我的印象,是我小說的魂魄,故鄉的土地與河流、莊稼與樹木、飛禽與走獸、神話與傳說、妖魔和鬼怪、恩人與仇人,都是我小說的內容。」(莫言:《故鄉往事》)

要想在文學史上留下印記,作家就必須創造出屬於他的文學王國,要找到他自己的寫作根據地。莫言是比較早有這種寫作自覺的人。沒有地方性記憶,也就談不上有自己的寫作風格。魯迅的未莊、魯鎮,沈從文的邊城,賈平凹的商州,張承志的西海固,韓少功的馬橋,蘇童的香椿樹街,史鐵生的地壇,莫言的高密東北鄉,既和地理意義上的故鄉有關,也是源於虛構和想像的精神故鄉。在這樣的文學王國裡,作家就像國王,想叫誰哭就叫誰哭,想叫誰餓就叫誰餓,想叫誰死就叫誰死,甚至連一根紅蘿蔔、一片紅高粱,都可以被他寫進文學史,這就是文學的權力。

這種寫作根據地的建立,我相信是莫言寫作風格化的重要路標。他要把自己的故鄉寫成中國農村的一個縮影,應該說,他的努力今天已見成效。哲學家牟宗三說,「真正的人才從鄉間出」(《周易哲學演講錄》),這個說法意味深長,至少它對於文學寫作而言,還是有道理的。鄉土是中國文化的土壤,內裡也藏著中國的倫理,以及中國人如何堅韌地活著的故事,這樣的故事,往往最為諾獎評委們所關注和喜愛。(文/謝有順)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焦點

  • 2018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雙雙出爐
    獲獎者介紹瑞典文學院宣布,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託克祖克的獲獎理由為:「她敘事中的想像力,飽含著熱情,這讓她的作品跨越文化的邊界,自成一派。」託克祖克1962年生于波蘭。18名終身院士組成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每年10月的某個星期四發布當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以表彰在文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人。自1901年首次確定文學獎獲獎者至今,共有114人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其中有14位女性。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又是女性!
    根據諾貝爾的個人遺囑,諾貝爾文學獎金授予「最近一年來」「在文學方面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1900年,瑞典國王奧斯卡二世頒布諾貝爾基金會的新規條,章程中改為「近年來創作的」或「近年來才顯示出其意義的」作品,「文學作品」的概念擴展為「具有文學價值的作品」,即包括歷史和哲學著作。
  • 諾貝爾文學獎能帶給我們什麼?
    「敘事方式熱情,充滿想像力,猶如百科全書般豐富宏大,超越了人生的局限。」 關於諾貝爾文學獎,還有許多我們平時不了解的小知識。 例如,英語寫作更易得獎,一共產生了29位得獎者;許多人認為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實際上他獲得的是195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從1945年到1953年,邱吉爾獲得了21次文學獎提名和兩項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又是女性
    關於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首次頒發於1901年12月10日,為創始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逝世5周年紀念日之際。根據諾貝爾的個人遺囑,諾貝爾文學獎金授予「最近一年來」「在文學方面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 莫言奪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 成中國第一人
    北京時間10月11日晚上7點,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作家莫言。莫言因此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大陸本土作家。至此,自8月國外博彩公司公布賠率以來,種種對於諾貝爾文學獎猜測的爭鳴也終於偃旗息鼓。
  • 諾貝爾文學獎公布是什麼情況 諾貝爾文學獎名單都有誰
    當地時間10月10日,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將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他們將享有這一殊榮和8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
  • 圖文:瑞典文學院授予高行健諾貝爾文學獎
    中新網北京10月12日消息:瑞典文學院北京時間今天19時將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文作家高行健,以表彰「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藝術和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  瑞典文學院在授予高行健諾貝爾文學獎的新聞公報中稱,在高行健的文藝創作中,表現個人為了在大眾歷史中倖存而抗爭的文學得到了再生。
  • 莫言,首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為何課本卻不收錄他的文章
    他作為中國第一位,亞洲第三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用他獨特的寫作角度和文筆獲得了國際認可。莫言的很多作品都銷量不錯,再加上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的人文筆不用說,但為什麼卻沒有教材再收錄莫言的其他經典作品呢? 其實自從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很多消息稱教育部可能會把他的作品收錄到中小學語文課本中,但卻一直沒有動靜。
  • 諾貝爾文學獎簡介
    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在1895年11月27日寫下遺囑,捐獻全部財產3122萬餘瑞典克朗設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為獎金,授予「一年來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
  • 2018、2019諾貝爾文學獎一同宣布 波蘭、奧地利作家獲獎
    央廣網北京10月11日消息(記者邢斯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當地時間10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瑞典文學院宣布了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分別是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丘克和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
  •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揭曉,作家殘雪成熱門,被譽接近魯迅的人
    幾天後諾貝爾文學獎就要揭曉了,具體說是三天後,據諾貝爾文學獎官網證實,瑞典文學院方面將於瑞典時間2019年10月10日下午1點揭曉今年的兩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也即所謂的諾貝爾文學獎「雙黃蛋」。當然之所以破天荒的同時頒發兩個諾貝爾文學獎,這要「得益」於去年的文學院性醜聞事件。
  • 諾貝爾文學獎2019提名名單
    據媒體報導,諾貝爾基金會5日表示,瑞典學院今年將同時頒發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2018年,受性侵醜聞影響,文學獎的評審機構——瑞典學院陷入信譽危機,多名院士先後辭職抗議,導致評審無法繼續,瑞典學院決定不頒發諾貝爾文學獎。 而瑞典文學院表示,今年將會恢復頒發,並會產生兩位得主。 ​諾貝爾獎2019年頒獎時間是哪天?
  • 諾貝爾文學獎的20個當然與20個遺憾
    最新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以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對諾貝爾文學獎提出了看法——誰是中國人心中當之無愧的桂冠作家、誰是諾貝爾文學獎永久的遺憾、諾貝爾文學獎對中國是否公正等等。這份報告是由汪劍釗主編、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大師經典》一書透露的,該書分上下兩卷,根據調查結果選錄了20位諾貝爾文學獎領銜作家和20位諾貝爾文學獎錯失的文學大師的作品。
  • 截至2020年已有117人獲諾貝爾文學獎,華人作家2人獲獎
    120年間,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是誰、哪個國家獲獎作者最多、女性作家都有哪些、華人作家又有誰榜上有名?……今天,就帶大家來回顧和盤點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作家。瑞典學院常任秘書馬茨馬爾姆(Mats Malm)代表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宣布,10月10日下午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路易絲格魯克( Louise Gluck)。據諾貝爾獎官網介紹,路易絲.格魯克於1943年出生於紐約,現居麻薩諸塞州劍橋市。除了寫作,她還是耶魯大學的英語教授。
  •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今年竟然是他……
    按照慣例,諾貝爾文學獎都是在每年10月的第二個周四揭曉,一般都在10月10日左右,有時候也會因為瑞典學院評委們對最後結果有分歧,導致揭曉時間延期。所以,2017年是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最早的一年。石黑一雄最初的小說均以第一人稱寫作,細膩刻畫人物內心世界的孤獨、壓抑、自欺與不安,雙重敘事策略起到了解構敘事者自我身份的奇特效果。而在2015年的新作《被埋葬的巨人》中,石黑一雄努力想要跳出以個體經驗來影射歷史的寫作框架。
  •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回歸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裡你最欣賞哪位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回歸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裡你最欣賞哪位來自網絡當地時間10月10日,瑞典文學院宣布,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
  • 疫情下2020諾貝爾文學獎的終極預測:這三位作家有望獲獎
    這不禁令人想起2012年得主莫言的諾貝爾獲獎演講《講故事的人》,主題也是母親、童年、家鄉以及講故事。託卡爾丘克的演講關鍵詞之一也是「故事」,與漢德克和莫言相比,她更偏重於揭示故事與意義的關係,強調故事能夠在意義周圍遊蕩,不直接將道理表達出來。諾獎對於故事與故事性的反覆強調,不禁令人猜測,今後的文學獎是否更側重故事?從文學性到講故事的傳統,在今天究竟是一種復興還是倒退?
  • 關於疫情籠罩下2020諾貝爾文學獎的終極預測
    2019年公布的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託卡爾丘克與漢德克這一點也引發了外媒的批評。《衛報》就刊登了一篇題為《諾獎承諾減少歐洲中心主義,卻選出了兩位來自歐洲的獲獎者?》的文章,指出諾貝爾文學獎就是一個「歐洲獎」,並對瑞典文學院發問:「他們對作家的探究有多勤勉?諾獎委員會有多博學?諾貝爾文學獎的全球認知度到底有多高?」
  • 「陪跑」並不失意,但2019諾貝爾文學獎為什麼頒給了他們?
    諾貝爾獎官網剛宣布,2018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2019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和許多人猜想的一樣,這次頒獎會有一位女性作家,從1901年到今天,諾獎共頒發出112位獲獎者,其中女性作家增加到了15位。
  • 莫言:曾獲中國首個諾貝爾文學獎,為何語文課本從不選錄他的作品
    鄉土氣息濃厚甚至看不出有什麼高級之感,為什麼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呢?諾貝爾文學獎的地位可是非同一般,像魯迅,林語堂,老舍這樣的而文學大家都只是獲得提名,但是這個來自山東高密,寫過40多本鄉土小說的莫言卻摘得金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