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的20個當然與20個遺憾

2020-12-07 鳳凰網讀書

諾貝爾獎已走過百年,中國人對它的爭議與期待最終沉積成一個「情結」。最新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以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對諾貝爾文學獎提出了看法——誰是中國人心中當之無愧的桂冠作家、誰是諾貝爾文學獎永久的遺憾、諾貝爾文學獎對中國是否公正等等。這份報告是由汪劍釗主編、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大師經典》一書透露的,該書分上下兩卷,根據調查結果選錄了20位諾貝爾文學獎領銜作家和20位諾貝爾文學獎錯失的文學大師的作品。接受調查的有翻譯家、學者、作家、詩人及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的學生,以下是他們對此獎項的共識。

-領銜諾貝爾文學獎的20位作家

問卷結果表明,中國讀者心目中威望最高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海明威、肖洛霍夫、馬爾克斯、羅曼羅蘭、帕斯捷爾納克、薩特、貝克特、福克納、託馬斯曼、川端康成、葉芝、加繆、羅素、泰戈爾、黑塞、艾略特、蕭伯納、索忍尼辛、聶魯達、蒲寧。其中海明威以絕對優勢名列榜首。這表明,儘管人們已經肯定了詩人、小說家和戲劇家在創作中體現的探索性、前衛性,但作品主題的確定、內在的意韻和文字的信息層面,仍是打動讀者的關鍵。

-諾貝爾文學獎錯失的20位大師

這是中國人的「諾貝爾情結」充分流露的一面,榜上有名的是:魯迅、卡夫卡、喬伊斯、託爾斯泰、哈代、昆德拉、博爾赫斯、納博科夫、易卜生、沈從文、普魯斯特、契訶夫、裡爾克、高爾基、老舍、左拉、瓦雷裡、勞倫斯、曼傑什坦姆、阿赫瑪託娃。顯然名列榜首的魯迅在中國人的心中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其實魯迅在1927年得知自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時曾說:「諾貝爾賞金,梁啓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我覺得中國實在沒有可得諾貝爾賞金的人。」這句話包含著一名優秀作家的清醒與沉著。

-諾貝爾文學獎並不完全公正

關於獎項是否公正的問題,選擇「說不清楚」的人最多,而其他選項中學者和作家組認為諾貝爾文學獎「公正」或者「基本公正」的人數要多於學生,由此說明學者和作家更為了解這個獎項的評選原則,看待這個獎項也就更為理性。

隨後相呼應的調查問題也表明,人們認為地理因素和語言因素是影響評獎過程的最大因素。由於評委會位於瑞典這一北歐國家,它不可避免地會尋求所謂的文化大國和經濟強國的支持,也更加關注這些國家的文學作品,據說,委員會一位成員曾公然宣稱「諾貝爾文學獎現在仍是一個西方的獎」。

-諾貝爾文學獎在推動世界文學發展進程

這又是一個很理性的結論。儘管答卷者對諾貝爾文學獎所流露的歐美中心傾向感到強烈不滿,但多數人仍是肯定了它的積極作用。

-小說佔據世界文學的主流地位

此次調查中,人們從歷年的獲獎者中選出了20位進行排名,結果前10位的作家中,小說家佔了絕對的優勢,這再次說明了敘事文學在精神和文化傳播中的優勢。而在大眾閱讀中,標誌著高雅趣味的詩歌,仍然無法擺脫被冷落的境遇。

-文化趣味傾向西方標準和判斷

通過調查,能看出絕大多數答卷者的閱讀範圍主要局限在西歐和美國作家身上,而對索因卡、楊森的獲獎作品所知甚少。這反映出我們在文化趣味上與所謂的文化大國趨同的趨向,對亞非文學的忽視則更為嚴重。因此儘管許多人一直在責備歐美中心主義的文化霸權,但內心深處依然認可西方的判斷和標準。

-男女在作品評判方面存在差異

在北師大的問卷中,川端康成成為最受喜愛的獲獎者,而在其他群體中,川端康成的名次並不靠前。究其原因,原來北師大的答卷者中只有5位是男性,因此女性讀者的評價標準佔據了主要地位。這跟川端康成善於用清麗的文字營造悽美的氣氛有關。(本報記者張嘉、蕭揚)

相關焦點

  • 京東圖書: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後20分鐘獲獎作家作品銷量是前一周600倍
    缺席一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昨日「回歸」!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下文簡稱「諾獎」)已於北京時間2019年10月10日晚揭曉,兩位得主分別是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和奧地利先鋒劇作家、小說家彼得·漢德克。
  •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回歸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裡你最欣賞哪位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回歸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裡你最欣賞哪位來自網絡當地時間10月10日,瑞典文學院宣布,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
  • 專訪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安德斯·奧爾森
    2019年10月10日——距離諾貝爾文學獎停頒一年後,瑞典學院宣布了兩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們都是中歐作家,後者比前者年長20歲。 (ICphoto/圖)2019年12月10日,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即將在斯德哥爾摩舉行。就在一年一度的「諾貝爾周」開始之際,兩位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宣布退出文學委員會,使得本就風雨飄搖的瑞典學院再次陷入漩渦中心。
  • 為什麼中國作家很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是文學領域最高的獎項和榮譽,儘管從來沒有人站出來這樣說過,但是人們確實達成了這樣一種約定俗成的共識。其實談到這個諾貝爾文學獎,很多中國人心中難免就有點義憤填膺,其緣由自然是因為此文學獎長久以來被歐美作家「壟斷」,而中國自近代以來誕生了那麼多優秀的作家,卻愣是連一個作家都沒有評上。
  • 魯迅為什麼會拒絕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獎金如果發錯了,怎麼辦?
    魯迅先生曾經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他之所以沒有被提名,是因為他拒絕了提名,這一段塵封的歷史,是在20世紀的80年代被發現的,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的高本漢,曾經通過瑞典地理學家斯文·赫定,詢問魯迅先生是否願意接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中間的接洽人,就是劉半農與臺靜農。
  • 魯迅為什麼會拒絕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賞金如果發錯了,怎麼辦?
    魯迅先生曾經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他之所以沒有被提名,是因為他拒絕了提名,這一段塵封的歷史,是在20世紀的80年代被發現的,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的高本漢,曾經通過瑞典地理學家斯文·赫定,詢問魯迅先生是否願意接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中間的接洽人,就是劉半農與臺靜農。1927年,臺靜農致信魯迅,魯迅的回信是:「請你轉致半農先生,我感謝他的好意,為我,為中國。
  • 魯迅真的拒絕了諾貝爾文學獎嗎,可能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諾貝爾文學獎,是當今世界最著名當然也是等級最高,最有含金量的一個文學獎項。諾貝爾文學獎,已經設立百餘年,但自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到目前也為止,我們還有沒有迎來第二個獲獎的作家,實在是讓人感到遺憾。但是,在莫言獲獎之初,就有獎人稱,魯迅也可以獲得諾貝爾文學,只不過魯迅當時拒絕了。
  • 阿特伍德:對沒獲諾貝爾文學獎早已習慣,這都不算個事兒
    阿特伍德:對沒獲諾貝爾文學獎早已習慣,這都不算個事兒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程千千 編譯 2017-10-16 09:32
  • 一份「百年諾貝爾文學獎」調查問卷的分析報告
    汪劍釗  諾貝爾文學獎,自1901年第一次頒發給法國詩人普呂多姆以後,迄今已進入了第一百個年頭。在我國,由於中國作家在獲獎者行列中的缺席,人們對這一文學獎的評選作出的反應尤其強烈,以致於年深日久積澱成了「諾貝爾文學獎情結」,後者甚至觸發了一位英國留學生將其作為博士學位論文的題目(筆者本人就曾經接受過她的採訪)。
  • 2019諾貝爾文學獎,「雙黃蛋」會給誰?
    10月10日,諾貝爾文學獎就將公布結果。今年的情況比較特殊,由於去年的醜聞風波,201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沒有頒發,而是順延到今年,於是10月10日的晚上,我們將會看到兩位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諾貝爾獎作為世界級的文學獎項,裡面的確出現過很多值得未來作者終生追隨的大師(當然,若是把「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大師們」組成一個名單,其重量級也足以與獲獎者們抗衡),不過,這種作家要求每年都得出現一個,也未免誇張。所以,要是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兩個人的話,如果那種肉眼可見的文學價值差距過大,場景也會比較尷尬。
  • 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揭曉: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最熱門,中國作家呢?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曾四次提名英國布克獎,並在2000年以小說《盲刺客》摘得這一桂冠,2017年獲得卡夫卡文學獎和德國書業和平獎,正因為如此,近年來她也一直是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之一。
  • 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中國作家殘雪:20年堅持每天看英文原版書
    那麼,中國作家殘雪為何能成為諾貝爾文學獎大熱門?1985年1月,殘雪首次發表小說,至今已有六百萬字作品,被美國和日本文學界認為是20世紀中葉以來中國文學最具創造性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有《山上的小屋》《黃泥街》《蒼老的浮雲》《五香街》《最後的情人》等。
  • 獲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開獎季仍在進行。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結果,已於北京時間10月8日揭曉,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此殊榮。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1月31日之後,評獎機構、瑞典學院的18位院士,將從所有被提名作家中選出15-20名作家,並於5月底前再次篩選出一份僅有5人的「決選名單」。之後,評審們將花大約3個月的時間,閱讀上述5位作家的作品。在經過一充分討論後,於9月到10月間,投票選出最終得獎者。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最多的國家,為什麼是法國?
    從1895年諾貝爾文學獎設立至今,法國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人數最多的國家,先後有15位作家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緊隨其後的是美國和英國。法國作家們為什麼受到瑞典文學院如此青睞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得獎大戶:哪些法國作家拿了獎?
  • 路遙:中國作家不能小看"諾貝爾文學獎",不能得不到就說不好
    諾貝爾文學獎的爭議其實對於諾貝爾文學獎,就算是不是作家圈的人或多或少也都聽過它,毫不誇張地說,應該是每一個作家都希望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認可。可就是這樣一個獎項的存在,它同樣存在著爭議性,說他重要確實有很大的分量,說他不重要,就像是我們大家都非常敬重的文學泰鬥人物託爾斯泰卻又沒有獲得過這個獎。
  •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今年竟然是他……
    按照慣例,諾貝爾文學獎都是在每年10月的第二個周四揭曉,一般都在10月10日左右,有時候也會因為瑞典學院評委們對最後結果有分歧,導致揭曉時間延期。所以,2017年是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最早的一年。如果你常年關注諾貝爾文學獎的賠率,你會發現,今年的榜單跟去年、前年乃至大前年,都沒有什麼太大區別。村上春樹依然是獲獎的大熱門
  • 諾貝爾文學獎是必讀標籤嗎?
    201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很熱鬧,一下頒出了兩個年度的獎項——補齊了去年暫停的大獎,有點「空前絕後」的感覺。這種情形,對「喜新厭舊」的文學愛好者來說,當然是好事,迷茫了一年終於又獲得了指引,在多如牛毛的「新生」文學作品中,專家們又勞神費心地為文學園地劃出了道兒,熱愛文學的腦瓜們又可以在自己的候選書單中添加幾行書目文字,來豐富自己業餘(專業)的文化生活。凡事都有意外。
  • 眾說紛紜,競爭激烈的諾貝爾文學獎,在2020年究竟會花落誰家?
    唐德裡羅,於1936年11月20日出生在紐約市布朗克斯區一個義大利移民家庭。童年時曾隨父母遷居賓夕法尼亞州東部的波維爾市;返回紐約後於1954年入紐約福德南大學就讀,1985年所發表的《白噪音》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被譽為後現代主義文學的巔峰之作。作為美國當代最優秀的小說家之一,唐·德裡羅近年來一直被認為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之一。
  • 盤點最不該被諾貝爾文學獎遺漏的十大作家
    在諾貝爾文學獎成立伊始,對於首屆獲獎者,人們都普遍認為,非託爾斯泰莫屬,遺憾的是,託爾斯泰與該獎失之交臂,由此引發了巨大爭議。評委會充分肯定託翁傑出的文學成就,卻又不肯將第一筆文學獎金頒發給他,是因為託翁「否定了一切形式的文明」,讚美了「原始的生活方式」,「提倡無政府主義思想」,「任意改寫《聖經》」,「對於他那種罕見於一切文明樣式的狹隘和敵意,我們覺得無法忍受」。
  • 悼金庸(之三):為什麼金庸不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我是研究經濟學的,經濟學也有諾貝爾獎,我給學生上經濟學的課時經常「黑」諾貝爾經濟學獎,裡面的獲獎者超過一半以上是水貨(這已經是很保守的說法)。誠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有真才實學的,但佔比實在太低,跟物理、化學、醫學那三個自然科學獎相比,含金量萬萬比不上就不用說了,含水量能少些就已經不錯了。相對地,該拿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卻沒拿到的情況,也不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