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一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昨日「回歸」!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下文簡稱「諾獎」)已於北京時間2019年10月10日晚揭曉,兩位得主分別是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和奧地利先鋒劇作家、小說家彼得·漢德克。消息一經公布,即刻點燃讀者熱情,揭曉後僅20分鐘,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的作品《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的銷量就達到前一周銷量的600倍!
每屆諾貝爾文學獎揭曉,都會引發銷售狂潮。究竟是哪些人在關注諾獎,在購買獲獎得主的作品呢?京東圖書根據近五年——2014年-2019年的紙書銷售大數據,「勾勒」出購買諾獎得主作品的用戶畫像。
燃爆:獲獎作者作品20分鐘銷量是前一周600倍
生於1962年的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善於在作品中融合民間傳說、史詩、神話,以及當代波蘭生活景致。其魔幻的書寫風格,反映出波蘭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她在內的神秘的世界觀。她先後以《太古和其他的時間》以及《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獲得兩次波蘭文學大獎「尼刻」(Nike)獎,既受到評論界的肯定,也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諾獎消息一公布,讀者迅速下單,揭曉20分後《太古和其他的時間》銷量是獲獎前一周的近百倍;《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銷量是獲獎前一周的600倍!
彼得·漢德克比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大20歲。1966年,漢德克發表了使他一舉成名的劇本《罵觀眾》,在德語文壇引起空前的轟動,從此也使「格拉茨文學社」名聲大振。他的小說《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無欲的悲歌》等滲透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經歷和思想觀念,他用最簡單的筆調狀出具有豐富內蘊的作品。漢德克是20世紀德語文學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稱為「活著的經典」。其作品受到諾獎影響也銷量大增,揭曉20分後,《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罵觀眾》等作品的銷量均是前一周的數十倍。
畫像:誰在購買諾獎作品
通過京東數據可以看出,在用戶年齡方面,購買諾獎得主作品的用戶以26-35歲這一年齡段最多,數量佔比達44.05%;36-45歲的用戶數量佔比是23.36%、16-25歲的佔比為22.55%。
從學歷來看,喜歡購買諾獎得主作品的用戶高度集中於大學和研究生學歷,用戶數量佔比超過90%;從職業方面看,白領、醫務人員、教師三種職業佔比最高。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作品一般來說,都是偏深度、適合慢讀的作品,甚至包括詩歌、劇本等非大眾習慣閱讀的文學體裁。在當下信息媒介高速發達、思想碎片化的時代,這些文學作品的讀者除了是文學愛好者,本身學歷或素質、修養也會比較高。
城市化分方面,根據各城市在京東購買諾獎得主作品的用戶數量和購買紙書用戶數量的佔比可以看出,一二線城市表現突出,購買諾獎得主作品的用戶比例分別為29.44%和29.12%。作為世界級文學獎項,諾貝爾文學獎給國內讀者帶來更多接觸世界各國優秀作品的機會,也讓一些還未具有高知名度的作家作品有機會在中國暢銷,但也因為很多作品風格比較小眾,不那麼通俗好讀,使得讀者群體集中在一二線城市。
京東圖書大數據還顯示,男性讀者購買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略高,佔據53%,女性讀者佔據47%,整體來說男女比例差異較小。
推介:揭曉10分鐘上線諾獎專題
為便於用戶迅速了解和購買今年兩位新晉諾獎得主出版的作品,京東圖書在結果揭曉前已經開始籌備相關專題,在文學獎結果出爐10分鐘內即迅速上線專題,不僅把兩位新得主的作品集中展示,而且匯聚往屆多位得主的一百多部作品,如石黑一雄、川端康成、馬爾克斯、奈保爾等名家作品,當然還有國內唯一的諾獎得主莫言先生的圖書。京東讀書APP也在第一時間為讀者聚合兩位作者作品電子書,向讀者推介諾獎作品。
讀者在京東網站或APP搜索「諾貝爾文學獎」或「諾獎」可直接進入京東圖書的諾獎專題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