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諾貝爾文學獎將頒出 中國人最喜歡的諾獎作家是誰?

2020-10-08 浙江融媒體

還有5個小時,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揭曉。

從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給法國作家蘇利·普呂多姆,這一獎項已走到第120個年頭。21世紀已過去20年,站在新紀元的維度上,我們回顧下116位獲獎作家。

新世紀的頭20年來,中國人對諾貝爾獎作家的閱讀情況如何?中國人最喜歡的諾獎作家是誰?哪些作家在國人閱讀中漸漸「過氣」?

以豆瓣網所提供數據,我們統計了20年來諾獎作家的作品在大陸的出版、閱讀情況。這些數據基本可以反映中國圖書市場和國人的閱讀中,對諾獎作品對興趣及發展趨勢。

【近20年,這些作家最受中國市場歡迎】

當之無愧第一名是印度作家泰戈爾。

這位老人以201種作品獨佔鰲頭——平均每年超過10種作品出版。

泰戈爾早在20世紀初就被翻譯到中國,本人也受邀來華演講,徐志摩全程陪同,一直到下一站日本。當下市面上,有鄭振鐸、冰心等人的譯本。如好讀文化2016年出品《最漫長的思念》——書中是《新月集》《飛鳥集》(鄭振鐸譯本),出品方加了個新名字,易受當下市場青睞。

美國作家海明威以194種緊隨其後。

海明威作品眾多,受眾也很廣泛,尤其他的《老人與海》,作為中學生閱讀經典,在市場上極受歡迎。

以上海譯文出版社為例,吳勞翻譯的《老人與海》分別在2003、2004、2006、2009、2010年出了5個版本。(1999年還有一版)再加上其他出版社,海明威的數據可想而知。

排名第三是莫言——130種。

莫言在2012年獲諾獎之後,作品出版迎來了井噴。

第四為法國的羅曼·羅蘭的105種。

羅蘭與海明威相似,他主要以《名人傳》刷高數據,這本書也是中小學經典讀物,廣受市場青睞。

排第五的是加繆,84種。

加繆的《局外人》《鼠疫》也是經典作品,出版較多。

【近5年,這些作家越來越受歡迎】

再看看近5年的出版數據。我們把近5年數據與近20年數據的做一個對比。兩者比值代表近5年出版數量在近20年裡的比重,基本可以理解為近年來出版得更多了。

加繆(42/84)近20年出版的84種作品中,42種都是近5年出版的。兩個數據的比值,加繆是第一位的。

這位1960年去世的作家、存在主義哲學家,《局外人》《鼠疫》是他在中國讀者中最流行的作品。

加繆之外,福克納(17/40,代表作《喧譁與躁動》)、馬爾克斯(13/33,代表作《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赫爾曼·黑塞(16/44,代表作《荒原狼》)也是近5年來出版數據佔近20年總數據的比重較高的,基本可以理解為,近年來在中國讀者中受歡迎程度上升。

言幾又書店也向小時新聞證實了這一點,加繆《異鄉人》、海明威《老人與海》、馬爾克斯《百年孤獨》、泰戈爾《飛鳥集》是書店裡銷量比較好的書。

近5年,泰戈爾、海明威分別以62種、45種,在數量上仍然佔據前2位——這兩位可以用長盛不衰來形容了。

而莫言(15/130,代表作《紅高粱家族》)的130種作品中,近5年只佔了13種。可能與他近年作品少有關——諾獎之後,莫言到今年才以《晚熟的人》奉獻文壇。另外,莫言作品青少年受眾、版權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也是一部分原因。

【這些人大名鼎鼎,但近5年的作品出版變少了】

與加繆不一樣,他的朋友兼對手薩特(4/19,代表作《存在與虛無》),近5年只有4種作品出版,屬於比值較小的。

這個數值小,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近年在中國讀者中漸漸冷卻。

相似的還有愛爾蘭詩人葉芝(9/31,代表作《葉芝詩集》),20年來31種作品,近5年只有9種。

我們對「當你老了」很熟,但是去看葉芝詩集的,可能人越來越少。

川端康成(9/65,代表作《雪國》《古都》)一度是熱門作家,近20年有65種作品出版,是總數中僅次於第5名加繆的。但近5年他只有9種作品出版,可能當下中國讀者已經很久不看《雪國》《古都》《千隻鶴》了。

同為日本作家的大江健三郎(3/40,代表作《廣島札記》)也是類似處境。他近20年作品出版總數也屬於較多的,但集中在2007年到2012年,從2015年之後,5年來只有3部作品上市。

美國詩人艾略特(5/18,代表作《荒原》),近年出版數量也在減少。類似情況的還有託馬斯·曼(3/23,代表作《布登勃洛克一家》)、蕭伯納(4/21,代表作《聖女貞德》)、邱吉爾(5/30,代表作《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奈保爾(9/37,代表作《米格爾街》)。

【關於數據出處的說明】

以上出版數據來自大陸公開出版發行機構,中國港澳臺地區以及國外出版機構的圖書不計入。在統計中,考慮到我們要考察的是作家受歡迎程度,有以下原則。

作家同一套作品(如《希姆博爾斯卡詩集》分1和2,同為東方出版中心2019年出版,由林洪亮翻譯)統計為同一本;

同一叢書不同譯者(如《希姆博爾斯卡信札》,與上兩本《詩集》同屬《希姆博爾斯卡全集》、同出版社、同系列、同時出版,但譯者為李怡楠)則視為兩本;

不同出版社的同一譯者(如鄭振鐸譯《新月集飛鳥集》曾由中華書局、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分別出版),視為兩本;

同一出版社、同一譯者,但不同出版年份(如範曄譯《百年孤獨》,南海出版公司先後於2011、2017年出版),也視為兩本。

作家數量眾多,情況各異,基於以上統計數據的結論相對機械性。比如版權問題。門羅、石黑一雄、託卡爾丘克、彼得·漢德克,是近年的獲獎作家。一方面,他們的作品需要版權授權,不像海明威等作家一樣去世超過50年,作品已成公共版權。

另一方面,他們獲獎時間近,作品在中國被翻譯和出版,還需要「讓子彈飛一會」。據浙江文藝出版社,以2018年得主波蘭作家託卡爾丘克為例,他們已籤下9種,目前已經出版2種,其他7種還在翻譯和出版過程中。後浪則籤下了另外3種的版權。

(原標題《今晚,諾貝爾文學獎將頒出,20年數據告訴你:中國人最喜歡的諾獎作家是誰?》。編輯 高唯)

相關焦點

  • 今晚,諾貝爾文學獎將頒出,20年數據告訴你:中國人最喜歡的諾獎作家...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文 姬臣/圖還有5個小時,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揭曉。從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給法國作家蘇利·普呂多姆,這一獎項已走到第120個年頭。21世紀已過去20年,站在新紀元的維度上,我們回顧下116位獲獎作家。
  • 諾貝爾文學獎將頒出「雙黃蛋」 得主會是誰?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0月10日電(記者 上官雲)瑞典時間10月10日下午1時,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將揭曉。此前,201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因故未能按時頒發,所以今年將同時揭曉2018年和2019年的獲獎者,被戲稱為「雙黃蛋」。  而且,在前不久公布的一份有關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賠率榜」上,也出現了不少中國作家的名字,都有誰呢?
  • 兩個沒頒出的諾貝爾文學獎
    封面新聞記者 薛維睿作家恐怕是最難以歸類和取悅的群體,雖然諾貝爾文學獎是世界矚目的榮譽,但免不了有許多作家對此嗤之以鼻。北京時間10月10日晚七點,瑞典學院宣布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此前熱議的提名者村上春樹和殘雪都落選。村上春樹早已表示,「諾貝爾文學獎不怎麼合我的心意。」殘雪則說,是否獲獎都不會對她產生影響。歷史上有不少作家對諾獎並不感冒。
  • 作家曹乃謙稱未獲入圍諾貝爾文學獎複評通知
    中國作家參選諾貝爾似乎正在成為一種笑話,以至於與諾獎有過「親密接觸」的作家好像也變得不堪起來,其實這罪責應該更多的怪在湊熱鬧的媒體,若以一顆平常心細翻下歷史,中國作家與諾獎之間的故事還是頗有看頭的呢。   魯迅真性情:要拿這錢,還欠努力  中國作家與諾獎的「緋聞」傳過很多出,而其中最為坊間津津樂道的則非魯迅所屬。
  • 諾貝爾文學獎10月10日揭曉 作家餘華再次入圍提名
    都市快報(記者 潘卓盈)每年十月的「諾獎季」,是文學愛好者特別關心的一件大事,大家競相猜測,誰將摘得諾貝爾文學獎桂冠?諾貝爾獎官網顯示,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將在瑞典時間10月10日下午1時揭曉。今年最大的看點,是諾貝爾文學獎將同時公布2018年與2019年獲獎作家,也就是一次發兩個獎。
  • 中國作家殘雪衝擊諾貝爾文學獎,今晚即將揭曉
    最受矚目的諾貝爾文學獎即將在北京時間10月10日下午7點正式揭曉。隨著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拉開帷幕,一批中國作家的名字尤為引人關注。中國作家殘雪、餘華、賈平凹、北島等十餘人都是有望衝擊桂冠的熱門人選,其中湖南籍女作家殘雪更是力壓「萬年陪跑戶」村上春樹,成為獲獎的熱門人選。
  • 繼莫言後,最有希望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出現,卻並不出名
    諾貝爾文學獎是一個充滿歧義的文學獎項,國外人趨之若鶩,而我們自己也很想榮獲,但卻表現出嗤之以鼻的態度。這事從莫言獲獎最能看得出來,莫言獲得諾獎後,國人先是大喜過望,然後迅速陷入種種苛責。莫言本人也跟著大眾讀者經歷了一把過山車。首先諾獎是世界性榮耀,是全球文化人翹首以待的文學殿堂,這個自不必說。
  •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今日傍晚揭曉
    央廣網北京10月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每年國慶假期也是一年一度的諾貝爾頒獎季。繼前幾天,2017年幾個「高冷」的諾貝爾科學獎項相繼頒出之後。再過不到1個小時,也就是北京時間今晚7點,諾貝爾獎項中討論最熱鬧的文學獎即將揭曉。
  • 自從中國人得過諾獎,就不再那麼在乎它了
    此前,每年諾獎結果一出,大家就開始盤點中國作家與諾獎失之交臂的「意難平」故事:魯迅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林語堂兩次提名皆無果、胡適沒有進入1957年的最終「短名單」、老舍是1968年入圍的第一名、沈從文在1988年非常接近獲獎。
  • 那些年,與諾獎擦肩而過的中國人
    自1901年首度頒獎,一個多世紀以來,對諾貝爾文學獎的關注和非議同樣的多。今晚,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揭曉。莫言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莫言由此成為諾貝爾文學獎100多年歷史上,首位獲獎的中國作家。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的頒獎詞是:莫言「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 繼莫言後,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出現,卻一點都不出名
    諾貝爾文學獎是一個充滿歧義的文學獎項,國外人趨之若鶩,而我們自己也很想榮獲,但卻表現出嗤之以鼻的態度。這事從莫言獲獎最能看得出來,莫言獲得諾獎後,國人先是大喜過望,然後迅速陷入種種苛責。莫言本人也跟著大眾讀者經歷了一把過山車。
  • 為什麼中國作家很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是文學領域最高的獎項和榮譽,儘管從來沒有人站出來這樣說過,但是人們確實達成了這樣一種約定俗成的共識。其實談到這個諾貝爾文學獎,很多中國人心中難免就有點義憤填膺,其緣由自然是因為此文學獎長久以來被歐美作家「壟斷」,而中國自近代以來誕生了那麼多優秀的作家,卻愣是連一個作家都沒有評上。
  • 中國有哪些作家可能獲諾貝爾文學獎?魯迅無緣諾獎的理由令人振奮
    那麼中國到底有誰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呢?魯迅先生拒絕參與諾貝爾文學獎評選魯迅是盛開在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一九二七年,瑞典有位考古探險家通過劉半農,想擬提名先生為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劉半農寫信徵求先生意見,但遺憾的是卻被先生回絕了。
  • 波蘭與奧地利作家分獲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
    ,將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將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生於1962年,是波蘭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小說家之一,1985年畢業於華沙大學心理學系後,在波蘭西南邊城瓦烏布日赫的心理健康諮詢所工作。其代表作品有《書中人物旅行記》《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等。諾獎得主阿列克謝耶維奇評價她是一位「輝煌壯麗的作家」。
  • 2018和2019諾貝爾文學獎同時揭曉 波蘭和奧地利作家獲獎
    (圖:諾貝爾官方推特)海外網10月10日電 當地時間10月10日,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將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
  • 中國的作家中,誰最有資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揭開帷幕,中國的作家中,誰最有資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了網絡上熱議的話題。廣大網友的眼光,似乎比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們還要尖銳,對各大熱門人選作家,評價起來可謂是頭頭是道。最終不管花落誰家,恐怕都免不了被鍵盤俠一頓批評打擊。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即將公布,這些諾獎小知識你了解嗎?
    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瑞典當地時間13時),瑞典文學院將宣布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每一年諾貝爾文學獎都會受到全世界的極大關注,但關於諾獎你真的了解嗎?由於瑞典文學院前院士、諾貝爾文學獎前評委弗羅斯滕松與丈夫讓-克洛德·阿爾諾二人的一連串醜聞,引發多名院士先後辭職抗議,導致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停頒。2018年5月4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不會在2018年頒發諾貝爾文學獎,而是將該獎會延遲到2019年,一併選拔出2018年與2019年的兩位得主。
  • 書籍自有命運,眾說紛紜下,誰才能成為諾貝爾文學獎最終得主呢?
    那究竟誰才能在即將揭曉的諾獎中,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最終得主呢?每年諾獎臨近開獎之際,西方一些博彩公司都會公布諾獎得主賠率榜單。有時候,從名單上我們也可以猜測當年的諾獎得主。而且有時候這一年的諾獎得主,大多可能是曾經得過許多大獎的作家,而這些大獎的得主或者入圍者,也就是接下來諾獎的候選人。比如中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早在得諾獎之前,莫言便已經獲得諾尼諾國際文學獎得主,並曾經入圍過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
  • 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揭曉: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最熱門,中國作家呢?
    Coetzee)與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等。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曾四次提名英國布克獎,並在2000年以小說《盲刺客》摘得這一桂冠,2017年獲得卡夫卡文學獎和德國書業和平獎,正因為如此,近年來她也一直是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之一。
  • 眾說紛紜的諾貝爾文學獎,今年究竟會花落誰家,如何看待它?
    那眾多作家中,究竟誰才能在半個月左右後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最終得主呢?每年諾獎臨近開獎之際,西方一些博彩公司都會公布諾獎得主賠率榜單。有時候,從名單上我們也可以猜測當年的諾獎得主。而且有時候這一年的諾獎得主,大多可能是曾經得過許多大獎的作家,而這些大獎的得主或者入圍者,也就是接下來諾獎的候選人。比如中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早在得諾獎之前,莫言便已是諾尼諾國際文學獎得主,同時也曾經入圍過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