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5個小時,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揭曉。
從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給法國作家蘇利·普呂多姆,這一獎項已走到第120個年頭。21世紀已過去20年,站在新紀元的維度上,我們回顧下116位獲獎作家。
新世紀的頭20年來,中國人對諾貝爾獎作家的閱讀情況如何?中國人最喜歡的諾獎作家是誰?哪些作家在國人閱讀中漸漸「過氣」?
以豆瓣網所提供數據,我們統計了20年來諾獎作家的作品在大陸的出版、閱讀情況。這些數據基本可以反映中國圖書市場和國人的閱讀中,對諾獎作品對興趣及發展趨勢。
【近20年,這些作家最受中國市場歡迎】
當之無愧第一名是印度作家泰戈爾。
這位老人以201種作品獨佔鰲頭——平均每年超過10種作品出版。
泰戈爾早在20世紀初就被翻譯到中國,本人也受邀來華演講,徐志摩全程陪同,一直到下一站日本。當下市面上,有鄭振鐸、冰心等人的譯本。如好讀文化2016年出品《最漫長的思念》——書中是《新月集》《飛鳥集》(鄭振鐸譯本),出品方加了個新名字,易受當下市場青睞。
美國作家海明威以194種緊隨其後。
海明威作品眾多,受眾也很廣泛,尤其他的《老人與海》,作為中學生閱讀經典,在市場上極受歡迎。
以上海譯文出版社為例,吳勞翻譯的《老人與海》分別在2003、2004、2006、2009、2010年出了5個版本。(1999年還有一版)再加上其他出版社,海明威的數據可想而知。
排名第三是莫言——130種。
莫言在2012年獲諾獎之後,作品出版迎來了井噴。
第四為法國的羅曼·羅蘭的105種。
羅蘭與海明威相似,他主要以《名人傳》刷高數據,這本書也是中小學經典讀物,廣受市場青睞。
排第五的是加繆,84種。
加繆的《局外人》《鼠疫》也是經典作品,出版較多。
【近5年,這些作家越來越受歡迎】
再看看近5年的出版數據。我們把近5年數據與近20年數據的做一個對比。兩者比值代表近5年出版數量在近20年裡的比重,基本可以理解為近年來出版得更多了。
加繆(42/84)近20年出版的84種作品中,42種都是近5年出版的。兩個數據的比值,加繆是第一位的。
這位1960年去世的作家、存在主義哲學家,《局外人》《鼠疫》是他在中國讀者中最流行的作品。
加繆之外,福克納(17/40,代表作《喧譁與躁動》)、馬爾克斯(13/33,代表作《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赫爾曼·黑塞(16/44,代表作《荒原狼》)也是近5年來出版數據佔近20年總數據的比重較高的,基本可以理解為,近年來在中國讀者中受歡迎程度上升。
言幾又書店也向小時新聞證實了這一點,加繆《異鄉人》、海明威《老人與海》、馬爾克斯《百年孤獨》、泰戈爾《飛鳥集》是書店裡銷量比較好的書。
近5年,泰戈爾、海明威分別以62種、45種,在數量上仍然佔據前2位——這兩位可以用長盛不衰來形容了。
而莫言(15/130,代表作《紅高粱家族》)的130種作品中,近5年只佔了13種。可能與他近年作品少有關——諾獎之後,莫言到今年才以《晚熟的人》奉獻文壇。另外,莫言作品青少年受眾、版權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也是一部分原因。
【這些人大名鼎鼎,但近5年的作品出版變少了】
與加繆不一樣,他的朋友兼對手薩特(4/19,代表作《存在與虛無》),近5年只有4種作品出版,屬於比值較小的。
這個數值小,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近年在中國讀者中漸漸冷卻。
相似的還有愛爾蘭詩人葉芝(9/31,代表作《葉芝詩集》),20年來31種作品,近5年只有9種。
我們對「當你老了」很熟,但是去看葉芝詩集的,可能人越來越少。
川端康成(9/65,代表作《雪國》《古都》)一度是熱門作家,近20年有65種作品出版,是總數中僅次於第5名加繆的。但近5年他只有9種作品出版,可能當下中國讀者已經很久不看《雪國》《古都》《千隻鶴》了。
同為日本作家的大江健三郎(3/40,代表作《廣島札記》)也是類似處境。他近20年作品出版總數也屬於較多的,但集中在2007年到2012年,從2015年之後,5年來只有3部作品上市。
美國詩人艾略特(5/18,代表作《荒原》),近年出版數量也在減少。類似情況的還有託馬斯·曼(3/23,代表作《布登勃洛克一家》)、蕭伯納(4/21,代表作《聖女貞德》)、邱吉爾(5/30,代表作《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奈保爾(9/37,代表作《米格爾街》)。
【關於數據出處的說明】
以上出版數據來自大陸公開出版發行機構,中國港澳臺地區以及國外出版機構的圖書不計入。在統計中,考慮到我們要考察的是作家受歡迎程度,有以下原則。
作家同一套作品(如《希姆博爾斯卡詩集》分1和2,同為東方出版中心2019年出版,由林洪亮翻譯)統計為同一本;
同一叢書不同譯者(如《希姆博爾斯卡信札》,與上兩本《詩集》同屬《希姆博爾斯卡全集》、同出版社、同系列、同時出版,但譯者為李怡楠)則視為兩本;
不同出版社的同一譯者(如鄭振鐸譯《新月集飛鳥集》曾由中華書局、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分別出版),視為兩本;
同一出版社、同一譯者,但不同出版年份(如範曄譯《百年孤獨》,南海出版公司先後於2011、2017年出版),也視為兩本。
作家數量眾多,情況各異,基於以上統計數據的結論相對機械性。比如版權問題。門羅、石黑一雄、託卡爾丘克、彼得·漢德克,是近年的獲獎作家。一方面,他們的作品需要版權授權,不像海明威等作家一樣去世超過50年,作品已成公共版權。
另一方面,他們獲獎時間近,作品在中國被翻譯和出版,還需要「讓子彈飛一會」。據浙江文藝出版社,以2018年得主波蘭作家託卡爾丘克為例,他們已籤下9種,目前已經出版2種,其他7種還在翻譯和出版過程中。後浪則籤下了另外3種的版權。
(原標題《今晚,諾貝爾文學獎將頒出,20年數據告訴你:中國人最喜歡的諾獎作家是誰?》。編輯 高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