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前五回,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長篇小說結構安排的成功經驗,在中國小說史上具有獨創性。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也是一部人物眾多情節複雜的作品,但由於它所寫的題材是從黃巾起義到司馬氏統一近一個世紀的歷史事件,所以書中主要人物的活動不完全在同一個時期裡。

例如主要人物曹操,從第四回出場,以大半生的活動統一了北方。在這一人物形象得到了充分的刻畫之後,另一主要人物諸葛亮在小說的第三十八回才出場開始活動。兩個人物的出場,有一個很長的間隔。其他一些主要人物,也基本上是陸續出場的。這樣,讀者完全可以「逐個」地與小說中的人物「相識」。《水滸傳》則更是如此,林衝、宋江、武松這些主要人物,不僅是一個一個陸續出場的,而且作品還分別以幾回甚至十幾回的文字集中專寫一個人物的活動。

因此,《三國演義》、《水滸傳》在結構上都沒有必要安排像《紅樓夢》前五回這樣的部分。而《紅樓夢》,不僅人物眾多,情節複雜,而且自始至終在同一個環境中活動、發展,因此作者曹雪芹就在結構上安排了一個具有統照全書作用的部分,使之提綱望領,領起全書。這就是作品的前五回。下面說說第一回。

《紅樓夢》第一回的文字,各種版本之間差異頗大。脂本系統中甲戌本的開頭與其他本都不同。它在正文之前有篇「凡例」,又標作「紅樓夢旨義」,共有五段文字,最後又有一首七言八句。第一回正文的開始是:「列位看官,你道此書從何而來?說起根由,……」庚辰本和戚本,卻不同於此,它們沒有那篇「凡例」,而正文開始的一段,卻又基本上是甲成本「凡例」中的第五段,即「此開卷第一回也。作者自雲……」現在通行的百二十回本,也是這樣開頭的。各本第一回不光是開頭有差異,行文中也有很多差異,特別是甲戌本的第一回,比其他本都多出了很長一段文字。這多出的文字,卻使整個行文更連貫合理了。

從各種版本第一回共同保留的內容來看,它的確對全書有重要的意義。在這一回書中,寫了無才補天之石的神話(包括石頭與空空道人的對話),寫了神瑛侍者與絳珠仙草的神話,寫了兩個神仙人物,寫了甄士隱、「好了歌」,以及賈雨村。時而是夢境,時而是現實,時而寫仙者,時而寫俗人,筆鋒任意馳騁,情節稀奇古怪。《紅樓夢》作為一部偉大的寫實巨著,為什麼一開始就寫了這些內容?通過石頭與空空道人的對話,作者明顯地提出了自己的小說創作的主張,這一點,我們已在前邊專題討論過了。從結構的意義上來講,作者在第一回裡就闡述了自己的創作主張,這對於讀者理解整個作品,自然是有幫助的。因為整個作品,正是作者創作主張的實踐。

本來,《紅樓夢》全書對封建社會的很多方面採取了批判的態度,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這第一回書中卻又強調是書「亦非傷時罵世」、「毫不幹涉時世」,這似乎是一種自衛的保護色,或如某些論者所說的「障眼法」。如果確有這一層意義,那麼這稀奇古怪的第一回中所寫的「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十裡街」、「仁清巷」、「甄英蓮」以及「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等等,都具有為全書籠罩上神話色彩,以隱去真義的作用,而目的則是使《紅樓夢》得行於世。

所謂「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實際上正表明曹雪芹是希望並相信一定會有人「解其中味」的。所以,它的「真事隱去」,「假語村言」之說,正提醒了人們要透過這「假語村言」去發現那「隱去」的「真事」。總而言之,以這樣一段仙俗混雜的故事作為全書的第一回,是寓有深意的,對於那些阻撓《紅樓夢》流傳,詆毀《紅樓夢》命意的人或社會勢力來說,它發揮了障眼法的巧妙作用,對於能「解其中味」的讀者來說,它正引導著人們去探討《紅樓夢》的真義。
參考資料
《紅樓夢》
本文乃作者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下次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