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都自豪我們的文化五千年來,沒有間斷過。而且一直發展得很好,很完善。尤其是我國的儒文化,在兩千年來,一直都是指導中國行為思想最重要的藍圖。即便是到了清朝,儒家文化也成為了主流,雖然被少數民族統治,但是少數民族也被儒文化所薰陶,同化。
但是相比起西方歐洲,我們就會發現歐洲的文化斷層十分嚴重,比如歐洲一開始的文化是希臘羅馬文化,但是西方在中世紀時期,有幾百年的時間,都看不到亞里斯多德等希臘哲學名人的著作。
這裡面都有哪些原因呢,首先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很優秀,經得起歷史的考驗。我國的傳統文化主要是儒文化,儒文化跟宗教不相關,又能很好地約束統治階層和老百姓,使得社會長足發展。因此建立國家需要這樣的文化制度,儒文化有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這也是先輩選擇儒文化作為國家主流思想的原因。
但是在西方,他們的文化就不一定符合政治統治,而且西方的希臘文化後來都被基督教文化所代替,他們曾將以前的文化拋棄得一乾二淨。西方人的精神文明是隨著時代而發生巨大變化的。我們的文化包容性很強,在我國古代,雖然儒家文化是社會的主流文化,而且社會上又倡導: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但是儒家文化卻並不排斥其他文化。
從而使得儒文化能夠跟其他文化互相學習,互相融合。比如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就曾向道家的創始人老子,問道。這就決定了,儒道文化在日後能夠成為一種和其他文化並存互相交流的文化。在我國古代社會,雖然帝王們都喜歡儒文化,但是求仙問道的皇帝也不少。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後,也是和儒道文化相融合,並沒有相互排斥。相比之下,西方文化則缺少包容性,我們總是能看到西方歷史上因為宗教思想不一樣而鬥爭,即便同一個宗教,在西方也會分裂出不同的教派思想不同的國家,他們之間卻總是互相排斥。
中國的傳統文化之所以蓬勃發展,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徵服了很多民族,覆蓋了很大疆域。在我國古代,也曾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雖然中原主要是漢文化,儒文化。但是少數民族也深受儒文化的影響,而且從秦朝開始,全中國就「書同文」,使用一樣的文字。即便是日本,韓國,也深深被我們的文化所影響。正是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覆蓋的面積和民族足夠多,幾乎覆蓋了整個東亞,所以才會幾千年都沒被更替。你們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