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響了整個西方發展的古希臘文明和古羅馬文明,究竟誰更厲害
眾所周知,古希臘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搖籃,也是西方文化的淵源,同時也是人類智慧的象徵,它以其獨特的風採與卓越的成就而享譽世界。大約在公元前五世紀時期,希臘人民在贏得「希波戰爭」的勝利之後,開始了文明大發展,先是在政治、文學、藝術、經濟、宗教神話、哲學等文化方快速地走向了繁榮,於是,「希臘文明」曾被一些西方學者稱之為古典文化之最。
-
海妖與聖人:古希臘和古典中國的知識與智慧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比較文學、英美文學中的古典傳統、文藝理論史等。最近的著作包括Other Others: Levinas, Literature,Transcultural Studies (2010) 以及 Epic and Other Higher Narratives: Essays in Intercultural Studies (2011)。
-
「中國高校拉丁語專業建設暨西方古典語言文化教學」國際學術研討...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張琳瑞):11月24日,「中國高校拉丁語專業建設暨西方古典語言文化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王煥生發表講話(供圖 北京外國語大學) 隨後,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王煥生在致辭中講述了自己學習拉丁語的經歷與心得體會,鼓勵年輕學子培養對古代語言的興趣,堅持學習古代語言文化
-
《埃及、希臘與羅馬》:地中海文明的誕生史,西方史學的工具書!
這本書是來自英國的作家查爾斯·弗裡曼的作品,他是一個既具備專業歷史文化知識的學者,同時又是一個擁有獨特教育方式的教師,根據他的教育經驗,他懂得如何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與史學理論,通過用講故事的方式灌輸給學生,在學生讀故事的時候,就能夠被一點一滴影響著學習歷史。我就是抱著這種學習的態度,來讀這本書。
-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照亮一切西方文化隱喻,也點燃整個現代文明
不光這些文化符號和隱喻,就連現代的哲學,科學,社會制度,無一不能從古希臘文化中找到源頭。換句話說,讀懂了古希臘,我們不僅會對很多現代文明中的意象和符號會豁然開朗,而且還能更加深刻得認識人類文明的歷史與現狀。現在網際網路上關於希臘文化的信息可謂琳琅滿目,魚龍混雜,我們當然不會滿足於瑣碎零星,或者難辨真假的知識。
-
邏各斯與努斯:西方科學文化的兩個原點
[11](P221)邏各斯的概念正是希臘哲人有所選擇地從其豐富的文化實踐中汲取的思想精華。邏各斯中有關西方科學文化的形而上內涵無不深深地紮根於古希臘文化之中,使古希臘文化成為孕育西方科學文化的形而上層面的搖籃。這主要體現於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深受邏各斯影響的古希臘文化普遍確立了對理性宇宙秩序的本體信念。
-
羅馬徵服希臘,「一國兩語」構建羅馬人的文化和民族認同
幾次布匿戰爭則是羅馬布德澤於「天下」的開始,此後,羅馬開始對被徵服地區實行行省統治,政治制度和社會文化為之一變,希臘也正式成為羅馬人的目標。歷史見證著羅馬的興衰。2.遇見希臘所謂「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希臘羅馬,後世往往並稱,都是西方文明的濫觴,從現在的地圖上看,兩地相距也並不遙遠。
-
楊燕迪談查爾斯·羅森和西方音樂人文傳統
令人遺憾的是,雖然羅森「對音樂藝術百科全書式的掌握了解以及他對西方文化傳統各類知識的博聞強記,在西方音樂界和文化界早已成為傳奇」,但對中文世界裡的讀者來說,他還是顯得有些陌生。而浙大啟真館最近推出的「羅森作品集」,正能填補這一空白。作品集首先出版的,是《音樂與情感》(Music and Sentiment),譯者羅逍然與楊燕迪教授也就此書在上海舉行過一次對談。
-
歐洲文明的三大支柱: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民族
作者從三大元素:古希臘羅馬文化、基督教教義以及日耳曼戰士文化開篇,描述了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強化,又相互對立,最終形塑為歐洲文明的內核;繼而在諸多世紀以來催生帝國與城邦,激發徵服與十字軍東侵,造就出許多性格截然分明的人物──如仁慈的皇帝、好鬥的教皇、俠義的騎士,乃至世上第一批享受繁榮和啟蒙果實的公民。
-
專訪甘陽:古典學和中國學術共同體
總之回頭看,重心在源頭,在古希臘。當然西方的古典重心本身也經過了調整。一直到十九世紀,古典的重心是古羅馬,英國紳士喜歡模仿古羅馬貴族,美國更受英國影響早期也以羅馬為主,例如《聯邦黨人文集》就是用「普布利烏斯」這個古羅馬名發表的;但是在十九世紀後期特別二十世紀以後有一個非常大的變化,羅馬越來越受到否定,似乎它更多代表的是一種外在文明——軍事經濟帝國,而古希臘則代表了一種精神文明。
-
西方藝術史:古希臘雕刻
希臘雕刻分4個時期,即荷馬時期(公元前12世紀—前8世紀),因荷馬史詩是這一時期唯一的文字史料而得名;古風時期(公元前750年—前6世紀末),因這時期的雕刻藝術呈古樸稚拙的風格而得名;古典時期(公元前5世紀下半期—前334年),指希波戰爭結束至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開始東侵;希臘化時期(公元前334年—前30年),指羅馬滅亡埃及託勒密王朝這一歷史時期
-
古典人文時代,文學巨匠的思想耕耘,為世界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他是一個地理上的概念,但從在文化傳播上來說,他的範圍會更廣。歐洲人都把這個古希臘當作自己的人文初祖而加以崇拜。施裡曼的發掘使他們恍然大悟:原來他們印象中的希臘人不但不是最先登上古代西方文明舞臺的,反而是最後的呢!在它們之前的特洛伊人、邁錫尼人與克裡特人,早在雅典人為雅典衛城奠基之前就已經建立了高度發達的文明社會,擁有了文明社會所應有的一切:文字、法律、規模宏大的宮殿以及精美的藝術等等其備的城市設施。
-
訪談︱詹姆斯·波爾特:後古典主義與古典學在中國
波爾特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爾文·斯同文學講席教授(Irving Stone Professor of Literature,該位置之前擁有者是著名古希臘哲學家安東尼·朗(A.A. Long)),他雙聘於伯克利修辭學系、古典學系,為美國首屈一指的古希臘美學專家、古典學術史專家,特別精研於尼採與古典傳統研究。
-
中國古典文學在俄羅斯的譯介與研究
中國古典文學在俄羅斯的譯介與研究 2019年04月08日 08:1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信娜 字號 所屬學科:文學關鍵詞:中國神話;蘇聯;民間文學;小說;戲劇
-
《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陳世驤古典文學論集》
《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陳世驤古典文學論集》陳世驤著2015年1月出版45.00元 中國的文學傳統從整體而言是抒情傳統,著名中國文學和比較文學學者陳世驤率先提出的」抒情傳統」論成為中國文學最重要的研究範式之一。
-
王晨︱《歐洲文學與拉丁中世紀》中譯本的一些問題
《歐洲文學與拉丁中世紀》中譯本(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筆者對庫爾提烏斯的巨著《歐洲文學與拉丁中世紀》聞名已久,但由於懶惰和學識有限一直沒能通讀。聽說有中譯本推出後,筆者迫不及待地買了一冊,既出於對完成這項了不起工作的人的欽佩,又想藉此機會真正細讀一下全書。
-
中國傳統文化與21世紀科學技術創新
近、現代自然科學首先是在西方產生的。然而,西方近、現代科學的產生和發展都離不開東方傳統文化的影響。作者認為,東方傳統文化在21世紀科學技術創新中將在觀念上、理論上、方法上、史料上、技術基因上、靈感上等方面發揮重大的啟迪或實用功能,東方文化是一個取之不盡的信息寶庫,亦是近、現代科學技術創新的重要源泉。
-
《西方古典音樂》:鋼琴老師備課資料,古典音樂百科全書
內容簡介:本書介紹西方古典音樂,將作品列為重點,將其按照難易程度分別歸入四大階梯,並對大多數作品加以簡單解說,以便於讀者「拾級而上」。第一階梯:此階梯的作品與西方文化傳統的相關度最低,不需要音樂知識墊底。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水平的人,普遍能夠欣賞。
-
與中國文學相比,日本文化的獨特特徵
日本文學和中國文學關係密切,尤其在古代,日本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其思想價值和審美特質都深深打上了漢文化的烙印。近現代以來,日本全面西化,明治維新改革的成功,促使日本對西方文化進一步推崇,表現在文學上,就是許多西方流派及理論在日本的繁榮。日本文學善於借鑑外來文化,融合性強,但又不失其獨立特質。
-
中國傳統文化沒有斷層,西方卻跳躍式發展,這裡面受什麼的影響?
但是相比起西方歐洲,我們就會發現歐洲的文化斷層十分嚴重,比如歐洲一開始的文化是希臘羅馬文化,但是西方在中世紀時期,有幾百年的時間,都看不到亞里斯多德等希臘哲學名人的著作。這裡面都有哪些原因呢,首先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很優秀,經得起歷史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