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人文時代,文學巨匠的思想耕耘,為世界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2020-12-05 標點大文豪

01導語

言必稱希臘,這是人文學科談到西方思想藝術時一定要引用的一句話。不過首先,希臘它其實是一個地理上的概念。今天他就是巴爾幹半島的南端。在近代,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火藥桶一般的存在。但是在文明肇始階段,這裡卻充滿著原生的活力和無限的美好。

02古典時代的精神遺產

在古典時代,與其說希臘是一個國家不如說是一個種群,因為從發生發展到最後湮滅,希臘從來沒有成為過一個真正的鐵板一塊一樣的國家,他是一個地理上的概念,但從在文化傳播上來說,他的範圍會更廣。從小亞細亞沿岸到義大利南部,西西里以及撒丁島,甚至是西班牙的南部都可以找到直接的希臘文明痕跡。這種痕跡是明確的、有形的、雖然經歷千年北線陳舊,但是依舊毅力不毀擲地有聲的存在在那......

03施裡曼之前歐洲精神文明建設

在施裡曼之前,歐洲的歷史是從希臘也就是亞里斯多德時期的希臘開始的,有千年之久。歐洲人都把這個古希臘當作自己的人文初祖而加以崇拜。施裡曼的發掘使他們恍然大悟:原來他們印象中的希臘人不但不是最先登上古代西方文明舞臺的,反而是最後的呢!

在它們之前的特洛伊人、邁錫尼人與克裡特人,早在雅典人為雅典衛城奠基之前就已經建立了高度發達的文明社會,擁有了文明社會所應有的一切:文字、法律、規模宏大的宮殿以及精美的藝術等等其備的城市設施。

04充滿古典文學氣息的時代

約公元前3500年,在美麗的愛琴海之濱,就誕生了先進的克裡特文明,這是歐洲文明的源頭。之後,雖屢經戰亂和災難,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依然創造出了輝煌燦爛的文化,並於公元前5世紀攀上了人類早期文明的高峰,留下了一串閃亮的名字——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05古希臘人文歷史五個重要時期

第一個時期叫「愛琴期」。這實際上是西方文明的「史前期」,它比米諾斯王宮還要早,大約距今六千年之久。

第二個時期就是米諾斯時期了。米諾斯人的王在這個時期控制著愛琴海,他們擁有最先進的文化,主城克諾索斯好比今天的紐約與巴黎,它從公元前兩千年前後開始延續了五六百年,史稱克裡特文明。

第三個時期是邁錫尼時期。邁錫尼人是生活在希臘半島上的大陸人。他們本來比克裡特人要落後得多,後來接受了克裡特文化,慢慢強大起來。這個時期持續了大約五百年。

在這之後呢?克裡特人和邁錫尼人的蹤跡突然消失,就像昨天還是熙熙攘攘的大街今天突然冷冷清清、空無一人,這就是第四個時期——「黑暗時期」,它長達近五百年之久,這段時期的歷史就像沒有星星,也沒有月亮的夜空一樣,漆黑一片。

第五個時期就是我們最熟悉的古希臘,我們稱之為希臘的「古典時代」,在這個時期,偉大的古希臘文明達到了她的巔峰。

在這個時期,誕生了那些締造出今日西方文明的古典巨人們: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偉大的作家與詩人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裡庇德斯;偉大的藝術家菲狄亞斯、米隆、坡力克裡特。

06結語

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大部分生活在同一個地方,這就是雅典,它是希臘古典時代最傑出的代表,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整個西方文明的發源之地。在這個古典時代,還有另一座希臘城市的名氣幾乎與雅典並駕齊驅,它就是下文要談的斯巴達。

相關焦點

  • 《影響世界歷史100名人》十大思想巨匠,「世界上不分國籍的人」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歷史老師,今天講的是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人數永遠最少,但他們對人類文明的影響永遠最大。他們生來就屬於少數,但他們卻為所有人而活著。良知是他們的基本道德,理性是他們的遺傳基因;尋根問底是他們的癖好,挑戰權威是他們的秉性;客觀和公正是他們的判斷標準,懷疑和批判是他們的精神利劍;探索真理、揭示本質是他們的天職。他們就是思想家,說一說影響世界歷史的十大思想巨匠。第一位: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李耳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哲學家,老聃曾擔任守藏史(藏書室室長)。
  • 「追光文學巨匠」夏衍:樸實、清芬的人格和文風
    資料圖片夏衍擔任編劇的電影《林家鋪子》 資料圖片【追光文學巨匠·紀念夏衍誕辰120周年】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至今,人們在評價和討論夏衍文藝創作及其個性特點的時候,往往傾向於跟「現實主義」「洗鍊」「衝淡」「雋永」等關鍵詞聯繫在一起。正如1943年7月,葉聖陶為夏衍劇作《法西斯細菌》在成都旅行公演受到各界好評後寫下的詩句:「夏衍文風樸且清,中華劇藝夙知名。
  • 培育高科技時代的人文精神
    這裡所說的「人文」與我們所要討論的人文精神也許不完全相同,但兩者立論的出發點是基本一致的,那便是:人文精神是人類以文明之道化成天下的生命大智慧。這種生命的大智慧,是文明社會人的理性精神的基石,當然也是高科技時代的精神支柱。
  • 「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化藝術巨匠作品展」再現經典藝術魅力
    、百年藝尊(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銀谷藝術館承辦的「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學藝術大師作品展」9月16日至9月29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這43位文化藝術巨匠的藝術成就、人生經歷、精神高度,充分彰顯了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在這個時代所能達到的高度,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繁榮與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
  • 名家話巨匠|孫鬱:表現主義風潮裡的魯迅
    狹義的西方表現主義美術則專指在20世紀初期德國畫壇上甚為活躍的一種現代繪畫流派。」崔雲偉是從廣義的表現主義角度來分析魯迅思想的,這就將視線拓展到更為複雜的領域,由此可以說清許多的不明之物。在這個領域思考魯迅的精神背景與話語的審美特質,就將文學家的思維與美術家的內覺一體化處理了。
  • 中國文化中的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
    (原標題:中國文化中的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 在人類的封建時代,非宗教的具有濃厚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的儒家文化佔據著統治地位
  • 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融通與共建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地位,立足當代人類實踐,貫通古今,融匯中西,回到原典,致力創新,加速分化,促進綜合,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共建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促進人類精神的健康發展,這正是中華民族在21世紀的歷史責任。 提出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融通與共建,有其針對性:第一,在實踐中人文發展與科技進步的分化、對立甚至衝突;第二,在思想上對人文科學與科學精神的理解的偏執與片面。
  • 文化發展與歐洲中世紀文學
    同樣,也指出了歐洲中世紀文化不再以自然和人類的生存經驗為對象,而以人的精神世界為對象並通過精神系統的運作邏輯發展起來,標誌著人類再造精神世界能力的提高,是人類自身發展史上的一次帶有革命性質意義的巨大的飛躍。從文學發展的作用來看,正是因為有了歐洲的中世紀文化和文學,才奠定了後來歐洲文化和文學發展的新的基礎。這就實事求是地揭示了這一文化獨特的價值和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意義。  2.
  • 一心一世界 一生一百年《百年巨匠—馬識途》開機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肖姍姍)「一字一方圓,一筆一江山;一點一春色,一抹一冬寒;一心一世界,一生一百年。」相信很多人聽到這首氣勢磅礴的歌曲,腦海裡就能展開那部著名人文紀錄片《百年巨匠》的畫卷,歷史上的大師巨匠,風雲人物一個個躍然眼前。
  • 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展
    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識(人文知識是人類認識、改造自身和社會的經驗總結)化育而成的內在於主體的精神成果,它蘊含於人的內心世界,見之於人的行為動作及其結果。人文精神的載體在人自身,人文精神的獲得必須經過人文知識的內化、整合而變成主體的意識、思想、情感等生命體驗和善行。
  • 嘉興市社會各界熱議新時代嘉興人文精神
    嘉興大石山人美術館館長陳治良表示,「勤善和美,勇猛精進」的新時代嘉興人文精神給自己帶來了新的精神動力,他將繼續靜下心來深入研究傳統書畫文化精神,努力挖掘本土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精髓,用傳統文化手段譜寫紅色文化的新篇章,用個人的寫意水墨作品,為嘉興文化事業添磚加瓦,更好地服務社會大眾的美好生活需要。
  • 經典性是不斷再發現的過程——由「追光文學巨匠」欄目說開去
    作者:孟繁華(瀋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編者按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建成文化強國,離不開創作無愧於時代的經典之作。
  • 用作品講好故事 為時代俯身耕耘
    「比如我,在鄉村生活了很多年,然後跟70年代的很多人一樣,從鄉村到縣城,再到省城,所以我的書寫,不僅會有地理上的變化,也有古典鄉土價值觀到現代城市價值觀,包括商業契約精神和倫理道德的變遷,所以我覺得這種突破與創新,是跟個人經歷、跟時代的發展密切相關的。」
  • 中國古典文化是東亞文明走向未來的基石
    時至今日,中國古典文化在東亞的傳播依舊在文學、史學、哲學和藝術領域有著可觀的影響力。 漢字對中國古典文化在東亞的傳播居功至偉漢字作為自源文字是世界所有現存語言中唯一的表意文字,是中國文化最顯著與最獨特的標識,亦是中國文化得以延續至今的重要因素。
  • 天鵝閱讀:經典動物文學中的大自然秘密
    這樣的動物小說具有獨特的人文思想價值和藝術審美價值。在人類認識自身心靈的歷史過程中,對動物的發現,促使人類擺脫了人類沙文主義思想。在人類秉持自己是自然的徵服者這一人類沙文主義思想的時代,動物被視為可以任憑人類生殺予奪的劣等存在!而西頓早就敢於向人類沙文主義思想說「不」。他在文學領域,最早和真正發現了動物生命的尊貴性。
  • 科技創新的人文精神要義
    一方面,科技創新為人文精神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物質條件和現實支撐,使人文精神的現實展開與不斷升華成為可能;另一方面,人文精神對科技創新同樣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人文精神為科技創新提供價值引領和精神支撐。人文精神把人本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作為認識和實踐的最高準則,直接關注人的發展目的與意義,表現為對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嚴、價值的理解、維護和追求,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
  • 國內人文新書單(2014.09.05)_思想市場_澎湃新聞-The Paper
    鑑於國內目前尚無比較完整的人文社科新書書目,「思想市場」特開通「新書控」欄目,希望能為包括本人在內的讀者提供購書之參考。以下為「新書控」第一期書單,羅列今年7月以來出版的人文類新書,含重版書籍。本書單以哲學、文學、史學等學科為主,並根據書籍數量做簡單分類,計一百餘本,僅供參考。列表掛一漏萬,敬請諒解。
  • 孔子和蘇格拉底,中西方的文化巨匠,造就中西方各異的文化精神
    但是,因為每個文化在形成時期所受的影響不一,所以會形成各異的文化精神,中西方文化精神的形成也不外如是。這兩個文化在形成期,都曾被各自文化中早期文化巨匠的精神內涵所影響,並因此形成中西方文化中,完全不同的文化精神核心,並進而影響中西方的價值體系。
  • 鄭培凱:在自家後院耕耘文字,自得其樂
    札記是「為己之學」,不急著發表,以後遇上新材料,也不可「臆必固我」,要能隨時修正不太妥善的論點。顧炎武形容他寫《日知錄》是「採銅於山」,像礦工一樣,在群書的山巒之中開礦,以辛勞的汗水,披沙揀金,孜孜矻矻飽覽群籍,日日夜夜爬梳書牘,獲取有用的寶貴知識。
  • 海厄特《古典傳統》中譯本面世,闡明古希臘羅馬文化對西方文學的影響
    海厄特一生致力於古典文化的教學與研究,主要著作有《荷馬概論》、《古典傳統》、《教學的藝術》、《諷刺文學的解剖》等。  《古典傳統》是海厄特的代表作之一,其主旨是勾勒希臘語和拉丁語傳統影響西歐與美國文學的主要途徑。以此為線索,作者帶領讀者對西方文學進行了全面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