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揭秘 耶利米書 耶利米有沒有去幼發拉底河藏腰帶酒是比喻什麼

2021-01-09 每天學習身體好

第13章中文版分成三段,前面兩段標題是兩個比喻:腰帶的比喻和酒罈的比喻,第三段標題是耶利米警告狂傲的行為。前面已經說過N次猶大要滅亡、猶大人要被擄,這個所謂的警告也是一樣的內容,沒什麼新意,我們等下再介紹,現在先看看兩個比喻是怎麼說的吧。

腰帶的比喻:耶和華吩咐耶利米說,你去買一條細麻布腰帶系在身上,不要把它浸到水中。耶利米照做。接著耶利華又傳話來說,帶著你的腰帶,不是系在你腰上的那條,到幼發拉底河去,把它藏到一個巖洞裡面。耶利米又照做。多日之後,耶和華又對耶利米說,你再到幼發拉底河去,把你藏在那裡的腰帶取出來。耶利米就趕緊去到幼發拉底河邊他藏腰帶的地方,把腰帶拿出來一看,它已經壞了,不能再用。然後耶和華說,猶大和耶路撒冷這些惡民不聽我的話、敬拜外神,並且一意孤行、冥頑不靈還死不悔改,他們的驕傲必定會像這條腰帶一樣被敗壞、變成無用。停頓一會,接著耶和華又說,腰帶緊貼人腰,我也曾讓以色列和猶大緊貼著我,本來期望著他們好好當我的子民,讓我從他們那裡得到名聲、頌讚和榮耀,誰知他們卻這麼頑梗、不肯聽我的話。(唉,做神難,做好神難,做一個大好神更是難上加難,你們一向知道我脾氣不好,為何還要不停觸怒我,讓我不得不下重手懲罰你們呢。)

酒罈的比喻:囉嗦的耶和華繼續對耶利米說:你要去對他們說,耶和華叫你們把所有的酒罈(英文版是皮袋或瓶子,遊牧民族用皮袋裝酒比較多,不過釀酒時應該是用罈子之類的容器)都裝滿酒,他們肯定會說,我們自己難道不知道酒罈都要裝滿酒嗎,然後你就跟他們說,耶和華還說了,他要使猶大的所有人包括君王、祭知和先知及所有耶路撒冷的居民都要喝得酩酊大醉,然後再使他們互相爭鬥,連父子也反面相爭,他則冷眼旁觀,不可憐和顧惜你們,就讓你們滅絕。

這個故事中的幼發拉底河有的英文版本是寫Phrat,所以以前有些中文版本翻譯成伯拉河,但是因為有更多的英文版本是寫Euphrates,所以人們一致認為伯拉也是指幼發拉底河。在這個故事裡,耶和華輕輕巧巧就讓耶利米兩次往返猶大和幼發拉底河之間,因為古代交通極不發達,從猶大到幼發拉底河路程極為遙遠,加上當時那個區域戰亂頻仍,極不安全,所以就算很多基督教的人也認為耶利米並沒有真的到幼發拉底河去藏和取過腰帶,但是如果這樣的話,豈不是說明耶利米書寫的事不可信嗎,這是大大地影響聖經權威的事,所以經學家們可不那麼認為,他們解釋說,從猶大到幼發拉底河雖然要經歷千難萬苦,但也不是做不到的事情,耶利米是最聽耶和華話的人,他必定真的去過幼發拉底河兩次。

有的經學家說,從猶大到幼發拉底河有250英裡(約402公裡),有的經學家則說330英裡(約531公裡),看了他們說的數字,稍有點地理知識的人都會打個疑問:有這麼近嗎。我查了一下,從耶路撒冷到現在伊拉克的巴斯拉的直線距離約是1350公裡(839英裡),就算到巴格達也要有900公裡,當然人走路的時候不管水平方向還是垂直方向都不可能走直線,而且這條直線之路的中間有大量古人不能跨越的沙漠,得從北方繞彎,如果真正走路的話,應該要走2000公裡以上。正是因為這個距離太遙遠,所以猶大人被擄了才覺得特別痛苦。

我們量出來的距離有那麼遠,經學家們說的距離怎麼這麼短呢,我估計他們說的是從猶大到整條幼發拉底河最近的地方,就是說不是到巴比倫,而是到現在敘利亞境內幼發拉底河上遊的某個地方。但是就算如此,他們說的也遠遠不夠,我拿尺子量了最近的地方也得有六百多公裡。他們說得那麼近,要不就是心中沒數胡亂估計,要不就是有意把距離說短一些,讓人們相信他們說的從猶大去幼發拉底河一趟不難。另外,按這個比喻,藏腰帶地就是暗示猶大人要被擄去的目的地,也就是巴比倫,怎麼能找猶大到幼發拉底河最近之處呢,如果是這麼隨便的話,何不讓他把腰帶藏在約旦河或汲淪溪旁,等多一點時間再去看,同樣也會朽壞,根本沒必要藏到那麼遠的地方去,這樣顯得耶和華辦事多麼沒效率啊,一個簡單比喻就要花幾年時間才能完整讓先知知道。

有人可能會說,就算2000公裡,往返兩次也不用幾年啊。以現在的條件去想當然不用幾年,那個時候的窮人,除了走路還得找吃的,還得迷路,幾千公裡就算走一趟,能不能走到、能不能回來都很難說,更別說走好幾趟。說到此處,我忽然想到,以色列人想像的神本事畢竟還是差了點,他不能使先知有飛翔或者翻斤鬥雲的本領,否則的話,別說2000公裡,就算2萬公裡,也就不到半個斤鬥的事。

因為幼發拉底河就算最近的地方離猶大也非常遠,所以有的經學家說耶利米並沒有去兩次,而是只去了一次。他們說,耶利米是去那裡把腰帶藏起來,過幾天就把它拿出來,然後再回來。這種說法首先是不符合第6句,這一句是說過了多日,耶利華又叫他到幼發拉底河去,很明顯是另外的一次。其次他們沒想到另外一個問題,如果你過幾天就去把腰帶找出來,時間不夠,它還沒有壞怎麼辦,你這不是要把神的比喻搞砸了嗎。可見這個作者雖然寫文章很毛糙,但是比某些經學家來說考慮還算周到的,他為了表示這是正常情況下保存時間太久了腰帶才朽壞的,還強調了不可浸水呢。另外作者也沒想到一個問題,如果這個腰帶是一直系在他身上的,可能他還沒走到幼發拉底河就已經壞了,因為一路上跋山涉水、風吹日曬雨淋汗浸,麻布帶不比皮革,路上就壞了的可能性比較大。

還有一部分經學家猜想,這裡說的伯拉(Phrat)是作者的筆誤,實際上是指約書亞記18:23提到的便雅憫地的一個地名巴拉(Parah或Pharah),他們說從英文看這兩個詞很相近,只差一兩個字母,而且這個巴拉離亞拿突近,他一天就可以來回。聖經裡提到巴拉的地方不少,不過英文一般是Baalath或者Balah,這些巴拉跟約書亞記18:23提到的巴拉不同一個地方,我剛才看了一下,光約書亞記裡就還提到兩個巴拉,約書亞記15:9提到基列耶琳有個另外的名稱叫巴拉,這是稍著名一點的巴拉,還有約書亞記19:3說西緬也有個地名叫巴拉。

照這麼說的話,猶大連著的三塊土地,便雅憫地、猶大地和西緬地都有個地名叫巴拉,除了基列耶琳之外,其它的巴拉聞所未聞。耶利米書作者寫的這個比喻是要顯然是隱指猶大人要被擄到巴比倫去很長時間變得朽壞,怎麼可能寫一個不知名的小巴拉地方讓人費心思去猜疑不知是哪裡呢,顯然這些經學家的猜測也是不對的。

腰帶的故事無疑只是作者編造的,我們以前曾說過他對時間、方位和距離等感知比較混亂,再加上他的被擄之地可能是在埃及,而不是巴比倫,所以他說的去幼發拉底河藏、取腰帶也就是在腦子裡這麼構思這個故事而已,他很可能根本不知道從猶大到巴比倫去一趟得多遠、多少時間,路上有什麼危險的事則更不會去想,因為並不是真的去。當然,巴比倫很遙遠他是知道的,如果不遠的話,腰帶來不及壞,這個比喻故事就沒法講。

當然這個比喻故事其實也只有基督徒才會覺得有理,我們卻覺得非常荒唐。我們前面說過,如果說這件事是真有其事,它一點也不能證明神的什麼本事大,而只能證明他的辦事效率低,他花那麼長時間只為說這麼淺顯的一個比喻,而且這個比喻的結果只是指猶大人要被擄到巴比倫去遭難,這點事就算在耶利米書的前幾章裡都已經說過很多次,更別說穿越到希西家時期的以賽亞書也早已說過不知多少次。如果說這些先知書寫的事情都是真的,那麼耶和華就是一個無聊之神,他整天沒事做,每天除了變著花樣斥罵以色列人,就是跟先知說我要如何如何懲罰他們,說完都要預言猶大人被擄這件事。這件事就算是山珍海味,如此翻來覆去總讓人吃它,哪怕烹飪的花樣再多,人們也早已吃厭。

接著酒罈的比喻有點類似於以賽亞書中說神派以賽亞去使百姓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讓他們自己犯錯誤,然後把自己搞死。

一般來說,每一個王朝到末年的時候內部都會有些混亂,特別是王朝本身的更迭,大多是因為統治階層昏庸殘暴、內部矛盾暴發,然後一代王朝完蛋,不過很明顯猶大滅亡不是這種情況,聖經的歷史書裡也沒有說猶大是亡於內部爭鬥的,所以說,這個比喻雖然也是說耶和華把猶大搞死,但是搞死的方式不僅跟歷史書矛盾,也跟耶利米書的其它「預言」矛盾。作者在編這個故事的時候,估計只是想著讓耶和華把猶大弄死就行,根本沒想死法是不是對的。

中文版把這個故事說成是比喻,那它究竟比喻什麼事呢。有經學家是這麼解釋的,他說猶大人以為自己喝的是酒,其實酒杯裡裝的全是耶和華的烈怒,他們喝了就全糊塗了,也分不清楚朋友和敵人,當敵人打過來的時候都不知該怎麼防衛,於是猶大就被滅亡。他把酒解釋為烈怒,估計是從以賽亞書51:17得到的印象,不過那裡是用喝酒來比喻耶和華給以色列人降下的懲罰,他們喝醉酒後東倒西歪站不住則是形容他們被擄和後來所受的苦難。後面他說的猶大的死法雖然勉強符合歷史書,但是卻不合這個故事本身,因為這個故事是說他們自己內部爭鬥搞死的。

這個故事中確實有比喻,但是我看好像沒有經學家能把這個比喻說清楚。其實按作者前面的文章一貫的思維,這個故事裡的酒既不能直接理解為酒,也不能理解為什麼耶和華的烈怒,而是應該理解為偶像假神。這裡用喝酒來比喻拜偶像假神,用裝滿酒來表示盡心盡性地侍奉假神偶像,是因為作者認為兩者都能讓人迷惑、讓人糊塗。這個故事就好像說,一個女人知道他的丈夫包二奶,她向丈夫說氣話:你就和你的二奶一起吧,她丈夫回答說:嘿,我不是早就和二奶一起了嗎,她聽到這個挑釁的回答就發瘋了,咒罵她丈夫說:你這個挨千刀的,你一定會不得好死!……後面略一萬句。

最後說他們互相爭鬥到滅亡,這個我們說過,因為跟歷史書中說的猶大的死法有矛盾,可以說沒有特別合理的解釋,但是如果硬要解釋,也可以說他們拜偶像假神,最後被同樣是拜偶像假神的國滅亡。不過這個解釋相當勉強,大概率作者並沒有這麼想。另外,作者的故事一般都是他假裝耶和華說的話,其實並沒有發生故事中說的事,上一個故事中主人公沒有去幼發拉底河藏腰帶,這個故事中主人公也沒有真的去叫猶大人把酒罈都要裝滿酒。

相關焦點

  • 聖經揭秘 耶利米書 耶利米受審 神不能保護好先知,信他有何用
    不過耶利米的命運沒這麼糟糕,沙番的兒子亞希甘出面保護了他,沒有把他交到百姓的手裡,所以就逃過了一死。故事講完。在這個故事裡,作者又在為耶和華賣後悔。耶和華這個後悔可真難賣,作者已經賣了很多次,都沒有賣出去。比如第7章,也是說耶和華叫耶利米去神殿說,要是人們施行公平、無欺壓、不流無辜人的血,他就後悔,結果沒有聽他的。
  • 聖經揭秘 耶利米書 守安息日就能得拯救,與之前說定意懲罰有矛盾
    這段話因為第16句說「我沒有逃避作你的牧人」,所以普遍認為是作者寫耶利米為自己求幫助,但是在英文版裡,這句話有好幾個版本。有的根本沒有提到牧人;有的說「我沒有急忙離開牧人跟從你」,這意思就好像是以色列人說自己沒有很快離開偶像跟隨耶和華;有的說「我沒有急著不受你的餵食」,跟上面的意思差不多,好像是以色列人說自己沒有堅決地隨從耶和華。
  • 幼發拉底河變幹的警示!
    【啟16:12】第六位天使把碗倒在幼發拉底大河上,河水就幹了,要給那從日出之地所來的眾王預備道路。如上所述幼發拉底河真的幹了與幾年前相比,該河流明顯變窄了。人們擔心很快就會只剩下一半了,據說僅10年就乾枯了四分之三.變淺的幼發拉底河,岸邊的獨木舟。
  • 聖經揭秘 耶利米書 耶和華拿說夢話的先知是不是沒有辦法
    基督徒都說整本聖經都是耶和華的默示,既是如此,這一段怎麼要特別強調是耶和華的默示呢。就算不說整本聖經,光本章的內容看起來也全部都是耶和華的絮絮叨叨,為什麼不把整章全部內容都注為神的默示呢。他究竟默示什麼,我們到時再說,現在先介紹第一段的內容。耶和華說:那些毀壞我的草場又趕散我的羊群的牧人要遭殃,他們沒看顧好我的羊群,這個罪我非討不可。
  • 聖經揭秘 阿摩司書 連一粒也不落在地上是什麼意思
    神給大地安裝蒼穹這個在詩篇、約伯記中有寫過,可見是以色列人普遍的傳說。神使海水澆灌大地這個說法阿摩司書在5:8已經說過。神在諸天上築樓閣這是新鮮的說法,聖經前面並沒有說神在天上建有樓閣,只說天上有他的寶座。按說神是自有永有的,他在創造天地和人之前,根本不住樓閣,也不坐寶座,為什麼造了天地和人之後就要住樓閣、坐寶座呢,因為這些所有都是出於人的想像,是人按世上有的東西和人的需要想像的。
  • 聖經揭秘 但以理書 四隻猛獸究竟指的是什麼國(上)
    在但以理書裡,神穿白衣,頭髮純得像羊毛,到以西結書的時候,沒寫他衣服,也沒寫他頭髮,只說他腰以上閃耀著精金的光,周圍都有火焰。在但以理書裡,神身後有百萬人(或者天使之類的)服侍,身前有上億人站立,到以西結書裡,神最多與四個活物(基路伯)同行。按理說,聖經裡的但以理和以西結是同時代的,怎麼對神的描述完全不同呢。
  • 聖經揭秘 撒迦利亞書 作者寫的以色列之王為什麼要騎驢駒
    有些文章說,在城破之日,8000推羅人被屠殺,30000推羅人被擄去當奴隸,古人寫人數時總愛誇張,這些數也許是不可信的,但是古時城被敵軍攻破,城裡百姓的命運確實會十分悲慘。在聖經裡,推羅也是個命運多舛之城。中東地區每個大國崛起,都要將其慘虐一遍,以致聖經裡很多先知書多次「預言」推羅被滅亡成為荒場。
  • 一日一題 綜合題——幼發拉底河
    幼發拉底河發源於土耳其東部高原山區,88%以上的徑流來自土耳其境內,經敘利亞和伊拉克,注入波斯灣。20世紀60年代以來流域下遊的沼澤不斷萎縮。為了挽救面臨消失的沼澤,當地採取了拆除水壩、填埋沼澤灌溉溝渠等工程措施。左圖示意幼發拉底河流域,右圖示意建壩前後幼發拉底河的徑流量變化。(1)指出幼發拉底河流量最大的季節並分析其原因。
  • 土耳其截流兩條名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
    一提起中東很多人會想到石油富國,而後就乾旱少雨,水對中東而言重要性不亞於石油,很多國家是沒有河流的,不過中東的文明崛起和出現,恰恰離不開水,這裡的因為有著名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古巴比倫文明就誕生在這裡。
  • 聖經揭秘 列王紀上 列王紀簡要介紹 漫話所羅門
    按照百科資料,列王紀在希伯來聖經裡原為一整冊,現在的舊約聖經和合本依照希臘文譯本將全書分為上下兩卷,分割的界線大概是按篇幅的長短而定,並沒有特殊的用意。確實,我們看到上下兩卷長短是差不多的。書中所用的語言,行文用字的風格跟耶利米書的執筆者耶利米所表現的極為相似,所以作者很可能就是耶利米,我認為這個也是說不準的。在聖經裡,很多紀或者記行文風格都似,並且聖經所有地方都強調先知的工作,因為聖經就是強調神和宗教的,而先知才代表神和宗教,先知一般是不犯錯的,指導王的工作的,王就算最受神的喜歡,也只是代表世俗統治勢力而已。
  • 伊拉克水資源危機,地處下遊的伊拉克僅能獲得幼發拉底河10%水量
    幼發拉底河是一條流經西亞的國際河流,在其澆灌下,當地誕生過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進入二十世紀以後,由於一系列大型水資源開發項目的問世,各國對幼發拉底河的爭奪愈發白熱化,其中位居下遊的伊拉克明顯處於弱勢地位。下面本文以幼發拉底河水文特徵為開端,講述一下伊拉克的水資源危機。
  • 俄敘聯軍成功強渡幼發拉底河,老美最後軍事紅線被突破竟一槍未發
    不過目前敘軍地面力量還沒有強渡幼發拉底河的動向,而是沿幼發拉底河南北開拓戰略立足點。分析指出,一旦代爾祖爾戰果落實那麼強渡幼發拉底河將是下一步必然的方向。軍事專家稱,美軍少將羅伯特.瓊斯明確表示絕不允許敘利亞政府軍越過幼發拉底河。意思是俄敘進攻只能止步於代爾祖爾,敢越雷池一步立刻開火。現在以敘利亞第四機械化師為主力的地面裝甲部隊已經推進到幼發拉底河一線,很顯然攤牌的時刻已經來臨。
  • 幼發拉底河流域古老遺蹟,比巨石陣還早6000年!
    幼發拉底河和鄰近的底格裡斯河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標誌著歷史的開始。蘇美爾、亞述、巴比倫被波斯和統治那裡的各個朝代所取代。如果沒有這些河流造成的土地施肥(現在仍然如此),這一切可能都不可能實現。幼發拉底河全長2800公裡,是西亞最長的河流,流經伊拉克、敘利亞和土耳其,但它的流域延伸到其他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
  • 為何無花果樹會被詛咒,它和《聖經》有何的淵源?
    上主懲治以色列人《耶利米書》第8章第13天色已晚,就和十二個門徒出城,往伯大尼去了。第二天,他們從伯大尼出來,耶穌餓了。遠遠的看見一棵無花果樹,樹上有葉子,就往那裡去,或者在樹上可以找著什麼。到了樹下,竟找不著什麼,不過有葉子,因為不是收無花果的時候。耶穌就對樹說:從今以後,永沒有人吃你的果子。他的門徒也聽見了。他們來到耶路撒冷。
  • 擁有著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的伊拉克,為何會鬧「水荒」
    古老的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河水在平坦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流過,因為兩河流域在夏季經常洪水泛濫,和非洲的尼羅河一樣,泛濫的河水把養料充足的河泥衝上岸,使得周圍的土地非常適合耕種。在古代孕育了西亞有資料記載的最早的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在上世紀60年代末,兩河流域出現了一個現代國家-伊拉克。
  • 聖經中的小行星警告!阿波菲斯會在2029年撞擊地球嗎?科學家:不會
    儘管科學家已經排除了撞擊的可能性,但一些基督教傳教士認為,這塊寬1200英尺(370米)的太空巖石是聖經中厄運的預兆。 作者約翰在《啟示錄》中引用或暗指舊約至少700次,約翰在這裡指的是那座山,就像舊約耶利米書中提到的燃燒的形象:毀滅的山哪,我與你為敵,耶和華說,你這毀滅全地的山,要使你成為燒毀的山。
  • 考古、基因研究證實聖經對非利士人起源的介紹
    結果證明,非利士人恰恰就是聖經裡所說那樣的人,來自於聖經所說的所在。阿摩斯書9章說到了神從迦斐託領出非利士人,正如他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一樣。申命記2章告訴我們「從迦斐託出來的迦斐託人,將先前住在鄉村直到迦薩的亞衛人除滅,接著居住。」這顯然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迦斐託在哪裡?」我們無法確知,但聖經確實提供了一個有意思的線索。
  • 美國聖經銷售量在大流行期間上升,評論稱人們從中獲取希望
    來自生命之路的卡羅爾·派博斯(Carol Pipes)告知基督教廣播網新聞(CBN News),「美國自新冠狀病毒爆發以來」,聖經銷售在4月直至六月「保持強勁勢頭」。公司執行長本·曼德雷爾(Ben Mandrell)補充說,聖經銷售量的增長並非偶然,因為人們經常會在危機和不確定時期將聖經作為希望的源泉。
  • 巴沙爾重兵剿匪,美軍慌什麼?靠前部署F35嚴守幼發拉底河紅線
    敘利亞政府軍短期內沒有可能繼續向北進攻,土耳其軍方在俄羅斯的默許下,派出大批兵力和裝備進入伊德利卜東部,並構築了將近60個軍事觀察點和加強隔離哨所。等於是在M4公路以南和伊德利卜市以東(納伊拉布)打造了一堵防火牆。敘利亞政府軍在該地區的兵力明顯處於閒置狀態,在俄羅斯軍事顧問指導下,敘利亞政府軍將部分主力調往霍姆斯省東部沙漠地區和代爾祖爾省西部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