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揭秘 耶利米書 守安息日就能得拯救,與之前說定意懲罰有矛盾

2020-12-05 每天學習身體好

第17章第三段,耶利米求主幫助,內容如下:

耶和華,我只讚美你,求你醫治我,讓我痊癒,求你拯救我,讓我得救,

他們常對我說,耶和華的話在哪裡呢,求你顯靈顯性,讓他們知道。

我沒有逃避作你的牧人,但你知道我也不希望過這樣悲慘的日子,這些我都在你面前說過,

請你不要驚嚇我,在我遭受災難的時候,求你做我的避難所,

求你讓逼迫我的人蒙羞而不是讓我蒙羞,讓他們受驚嚇而不是讓我受驚嚇,

求你使災難臨到他們,讓他們遭受雙倍的毀壞(毀滅)。

本段結束。

這段話因為第16句說「我沒有逃避作你的牧人」,所以普遍認為是作者寫耶利米為自己求幫助,但是在英文版裡,這句話有好幾個版本。有的根本沒有提到牧人;有的說「我沒有急忙離開牧人跟從你」,這意思就好像是以色列人說自己沒有很快離開偶像跟隨耶和華;有的說「我沒有急著不受你的餵食」,跟上面的意思差不多,好像是以色列人說自己沒有堅決地隨從耶和華。我覺得這兩個版本的意思跟後面說我也不希望過這樣悲慘的日子意思更通順,所以我理解這段話應該是作者以一個以色列人說話為例,解釋以色列人雖然跟從耶和華的態度沒有那麼堅決,但是也沒有拒絕耶和華,而且現在他們已經知道自己的錯,就只讚美他、只求他幫助和拯救。

和合本先入為見,把「這樣悲慘的日子」都翻譯成「那災殃的日子」或「當災禍的日子」,好像說是指猶大滅亡的日子,其實這種理解應該是不對的,作者求醫治求拯救,並說不希望過這樣悲慘的日子、不要受驚嚇和希望別人遭受雙倍的毀壞,很明顯是寫猶大早已滅亡,以色列人早已過上被擄的日子,所以他們要求拯救。

這段話大意是這樣:作者寫某一以色列人在被擄之地受外邦人欺壓,然後他向耶和華禱告、求他醫治和拯救。他說,外邦人經常嘲笑我:耶和華的話在哪裡,求耶和華趕緊弄點神跡出來,讓他們知道耶和華可不是他們口中的廢物,我以前雖然信仰不是很堅定,曾經走過彎路,沒有儘快隨從你、受你的餵養,但是這種悲慘的日子我受夠了,現在我知道錯了,求你不要再驚嚇我,求你做我的避難所,求你不要上我蒙差和受驚嚇,讓逼迫我的外邦人蒙羞、受驚嚇,再讓他們遭受我們受過的雙倍災難和痛苦。這個以色列人可能是作者隨便編造的人物,也可以是作者自己。另外首詩未必跟耶利米書其它的內容同一作者,從詩的風格看,這首詩有點像是後來收集整理來的。

經學家的解釋我們也放上來,給讀者對比著看一下。解經書1說:耶利米不逃避作神的牧人,也不希望猶大遭遇災難,他只曾說出耶和華的話,他求神為他雪冤,懲罰那些嘲笑神話語的人。解經書2說:耶利米預知災難的日子會臨到他的民族頭上,所以他並非很熱心當神的代言人,他求神為他雪冤,懲罰那些嘲笑神話語的人。這兩解經書說的前面部分互相有點矛盾,不知耶利米究竟是堅決當神的代言人,還是對此事不熱心呢,不過這還是小問題,主要是他們解釋的上半句和下半句有什麼關聯沒有?不希望見到猶大災難的日子和懲罰那些嘲笑神話語的人根本沒有關係,怎麼能硬扯到一起呢。所以他們的理解明顯是錯誤的,可以說,古人創作雖然粗糙,但他們的解讀更粗糙。只要能獨立思考的人多看解經書便知,古人都不會犯的毛病他們不僅要犯而且還經常犯,難怪他們會迷信古人。

第四段,關於遵守安息日。我們以前說過,一般情況下聖經裡提起安息日,都是因為窮人受壓迫得不到休息,所以他們迫切希望有安息日、強烈要求有安息日。他們人微言輕,他們自己說的話當然沒什麼人會聽,所以他們就把他們想說的話說成是神的話,這個理由就很不僅正當而且堂皇,到哪裡都說得響,你要是反對他,他可以說,你可以看不起我,你怎麼能看不起我的神呢,你可以不相信我,你怎麼可以不相信我的神呢。

另外,人們不謹守安息日也可以是以色列人不遵守耶和華律法的重大罪證,作者要解釋他們為什麼受罰,本來就在絞盡腦汁到處羅織罪名,這個可以為窮人爭取利益的罪名當然也是不容錯過。所以他為安息日的事也編了一個故事,他的故事跟前面的故事風格一樣,其實都是編耶和華說的一段話而已,並沒有具體的情節。以下是故事內容:

耶和華對耶利米說:你去站到百姓和猶大王進出的門口、以及耶路撒冷的各個門口,對他們說,猶大王及所有的猶大人、耶路撒冷人、從這些門進入的人都來聽耶和華的話,耶和華讓你們要謹守安息日,在安息日裡不要挑擔子進入耶路撒冷的各城,也不可在安息日從家裡挑出擔子、不可做任何工作,要遵守我吩咐你們祖宗的話,以安息日為聖日。

不過他們根本不會聽從,連耳朵都不會轉過來聽,個個都硬著脖子拒絕領受教訓。這時你再告訴他們,你說耶和華說,只要你們能夠謹守安息日,在那日都不工作,就會有坐大衛寶座的君王和首領以及百姓從這城的各門乘車騎車進入,這城也會永遠存立,耶路撒冷的四周及猶大的各城也都會有人居住,他們會從猶大的各城,從便雅憫地、高原、山地、及南地而來,帶著燔祭、平安祭、素祭、乳香和感謝祭等到耶和華的殿去獻給耶和華,反之,如果你們不以安息日為聖日,在安息日還要挑擔進城,我就會在各城門中點火,這火必會燒毀耶路撒冷的宮殿和所有房子,不能熄滅。

這故事的矛盾和問題之明顯應該只要認真讀過聖經的人都能看出來吧。首先一個大矛盾是,聖經和耶利米書前面給以色列人和耶路撒冷羅織了那麼多的罪名,每次都說神要降大災禍給他們,其中兩個讓人印象較深的罪應該是瑪拿西在耶路撒冷犯的罪和全以色列人都離棄耶和華敬拜偶像,耶利米書多處寫因為這些事耶和華已下定決心要滅絕他們,並不再後悔,如4:28、15:1、6。但是這個故事寫耶和華竟然又改變主意,說只要他們做到謹守安息日,耶路撒冷和猶大就能堅立到永遠,就這點要求,別的什麼拜偶像啊,悔罪認錯啊,都不再提,這跟前面說的當然很明顯是矛盾的,這個矛盾也證明這個故事是假的。這麼明顯的問題為什麼沒有人戳穿呢,因為只要謹守安息日就能得拯救,這個拯救的條件非常低,很容易做到,而且安息日可以說是完全為窮人著想的,他們很喜歡這樣的故事,所以就算明知是假,也不願意戳穿。

這個故事還有獻祭的態度上與之前的態度有矛盾。我們以前曾解析,自從猶大滅亡之後,以色列人因為比較窮困,獻不起祭物,所以在詩篇、先知書裡都宣傳神不喜歡祭物,只要人們感謝和讚美就行,後來他們還發明出不用祭物的感謝祭。在這個故事裡,作者以耶和華的口吻說,只要人們守安息日,猶大和耶路撒冷都不會被滅亡,人們會帶燔祭、平安祭、素祭等去獻給耶和華,這麼說顯然表示神並不是不喜歡祭物,而是很喜歡祭物,不然就不會說人們帶這些東西來給他。

為什麼會有這個態度不同呢,是因為聖經的作者們不喜歡說真心話。當他們獻不起祭物時,就說神不喜歡祭物,但是他們心裡是希望自己能獻得起祭物的;當他們貧困時,在他們的文章裡,貧困就是義人的同義詞,富人基本上等同於惡人,但是他們心裡又希望自己能夠富裕,而不是永遠貧困。所以說,對待祭物態度的矛盾實際上反映出他們心底的矛盾。作者在這個故事裡列出那麼多種祭,實際上不僅僅希望自己能脫離貧困,而是希望變成大富豪,自己什麼祭物都獻得起,這樣的故事被擄的以色列人都喜歡聽,因為他們每人都是這麼想的。

另外這個故事還跟神的大能和全知有矛盾。按全知的理論,對所有問題,神都早已知道答覆,對猶大和耶路撒冷的命運,神也早已知道結果。他讓耶利米卻勸說猶大人要守安息日,但猶大人卻沒有聽從他的勸說,神希望猶大人守安息日卻沒有做到,說明神不夠全能,並且他不能預知結果,如果他知道結果,他就沒有必要派人卻勸說,純屬白廢力氣、多此一舉。他給出選擇結果,要不讓耶路撒冷永遠存立,要不讓耶路撒冷被火燒毀,說明他也不能預知耶路撒冷的命運。

除了有這此矛盾之外,作者雖然把這個故事編成是猶大滅亡前的事,但故事裡的描述卻暴露出其實作者是被擄之後的人。第25-26句說如果人們能守安息日為聖日不工作,神就能使坐大衛寶座的君王和首領以及百姓從這城的各門乘車騎車進入,這城也會永遠存立。很明顯因為作者潛意識裡猶大已經滅亡、以色列人已經被擄,所以他寫猶大的君王、首領和百姓要從各門進入,而不是寫他們原來就在城中。另外猶大如果還沒有滅亡,他可以說某某君王,他說坐大衛寶座的君王,言下之意就是原君王已經沒有,要從大衛的後代中重新興起一個君王。

這個故事也許是作者的得意之作,因為他在故事中隱藏了一個美麗的夢想:大衛的後代重新當猶大之王,眾首領和百姓都回到耶路撒冷,猶大的城邑都重新復興,人們從各地來到耶路撒冷給耶和華獻上豐盛的祭物,耶和華則讓猶大和耶路撒冷永遠存立。回到故土復興家鄉肯定是每一個被擄以色列人都有過的夢想,當他們聽到這故事,肯定會很嚮往,後來又會覺得很可惜:怎麼神這麼低的要求,他們的祖先也不肯做好,以致後來神發怒讓他們國滅家亡、被擄在外,要是他們聽到這樣的條件,肯定考慮都不用考慮,馬上答應,只可惜他們不能替祖先答應。問題是他們的祖先也沒辦法答應,他們根本沒聽說過這回事,沒有神或者人在當時說守安息日就能得拯救,這只是作者編的一個故事。而且就算當時有人這麼說也沒用,因為後來的歷史不是那麼發展的,就說明那只是瘋人說的瘋話。

相關焦點

  • 聖經揭秘 耶利米書 耶利米受審 神不能保護好先知,信他有何用
    第17章叫耶利米去各門口宣講要人們守安息日,如果他們做到守安息日,他就後悔,結果仍沒有人聽他。第22章他又去叫猶大王要施行公義,猶大王是什麼人,頸項硬的很,當然還是不聽他。神號稱全能全知,他的後悔賣不賣的出去,他心裡難道沒有一點逼數嗎,都知道這是無用功,還老是去做幹什麼呢。
  • 聖經揭秘 耶利米書 耶利米有沒有去幼發拉底河藏腰帶酒是比喻什麼
    在這個故事裡,耶和華輕輕巧巧就讓耶利米兩次往返猶大和幼發拉底河之間,因為古代交通極不發達,從猶大到幼發拉底河路程極為遙遠,加上當時那個區域戰亂頻仍,極不安全,所以就算很多基督教的人也認為耶利米並沒有真的到幼發拉底河去藏和取過腰帶,但是如果這樣的話,豈不是說明耶利米書寫的事不可信嗎,這是大大地影響聖經權威的事,所以經學家們可不那麼認為,他們解釋說,從猶大到幼發拉底河雖然要經歷千難萬苦,但也不是做不到的事情
  • 基督徒該守安息日嗎?
    一、我們首先來看聖經中第一次出現安息日的原因和意義:創世記第一章記載神用六天創造了天地萬物,最後造了有神形像的人,神把人擺在祂所造的萬物當中,神看著非常滿意,說,「甚好。」(創1:31)。於是,「到第七日,神造作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祂一切造作的工,安息了。
  • 聖經中主耶穌和門徒都是守的安息日嗎?
    在安息日,照他平常的規矩進了會堂,站起來要念聖經。【路4:31】耶穌下到迦百農,就是加利利的一座城,在安息日教訓眾人。【路6:1】有一個安息日,耶穌從麥地經過。他的門徒掐了麥穗,用手搓著吃。【路6:7】文士和法利賽人窺探耶穌,在安息日治病不治病,要得把柄去告他。【路6:9】耶穌對他們說:「我問你們,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哪樣是可以的呢?」【路13:10】安息日,耶穌在會堂裡教訓人。
  • 一位牧師敘述他從守星期日到守星期六(安息日)的理由
    我們既從新約聖經和語言學兩方面得著憑據,證實「星期六」確是「安息日」;又看到上帝有命令吩咐人「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為什麼世界各國人士,多數遵守星期日呢?有人以為守星期日,必是根據聖經的教訓。他說:耶穌在星期日復活,所以這日就成為「聖日」,而且安息日因此作廢。
  • 基督徒,你有什麼理由不守安息日(星期六)呢?
    賽56:3-6,主對外邦人的吩咐,豈不是也要他們去遵守上帝的安息日嗎?2、 守安息日在舊約中是很重要的,多處提到;但是在新約就不是很重要了,所以可能是被廢除了吧?為什麼在新約聖經中讓人守安息日的經文不是很多呢?那是因為在新約時代,當時的人都是很看重安息日的,所以不用再提了。
  • 聖經揭秘 阿摩司書 指著雅各的榮耀起誓是什麼意思
    月朔和安息日在以色列人傳說中是祭拜耶和華的日子,按規定這些日子是除了祭拜耶和華外什麼事都不可以做的,買賣東西更不行,這叫做為耶和華守安息日,別的節期就叫做守節。利未記23:3說:第七日是聖安息日,當有聖會,你們什麼工都不可作,這是在你們一切的住處向耶和華守的安息日。尼希米記10:31說:這地的居民若在安息日,或什麼聖日,帶了貨物或糧食來賣給我們,我們必不買。
  • 聖經揭秘 哈巴谷書 耶和華為什麼不能公正執法、只能以惡制惡
    因為哈巴谷書第1章有寫奸惡、壓迫、惡人圍困義人、律法放鬆、分理顛倒這些句子,有的經學家就把哈巴谷當作先知裡的約伯,說他們都在探討受苦的問題。其實這兩卷書是完全不一樣的,約伯記我們在前面已經解讀過,確實在前面部分較深刻地質疑為什麼神容許這麼多不公不義事情存在,但哈巴谷書並沒有這樣質疑,他只是像其它先知書一樣,把不公不義當成是以色列人的罪,目的是為了引出後面所謂的耶和華的懲罰。
  • 聖經揭秘 耶利米書 耶和華拿說夢話的先知是不是沒有辦法
    除上面說的這個矛盾之外,作者寫的這段話還有個大問題。他在第1-2句說牧人有禍要遭殃,耶和華要討他趕散羊群和沒看顧好羊群之罪,後面讀者還等著看耶和華要怎麼嚴厲處罰他們呢,不料此事卻沒了下文。就像誰趕散了羊群的矛盾一樣,寫到下一句,作者就忘記了上句曾說了啥,這種糊塗的境界,真不知讓讀者說什麼好。
  • 聖經揭秘 那鴻書 神為什麼要等亞述「作惡」三百年再來懲罰呢
    按理說,上一章已經說過耶和華為什麼要懲罰尼尼微,並且已經「預言」它被滅亡,車輛被焚燒、人被殺死、國被除名,那麼就不需再多說懲罰尼尼微的事。因為多說就是重複、多說就是囉嗦,如果說聖經是神的默示的話,就顯示神太囉嗦。但是古以色列人可不會考慮這一點,我們看前面的先知書就知道,在大先知書裡,每一本先知書都反反覆覆從多方面斥責以色列的罪,無數次宣布要將她滅亡。
  • 聖經揭秘 阿摩司書 連一粒也不落在地上是什麼意思
    神給大地安裝蒼穹這個在詩篇、約伯記中有寫過,可見是以色列人普遍的傳說。神使海水澆灌大地這個說法阿摩司書在5:8已經說過。神在諸天上築樓閣這是新鮮的說法,聖經前面並沒有說神在天上建有樓閣,只說天上有他的寶座。按說神是自有永有的,他在創造天地和人之前,根本不住樓閣,也不坐寶座,為什麼造了天地和人之後就要住樓閣、坐寶座呢,因為這些所有都是出於人的想像,是人按世上有的東西和人的需要想像的。
  • 聖經揭秘 何西阿書 鴿子是愚蠢無知的鳥嗎
    第12名後半句和合本寫我必按他們會眾所聽見的懲罰他們,這個意思應該是說,對他們的懲罰已經通這先知告訴會眾,到時就按他們聽到的懲罰,表示先知的預言被應驗,當然這只是作者這麼編而已,實際上當時可沒有人聽說過這些所謂的預言,這些先知書起碼要到一百多年後才編出來呢。
  • 聖經揭秘 約珥書 約沙法谷是在哪裡 作者是寫末世時的事嗎
    按照前面各先知書的「預言」,這幾個鄰邦本來應該在猶大滅亡之後就已被耶和華罰成荒場的,作者應該是不知這情況,所以又把這幾個地方拉出來受罰。約珥書絕口不提巴比倫,這點跟以西結書一樣。以西結書寫神最後懲罰歌革,使哥歌革的人全部都葬身在歌革谷,這個歌革是虛擬的敵人,歌革谷是虛擬的地方,而約珥書也憑空創造出一個約沙法谷,這點兩書也有點相似,不知以西結書寫的時候是否有受到約珥書的啟發。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陰間的權柄為什麼不能勝過彼得
    其實人子又有什麼神聖的,就是人的兒子的意思,在以西結書裡寫神稱呼以西結為「人子」,其實是等於寫神稱他為「人」而已。第14句門徒回答耶穌,說人們怎麼看待耶穌,馬可福音寫施洗約翰,或以利亞,或先知裡的一位,馬太福音給加了一個耶利米。
  • 聖經揭秘 以賽亞書 這裡的以馬內利又是什麼意思呢
    祭司烏利亞在列王紀下16:10-16有提到,在那裡,他並不是一個對耶和華忠誠可靠的人,而是幫亞哈斯建築亞蘭神的祭壇,並且給亞蘭神獻祭的人。聖經裡還有一個叫烏利亞的名人,他是被大衛害死並奪妻的赫人烏利亞,除這些之外,聖經並沒有提到另外還有別的祭司烏利亞。
  • 聖經的經文前後有矛盾嗎?
    (提摩太後書 2章14 節)2、親愛的弟兄啊,我想盡心寫信給你們,論我們同得救恩的時候,就不得不寫信勸你們,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地爭辯。(猶大書 1章3 節)從這兩處經文就能看出來:1、不可為言語爭辯2、要為真道竭力的爭辯有許多教會當看見這兩處經文就開始疑惑了!怎麼回事?又不可爭辯,又要竭力的爭辯,於是他們也不仔細查閱聖經,也不祈求神,就批評弟兄說:不可爭辯!
  • 聖經揭秘 撒迦利亞書 作者寫的以色列之王為什麼要騎驢駒
    大馬士革和哈馬我們都熟悉,哈得拉(Hadrach)聖經裡只有這裡提到,誰都不知道是在哪裡,經學家們只是猜測它可能在敘利亞北部,就是比哈馬更北的地方。從讀音看,我覺得它可能是現在土耳其南部的阿達納(Adana),離敘利亞西北邊界不遠。第1句後半句說那時世人和以色列各支派的人的眼睛都仰望耶和華。
  • 聖經揭秘 以賽亞書 第66章(上)聖經中耶和華為什麼只關心窮人
    耶和華又宣告說:你們的名字和你們的後裔將像我造就的新天新地一樣長存,以後每逢月初和安息日,所有人都會來向我敬拜,然後他們還會出去看違背我的人的屍首,這些人總是像蟲一樣不能滅絕、像火一樣不能熄滅,留著讓所有人憎惡。全詩完。
  • 讀經筆記:聖經中對耶穌的預言,他的身世又是怎樣的?
    一,聖經的舊約卷中,針對耶穌的預言:《撒迦利亞書》預言耶路撒冷的復興,預言了新約主耶穌要來,所施行的偉大拯救,陳明了神對於以色列子民的心意,要對待他們,如同未曾棄絕時一樣。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撒迦利亞書 9:9 和合本)我對他們說:「你們若以為美,就給我工價。不然,就罷了!」於是他們給了三十塊錢作為我的工價。耶和華吩咐我說:「要把眾人所估定美好的價值丟給窯戶。」我便將這三十塊錢,在耶和華的殿中丟給窯戶了。
  • 聖經揭秘 但以理書 四隻猛獸究竟指的是什麼國(上)
    我們之前已經提到過第7章,說但以理書裡的異象與以西結書中有大大的不同。在但以理書裡,見異象是傳統的做夢方法,到以西結書的時候,卻寫成真實發生的事。在但以理書中,神只顯示異象,並不講解,就算侍立者講解,也是不明不白、不清不楚,令人費猜疑,到以西結書的時候,神就像一個囉嗦的老太婆,事無巨細,一遍又一遍、反反覆覆地說,就怕你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