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谷書是小先知書裡的第八卷,也是短短三章內容。它的內容雖短,但「預言」的時間不短,第1章「預言」迦勒底人興起,第2章「預言」迦勒底人滅亡,第3章是一首祈禱詩,最後還說什麼「這歌交與伶長,用絲弦的樂器」。有些經學家們根據第1章的內容,就說作者寫文章的時候應該在新巴比倫帝國崛起之前不久,就是猶大王瑪拿西的末期到約西亞早期的時候。而有些經學家則認為,他寫文章的時候應該是指迦勒底人即將威脅到猶大安全的時候,也就是約雅敬當猶大王的期間,跟西番雅、耶利米差不多時候。有些經學家根據第3章的最後說哈巴谷先知可能是在神殿供職的利未人,所以能把詩交給伶長。
其實我們根據不相信「預言」的一貫原則,從他「預言」迦勒底人滅亡就可以判斷作者的文章絕對寫於猶大滅亡以後,甚至在巴比倫滅亡以後。因為作者的第2章內容寫得比較模糊,所以我們不能確定他寫的是詛咒還是「預言」,如果是詛咒,那麼他的文章寫在巴比倫時期,如果是裝預言,就表示當時巴比倫已經滅亡,那麼就應該寫在波斯時期。第3章的第17句寫果樹不發旺、田地不出糧、圈裡沒有牛和羊,也暗示當時猶大已經被滅亡。至於什麼「這歌交與伶長,用絲弦的樂器」,詩篇裡很多詩都這麼寫,其實都是被擄之後的人寫的,這個不能作為判斷作者身份的依據。
因為哈巴谷書第1章有寫奸惡、壓迫、惡人圍困義人、律法放鬆、分理顛倒這些句子,有的經學家就把哈巴谷當作先知裡的約伯,說他們都在探討受苦的問題。其實這兩卷書是完全不一樣的,約伯記我們在前面已經解讀過,確實在前面部分較深刻地質疑為什麼神容許這麼多不公不義事情存在,但哈巴谷書並沒有這樣質疑,他只是像其它先知書一樣,把不公不義當成是以色列人的罪,目的是為了引出後面所謂的耶和華的懲罰。
在寫作方式上,哈巴谷書與前面的先和書是有些不同,前面兩章是哈巴谷向耶和華提問,一問一答又一問一答,就說了迦勒比人的興起和結局,最後一章為耶和華吹牛拍馬,然後表達希望得到耶和華拯救的美好願望。
哈巴谷這個名字據說是擁抱的意思(不好意思,因為諧音,我讀這個名字就想起哈巴狗),比起名「神的什麼」之類的要有詩情雅意一些。想要擁抱一般是求關懷和安慰之意,我們從作者給主人公起的名字也能看出他的一點心願。
下面我們介紹本書的內容吧。
第1章中文版分成三段,標題分別是:哈巴谷為不公平而訴苦求問、耶和華的回答、哈巴谷再次向主求問。第二個耶和華的回答給劃分到第2章去了,分章的人又沒有認真讀聖經啊。
先知哈巴谷看到的神的啟示:
耶和華啊,我向你哭求你總不聽我要到幾時呢,我因強暴而向你哭求,你也不拯救我嗎,
為何你讓我看到冤屈和災禍、毀滅和強暴,紛爭和衝突四起,
律法鬆懈、公義難行、惡人圍困義人、公理已被顛倒。
(第二段,耶和華的回答)
看看列國吧,神奇之事即將發生,我在你們的時候要做一件事,就算有人告訴你們,你們都不會相信。
看吧,我正在興起迦勒底人,
他們是殘忍暴躁的國民,他們通行遍地,去佔領不屬於他們的地方,
他們令人恐怖可畏,獨斷專行,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公義和尊嚴。
他們的馬比豹子還快、比晚上的豺狼更猛,他們的馬兵踴躍爭先、從遠方而來,像飛鷹撲向食物,
他們就為行強暴而來,他們揚起東風(或:面向沙漠;面朝向前),聚集被擄之人如同沙子,
他們嘲笑君王、戲弄首領、藐視一切要塞,因為他們很快可以築壘攻取這些要塞,
然後他們會像大風一樣掃除那些依靠自己、以自己的能力為神的罪人。
(第三段,哈巴谷再次向主求問)
耶和華我的聖者我的神啊,你不是永恆之神嗎,那我們就不會死,
耶和華啊,你派出他們是為了審判,磐石啊,你堅立他們是為了懲罰,
你眼目純潔、看不得奸邪與罪惡,
為何你看到背信棄義(或:詭詐)的人和惡人吞滅比他公義的人卻靜默無聲呢,
為何你使人像海裡的魚、地上的爬物那樣沒人管理呢。
他用鉤將他們鉤住、用網將他們網住、然後拉網聚集他們,他(看到那麼多獵物,就)歡喜快樂,
他靠網網取的獵物生活奢華富裕,因此他向網獻祭、向網燒香,
然後他騰空魚網,繼續無情地殘殺各國百姓。
你讓他永遠這樣做下去嗎。
第1章完。
從這首詩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寫作意圖是:想把巴比倫興起的原因歸為神要懲罰猶大的罪惡和強暴,想把巴比倫滅亡的原因歸為神要懲罰巴比倫的罪惡和強暴,然後推出神掌管一切,讓被擄以色列人要堅持信神、求神、等神來救他們。
第1-4句說猶大律法鬆懈、強暴、冤屈、紛爭和衝突四起,公義難行、公理已被顛倒,哈巴谷曾長期向耶和華哭求,耶和華也沒有來救他,但是第二段說耶和華後來不但回答了他,還興起巴比倫去懲罰猶大的強暴和犯罪。這句話就是告訴被擄的以色列人,現在你們也是長期向耶和華哭求都沒有得到回應,但是千萬不要灰心,神總會來救你們的。
第5句說,神要行神奇之事的時候,你們可能都不敢相信。為什麼不敢相信呢,因為他們長期求神都不靈,忽然靈了就不敢相信。
如果說真的有神的話,這就是神的一個非常扯蛋的地方。既然猶大律法鬆懈、公理顛倒,全知全能的神又不是知道,他為什麼不早點想辦法解決呢。就算他原來不知道,後來人們向他哭求了那麼久,他總不好意思還說自己不清楚。聖經號稱耶和華是至純潔至神聖的忌邪之神,他怎麼面對邪惡一直無動於衷、要等到「義人」被害的沒剩幾個,然後才出來做事呢。而且他做事也不是派代表正義的天兵天將下來為「義人」伸張公義,而是興起更惡的人、用以惡制惡的辦法懲治惡人。要知道,以惡制惡雖然能懲治惡人,但是因為惡人是殘忍暴躁的,才不管你是惡人還是義人,反正統統燒殺擄掠,所以「義人」可能比惡人遭的殃更大。
聖經裡寫的耶和華就是這麼古怪。他要不就對罪惡和強暴視而不見,義人們怎麼哭求,他都不理,他不僅讓惡人長壽,還讓他們人畜兩旺。當他要懲治惡人的時候,又根本不能精準打擊惡人,而是打擊一個惡人,起碼要連累一百個「義人」。
說個大實話,以色列人編出來的這個掌管天地的神,既不如我們中國人編出來的玉皇大帝,甚至還不如我們傳說中的青天大老爺包大人。傳說中包青天為窮人伸張正義、明察秋毫、絕不冤枉一個好人、也絕不放過一個壞人,而玉皇大帝要懲罰壞人的時候,要不派雷公電母來定點清除,要不派神仙、天兵天將下來,把壞人抓去,使好人得救。我們中國人編改朝換代的神話,我們熟悉的是封神演義,商湯無道,武王弔民伐罪,壞的神幫紂王,他們違逆天道、爛殺無辜,好的神武王,他們俠道義腸、救民水火。在我們中國人的神話裡,好壞是分得很清的,好神不會利用惡人來懲治百姓,妖魔惡霸亂世,神仙道人救世,是絕不能搞錯了的。
以色列人編出一神教就存在一個好壞不分的問題,好事也是他做的,壞事也是他做的,等於說他既演神,也演魔,他就是一個精神分裂。撒母耳記上16:14、18:10、19:9、士師記9:23都寫惡魔從神那裡出來或者神使惡魔降在哪裡就是這樣的意思。到新約時期,以色列人漸漸吸收了壞神這樣的角色,把一部分天使編成背叛耶和華的魔,以便更好的解釋世上的一些壞的和醜惡的現象。
接著第6-10句說耶和華興起迦勒底人,他們殘忍暴躁、侵佔全地,他們恐怖可畏、獨斷專行,他們兵強馬壯、強暴擄掠,他們不把你君王、首領和要塞看在眼裡,通通都要拿下。
我們在前面的文章曾經反問過好多次,如果神為了懲罰猶大而興起巴比倫,那麼其它那麼多被巴比倫滅亡的國有什麼罪呢。就算它們都有犯罪,也應該在他們犯罪時懲罰,而不應該積到一起懲罰吧。
我們現在都說中東是個火藥桶,在公元前8-1世紀,那裡也是個多災多難的地方。先是亞述崛起,跟埃及爭霸,你來我往在那裡打了不少仗,後來亞述被巴比倫滅亡,巴比倫又來虐各國一遍,幾十年之後波斯也照樣來一遍,接著後面馬其頓短暫統治後一段時間南北混戰,再後來羅馬帝國統治,那裡總算有幾百年時間是稍微安定的。
以色列人把打仗都編成是耶和華降下懲罰,在羅馬統治時期相對安定、沒什麼仗打,搞得耶和華的懲罰就沒法編。對奴隸和貧民來說,安定只是生命危險少一些,生活還是一樣的艱難,所以他們還是需要拯救、需要宗教來麻醉自己。
第7句和合本說:他威武可畏,判斷和勢力,都任意發出。這句話原意是說巴比倫人兇惡殘暴,別人的公義和尊嚴他們都不管,他們只要自己想怎麼樣就怎麼做。神派出來懲罰別人的人竟然不顧公義、任性妄為,那還像什麼樣子呢。哈巴谷書的前兩章就是說這樣的事:有人違法,神開始拖拖拉拉不懲罰,後來說要懲罰了,但是他派出去的執法者是流氓、也不守他的法律,他們所謂的懲罰只是燒殺搶奪,他們執法的過程中同樣犯了法,幾十年之後,神又派另一夥流氓去懲罰他們。這神要是這麼做的話,不就是瞎搞瞎鬧嗎,他以這樣的辦法管以色列人,難怪幾千年都沒管好。
第9句和合本說:為行強暴而來,定住臉面向前,將擄掠的人聚集,多如塵沙。中間那個「定住臉面向前」讓人不明其意,這句話在英文版裡還有兩個版本:面向沙漠,或揚起東風。按詞語詳解版,原文應該是揚起東風的意思。以色列東邊較遠的地方是沙漠,而且後面說聚集被擄之人如同沙子,所以後一個版本應該是比較符合原意的。
第11句和合本說:他以自己的勢力為神,像風猛然掃過,顯為有罪。經學家們解釋說,這是斥責迦勒底人崇拜自己的力量。這個翻譯有問題,經學家們的解釋也是錯的。聖經多處說巴比倫人的神是尼波和彼勒,他們只是不信耶和華而已,怎麼說他們崇拜自己的力量呢。作者在這句話的時候還是說迦勒底人幫耶和華懲罰猶大人,要到下一章的時候才開始斥責他們呢。作者的話說的是迦勒底人來了之後,猶大人裡面的那些依靠自己、以自己的能力為神的罪人要被迦勒底人像大風一樣掃除。這句話表面上是說列王時期的那些猶大人,其實是說給被擄的以色列人聽的,指那些離棄耶和華的人是罪人,到時耶和華如果派人來懲罰,他們就會被掃除。
第12-17句的意思是說,神雖然派巴比倫來懲罰猶大的罪惡,但是巴比倫人太渾蛋,他們自己犯罪更罄竹難書,所以哈巴谷又求問耶和華,讓他來管管。
他這個求問非常有技巧,首先在第12句他拍耶和華物馬屁,說他是真神,那我們就不會死,我們知道你派出巴比倫人是為了審判和懲罰。第13句也是一樣,先誇耶和華眼目純潔、看不得奸邪與罪惡,然後現小小心心地問他,現在你看到那麼多背信棄義和罪惡怎麼不管呢。
第14句說為何你使人像海裡的魚、地上的爬物那樣沒人管理呢。我們看下面兩句話的意思就知道,其實作者並不是說錢沒有人管,而是說人像魚一樣被任意捕撈宰殺沒人管。
第15-17句意思是說,雖然你派他們來審判、來懲罰,但是他們把百姓當魚一樣任意捕殺,並且他們還不是信奉你的,而是信奉自己的神的。他們捕了一網又一網,無情地殘殺各國百姓,你難道就任他們永遠這樣做下去嗎。
這段話說,耶和華是永恆之神,他們就不會死,在故事裡,這是拍耶和華馬屁的話,在故事外,這是安慰被擄以色列人的話,讓人們相信耶和華、相信耶和華不會讓他們死。
第13句前半句的馬屁其實拍得有點不對,既然說耶和華眼目純潔、看不得奸邪與罪惡,那麼就應該疾惡如仇,誰做奸邪與罪惡之事馬上就給他降下懲罰才對,但是後半句又說他對背信棄義和惡人吞滅義人默不作聲,人或者神不可能同時看不得奸惡又對奸惡熟視無睹,就像人或者神不可能對一塊石頭既舉得起又舉不起一樣。作者應該是沒有想到這點有矛盾,他可能還覺得自己這句子寫得挺好的,為此說不定還得意過幾分鐘時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