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中文版分成兩段,第一段是連著上一章五個異象中的最後一個,叫夏天果子的異象,第二段是以色列的結局。
下面先介紹第一段的內容。
耶和華又顯示給我看一個異象:
我看見一藍子夏季的水果,
耶和華對我說:阿摩司啊,你看見什麼。我說,我看見一藍子夏季的水果。
耶和華說:我的百姓以色列人的結局已來臨,我將不再寬恕他們,
到那日,神廟中的歌聲將變成痛哭哀號之聲,
這裡將有很多屍體,每一個地方都變成靜默無聲(或這裡死屍遍地,他們將被靜默地趕出去)。
第五個異象結束。
這個所謂的異象,又是一個幼兒班老師和小小班小朋友的遊戲,老師放一藍水果在那裡,問小朋友看到什麼,小朋友說看到水果。神要顯示異象給人,用得著顯示那麼幼稚的嗎。要說寫異象,還是以西結書的腦洞大一些。
作者為什麼用夏季的水果來喻示以色列人的結局呢,有人說,這是用水果成熟表示懲罰以色列的時機成熟。時機成熟這種話只能是按人的道理,要是按神理的話,就沒有時機成熟這麼一說,因為神要辦什麼事的話,豈不應該是隨時隨地、任意而為、想怎麼辦就怎麼辦嗎,還要等什麼時機成熟呢。按照神理,連時間都是神造的,所以不能說時機成熟,而應該說時間到了:水果成熟好摘了,以色列人報應的時間到了也好摘了。
按我們一般的想法,水果成熟是好事,好事應該用來比喻好事,但是有的人就沒這個講究。我們前面說過,阿摩司書有些內容可能受到約珥書的影響,這裡作者用水果熟了來比喻要給以色列人降災禍的時間到了,可能也是受到約珥書的影響。約珥書3:13說:開鐮吧,因為莊稼熟了;踐踏吧,因為酒榨滿了,酒池盈溢,他們的罪惡甚大。你們看看這兩種比喻的手法,是否有點相似。
有的經學家說,希臘文七十士譯本的經文沒有寫「一藍夏天的果子」,而是寫「捕鳥者的籃子」,說表示以色列人要被人捕捉和擄走。我看到各英文版、中文版都沒有這樣的說法,不排除經學家看花眼、只注意到藍子沒注意到果子。
第3句說歌聲變成痛哭哀號之聲,又死很多人,當然是表示災禍降臨,非常慘烈。每一個地方都變成靜默無聲,是指人死的死、擄走擄走,剩下人很少、甚至沒有,所以到處都靜默無聲。也有的版本寫他們將被靜默地趕出去,也就是被擄走的意思。
下面是第二段,以色列的結局:
你們這些踐踏窮乏人、使這地上的窮人走入窮途末路的人,來聽這些話吧,
你們說:月朔過去的時候,我們可以去賣糧食,安息日過去的時候,我們可以去賣麥子,
我們用小量器賣出糧食,用大舍客勒收錢,用詭詐的天平欺哄人,
我們可以賣壞掉的麥子、用銀子買窮人、用一雙涼鞋換窮乏人。
耶和華指著雅各的榮耀起誓:他們所做的一切,我將永遠不忘,
大地將因此事而震動,而地上的居民都要因此而悲哀,
地和地上的一切將像埃及的尼羅河潮漲潮落一樣、上下翻騰。
耶和華說:到那日,我要使太陽在中午時落下,在白天的時候,大地變成一片黑暗,
我要將你們的節期變成喪期、使你們的歡歌變成哀歌,
我要讓你們所有人都腰束麻布、頭髮光禿,
我要讓你們悲哀的像死了獨生的兒子一樣,這日最終將是你們悲苦的日子。
耶和華說:看吧,日子將到,
到時我會使饑荒降到這地上,
不過這個饑荒不是因為缺少糧食,也不是因為缺少水喝,而是因為不能聽到我老耶的話,
他們將從這海漂流到那海、從北邊漂流到東邊,
他們來回奔跑,想找我老耶的話,但是都不可得。
到那日,美貌的少女和年輕的帥哥都會渴得發暈,
那些指著撒瑪利亞的罪起誓的人,有些指著但的神起誓,有些指著別是巴的道起誓,
他們都將跌倒,永遠不能再起來。
本章完。
這段話前面以富人權貴欺壓窮人為由懲罰以色列,最後卻又變成指責拜偶像的人,作者寫著寫著,寫跑題了還不自知,不過那些被擄的以色列人不會聽那麼仔細,他們可能還會誇讚作者(神),既為窮人考慮,又批評了拋棄民族信仰的人。他們就是沒想到,神既然那麼憐憫窮人,為何在懲罰富人權貴的時候都要帶上窮人當炮灰呢。其實在當時,富人權貴只佔極少數,大多數都是受欺壓的窮人,這些先知書寫神懲罰富人權貴,窮人們聽著雖然很高興,但是以色列被滅亡、以色列人被擄,實際上他們窮人才是真正「受懲罰」的主體。
另外,同樣是被擄之人,富人被擄後,過好日子或做輕鬆事情的機會更多。比如但以理書1:3說,王吩咐太監長亞施毗拿,從以色列人的宗室和貴胄中帶進幾個人來。你看,這裡就寫有好事要找宗室和貴胄的人。雖然我們前面說過,但以理書並不真實,也是編的故事,但確實是這樣,富人有好事、輕鬆工作要找僕人的時候,他們也更願意找曾經富貴的人。他們會認為這些人更有素質、更適合做那些高級的事情。相反,窮人一旦被擄後,基本上生生世世就很難有出頭的日子。
第4-6句,作者應該是想批評富人與權貴,說他們欺壓窮人,使窮人沒日子過,但是事實上按他寫的內容看,卻是在批評奸商,整天就想著開市出去賣糧食,還有廉價收買奴隸,倒沒有寫他們有暗搶明奪、欺辱霸凌等壓迫行為。因為當時是奴隸制社會,也許作者對一般的統治壓迫視為正常,覺得不值一提,只有奸商行為才是應該大書特書的。
月朔和安息日在以色列人傳說中是祭拜耶和華的日子,按規定這些日子是除了祭拜耶和華外什麼事都不可以做的,買賣東西更不行,這叫做為耶和華守安息日,別的節期就叫做守節。利未記23:3說:第七日是聖安息日,當有聖會,你們什麼工都不可作,這是在你們一切的住處向耶和華守的安息日。尼希米記10:31說:這地的居民若在安息日,或什麼聖日,帶了貨物或糧食來賣給我們,我們必不買。
我們前面說過,安息日是窮人們為了要休息想出來的、是他們期望的,實際上以色列在列王時期和以前都沒有嚴格的守安息日制度,後來亡國被擄後更不用說,在異國他鄉誰能守什麼安息日呢。他們在被擄之後感覺生活特別艱苦,對安息日就更加渴望,四大先知書裡,除但以理書之外,都有專門提及要謹守安息日。但是因為安息日實際上並不是以色列人的傳統節日,所以在後來以色列人歸回後的很長時間內並做不到遵守安息日。先知書有些部分強調要守安息日的,是寫於以色列人歸回之後的,尼希米記更是明顯寫於以色列人歸回之後,那些作者們就是因為當時窮人們過不上可以休息的安息日,才想方設法借神的名義呼籲以色列人要守安息日。後來幾百年間,隨著先知書漸漸普及和被普遍承認,守安息日才真正成為大部分以色列人的共識。不過因為以色列人後來的命運一直比較坎坷,大部分時間他們沒有形成國家,所以他們能享受到安息日休息待遇的並不多。
第5句前半句原文是用問句形式寫,指奸商們在祭拜耶和華的日子不好好向神悔罪認錯,反而迫不及待希望節期快點過去,好去做欺詐騙人的生意。
第5句後半句說用小量器賣出糧食,用大舍客勒收錢,這點大家應該都知道什麼意思,就是用假稱和假升鬥做生意,賣出的就量少,收進來的也稱少。比如說賣出去一升面,其實是零點八升;明明別人付了八舍客勒,他一稱,說才五舍客勒。
我們這裡寫大舍客勒,就是大法碼的意思,和合本翻譯成戥子,這是不對的,戥子是中國古代宋朝時發明的一種小杆稱,專門用來稱量金、銀、藥品和香料等貴重東西,跟西方人普遍用天平稱是不同的。以西結書45:10-12說,要用公道天平、公道伊法,五舍客勒要等於五舍客勒,十客舍勒要等於十舍客勒。這裡說有大舍客勒的意思就是說他們的法碼不標準。
第6句說用銀子買窮人、賣給別人壞的糧食,這些確實是古時奸商的行為,中間部分說用一雙涼鞋換窮乏人好像有點不符合事實,哪個窮乏人會為一雙涼鞋把自己或親人賣掉呢。阿摩司書2:6說:他們為銀子賣了義人,為一雙鞋賣了窮人。所以這裡的意思不是說窮人為了一雙鞋把自己賣掉,而是說富人為了一雙鞋把奴隸賣掉,說明奴隸的命有多麼卑賤,還不如富人穿在腳上的一雙鞋。
第7句說耶和華指著雅各的榮耀起誓。在聖經裡,耶和華起誓一般都是指著自己的永生或者自己的名字,這裡為什麼寫指著雅各的榮耀起誓呢,經學家們有好幾種說法,一種說雅各的榮耀就是神自己,因為雅各是榮耀神的,一種說雅各的榮耀是指迦南這片土地,一種說是指雅各的驕傲自大。這三種說法裡最後一種稍貼近原意。在這裡雅各應該是指代以色列人,雅各的榮耀在rsv版本裡是寫成驕傲,在這裡應該是指代他們所犯的罪,雅各的榮耀,就是後面說的「他們所做的一切」同樣的意思,指著雅各的榮耀起誓,就是指著他們犯的罪起誓,說此罪不罰、誓不為神。當然這只是形象地說法,實際上「他們所做的一切」是不能指的,比如他們在各處做了十萬件壞事,難道還真的跑到各處去指十萬次嗎。
第8句說大地震動、地上的一切都上下翻騰,這當然是在說以色列人要受到大災禍。很多經學家都說作者寫的是地震,其實作者只是在比喻,就像以賽亞書30:28說「他的氣如漲溢的河水,直漲到頸項,要用毀滅的篩籮,篩淨列國」,我們可想而知,這句話只是說要使列國遭受大災、很不安寧,並不是真的要拿篩籮去篩列國。
第9句說要使太陽在中午時落下,白天變成黑夜。作者這麼寫只是為了形容災禍降臨時的悲慘,並不是說太陽真的有在中午時落下。先知書裡類似的寫法有不少,比如以賽亞書13:10寫:天上得眾星群宿,都不發光,日頭一出,就變黑暗,月亮也不放光。約珥書3:15寫:日月昏暗,星宿無光。同樣這種描述,這個作者挺有自己的想法,別人只寫太陽變黑暗,他要寫太陽在中午的時候落下來。
話說,仔細一想,作者寫的也沒錯啊。太陽在中午時升到最高,午後當然要往下落,等太陽整個落下山之後,白天當然就變成黑夜。看來他寫的反而比別人寫的還要合理一些呢。
第11句後半句和合本說: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最後部分說因為不聽耶和華的話翻譯不以,前面說不是因為缺糧和缺水,後面說是因為缺耶和華的話。饑荒不是因為缺糧和缺水,是說以色列人被擄之後日子艱難,但不是因為糧食沒有收成,也不是因為天不降雨,而是因為他們是當奴隸的,幹得苦幹得累,收穫不是自己的,他們把這當作耶和華不理他們。
我們從詩篇可以看出,以色列人被擄之後,很多人長年向耶和華祈禱,但是都沒有反應。很多人甚至從小求到老,問耶和華你要不理我們到幾時呢,最終到死去也沒有看到耶和華來救他們。這裡說的缺耶和華的話,意思正是說耶和華不理他們,這話相當於向被擄的以色列人解釋,為什麼你們求神沒有神應,是因為神不給話給你們。
第12-13句說他們漂流到這裡、漂流到那裡,都找不到耶和華的話,意思是都得不到解救,以至本來應該是充滿活力的年輕人都乾渴發暈。
第14句前半句和合本說:那指著撒瑪利亞牛犢(原文作罪)起誓的說:但哪,我們指著你那裡的活神起誓;又說:我們指著別是巴的神道(神:原文作活)起誓。原文寫罪,翻譯給改成牛犢,可能是翻譯覺得按「罪」不好理解,其實這裡的「罪」就像第7句說的雅各的榮耀一樣,不是指一樣事物,所以就用「罪」一個字概括之。我們從後面的內容可以看出,這個罪包括向但的神,又包括別是巴的道,這兩樣應該只是列舉出來代表的,按整卷阿摩司書,沒有列出來的起碼還有伯特利的牛犢、吉甲的偶像,所以說和合本把罪改成牛犢是不對的。這句話中說別是巴的道是什麼,因為整部聖經裡只有阿摩司書說,沒有別的資料可以參考,所以不大清楚作者原意指的是什麼。我想不管是什麼,大概率是他自己編出來的,否則其它先知書怎麼都沒有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