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陰間的權柄為什麼不能勝過彼得

2020-12-04 每天學習身體好

第16章第三段,彼得認耶穌為基督。

作者說,耶穌到了該撒利亞腓力比的境內,就問門徒說,人說我人子是誰。他們回答,有人說你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你是以利亞。又有人說你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裡的一位。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原文:門),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當下,耶穌囑咐門徒,不可對人說他是基督。

本段結束。

在前面「施洗約翰的死」的故事中,提到希律娶了兄弟腓力的妻子,這個腓力是分封王希律同父異母的哥哥,原來全名是「希律·腓力」,他也是分封王之一,他的封地是以土利亞特拉可尼地區,在加利利東北、敘利亞西南。後來可能為了討好羅馬皇帝,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凱撒利亞腓力比」。這段話中說的「該撒利亞腓力比」,就是指腓力。

這個故事的原版在馬可福音8:27-30,我們從馬可福音只有四句話、馬太福音卻有八句就可以看出,馬太福音的作者又對其進行了很大的擴充。

路加福音9:18-21抄了本故事,基本跟馬可福音一樣,只是沒有寫耶穌往哪裡去,也沒有寫耶穌在哪裡的境內。他的這段話是接在耶穌使五千人吃飽之後,然後說耶穌在禱告,門徒也在那,他就問門徒「眾人說我是誰」。

第13句說這個故事發生的時候,耶穌已到了該撒利亞腓力比的境內,但是按照馬太福音8:27,那時耶穌和門徒還是在去該撒利亞腓力比村莊的路上。

馬太福音中,作者問門徒:「人說我人子是誰」,又「我」又「人子」,看著挺彆扭是吧。在馬可福音中沒有寫「人子」,只寫「人說我是誰」。我們以前說過,什麼「人子」的稱呼,馬可福音的作者應該學自以西結書。在以西結書裡寫神跟以西結說話開始必稱呼他為「人子」。不過在馬可福音中,寫到「人子」並不多,到馬太福音、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中,寫耶穌自稱為「人子」之處就特別多。經學家和基督徒們因為新約裡的耶穌經常自稱「人子」,就將這個稱呼神聖化。其實人子又有什麼神聖的,就是人的兒子的意思,在以西結書裡寫神稱呼以西結為「人子」,其實是等於寫神稱他為「人」而已。

第14句門徒回答耶穌,說人們怎麼看待耶穌,馬可福音寫施洗約翰,或以利亞,或先知裡的一位,馬太福音給加了一個耶利米。馬可福音作者的意思是百姓把耶穌當作先知,就舉了一個新約時期的例子和舊約時期的例子,馬太福音作者是最喜歡引用先知書裝神弄鬼的,他就自己又加一個先知書裡的先知。本來舉例子舉多一個還是少一個都無所謂,但是如果這真的是耶穌說過的話,當然是不能隨便加個例子的,他隨意添加,就說明都是編造的。

作者舉的幾個先知的例子,我們以前說過,以利亞是虛構的,耶利米也是後人編出來的,只有施洗約翰確實是新約時期加利利地區的一個「救世主」,可惜的是這個「救世主」連自己都沒救了,只不過出了點名、還沒有真正風光過,就被分封王希律捉去處死。另外,前面我們說過,耶穌也是假的,是新枝派虛構出來供他們教派信徒敬拜的「救世主」。只是同樣非常可惜的是,因為後來他們新枝派的人並沒有得到拯救,所以他們沒辦法,只能把耶穌編死,然後再編他復活、升天,說以後他們新枝派的人可以憑耶穌進到天國。

第16句說彼得回答耶穌,說他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在馬可福音中只說「你是基督」,沒有「是永生神的兒子」這句。作者這句話相當於是說,百姓把耶穌當先知,而門徒知道耶穌不止是先知,還是基督。這句話的意思是要向人們推進對耶穌的認識,不過這種推進認識其實並沒有什麼必要。

我們前面說過,「基督」是一個希臘語名稱,就是神的受膏者的意思,在舊約中,神的受膏者基本就是指代王。因為在舊約中期望的王同時也是彌賽亞,所以「基督」也有彌賽亞之意。而「耶穌」就是神的救主的意思,簡稱救世主,也是指先知書裡幻想的彌賽亞。「基督」跟「耶穌」稱呼的區別,只是基督有更明顯的「王」的意思。為什麼作者要把「耶穌」編成「基督」,其實正說明世上並沒有神,所以作者才會對世俗之中「王」的稱呼有如此的執念,一定要把他們編出來的救世主再加上個「基督」的稱號。如果說真的有創世之神和神的兒子,他們又怎麼會惦記著當俗世之王呢。

在馬可福音中,下面接著就是最後一句,說耶穌警戒他們,不要告訴人。意思就是說耶穌是基督的事情要保密。作者這只是故作神秘,明明他都寫在書上給眾人看,還說不要告訴人。前面還有很多處寫耶穌救了人吩咐他不要告訴別人,都是一個用意。

第17-19句是馬可福音裡沒有的,也就是說,是馬太福音的作者添加的。

第17句說「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第16句話彼得說耶穌是基督,這話並不是彼得自己看出來的,也不是別人教他這麼說的,而是神教他那麼說的。

在聖經裡,「耶穌」經常要以「別人」的話來證明他的身份,這是因為作者也知道,「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相信的人少,他要借別人的話來增加他所寫之事的可信性。其實作者這麼編是完全沒必要的,因為如果真的有神的話,他可以輕鬆地用神通來證明他自己,根本不需要人來證明。比如按聖經所寫,神的最大用處就是能夠拯救人,可是眾所周知,在歷史上人從來沒有得救。神只要早點施出他的拯救,自然人人都會相信他,他怎麼不那麼做呢。正是因為並沒有神、並沒有那樣的神通,所以就算以色列人編出最厲害的創世大神,幾千年來也無法實現他們幻想的美夢。

在三部對觀福音書中,除了耶穌之外,就屬彼得的戲多。比如第8章寫耶穌救彼得的嶽母,第14章寫彼得在海裡走向耶穌,第15章寫彼得問耶穌比喻的意思,還有本章、及後面第17、18、19、26章都有彼得的戲。福音書裡編耶穌有十二大門徒,但是因為作者比較死板,每次需要耶穌的門徒當龍套演員時,總是讓大弟子彼得出演。到後來的約翰福音中,這點才有變化,給腓力、安得烈等也編一些戲,但是十二個門徒還是大部分都沒有戲。如果說真的有耶穌和十二個門徒,他們的事跡應該很多才對,怎麼可能只有彼得有一些事跡呢。從這些我們就可以看出這些人和事都是作者虛構出來的。為什麼十二門徒大部分都沒有故事,這是因為古人的創作能力有限,顧不到那麼多人。

這句話中耶穌稱彼得為「西門巴約拿」,「巴約拿」就是約拿的兒子的意思,意思就是說彼得的父親是約拿。約翰福音的作者估計沒有認真讀馬太福音,他在約翰福音1:42、21:15兩處稱彼得為「約翰的兒子西門」。聖經裡給一個人編兩個不同的父親或者母親的地方很多,比如撒母耳記下11:3、12:24寫所羅門的母親是以連的女兒拔士巴,歷代志上3:5卻說所羅門的母親是亞米利的女兒拔書亞。還有按馬太福音,耶穌的爺爺叫雅各,按路加福音,耶穌的爺爺叫希裡。

對這種問題,經學家和基督徒一般都不看作是聖經的矛盾,而是想辦法為其辯解。他們的辯解辦法通常是說一個人有幾個名字,但是耶穌的爺爺不同這件事,兩個族譜明顯差別太大,就不能用一個人有兩個名字來解釋,他們就說一邊是爺耶穌爺爺的譜系,一邊是寫耶穌外公的譜系,這種說法看起來好像勉強能說通,但是兩個譜中都有撒拉鐵和所羅巴伯,最後又都記到大衛,這點又解釋不同,總之假編的東西就是這樣,問題太多掩蓋不完。

第18句說「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原文:門),不能勝過他」。我們前面說過,「彼得」的意思就是巖石,新枝派的教會要建立在巖石之上,就是指他們的教會將很穩固之意。後半句說「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其實原文是「陰間的門不能勝過他」。

作者為什麼要說「陰間的門不能勝過他」,是為了引出下一句,也就是第19句說「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陰間的門不能勝過他」,就是因為「他是管天國鑰匙的」,「管天國鑰匙的」,也就是管「天國的門」的,按照神理,「天國之門」當然要勝過「陰間之門」。

我們在前面說過,耶穌首徒的原型是埃及神話中把守天堂大門的Petra,馬太福音作者把「守天堂大門的」寫成「管天國鑰匙的」,可以說基本沒有變化。

由以上意思我們可以知道,和合本將原文的「陰間之門」改成「陰間的權柄」,實際上是理解錯誤和翻譯錯誤。

第19句後半句說「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捆綁和釋放在以色列人的語言習俗裡,相當於懲罰和救贖。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耶穌的門徒在地上有懲罰和救贖的權柄,他們懲罰的在天上也要懲罰,他們救贖的在天上也要救贖,有點替天行道之意。

我們上面說過,彼得其實是虛構的人物,虛構的人物能有什麼權柄呢。不過福音書既然將耶穌和門徒編出來,他們教派的信徒當然當他們是真有其人。作者這麼寫,就是想讓信徒們覺得他們信仰的耶穌了不起,耶穌的門徒也很了不起。既然他們都這麼了不起,那麼當他們的追隨者就不僅臉上有光,而且還能得到救贖,這麼划算的事,何樂而不為呢。當然,作者哄騙本教派信徒的話,對敵對教派的信徒也有恐嚇和忽悠的作用,說不定有些人因為他的話,就「棄暗投明」,投向他們的教派。

作者的話看起來雖然有點不明覺厲,但是有個地方是不符合神理的。按照神理,凡能進天國的人都是義人,他們也永遠不會變壞,既然這樣,天國又何需捆綁呢。如果說天國的人會變壞、也需要捆綁,那麼天國跟我們現在的地國有什麼不同,要是沒什麼不同,他們又何必要嚮往天國呢。

第18-19兩句只有馬太福音裡有,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裡都沒有。在三部對觀福音書中,只有馬太福音16:18和18:17兩處提到「教會」。同時,16:19說「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這句話在18:18也又再復現。第18章的那段話也是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裡都沒有的。在福音書中,普遍將稅吏和罪人視為可拯救的對象,18:17卻將稅吏視為外邦人,與其它內容不符。綜上所述,這兩句話和第18章的那段話應該都是後來的作者添加上去的,原始版本上並沒有。

第四段,耶穌預言受難和復活。

作者說,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彼得就拉著他說,主阿,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原文寫作靈魂)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人子要在他父的榮耀裡,同著眾使者降臨。那時候他要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人,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看見人子降臨在他的國裡。

本段結束。

第21句就是耶穌「預言」自己要受難,要被殺死,然後第三日復活。如果按照馬可福音15:42、約翰福音20:1寫,耶酥在星期五被葬,星期天早晨就被發現墳墓已空,那是一日兩夜,確實可以說是第三日復活,但是按馬太福音12:40說「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裡頭」,就不能說第三日復活。三日三夜頭尾至少要第四日,如果不是零點零分處死的,則要第五日嘛。

馬可福音8:31寫「過三日復活」,這樣是符合三日三夜,但是跟馬可福音15:42又不符合。路加福音9:22也寫第三日,估計這幾個作者「過三日」和「第三日」的區別搞不大清楚。

第22-23句說彼得拉住耶穌不讓他去耶路撒冷,說這樣就不會有事,而耶穌則罵彼得是被撒但附體,說他為了人意而阻礙神意。在馬可福音8:32-33寫得稍簡單一些,前面沒有具體寫彼得怎麼相勸,後面寫耶穌斥責彼得的話少一句「你是絆我腳的」。路加福音前面就沒有寫耶穌要去耶路撒冷,後面也沒寫彼得勸他不要去和耶穌斥責彼得的話。

第24-25這兩句有人可能看著覺得有點熟悉,這是在馬太福音10:38-39已經引用過的。前面我們已經說過,背十字架是指要有決心赴死的意思,在這裡則更明顯,因為第21句說耶穌要被殺,而第24句又說要舍已。實際上羅馬帝國的釘刑並不用十字架,而是用T字架或X字架,基督徒對十字架的崇拜應該是來源於異教徒。

第25句說凡要救自己生命(原文寫作靈魂)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這句話接著前面一句,意思應該是說,愛惜自己生命的人終會死,而為傳教付出生命的人他的靈魂能夠得救。

第26句和合本說:人就算賺得全世界,但若是失去了生命,那又有什麼用呢,人有什麼可以拿來交換生命的。這句話是看重生命,跟前面說要去赴死的意思完全背逆,其實這裡的生命就應該按原文的意思來翻譯,指人在世上賺得最多,若失去永生的靈魂,那就得不償失,因為永生的靈魂是無價的,用什麼都不可交換。

這句話有意義的前提是人真的存在永生的靈魂,而且只有信他們教派的人才會不失去永生的靈魂。這點我們以前已經多次討論過,當然是沒有根據的。

第27句說當基督和眾天使再臨的時候,各人都會得到應有的報應。在神的榮耀裡,是指下次來的時候不再像這次那麼窩囊,到時只有他放火燒死人而不會再被人釘死。這句話就相當於啟示錄裡寫的末世,只不過這裡沒有寫明末世。

或者也可以這麼說,在福音書裡其實還沒有明確的末世說法。福音書是沒辦法要把耶穌編死,然後就像灰太狼每次失敗後都要喊「我會再回來的」那樣,想像著神再次派天使降臨時可以拯救猶太人。這跟舊約的先知書裡幻想神來拯救以色列人沒什麼兩樣,不過到有人編使徒書信的時候,他們又給末世加上了天地毀滅的情節。

作者盼望的基督再臨是在什麼時候呢,第28句說:站在這裡的,有的人還沒有死之前,人子就會降臨在他的國裡。馬可福音9:1則說,有的人還沒有死之前就能看到神的國降臨。人的壽命就算最長命也不過百來歲,那麼意思應該是在百年之內基督就要再臨,不過我們都知道,近兩千年來,每天都有基督徒幻想末世來到和基督再臨,事實上他們都沒有猜準。

馬太福音10:23說,有人在這城逼迫你們,就逃到那城去,我實在告訴你們,以色列的城邑,你們還沒有走遍,人子就到了。

這兩句話差不多,作者的想法都是忽悠信徒,讓他們覺得基督再臨已經不遠,他們可能還沒死的時候就能得救。這樣的話,已經加入他們教派的人如果想要離開時就必定會猶豫不決、怕丟掉得救和去天國的機會,而其它教派也許有些人希望能在世的時候就得救,就可能會來加入他們。

至於具體基督什麼時候再臨,他們也不敢說準。因為說準是哪天,到時沒有再臨,這個騙人的把戲不就被揭穿了嗎。所以馬可福音13:32說,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

有人可能會問,耶穌預言受難和復活是不是真的。當然是假的了,作者能編後面的詳細內容,還不能編前面的內容簡介嗎。如果這樣的預言都會相信,那也太容易受騙上當了吧。

相關焦點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耶穌揀選十二門徒
    他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並給他們權柄趕鬼。這十二個人有西門,耶穌又給他起名叫彼得。還有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又給這兩個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羅買,馬太,多馬,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達太,並奮銳黨的西門。還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本段結束。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神」知道植物為什麼晚上生長速度快嗎
    這段話的馬太福音版本在13:31-32,路加福音的版本在13:18-19。這裡寫的「芥菜種」,跟馬太福音裡寫的「稗子」一樣,都是將中國人不熟悉的東西翻譯成中國人熟悉的東西。芥菜起源在亞洲,有人認為是印度,有人認為是中國,總之不是西亞,歐美各國很少栽培,這段話中的芥菜,各英文版翻譯的是芥末。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為什麼「門徒」說不如不娶
    這段話的第7、9句大家應該熟悉,因為在馬太福音5:31-32論離婚那一斷已經說過。馬太福音在第10章以前從馬可福音東摘西摘寫過不少事,在第12章以後又按順序從馬可福音抄襲,所以有不少內容都是寫了兩遍。在前面第5章論離婚那裡,作者只抄了兩句,不過這裡卻抄了馬可福音10:1-12的整段,還加了幾句自編的話。
  • 如何理解基督教《使徒信經》中的「降在陰間」?
    《聖經》沒有特別記載耶穌在這一天的工作,或許教會的信仰告白《使徒信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的方向——「降在陰間」。那麼,《使徒信經》中所提到的「降在陰間」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直以來令許多人困惑不已,甚至是眾說紛紜,以至於用人意曲解聖經,導致這一真理漸行漸遠,模糊不清。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入口的不能汙穢人是什麼意思
    耶穌就叫了眾人來,對他們說,你們要聽,也要明白,入口的不能汙穢人,出口的乃能汙穢人。當時門徒進前來對他說,你知道嗎,法利賽人聽見這話,很不高興。耶穌回答說,凡栽種的物,若不是我父栽種的,必要拔出來,任憑他們吧,他們是瞎眼領路,若是瞎子領瞎子,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裡。彼得對耶穌說,請將這比喻講給我們聽。耶穌說,你們到如今還不明白嗎。
  • 詞義溯源丨聖經中那些傻傻分不清的概念
    但這一表達又常常讓那些不明白聖經的人誤解,自然聯繫殺人放火、盜竊搶劫的罪,一定程度阻礙了福音的傳講。和合本還有些地方是錯誤翻譯,如馬太福音11章12節,原文是「從施洗約翰到如今,天國被暴力奪去,暴力的人奪取了它」。路加福音4章1節,原文是「耶穌滿有聖靈」 ,而不是「耶穌被聖靈充滿」 。路加福音 10章18節原文「我看見撒但從天上墜落,像閃電一樣」,原文沒有「曾」。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作者為什麼寫耶穌趕走買賣人
    馬太福音寫耶穌先潔淨聖殿,然後出城去伯大尼,第二天再咒詛無花果樹,而馬可福音寫耶穌進城看了一下聖殿就先出城去伯大尼,第二天先咒詛無花果樹,再潔淨聖殿。路加福音則寫耶穌在進城前先為城哀哭,然後潔淨聖殿,接著沒有寫咒詛無花果樹。最特別的是約翰福音,作者寫耶穌曾(起碼)三次到耶路撒冷,這事是發生在第一次去的時候。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為什麼新約規定人不能離婚再娶或再嫁呢
    這段話的前兩句是馬太福音自創,後兩句來自馬可福音9:43-47。在前面解讀鹽和光那一段的時候,我們已經提到過後面的這幾句話,因為在馬可福音中,這幾句話之後就是講鹽的話。身體的一部分,在馬可福音中舉的例子是一隻手、一隻腳和一隻眼,馬太福音只抄其中的兩個,一隻腳他不抄,不知他是覺得不必舉那麼多的例子,還是說把一隻腳的例子放到他設計的情景中不合適。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兵丁拿得出珍貴的紫袍戲弄耶穌嗎
    為什麼福音書會表現出恨猶太人不恨外邦人、反而美化外邦人這樣的觀點呢。在解讀先知書的時候我們就說過,有些被擄以色列人盲目幻想列王時期的美好、以為只要歸回到以色列就能過上好日子,這樣的想法根本是不現實的。等他們歸回後慢慢就會知道,大部分窮人的生活並不能改善。因為當時的社會發展階段決定,大部分人不管在哪裡都是要當奴隸,而奴隸不是受外邦人欺壓,就是受他們自己人欺壓。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耶穌在暗中說話嗎
    再說,神要告訴人怎麼做,為什麼要在暗中說,他就不能光明正大地在明處說、給教徒們做個好榜樣嗎。他自己在暗中說,怎麼好意思讓人們要在明處說、要在房上宣揚呢。為什麼作者要寫耶穌在暗中說話呢,因為事實上耶穌並不存在,「他」根本不能在明處說話。就像舊約裡寫的神一樣,因為他子虛烏有,所以他沒有話能在明處說,有什麼話都只能先「告訴」「先知」,然後由「先知」告訴給人們。
  • 福音恩典丨主耶穌的醫治大能,表明他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
    第八個神跡:馬太福音9章20-22節,馬可福音5章25-34節路加福音8章43-48節。第九個神跡:馬太福音9章18-19,23-26節,馬可福音5章22-24,35-43節,路加福音8章41-42,49-56節。第十個神跡:馬太福音9章27-31節。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按此說法,基督是否永遠不會再臨
    不過經學家也許會說,不能排除有人的腦迴路特別長要過幾天才驚嘆,或者前幾次那個門徒都沒有去聖殿,這次是他第一次去,那也由得他們說吧,他們總是善於為聖經辯護。路加福音21:5-6不知是否覺得原文有所不妥,他不寫門徒出來時驚嘆聖殿的龐大和輝煌,而是說有人談論到聖殿的漂亮,耶穌就說將來聖殿要被拆毀。
  • 耶穌的門徒-彼得
    路加福音 5章8/10節 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 耶穌對西門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約翰的兒子西門和弟弟安得烈的性情完全不同,當安得烈把耶穌介紹給西門時,耶穌給他一個新名:彼得,他沒有太大的反應。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數點文士和法利賽人的過錯(中)
    這句話在路加福音11:52是說:律法師把知識的鑰匙奪去,自己不進去,也不讓別人進去。第14句說他們侵吞寡婦的家產、假意作很長的禱告,要受更重的刑罰。這句話是抄自馬可福音的,在馬太福音裡有的版本有,有的版本沒有,中文版則寫在備註裡。
  • 聖經解密:信上帝就沒有災難了嗎?
    仁慈的上帝為什麼不阻止災難?其實相關的問題,之前已經略微討論過,但最近又有人問起,今天就再儘可能全面的討論一次!聖經上記載,人類的第一次災難就發生在伊甸園中,亞當夏娃偷食禁果的時候,人類因此失去了永生的機會!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耶穌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嗎(中)
    另外在好幾節經文裡,聖經執筆者用另一個希臘語名詞XULON去描述那件處決耶穌的刑具(使徒行傳5:30、10:39、13:29、加拉太書3:13、彼得前書2:24等等)。這個詞的意思跟STAUROS一樣,也是指木頭或棍棒、樹木。比如使徒行傳5:30,英文版直接就翻譯為耶穌被掛在「a tree」上,顯然作者的意思最多是指木柱,而不是指十字架。
  • 馬太福音丨教會肢體要活出基督耶穌豐盛的屬靈生命
    十字架廢掉了冤讎馬太福音是新約聖經的開篇,主題是「耶穌基督,救贖的君王」,第一章介紹耶穌基督的家譜是從亞伯拉罕開始的,亞伯拉罕是信心之父。主耶穌降生之前,只有猶太人閱讀聖經,外邦人與基督無關,舊約應許與外邦人無關[弗2:12,16-17]。馬太福音最早的受書對象是猶太人,所以在這四卷福音書中唯一提到「天國」一詞,其他的福音書一次也沒有出現!馬太福音12章(含)之前的經文是專門針對猶太人的教導,雖然有些屬靈原則和屬靈意義同樣適用於歷世歷代的教會,但卻不是針對教會講的!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預言施洗約翰誕生(上)伊利莎白名字的由來
    第3句的意思是說作者讀過「馬可」、「馬太」寫的福音書後,他對這些事從頭做了調查,寫了自己的版本出來,向讀者保證他所寫的都是真實的。實際上我們知道「路加」只不過是根據馬可和馬太福音然後進行再創作而已,並非真的他有進行過什麼調查。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猶太人的習俗安葬死人時要塗膏油嗎
    但這個考古信息本身未必可信,因為基督徒為了證明聖經記載的歷史,虛構了很多考古信息,比如說摩西度紅海的考古信息,還有摩西杖擊磐石出水的考古信息等。他們除了說找到該亞法的屍骨罐,還說找到耶穌的兄弟雅各的屍骨罐。如果說該亞法的屍骨罐還讓人半信半疑,耶穌的兄弟雅各的屍骨罐則肯定是虛構的。耶穌都不存在,哪裡來的耶穌的兄弟呢。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癲癇是被鬼附體嗎
    耶穌進了屋子,門徒就暗暗的問他說,我們為什麼不能趕出他去呢。耶穌說,非用禱告、禁食,這一類的鬼,總不能出來。本段結束。這段話的馬太福音版本在17:14-21,路加福音的版本在9:37-43。在馬太福音的版本裡,是寫這個人得了癲癇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