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嶸
(本報評論員)
國家的競爭力歸根到底需要的是科技,是創造力,而不是靠一張嘴把一樣東西說成什麼樣子。
羅永浩近日公布了其第二場直播帶貨數據:直播支付交易總額約4000萬元,累計觀看人數約1150萬。而這相較其4月1日的首場直播成績(1.1億元交易額和4800萬觀看人次)分別大幅下滑64%和76%。
從羅永浩宣布開始進入直播電商行業開始,就引起了外界的高度關注。而羅永浩也在第一次直播前也進行了多輪次的預熱,在直播當晚,羅永浩的流量爆表,成交額也高達1.1億元人民幣。其中信良記小龍蝦一躍成為直播帶貨的爆款寵兒,自上架起內10分鐘銷售量達到11.2萬單,小龍蝦商品總銷售高達2043.1萬元人民幣。
羅永浩創業已經多次了,這次似乎找對了路子,儘管第二場沒有首秀那麼火爆,但看起來也是業績不俗。羅永浩選擇什麼樣的行業,做什麼樣的工作,這個是他個人的選擇,但是如果我們把這件事情放到整個中國的經濟大環境中看,則難免有更多感慨。
羅永浩已經是一個「久經沙場」的商場老將。從英語培訓到設計手機、從電子菸到抑菌材料都有涉獵,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恐怕是他創辦了錘子科技,製造出「錘子」手機。從羅永浩的選擇來看,基本上當下熱門(來錢)的行業,也就是所謂的「風口」。
不難看出,前面的風口尚是製造業和科技行業,可是羅永浩卻在這些行業碰得鼻青臉腫,一度爆出他負債6億的新聞。巨額虧損雖然和個人管理能力、科技研發等綜合因素有關,但也反映了中國製造業的現狀,即這個行業利潤薄,競爭激烈,淘汰率高。
從羅永浩先前的慘敗可以看出,目前的創業環境、資本環境並不好,所有風口幾乎都關閉了。人總是跟隨著利潤走,那麼利潤去了哪裡呢?電商直播看來是答案之一。
目前看起來大約只有直播電商「看起來」像風口。 2019 年起爆紅的李佳琦引燃了「直播帶貨」概念,一度讓 2019 年被稱為「直播電商元年」。而以薇婭、李佳琦、辛巴等為代表的一批網紅直播,年收入早已過億。
網紅直播能賺錢固然和他們的勤奮分不開,同時客觀上也促進了商品的流動,拉動了消費。但是如果利潤和資本大規模地開始往這個行業流動,對整個國家經濟來說,則不是好事。直播帶貨固然也有價值,但這個價值絕對不是核心的,有競爭力的。國家的競爭力歸根到底需要的是科技,是創造力,而不是靠一張嘴把一樣東西說成什麼樣子。
真正成為我們這個國家擔當的必須是製造業,是科技。我們的國家固然需要百花齊放,但以華為等為代表的科技企業才會成為國家的中流砥柱。當我們的資本對實業、科技、教育、健康行業趨之若鶩時,資本才真正發揮推動國家進步的作用。實業強國,科技強國,教育強國,而非房產或者網紅。
我們知道,整個製造業的利潤就這麼一點,電商直播碗裡的利潤分得多,那麼企業鍋裡得到的就少了。如果在直播這個層面幾億幾億的利潤被拿走,那麼企業很可能是在生死線上徘徊。在直播光鮮的背後,很可能是整個製造業的艱難生存。
因此,羅永浩投身網絡直播的熱鬧背後,其實是中國製造業舉步維艱的困境的真實寫照。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