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倦勤齋的秘密:乾隆砸重金建成,竟然一天也沒住過!

2021-01-09 生活綜合圈

最近上新了一款由故宮博物院與北京電視臺共同出品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除了鄧倫和周一圍很養眼之外,200年前精美絕倫倦勤齋也終於揭開神秘面紗!一路跟著節目探索歷史文化,從符望閣到迷樓再到倦勤齋,裡面的建築玄妙技巧,真真假假,正如乾隆的內心世界縮影,不愧是故宮中"秘密"最集中的地方……

乾隆皇帝曾夢想"幹60年皇帝,然後退位'頤養天年'",在18世紀,這個屬於皇帝個人的夢想,都在這座秘密花園——倦勤齋裡實現了!想必大家已迫不及待想跟著小編一起觸摸歷史、看看當時乾隆造夢的地方了~

①乾隆的江南夢

乾隆曾六下江南,在江南民間醉心於蘇杭的秀麗風光,倦勤閣就像是乾隆"江南夢的縮影",從竹黃工藝、竹絲鑲嵌、雙面繡、髹漆工藝,都滲透著江南草木泥土的芳香,融入了乾隆對江南深深的喜愛。小編想在時光長河裡的某一日,86歲的乾隆,站在倦勤齋的中央,無須再千裡迢迢趕往江南,倦勤齋就是他的江南吧~

②倦勤齋的一扇窗戶到底值多少錢?

說到倦勤齋的窗戶,那可是真講究!乾隆對江南十分眷戀,而最能展現江南氤氳之美的圖景,就在江南女子的纖纖素手中——雙面繡,一針同時繡出正反兩面一樣圖案的一種繡法。話說,乾隆是不是處女座,連一扇窗戶都這麼花心思!一針一線中展露細節的精妙極致之美,可謂費盡心機。

③金絲楠木雕刻成的"竹子"

乾隆曾六下江南,在江南民間微服私訪之際,乾隆也對於竹所代表的君子氣節以及江南建築的雅致之風極為推崇。倦勤齋100多平米裡幾乎全部都是竹編工藝,就連床和書架也都有竹絲鑲嵌和雕刻,猶如一個龐大的竹編博物館!聽說那竹簧像紙一樣柔軟,竹絲像頭髮一樣細密,最細的竹絲直徑僅0.025毫米!

④裸眼3D乾隆那會就有了

倦勤齋的天頂畫和通景畫,濃重的歐洲繪畫風格、奇妙的3D效果,這簡直是藝術的天地呀!爬滿藤蘿架的藍紫色藤蘿花、蔚藍的天空疊加相映、月亮門內庭院中的兩隻丹頂鶴、宮牆之外的遠山和藍天......畫中描繪的景象成為真實世界的一部分,在我們的視界裡"鮮活",仿佛看到春日的陽光、聽到草木在風中喧譁~~朋友們這波裸眼3D效果,說是藝術的巔峰與極致也一點不過分!

看到這已經讓小編深深懷疑人生了,倦勤齋所有震撼人心的美術與工藝技藝都令人望塵莫及!倦勤齋不愧是中國古代室內裝飾的最高峰、乾隆皇帝私人收藏的"陳列櫃"!在驚嘆工藝之美的同時不由令人感嘆一句,乾隆是真的有錢……

在倦勤齋裡的每一處細節裡,你都可以感受到一段歷史的神秘存在,看到乾隆像個孩子一般在自己親手構建的江南夢裡玩耍。隨著《上新了·故宮》首期節目的熱播,吸引了大量文化粉絲對於故宮"未開放區域"的好奇心。大家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V故宮|倦勤齋修繕記
    原文來源:微故宮,原文作者:吳雯欣,原文發布於2018年05月10日原文標題:V故宮 | 倦勤齋修繕記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下令翻修寧壽宮,預備將這裡定為他退位太上皇之後的燕居地。「殿曰養性,軒曰頤和,堂曰遂初,室曰得閒,閣曰符望,齋曰倦勤」,都是為其歸政尊養而修。位於寧壽宮花園最北端的倦勤齋,很難在紫禁城的地圖中尋到。而就是這所外表看去平平無奇的建築,卻聚合了當時建築內飾的諸多精湛工藝,不僅傾注了乾隆皇帝個人的審美雅趣,更凝聚著中國古代匠人的傑出智慧。
  • 故宮倦勤齋通景畫中的光影戲法
    故宮倦勤齋通景畫中的光影戲法  倦勤齋位於紫禁城寧壽宮花園北端,建於乾隆三十八年。建築由東五間、西四間兩部分組成,其中由西四間室內的西端面東有一個戲臺,圍繞戲臺的西牆、北牆及頂棚上有一幅通景畫。  通景畫又叫貼落畫,是清代乾隆時期皇宮最常使用的一種室內裝飾畫,其主要特點是在紙、絹上做畫,然後貼滿整個牆體和頂棚。
  • 倦勤齋:乾隆暗自隱藏的小秘密,世人恐無幾人知曉
    說起咱們的乾隆爺那可是真幸運的一位皇帝啊,上面有康熙和雍正遺留下來的遺產,下面自己可以遊山玩水,享受江南的美好,乾隆非常的鐘情於江南,他為了看江南,特意建造了倦勤齋,把江南搬到了這裡,倦勤齋:乾隆暗自隱藏的小秘密,世人恐無幾人知曉。
  • 乾隆在倦勤齋留下一件最大寶貝,專家們用三大「絕招」將其修復!
    乾隆皇帝在晚年的時候,住進了寧壽宮花園的最北端倦勤齋(倦勤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我工作累了,準備休息了),他還在這座建築中,留下了170平方米的一件巨大的寶貝,這件寶貝是什麼?故宮的專家為了修復這件巨大的寶貝,都使用了哪些絕招?您想要知道這件寶貝的名稱,還有專家修復這件寶貝,都用了什麼絕招,那就讓小編給您一一揭秘。
  • 極為寶貴的故宮倦勤齋室內貼雕竹黃工藝
    竹黃工藝原僅流傳於福建上杭地區,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年)高宗第一次南巡時,因採備方物入貢二四,「至於翻黃(竹黃)器皿,如几榻屏障之屬,愈出愈奇,則亦韌自乾隆南巡時也」二五。竹黃工藝在乾隆年間出現以後,以其新穎的形式、實用性強的特點受到帝王的喜愛,逐漸在宮中流行開來。
  • 太上皇的玲瓏密殿,倦勤齋
    趙聰 - 春江花月夜.mp300:00來自造聖紫檀藝術館它在故宮博物院(紫禁城)的東北部,即寧壽宮花園(俗稱"乾隆花園")的北端,珍妃井西側,面南向,北靠紅牆,是寧壽宮建築群的一個組成部分,名為"倦勤齋"。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建福宮花園中的敬勝齋而建。倦勤齋坐北朝南,面闊九間,卷棚硬山頂,覆綠琉璃瓦,黃琉璃瓦剪邊。
  • 鮮為人知的4個故宮小秘密,宮牆頂為何不落鳥,銅獅子為何垂耳朵
    作為北京的地標建築之一,故宮是國內外遊客們必去的打卡景點,這裡不僅有恢弘的古代建築群,以及種類繁多的珍奇文物可賞,還有濃鬱的歷史韻味可品,厚重的歷史記憶可尋。然而去過故宮的人不少,可真正了解它的人卻並不多。
  • 鄭板橋、齊白石皆甘願為「青藤門下走狗」,乾隆也是它的「粉絲」
    倦勤齋 藤蘿畫栩栩如生很多去過恭王府大戲樓的人,都能欣賞到屋頂的通景紫藤畫,坐在戲樓裡看戲,如同置身於藤蘿架之下。筆者曾坐於「紫藤花」下欣賞過崑曲《孤山夢》,說的是北宋詩人林和靖「梅妻鶴子」的故事,真箇是餘音繞「藤」,令人三月不知肉味。
  • 故宮首拍綜藝,處處小心還要腦洞大開
    《上新了·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與嘉賓蔡少芬探秘乾隆的倦勤齋。「我們不是在橫店拍,是在故宮拍。」為了有史以來第一檔進宮拍攝的綜藝節目,故宮多個部門總動員,這個大部分成員是90後的綜藝團隊也快變成了「治學團隊」。
  • VR重現故宮御花園盛景 在「虛擬花園」可親手搭木構畫彩畫
    今日故宮之中,尚有文華殿和永壽宮兩處可觀賞海棠。在御花園東南的絳雪軒前也曾有五株海棠。海棠花初放時顏色殷紅,待到微風徐拂,花瓣輕舞飛揚,恰似雪片紛飛,這便是「絳雪」二字的由來。雍正、乾隆等皇帝均在此寫就多首有關海棠的詩。VR將重現雍正和乾隆眼中的美景。
  • 故宮缺「鎮館之寶」?單霽翔:不突出特定文物
    ■ 2.8萬首乾隆詩稿開啟整理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昨日透露,故宮將開展藏品三年普查計劃,將對部分之前未徹底整理的文物藏品進行系統清理。2010年12月底,故宮完成了建院後第五次藏品清理,當時的數據顯示故宮藏品共1807558件(套)。很多在之前觀念中不屬於文物範疇的物品,如清代錢幣、帝後書法等都被納入了文物資料。
  • 《上新了·故宮3》鄧倫再現"一眼萬年" 魏晨化身最帥"督陶官"
    本周六20:30,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四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郭京飛將深度探索故宮裡的鏡像傳奇,不僅將揭開紫禁城中兩座「同款花園」的秘密,同時三人還將一起復現第一季節目中的「一眼萬年」名場面,令人期待。
  • 《上新了·故宮》:進故宮實地取景、深入未開放區域
    近50人的拍攝團隊從東、西華門進宮,大搖臂開進了午門;在周一空無一人的太和殿廣場上,鄧倫和周一圍悠閒地踱步;蔡少芬潛進了倦勤齋探索乾隆的秘密花園,王麗坤爬上了暢音閣後臺發現了古代威亞的奧秘……故宮有10年未向非紀錄片劇組開放過拍攝了。看過《上新了·故宮》節目的觀眾,都會驚嘆節目組竟然能夠進故宮實地取景、深入眾多未開放區域。
  • 上新了·故宮 | 宮裡的琺瑯,好想立刻擁有怎麼辦?
    如果說,故宮是琺瑯的老家那麼,帝王們就是琺瑯的老友小琅帶大家感受一下帝王偏愛琺瑯、五彩斑斕的貴胄生活吧乾·隆·花·園《上新了·故宮》第一期的主題叫「乾隆的秘密花園」於是跟隨鏡頭,我們來到了乾隆的花園也就是寧壽宮花園——乾隆給自己打造的私人養老院他把所有心愛之物都放進了院中的主體建築倦勤齋和符望閣倦勤齋一角,擺著【 銅胎嵌琺瑯三足圓鼎 】據說是根據史料按歷史原位擺放~↓↓↓
  • 神奇的「天球儀」,「乾隆皇帝」重金打造,猜猜是做啥的?
    「天球儀」(註:故宮珍寶)又是什麼東西呢?相信絕大部分朋友都是聞所未聞。當然,這並不奇怪。畢竟,"天球儀"屬於乾隆皇帝的御用之物。它到底有何用途?大家不妨接著往下看。圖為乾隆年間的金胎畫琺瑯杯盤。事實上,乾隆皇帝也是極為長壽。如此長壽的皇帝,興趣愛好亦是十分廣泛,也為後世留下了不少奇珍異寶。比如這把「金胎畫琺瑯開光西洋人物圖執壺」。它以黃金為胎,中西合璧,獨特又尊貴。
  • 乾隆用純金打造天球儀,千顆珍珠組成星象,耗費重金目的卻是這樣
    清代,特別是康乾盛世三代的科技研究都可以說是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康熙皇帝開了好頭,據說,康熙皇帝對於外國傳教士帶來的西方文化很感興趣,並且還能夠花費幾個月掌握了,據說康熙光是《幾何原本》就讀了20多遍,這是外國人的記載,沒必要為其吹捧什麼。
  •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開播,帶你探訪紫禁城的秘密
    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在萬眾期待之下於10月24日正式開播,觀眾對故宮的情懷依舊,對節目的期待未減。今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以全新的面貌慶祝紫禁城建成600年。
  • 搜狗輸入法故宮系列皮膚表情上線:帶你領略故宮神韻
    2017年底,辭舊迎新之際,搜狗輸入法聯合故宮博物院推出系列皮膚和表情。內容豐富萌趣,又不失風雅和文化厚重,為用戶獻上2018年第一道新年大餐。「海錯圖」裡「不是錯」,是萌萌海洋生物大百科也許你沒有聽說過《海錯圖》,但它卻是一本頗具現代博物風格的奇書,其作者聶璜是清代畫家也是一位生物愛好者,可以說是清代的「博物君」本人了。雖然書中不乏作者「奇思妙想」的部分,但仍然深受清朝歷代皇帝喜愛,被一直珍藏於故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