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老北京動手能力強,因組裝收音機獲獎破格參與人造衛星設計

2021-01-13 北京日報客戶端

汪紀亮是一位「老北京」,他從小生活在白塔寺一帶。同很多「老北京」一樣,今年76歲的他,給報紙寫過很多回憶文章,向讀者描述他少年時期看到的北京城。同很多「老北京」不一樣的,他還堅持著自己少年的愛好:愛動手,愛組裝電器。正是少年時期的這個愛好,讓他從一個無線電愛好者,成為中國第一代「航天人」,參與製造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實踐一號」以及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尖兵一號」的研製工作。如今在他家裡,還保留著自己組裝的一些電器,它們訴說著一段段不一樣的過往。

▍1984年榮獲航天部五院的嘉獎

因組裝收音機改變命運

1958年,還在讀小學五年級的汪紀亮,有一天到景山公園參加學校組織的勞動。休息的時候,他看到北京少年宮無線電小組正在招生,他去住在景山附近的姑姑家,借了支筆,畫了一張電子管收音機的電路圖,沒幾天他就接到通知,他被無線電小組錄取了。

在那個時候,一般家庭能有收音機都不容易,更不用說會畫電路圖,小小少年為何有這般本事?這源於汪紀亮的「家學」。

1939年,他父親和叔叔開了一家新華電料行,專修日本的電子管收音機,也就是「話匣子」。他母親也是做揚聲器的,汪紀亮從小就耳濡目染,對無線電有著濃厚的興趣。1956年公私合營後,他們家也成為西四區手工業合作社第五門市部,而生產車間就在他們家樓上。那個時候,十來歲的汪紀亮就能組裝「超外差式五管中短波收音機」,「1949年那會,大家使用的還都是礦石收音機」,礦石收音機是最簡單的無線電接收裝置。

1958年,為了給國慶獻禮,他父親和叔叔研製出一臺單管電子管收音機,此後還生產了一百多臺。當時《北京日報》還報導了這個消息。

在少年宮的無線電小組,汪紀亮學得得心應手。1962年,在北京六中讀書的汪紀亮,自製了一臺「六管半導體收音機」。在當時,一些超小型的元件,比如調譜器、變壓器、揚聲器以及印刷電路甚至收音機外殼,都是他自己動手製作的。這臺自製的收音機,參加了當年北京市電子學會主辦的「北京市半導體收音機製作展覽」,並獲得了三等獎。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收音機背後,還有一個美麗的故事。

1960年,汪紀亮進入北京六中學習,他的班主任是教俄語的老師,汪紀亮是俄語課代表。那時中蘇友好,學校鼓勵中國的學生們與蘇聯學生通信交友,汪紀亮在老師的幫助下,與莫斯科一位叫安娜的女學生建立了聯繫,兩人通過俄文寫信,聊得非常投機,一直通信達七年之久。儘管其中有過曲折和不幸,汪紀亮一家與安娜家人的友誼延續至今。

在北京六中讀書時,汪紀亮常去王府井外文書店的期刊門市部,每月他都會買俄文的無線電雜誌。他的理論知識在飛速增長。他了解到,蘇聯收音機的重要元件——三極體已經更新換代,而國內用的還是蘇聯停產的三極體,即便如此,這樣的三極體在北京的百貨大樓,一件還要賣36元,「這相當於一個一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

還是學生的汪紀亮自然無力購買,他決定自己動手攢。於是,他給安娜寫信,畫了圖紙,讓她幫忙買一些蘇聯最新的三極體。一個月後,安娜給他寄回了這些元件,「寄東西的包裹條我還留著呢!」這些三極體每件折合人民幣才七毛五。有了關鍵元件,汪紀亮沒多久便攢出一臺收音機。後來,他改進了設計,利用這些元件,製作了一臺更為先進的收音機,就是那臺參加「北京市半導體收音機製作展覽」的收音機。那時,安娜正好給他寄來了一枚列寧格勒的紀念章,汪紀亮就把這枚勳章粘在收音機外殼上,並把收音機命名為「列寧格勒」牌。

沒想到的是,這臺收音機,改變了他的命運。

這個展覽之後,還是中學生的汪紀亮,在科技圈小有名氣,甚至有人找他幫忙攢收音機。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當時中科院科學儀器廠的領導田巨生(後任航天部五院副院長、國家專利局局長等職),看到了汪紀亮攢的收音機,對機器讚不絕口,覺得這個小夥子適合做無線電專業工業,就託人問他願不願意到中科院去。汪紀亮也非常樂意,於是高中沒上完,他就成為了中科院的一名員工。

▍1964年汪紀亮組裝的收音機,收音機前為安娜寄過來的三極體。

衛星發射成功 騎車慶祝捏斷車閘

汪紀亮當時去的是中科院科學儀器廠。這個儀器廠是上世紀五十年代蘇聯幫助籌建的,主要是仿製蘇聯的科學儀器設備,後來這些設備也成為「東方紅一號」衛星研製和生產的基礎。

在當時,我國人造衛星的研製並非一帆風順。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當年11月,毛澤東訪問蘇聯,參加十月革命勝利四十周年慶典。1958年,毛澤東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於是當年成立了以錢學森為組長,趙九章為副組長的581領導小組,並命名為「581工程」,中國科學院將研製人造衛星列為1958年的重點任務。

後來因為各種原因,「581工程」延期。1964年底,趙九章認為研製衛星的時機成熟,於是向周總理寫信,再次提出研製人造衛星的構想。1968年2月29日,國防科委第五空間技術研究院(俗稱「新五院」)正式成立,錢學森任首任院長,孫家棟負責衛星的總體設計,衛星研製任務啟動後,「651工程」(周總理批示趙九章建議書的時間為1965年1月)正式拉開帷幕,中國人造衛星研製終於走向正軌。

在中科院,汪紀亮接觸到了很多前沿的科技知識,而他在無線電方面的專長也發揮了作用。

當時,五院分配給他們所在的技術室,下達了一個任務:試製衛星的高低頻電纜。室裡有人最初對製作衛星電纜有些看法,認為電纜科技含量低。針對這一情況,大家召開了小組會。在會上,汪紀亮為大家做了一個比喻,衛星裡的電纜就如同人體的血管,血液在血管裡循環,而各種儀器設備之間的信號傳輸、衛星天線短波信號的發射,甚至供給衛星電源的各種電壓,也必須由電纜來連接,這樣才能保證衛星各種儀器設備信號正常工作。最終,大家通過了製作高低頻電纜的方案。汪紀亮不無自豪地說,「『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的《東方紅》樂曲,就是通過高頻電纜傳輸給衛星的超短波天線,然後發射出去,傳播到全世界的。」

1970年4月24日,中國自主研製的「東方紅一號」衛星,在甘肅酒泉東風發射場發射成功,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第五個獨立研製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 資料圖 新華社

50年過去了,回憶起「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的那天,汪紀亮仍然無比激動:「我住在白塔寺宮門口,發射成功那天,單位通知回中關村參加慶祝活動。我剛買了一輛新的飛鴿漲閘自行車,我一路騎得飛快,騎到甘家口一帶時,因為上街慶祝的人太多,自行車閘都捏斷了。」

汪紀亮說,「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採用的是電池壽命有限的銀鋅蓄電池,當初設計的工作壽命只有20天,但它實際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才完全停止發射信號,並與地面失去聯繫,但是衛星的軌道壽命並沒有結束,它還在軌道上飛行至今。2019年7月,「東方紅一號」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距離地球約400千米的軌道不期而遇。

「東方紅一號」研製成功後,汪紀亮又參加了中國第二顆實驗衛星「實踐一號」以及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尖兵一號」(705-1任務)的研製工作。1973年10月,他接到組裝焊接該衛星尖兵一號「紅外地平儀」的工作。由於時間緊,任務重,他要乘坐飛機到上海的「中國科學院矽酸鹽研究所」做輻照實驗。為了完成這次任務,汪紀亮無怨無悔,將訂好的婚期往後推遲。因為他的突出表現,他受到領導在全廠大會上的表揚。1984年,汪紀亮因為突出的貢獻獲得航天部五院頒發的嘉獎證書。

▍汪紀亮手繪「尖兵一號」衛星中間線路部分控制系統印刷電路板原稿

組裝電視機 觀看國慶十五周年閱兵

在日常生活中,汪紀亮也將擅長「組裝」的特長發揮得淋漓盡致。1964年,依靠自己的「組裝」才能,他早早就實現了電視機夢:他參照蘇聯無線電雜誌上曙光牌電視機的圖紙,買來顯像管和電子管,根據圖紙自己製作其他主要零部件,甚至製作各種變壓器,組裝成功了他人生中的第一臺14吋電子管黑白電視機。

在那時能擁有一臺黑白電視機,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事。當年十一正是國慶十五周年,國慶節當天,北京電視臺要轉播天安門廣場的閱兵式和遊行實況,因為有電視機,左鄰右舍很早就來到他家看轉播,當時因為一個環節沒有調好,電視機只能收到圖像卻沒有聲音。這時,他想到,廣播和電視臺應該是同步轉播的,於是,他靈機一動,把自己組裝的半導體收音機打開當做伴音,果然,圖像和聲音都有了,大家一起開心地觀看國慶盛典。

1969年7月1日,王府井東安市場重張營業。他在「三洋信託商店」二樓,買了一隻新的日本松下的12吋黑白顯像管,當時國內幾乎沒有這款顯像管的資料。經過一番努力,他在中科院圖書館的一本雜誌上,找到了它的電路圖。汪紀亮再次發揮自己的組裝技能,製作了各種零配件,還製作了精美的電視機外殼,就這樣,一臺12吋黑白電晶體和電子管混合的電視機誕生了。

▍1970年汪紀亮組裝的12吋黑白電視機,如今還能使用。

如今,儘管家裡已經用上了大尺寸的高畫質電視,但這臺自己組裝的12吋黑白電視機,仍然被汪紀亮視為珍寶,時不時拿出來「保養」一下。當記者前去他家採訪時,他再一次把電視搬了出來,將近半個世紀過去,電視機不僅外殼乾淨如新,還能收看到電視畫面。他輕輕撫摸著外殼說:「這臺電視機對我有著特殊的紀念意義。」

相關焦點

  • 電晶體收音機原理_電晶體收音機選購
    電晶體收音機是指用電晶體處理和放大信號的收音機。這類收音機體積一般在700~5000立方釐米之間。   2.按用途分。有普通收音機(只能收聽廣播節目)。鍾控收音機,汽車用收音機,收音通話機,收、擴、唱、對講多用機,以及特殊信息廣播收音機等等。   3.按調製方式和波段多少分:有調頻收音機、調幅收音機、單波段、多波段(也可稱全波段收音機等)。
  • 夢回金色校園時光——我的礦石收音機
    動手能力卻是極強的。那時候孩子們玩具很少,上小學時,我放學後就喜歡自己鼓搗些東西。找個開叉的樹枝,拴根橡皮筋做個彈弓槍,打麻雀;或者撿塊木工裁掉的邊角木塊 ,用小刀一刀一刀削成一把手槍,學解放軍叔叔瞄準、射擊。三四年級時,我削出的駁殼槍、六輪手槍都非常逼真,小朋友們都羨慕不已。到喀什二中寄宿上學,周末沒地方可去,感覺很無聊,所以,我想用此事打發時間,給自己找些樂趣。
  • 動手能力強、空間想像力強的孩子特別適合這幾個專業
    選擇大學專業,就是在選擇我們的人生道路,但是只有選擇到適合自己的專業才能真正實現家長的目標,學的開心走的更遠,因此面對幾百個大學專業沒有必要茫然,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同性格的孩子決定了不同專業,高考前的職業規劃才是家長給孩子開啟未來之路的鑰匙,今天特為那些動手能力強、空間想像力強的孩子推薦以下幾個專業。
  • 印度男孩造出「迷你人造衛星」,被美國送上太空,之後怎樣了?
    事實上,印度在某些方面的技術也確實比我國強。印度的航天事業,可以說是在前蘇聯的技術援助下建立起來的,1975年,印度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在蘇聯火箭發射場的幫助下,成功地被送上了太空,從此,開啟了印度航天事業的序幕。5年後,印度成功地在本土的火箭發射場成功發射了自己的自製衛星,成為能夠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第六個國家。
  • 「我沒參與」,武大院長對小學女兒喝茶抗癌研究獲獎竟這樣回答
    研究喝茶抗癌獲獎小學生父親回應:我沒參與 ,不要傷害孩子。研究喝茶抗癌小學生父親否認參與實驗。繼「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事件後,更多關於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獲獎研究進入大眾視野,其中包括兩名小學生的「喝茶抗癌」項目。
  • 印度天才造出「迷你」人造衛星,被美國送上太空,印度卻不淡定了
    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許多的國家也已經掌握了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技術和方法。曾經就有人說過,在未來人類必將進入到太空時代,因此掌握獨立的航空航天技術,是十分重要的。我國在人造衛星,以及航天事業方面取得的成就為世界所矚目。
  • 汽車收音機射頻電路設計指南
    汽車收音機應用環境的特殊性對電路性能具有更高的要求,而射頻電路的設計是實現高性能的關鍵。本文介紹了TDA7513的射頻電路設計方法,根據實際設計經驗提出了提高射頻電路EMC特性和噪聲特性的設計方法和措施,並指出了射頻電路性能測試的注意要點。
  • 我的世界:一個動手能力強的玩家多厲害?網友:體驗現實版MC?
    一個動手能力超強的Minecraft玩家有多厲害?你想像過嗎?或者說當MC玩家身邊有一個DIY高手,會發生什麼?胖虎覺得,你可能有機會體驗「現實版」《我的世界》。①第一種情況,當你身邊有一群動手能力超強的小夥伴——·在學校的實驗室,「我和朋友製作了一把巨大的鑽石劍。」咳咳,這得一組鑽石才能做出來吧。
  • 如何加強自我的動手操作能力
    在學生階段,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培養和提高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1.進行模仿性操作實踐如果你的動手能力差一些,先從做一般家務開始,如學習打雞蛋、炒菜、做飯、洗衣、熨衣服、飼養小動物、攝影、使用各種家電設備、種樹、澆花施肥等。
  • 有夢想最美:德生收音機創始人的無線電之夢
    從此以後,梁偉邊看書邊實踐,不斷提高了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一步步跨入電子大門。第一本影響他的書是1971年上海出版社出版的《電晶體收音機》;而影響他一生,把收音機當事業來做的是王新成老師在1981年著述的《電晶體收音機中的新技術》。
  • 雲南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被撤,父親辯解:只是替孩子撰寫了報告
    甚至還有不少媒體發文稱:醫學神童,建議破格錄取! 只不過誰都清楚,這玩意純粹就是作弊出來的結果,一個小學生怎麼可能有如此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動手能力。
  • 2018年iF設計獎— 嬰兒和兒童類獲獎作品
    日前,被譽為設計界「奧斯卡」的德國iF設計獎公布了2018年度獲獎名單。
  • 教大家如何使用收音機,學習更多的收音機知識
    大家好,我是娣姐話生活,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會用收音機,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各種各樣收音機的使用和保管。人們在購買收音機時,都想買到一臺雜音小。聲音清晰好聽的收音機。那麼。怎樣挑選到你滿意的收音機呢?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靈敏度,靈敏度是衡量一臺收音機接收電臺的能力的,靈敏度高的收音機,可以收到距離很遙遠的電臺廣播,而且音量大,音調清晰,或者音量小雜音大。選擇性,選擇性是衡量收音機選擇和區分電臺能力的。選擇性好的收音機,能夠區分兩個頻率相近的電臺而不互相干擾,選擇性差的收音機則區分電臺的能力較差。
  • 雲南小學生研究基因獲獎 父親承認「過度參與」
    在項目申報過程中,我未充分掌握及領會組委會發布「項目報告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的關鍵信息,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使用了大量生物醫學專業術語,給廣大網友和媒體造成了困惑與誤解。由於我的疏忽與過錯,給大賽組委會、工作單位和家人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造成了不好的社會影響。在此,我鄭重道歉。
  • 收音機是如何接收廣播的?
    那它是怎麼做到這些的,這次我們聊聊收音機的工作原理。在影響人類社會的100項科技進步中,收音機的發明排在很靠前的位置,僅僅次於火的使用。也許你未曾想過——我們現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電視機、人造衛星、手提電話全都起源於收音機技術。
  • 孩子動手能力差?怎麼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以下請參考
    孩子的動手能力一直是家長關心的問題,特別煩的是,小孩到了三歲了,還不會自己吃飯,到了幼兒園老師都不知道如何引導孩子。所以,提前培養孩子提高動手能力是有必要的。 很多家長在孩子進了幼兒園以後才發現,自家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動手能力方面。
  • 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設計壽命只有20天,為何50年了還在運行
    這一事件標誌著中國成為了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並且成功發射了人造衛星的國家。說起來,東方紅一號的設計壽命只有20天。但自1970年成功發射後,東方紅一號卻已經在太空中運行了50年。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首顆人造衛星,正式開始了對太空的探索。第二年,美國不甘落後,也將「探險者一號」成功送上了太空。在蘇美兩國的帶頭下,世界強國紛紛開始加緊對衛星的研發,中國政府對這件事也予以了高度的重視。1964年,中國的經濟形勢出現好轉。尤其是中程飛彈的再次成功發射,更是標誌著中國基本已經掌握了發射人造衛星的能力。
  • 那年那月系列之老物件·收音機
    但你可能不知道,過去收音機,也是「三轉一響」的四大件之一,誰家能有一臺嶄新的收音機,那是驕傲的「資本」,也是彰顯時代的稀罕物件。在我兒時的記憶裡,收音機就是童年的小喇叭:「答滴答……答滴答……小喇叭開始廣播啦」!
  • 9位科學家因中微子斬獲諾獎,卻缺少了這位最該獲獎的中國科學家
    中微子就是屬於輕子,個頭小、不帶電,可自由穿過任何物體,自旋為1/2,質量非常輕(有的小於電子的百萬分之一),以接近光速運動,所有中微子都不帶電荷,與其他物質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和強相互作用,但參與弱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號稱宇宙間的「隱身人」,也被稱為「幽靈粒子」。
  • 動手能力強才能學的4個好專業,近幾年非常缺,畢業就有高工資
    而今天介紹到的這幾個專業都是屬於動手能力強才能學的4個好專業,近幾年非常缺,畢業就有高工資。1、精密機械技術每每看到那些機械大師一板一眼的安裝機械,總覺得是一種藝術,而精密機械技術就是這樣一類專業。核心課程與實踐環節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無論從動手能力,還是學習能力上,都對學生有著較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