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4日,蘇聯經過多年研發和實驗,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名為斯普特尼克一號。在此之後,人類開始了探索外太空的旅程,從此進入到了太空時代。這顆人造衛星呈球形,直徑58釐米,重量為83.6公斤,環繞地球需要96分鐘。
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許多的國家也已經掌握了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技術和方法。曾經就有人說過,在未來人類必將進入到太空時代,因此掌握獨立的航空航天技術,是十分重要的。我國在人造衛星,以及航天事業方面取得的成就為世界所矚目。1970年4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使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五個掌握衛星研發和發射技術的國家。
航空航天技術,關係到國家的未來戰略,因此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十分的重視,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到「航天俱樂部」,印度也是如此。作為亞洲人口第二的國家,印度在一直以來都在各個方面,不斷地與我國競爭,想要趕超我國。事實上,印度在某些方面的技術也確實比我國強。
印度的航天事業,可以說是在前蘇聯的技術援助下建立起來的,1975年,印度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在蘇聯火箭發射場的幫助下,成功地被送上了太空,從此,開啟了印度航天事業的序幕。5年後,印度成功地在本土的火箭發射場成功發射了自己的自製衛星,成為能夠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第六個國家。
在此之後,印度的航天事業進入到了快速發展階段,在之後的幾十年時間裡發射了許多的衛星,用於本國的經濟、軍事等相關事業建設,所投入的資金,也逐漸地增加,可見印度對航天事業的重視程度。
除此之外,印度航天方面的技術人才,也是非常多的,其中就包括被成為天才兒童的裡夫特·沙魯克,他在18歲的時候,就研製出了一款「全球最小衛星」,還被美國宇航局送到了太空,那這顆人造衛星後來怎麼樣了呢?它的設計者裡夫特·沙魯克如今又有哪些成就呢?
裡夫特·沙魯克出生在印度的一個富貴人家中,擁有著「尊貴」的高種姓,因為在印度流行著種姓制度,高種姓的人享有著更高的社會地位。也正是因為這樣,裡夫特·沙魯克從小就過著十分舒適的生活。不僅如此,裡夫特·沙魯克還擁有著超出常人的學習天賦,他從小就對宇宙,對太空非常的感興趣,在很小的時候就自學了關於航天方面的知識。
後來的事實證明,裡夫特·沙魯克確實非常的聰明,實驗動手能力也非常的強。2017年,美國宇航局舉辦了一個關於航天飛行器的校園競賽,很多的學生都參加了比賽,其中就包括裡夫特·沙魯克。在比賽中,裡夫特·沙魯克設計了一款長、寬、高只有4釐米,質量僅有64克的「迷你」人造衛星。
而正是憑藉著這款飛行器,裡夫特·沙魯克在比賽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冠軍。為了獎勵這位年僅18歲的天才少年,美國宇航局將裡夫特·沙魯克的迷你衛星送上了太空。事實上,美國當然也考慮了自己的利益,如果發射並運行成功,顯然不失為一項技術創新。這讓印度不淡定了,因為對於這樣不可多的人才和技術,印度自然不想拱手相讓
在被送上太空之後,裡夫特·沙魯克所研製的衛星,確實也成功地執行了一些簡單的記錄溫度、輻射等方面的數據。而年輕的裡夫特·沙魯克憑藉著自己的創新設計,獲得了印度航天機構的重視,向他拋出了橄欖枝,想要留住這一不可多的人才。
如今裡夫特·沙魯克已經成為了印度航天機構中最年輕的研究員,他和他的團隊依然為了國家的航天事業而奮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