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天才造出「迷你」人造衛星,被美國送上太空,印度卻不淡定了

2020-12-03 說文道史

1957年10月4日,蘇聯經過多年研發和實驗,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名為斯普特尼克一號。在此之後,人類開始了探索外太空的旅程,從此進入到了太空時代。這顆人造衛星呈球形,直徑58釐米,重量為83.6公斤,環繞地球需要96分鐘。

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許多的國家也已經掌握了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技術和方法。曾經就有人說過,在未來人類必將進入到太空時代,因此掌握獨立的航空航天技術,是十分重要的。我國在人造衛星,以及航天事業方面取得的成就為世界所矚目。1970年4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使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五個掌握衛星研發和發射技術的國家。

航空航天技術,關係到國家的未來戰略,因此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十分的重視,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到「航天俱樂部」,印度也是如此。作為亞洲人口第二的國家,印度在一直以來都在各個方面,不斷地與我國競爭,想要趕超我國。事實上,印度在某些方面的技術也確實比我國強。

印度的航天事業,可以說是在前蘇聯的技術援助下建立起來的,1975年,印度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在蘇聯火箭發射場的幫助下,成功地被送上了太空,從此,開啟了印度航天事業的序幕。5年後,印度成功地在本土的火箭發射場成功發射了自己的自製衛星,成為能夠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第六個國家。

在此之後,印度的航天事業進入到了快速發展階段,在之後的幾十年時間裡發射了許多的衛星,用於本國的經濟、軍事等相關事業建設,所投入的資金,也逐漸地增加,可見印度對航天事業的重視程度。

除此之外,印度航天方面的技術人才,也是非常多的,其中就包括被成為天才兒童的裡夫特·沙魯克,他在18歲的時候,就研製出了一款「全球最小衛星」,還被美國宇航局送到了太空,那這顆人造衛星後來怎麼樣了呢?它的設計者裡夫特·沙魯克如今又有哪些成就呢?

裡夫特·沙魯克出生在印度的一個富貴人家中,擁有著「尊貴」的高種姓,因為在印度流行著種姓制度,高種姓的人享有著更高的社會地位。也正是因為這樣,裡夫特·沙魯克從小就過著十分舒適的生活。不僅如此,裡夫特·沙魯克還擁有著超出常人的學習天賦,他從小就對宇宙,對太空非常的感興趣,在很小的時候就自學了關於航天方面的知識。

後來的事實證明,裡夫特·沙魯克確實非常的聰明,實驗動手能力也非常的強。2017年,美國宇航局舉辦了一個關於航天飛行器的校園競賽,很多的學生都參加了比賽,其中就包括裡夫特·沙魯克。在比賽中,裡夫特·沙魯克設計了一款長、寬、高只有4釐米,質量僅有64克的「迷你」人造衛星。

而正是憑藉著這款飛行器,裡夫特·沙魯克在比賽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冠軍。為了獎勵這位年僅18歲的天才少年,美國宇航局將裡夫特·沙魯克的迷你衛星送上了太空。事實上,美國當然也考慮了自己的利益,如果發射並運行成功,顯然不失為一項技術創新。這讓印度不淡定了,因為對於這樣不可多的人才和技術,印度自然不想拱手相讓

在被送上太空之後,裡夫特·沙魯克所研製的衛星,確實也成功地執行了一些簡單的記錄溫度、輻射等方面的數據。而年輕的裡夫特·沙魯克憑藉著自己的創新設計,獲得了印度航天機構的重視,向他拋出了橄欖枝,想要留住這一不可多的人才。

如今裡夫特·沙魯克已經成為了印度航天機構中最年輕的研究員,他和他的團隊依然為了國家的航天事業而奮鬥著。

相關焦點

  • 印度男孩造出「迷你人造衛星」,被美國送上太空,之後怎樣了?
    1957年10月4日,蘇聯經過多年研發和實驗,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名為斯普特尼克一號。在此之後,人類開始了探索外太空的旅程,從此進入到了太空時代。這顆人造衛星呈球形,直徑58釐米,重量為83.6公斤,環繞地球需要96分鐘。
  • 印度18歲天才,造出「世界最小衛星」,後來怎樣了?
    人造衛星人造衛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科學發明,也是我們人類社會現如今非常重要的一項人造飛行器。值得一提的是,最早的人造衛星出現在上個世紀的50年代,但關於這一理念的提出,早在牛頓時期就已經出現。在《自然定律》這部科學著作當中,牛頓就提出過如果一個東西被拋出去的時候速度足夠快,那麼它就不會掉落在地面上,而是成為一個圍繞地球旋轉的衛星,也就是人造衛星。
  • 印度18歲天才造出「全球最小衛星」,僅重64克,後來上天了麼?
    宇宙是浩瀚無窮的,古往今來,在探索、求知這條道路上,人類從來沒有停下過腳步。很久以前,上天還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可是到了現在,隨著熱氣球、滑翔傘、飛機的出現,上天也變得稀鬆平常。不過,當人類進入太空之後,卻察覺到了自身的渺小,一顆顆神秘的天體,無一不在彰顯造物主的神妙。
  • 印度用不鏽鋼造的火箭,成功將衛星送上太空,打了一場翻身仗
    眾所周知,印度這個國家的腦路十分的清奇,印度居然用不鏽鋼造箭體,造出來的火箭居然成功將衛星送上了太空,而且十分順利的進入到了與地球同步的軌道,可以說印度這次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說到火箭,我相信即使大家沒有見過,也聽說過火箭造火箭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他不光是內部構造十分的複雜,技術困難,就連火箭需要的材料都十分的高級,所以世界上很多的國家都沒有成功研製出真正的火箭
  • 印度要送機器人上太空:與俄機器人有「親緣關係」?
    中新網1月19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18日報導,俄羅斯駐印度大使尼古拉庫達舍夫表示,印度打算送上太空的人形機器人,與此前俄羅斯「費奧多爾」有「親緣關係」。據《印度報》早前報導,印度打算在載人發射前進行兩次無人發射任務,讓人形機器人代替太空人升空。這兩次無人發射可能會分別在2020和2021年進行。庫達舍夫指出:「我知道,印度航天計劃的主要部分,是為準備落實『加岡揚』(Gaganyaan)任務進行的無人飛行。飛船將搭載某個人形機器人。」
  • 印度:空間技術世界第六(圖)
    火箭衛星種類齊全    印度1975年研製成功第一顆人造衛星。1980年7月,其自行研製的SLV—3運載火箭成功將一顆「羅西尼」試驗衛星送入400公裡高的軌道,從而使印度成為世界上第七個能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
  • 印度邁出重要一步,2年後將把人送上太空,全球第四指日可待
    而相關培訓工作的完成,也意味著這些印度太空人具備了在載人飛船中執行太空任務的資格相關資料顯示,「加甘揚」項目的主要目標,是將3名印度太空人送上太空,並在太空軌道中飛行7天的時間。至於負責將載人飛船送上天的GSLV MK3運載火箭,已經在2017年6月成功完成了首次發射。
  • 印航天專家表示,印度年輕科學家將在太空技術上擊敗中國
    近日,印度《國防時報》報導了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凱拉薩瓦迪沃·西文的一段講話,其中大部分都是對印度航天事業的吹捧以及特別是對印度年輕科學家在未來太空領域擊敗中國充滿信心的內容。·西文表示:相信,年輕的印度科學家能夠開發出在太空競賽中擊敗中國的技術,並堅稱印度已經證明了這一點,這是首屈一指。
  • 登月大戰綜述:美國 俄羅斯 歐盟 日本 印度
    最終在美蘇太空競賽中,阿波羅飛船於1969年成功登月,「邁出了人類的一大步」。不過美國太空人第5次登月結束後的20多年裡,月球被人類「冷落」了20多年。     直到90年代後半期,世界各國再度將探索的目光聚焦月球。除了美國和俄羅斯,歐洲航天局、日本、印度、中國先後提出自己的探月計劃。
  • 印度專家:為什麼中國的衛星能安全抵達太空,而印度的卻上不去呢
    隨著幾十年來的不斷發展,中國的經濟水平和科技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與我們發展進度差不多的印度也包含在內;而中國的航空技術全球都有目共睹,印度專家則表示:同樣的進度發展為什麼中國的衛星能安全抵達太空,而印度的卻上不去呢?
  • 美國求分享,印度不服氣,臺媒體人:臺灣也可以嗎?
    能不能和NASA合作,取決於美國政府的態度。吳豔華指出,早在2011年,美國國會就頒布了「沃爾夫條款」,該條款限制美國NASA、國務院科學委員會等官方機構與中國航天往來合作。所以,當下中美能否在探月工程上合作,還要取決於美國政府的政策。換言之,在美國想要「坐收漁翁之利」之前,還需解除自身對中國在這一領域的限制。
  • 印度要追趕中國步伐,2022年內將再次登陸月球、將人送上太空!
    月船2號發射時控制屏不過印度人還是非常執著的,2020年11月將計劃再次發射「月船3號」,不達月球誓不罷休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已經發布了「加甘揚」計劃,其目的就是要成為世界第四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將人送上太空。「加甘揚」預算為14億美元,計劃最早在2021年12月將太空人送入太空,印度總理莫迪曾表示:一名印度兒女」將攜帶印度國旗上天。目前印度已經有4名太空人在接受訓練,但是首次上天是一名還是兩名太空人未定,要在兩次無人飛行測試後才能確定。
  • 美國衛星發現:印度夜晚燈光亮度超過中國
    自從人造衛星升空後,人類第一次具備了從外太空觀測地球的能力。
  • 中國航天員在太空呆了一個月,然而印度網友不屑:人家美國呆了快12...
    當天,印度媒體《印度時報》就發表《經過最長時間的太空駐留後,中國航天員返回地面》一文。 不過在該文的評論區,一些印度網友對此不以為然。 在他們看來,美俄的航天技術不知道比中國高到哪裡去。他們希望建立一個永久太空站?2022年要建好?有點慢了!第一個國際空間站早在1998年就建好了!中國人在太空呆了一個月?人家美國太空人可是在太空呆了快12個月!許多俄羅斯太空人在太空上呆了400多天!把人送上月球?人家美國早在1965年就做到了!
  • 新年航天動作不斷,印度宣布一個大計劃,將送太空人登上太空
    據國內媒體1月20日報導,當地時間1月18日,印度航天部分召開了一場新聞發布會,並在會上公布了新一年的航天計劃,據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的研究人員透露,目前該組織已經開始選拔太空人了,並計劃從印度空軍的飛行員中產生。此次印度開始招募太空人,顯然要開啟載人航天時代。
  • 印度經濟欠發達,民眾收入不高,為什麼還要發展航天科技?
    起步較晚在全球航天國家中,印度的起步算是比較晚的了。1971年,印度成立了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這是印度最主要的發射場。但是,直到1980年,印度才成功發射了一顆人造衛星,成為世界上第8個具有獨立衛星發射能力的國家。
  • 印度太空初創公司推出全3D列印低溫火箭發動機
    印度航天科技初創公司Skyroot Aerospace推出了一款全3D列印低溫發動機,旨在為其一枚火箭的上層燃料加油。這款名為Dhawan-1的火箭發動機被認為是印度第一款私人研發的,以液體天然氣(LNG)和液氧(LoX)等推進劑運行的本土全低溫火箭發動機。
  • 美衛星發現地球正變綠,原因在於印度和中國,印度情況讓人擔憂
    我們自古以來就對浩瀚的蒼穹有著無限嚮往,得以藉助飛機在天空遨遊以後,我們又將腳步邁向了更為廣闊無垠的宇宙,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全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人類開始了探索太空的新篇章。在此之後,從地球上發射到太空的衛星越來越多,它們環繞著地球穩定運行,給我們的科研事業提供了進一步發展的機會,也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 印度公布太空食譜,載人登月信心滿滿?中日專家給出同一評價
    一直以來,印度都擁有著太空強國夢,印度完成了反衛星實驗,火星探測器也曾到達火星附近軌道,並且還有一箭108星的記錄……可以說印度在太空領域還是相當有實力的。但是美媒評論稱,印度不斷宣稱「航天大國」的決心,但恐怕是步子邁得太大。 在去年印度向月球發射了月船2號探測器,一旦成功將成為全球第四個登陸月球的國家,但是最後關頭卻失敗了。
  • 印度太空崛起, 發射一箭104星, 美稱各國衛星危險, 但中國可不怕
    現在說起印度的軍事實力,許多中國軍迷可能會吐槽印度「萬國牌」的裝備。但說實話,印度的工程師在美國工作的不少,高級人才也不少。現在的印度雖然軍工武器研發還弱點,但是在航天領域的表現可是可圈可點。印度現在已經搞出了驚人的「一箭104星」,前不久有媒體報導,美國還有4顆衛星交由印度航天發射,也擔憂起自身的航天實力,美國有人提出警示,印度的航天實力會使各國衛星都受到威脅,那麼中國會受到威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