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從去年開始提出「福特中國2.0」戰略,將福特整個品牌從性能、設計、科技、體驗四個緯度進行了提升。設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點。福特在上海擁有7、8年歷史的前瞻設計室,已經轉型成為全功能的福特中國設計中心,目前設計中心也在急劇擴張中。這個藝術裝置,是中國設計中心的第一個設計作品。福特今年推出了全新「勢能美學」設計理念,這個理念很好地詮釋了「更福特,更中國」。新推出的「勢能美學」設計語言有三個主要的緯度,分別是動、創、力三個點。
什麼是勢能美學?
此前,福特更為消費者認知的是Kinetic Design,引領了眾多經典車型的設計。隨著現在的汽車設計更迭速度加快,福特也希望挖掘出更多福特品牌當中,本身與品牌文化內核相關、和設計相關的內容。新提出的「勢能美學」,希望把品牌當中的運動、性能、百年歷史的基因,進一步通過具像化的手法表現出來。「動、創、力」三個點,來源於福特整個產品譜系中,對各產品不同的定位。「動」,來自於一些非常有速度感的車型靈感。「創」,是典型乘用車上對人的智能、科技創新等設計方面的反映。「力」,也是強調了一直以來的操控、性能,在勢能美學方面的體現。
這次推出這個藝術裝置,最開始的想法,是希望有一種交互式的體驗,大家看到的主題是藝術裝置本身,可以看到周圍環繞的LED屏,通過靜態的藝術裝置和動態的畫面間的互動,更好的展示感覺。
「勢能美學」這個藝術裝置給人輪廓的感覺,強調了「動」這個緯度,整體給人感覺非常有速度感,其中包括非常流暢的輪廓、非常犀利的腰線。同時,側面可以看到,在非常簡單的特徵之下,隱藏了非常豐富的曲面、形面處理。這種曲面和形面的變化也非常豐富。不僅是形態本身,周圍的LED屏的藝術化展示內容也是經過我們設計的。包括動效,如何通過反光將形面微妙的變化展示出來,也都是之前作為藝術裝置設計的初衷之一。
「創」這個緯度,蘊含了非常強的科技創新、智能、以人為本的點。整體的藝術裝置體現還是偏美學、偏藝術,但也不乏細節。比如八邊形格柵區域典型採用了最近比較流行的參數化設計。每一片八邊形的鱗片,尺寸、角度、開合的大小都不一樣。細節上我們也很注意材質的區分。這些鱗片的反光程度和車身不一樣,能通過更豐富的光線反射,給人一種智能感、科技感的設計上、具像上的體現。
「力」這個緯度,福特希望可以強調福特百年來一直推崇的運動、性能、操控的基因,將性能通過造型的美學呈現出來。這也是福特品牌一直以來演進的根基。造型方面可以看到有非常多有穩固支撐性的特徵。比如強健有力的輪包造型,前面有非常多的縱向穩固線條,包括跟八邊形鱗片相呼應的,非常穩固的格柵八邊形區域。從設計來講,車子下邊一般叫「裙邊」,我們叫Light Catcher的區域做得非常搶眼,給人非常穩固、基於大地內部的視覺體驗。同時這個靈感也是希望和整車的姿態有良好的互動。這種設計的意向,來源於短跑運動員,在蹬地發力一瞬間的力量,由地面傳達到自己身體,非常有力量感、速度轉化的視覺呈現。
通過「勢能美學」的藝術化呈現,希望在福特未來設計方向上有一個實驗性、探究性的指引和嘗試。對於設計團隊來說,這也是一種嘗試。現在團隊轉型的時間不是特別長,這次轉型將之前一個非常小的團隊,擴張到10倍大的規模,用福特中國設計中心這樣的概念概括。之後設計中心也會轉型成全功能的設計中心,不僅會做前瞻設計,也會一步步將量產車型推出到中國市場。這也是福特對美學上的探索,如何將更符合福特品牌調性,又更符合中國消費者審美追求的產品,通過福特中國設計中心的努力,帶到中國消費者的面前。
概念設計大概什麼時候會在量產車上展現?
陳亮:很快。福特的內部有強調「China speed」,這也是福特中國引以為豪的產品研發速度。針對以前的不足,我們進行了反思和提升,「China speed」將大大提升新的理念轉化為產品的速度,從我的角度來講,應該要比大家想像得更快,歡迎大家期待。
「勢能美學」概念藝術裝置裝置是中國設計團隊做的?
陳亮:整個藝術作品,最開始的idea,包括具體形態方案、交互的方案,都是中國團隊提出的。後面有些具體的數據處理工作是交由福特全球其他地區的設計團隊來做。福特在全球有非常多的設計中心,我們也非常強調各設計中心之間的合作。中間的細節推進、推敲是海外的設計中心,製造又回到上海,是非常流暢的團隊合作過程。
勢能美學設計是「中國特供」?還是會向全球市場推廣?
陳亮:一半一半。「勢能美學」的設計語言,在全球福特品牌的框架下都適用,不是只針對中國一個區域的設計語言。你會看到,所有福特品牌的產品整體設計方向都是非常統一的,都是能通過相似的維度體現出來。中國的產品,我們希望在這些維度上有一些微調。通過不同美學上的定位,迎合中國消費者的一些需求。舉個例子,中國消費者在乘用車美學上的一些傾向,可能是介於美國消費者和歐洲消費者之間,包括尺寸、審美需求、使用需求,我們會有一些平衡上的控制。我們會針對中國消費者進行一個設計上的調校,也符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也符合全球福特品牌的設計框架。
從目前狀態來看,中國消費者比較本土化、比較有特徵的需求,和北美、美國團隊、全球團隊之間,有哪些顯著的差異?
陳亮:最顯著的,也是我們剛才提到的Global Design Huddle當中一直提的,美國人真的很講究Bold,這也是福特一直提倡的點。這個Bold,並不是說所有的東西都做得特別大、特別粗,而是希望所有的視覺元素做得非常顯眼,讓我一眼可以認出來這是一輛Mustang或者這是一輛F-150。這方面的差異,中國消費者非常講究細節。在設計調研中,一直會聽到中國消費者說,遠看怎麼樣、近看怎麼樣,摸起來又要怎麼樣。在設計體系當中,比較第一、第二,甚至現在要提出第三層面。比如剛才講到的「智能科技創新」維度,不光是外飾,內飾很多地方也會兼具消費者對細節的審美需求和感知上的需求,不僅要讓消費者從遠處看起來吸引他,也要讓消費者近看感覺設計細節非常豐富,在第三個層面,用起來也要感受非常好,這可能是和北美消費者最大的區別,北美消費者可能對這些細節注意少一些。中國消費者對設計的細節非常注意。
「勢能美學」的概念藝術裝置,有哪些是針對中國消費者的喜好來做的?
陳亮:整個方案都是中國團隊提出的,可以說整個形態都是非常符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勢能美學」概念建立在福特品牌框架下,我們會考慮,比如中國消費者對於靈動造型的需求,要比全球其它地區的消費者更強一些。中國消費者傾向於接受更犀利的線條、更前瞻的特徵。很多特徵在國外消費者眼裡看來有些過於激進,但在中國消費者眼裡可能是剛剛好。線條要做得非常舒展、極致,才會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包括非常細節化的處理,這不是說其他區域的消費者不需要,可能對這方面的感知不那麼強,中國消費者對細節的感知就非常強,也會驅使設計師想更多的idea來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所有的這些點,還是建立在整個「勢能美學」動、創、力」三大維度下。假如我們只有一個小點滿足需求,那說明我們做得還不到位。從整個中國的團隊角度來看,我們在「更福特,更中國」做出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