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整整三十年的漫長等待,利物浦終於再度舉起英格蘭頂級聯賽的冠軍獎盃。
從十年前徘徊在歐戰區邊緣,到如今歐冠與英超封王,紅軍這一路走得並不容易。球員和教練的功勞自不必說,然而當我們面對這一家擁有853位僱員的「大企業」時,場內外每個員工的辛勤努力都應該被銘記。
2010年,來自美國的芬威集團從被稱為「狗血雙熊」的同胞吉列和希克斯手中收購了瀕臨被銀行託管的利物浦,為「雙熊」成立的皮包公司債務償還了債務和罰息,豁免了俱樂部10年帳上高達1.05億英鎊的有息股東借款,並提供了3,020萬無息股東借款,將利物浦從沉重的利息負擔中解救出來。
到如今,正好十年。
特約作者:橘樂 CFA/CPA
編輯 / 殷豪男
封面圖與題圖來自官方帳號@LiverpoolFC
01
好老闆?壞老闆?
從外人角度看,收購時還在為歐戰資格而戰,如今已站在歐洲之巔,無論如何,老闆都應該被記上一功,可反倒是知根知底的利物浦自家球迷,仍然有著不少抱怨。
原因很簡單,芬威的確做過不少「蠢事」:
——13/14與聯賽冠軍失之交臂後,出售當家球星,「刮刮樂」之後一敗塗地;
——轉會市場摳摳索索,錯失威廉、姆希塔良、特謝拉、勒馬爾、費基爾、維爾納等一幹球星;
——繞不開的道歉梗,私下接觸範戴克道歉,宣布啟用臨時失業條款後又撤回後又道歉。
芬威是個「摳貨」,這似乎成為了共識。但平心而論,芬威真的是吝嗇鬼擔當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芬威集團老闆亨利和老闆娘琳達
如果我們把目光放到全歐洲,在德勤足球財富榜前十名裡面,稱得上一直由股東供養的俱樂部實際上只有大巴黎、曼城、切爾西而已。雖然比「石油爹」不足,但比起年年收分紅的格雷澤、有存款按著不花的克倫克和壓死薪資水平的劉易斯,亨利是實實在在為俱樂部注入過資金進行建設的。
2019年統計的Big 6五年內所有者注資統計,來自Swiss Ramble
芬威自收購利物浦以來,從未向俱樂部拿過分紅,並且分別在2010年和2015年通過股東借款豁免的方式進行兩次注資,共計1.7億英鎊。此外,芬威還為俱樂部提供了將近8,000萬英鎊的無息無期限股東借款(阿布的注資也大部分通過股東借款進行)。
更重要的是,對於俱樂部的發展,芬威有很清晰的規劃。
芬威接手伊始,斯坦利公園球場計劃已經從夢想變成了無休止的狗血劇,最終俱樂部決定廢止新球場計劃,事後證明這個決定是英明的。彼時的利物浦競技層面一蹶不振,如果再因為修建新球場的財務負擔而導致無法對陣容進行必要的投資,徹底沉淪為中遊球隊,不是杞人憂天。
但安菲爾德球場45,000的容量終究還是太小了,芬威決心擴建這座擁有深厚歷史底蘊的老球場。第一階段是將原有雙層主看臺擴建至三層,工程於16/17賽季前夕完成,投資超過1.3億英鎊,其中3,770萬由股東負擔。擴建後,安菲爾德的容量達到了54,074人,已經躋身了英格蘭容納人數前十大球場的行列。
依照容納人數從高至底,英格蘭十大球場排名。安菲爾德位列第八名
一期擴建讓俱樂部嘗到了甜頭,如今利物浦已經開始了二期擴建的前期工作,計劃到2023年再增7,000個坐席。屆時安菲爾德的容量將達到61,000,基本匹配了歐洲一線豪門的地位。
安菲爾德二次擴建效果圖 圖片來自This Is Anfield
此外,芬威還決定放棄現一線隊訓練基地梅爾伍德、翻新青年隊訓練基地柯克比,將其擴建為一座現代化的綜合訓練基地,可容納一線隊和青年隊共同訓練。其改建造價預估為5,000萬英鎊,原計劃今年夏天完工,因疫情而暫時推遲。
這一系列動作表明了芬威的決心,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買人管一時,升級硬體設施之益,顯然要造益更多。
02
渣叔背後的「男人們」
提到足球俱樂部的技術團隊,大家的第一印象自然是教練。的確,克洛普的建隊能力有目共睹,無論是在多特蒙德還是利物浦,克洛普都取得了超出預期的競技成績。
利物浦主帥尤爾根-克洛普,2015年加入「紅軍」
但在克洛普背後,另一位幕後功臣同樣不容忽視,那就是幾乎和克洛普同時被任命的技術總監麥可-愛德華茲。
要知道,他作為利物浦史上首任體育總監,絕不是一個「打醬油」的角色。
現代足球,教練員在球隊日常訓練和比賽戰術安排方面的工作已相當繁重,無法顧及球員偵查與海量數據分析。所以,好的體育總監和球探團隊,就成了成功俱樂部的必備品。比如萊斯特城的沃爾什(已離任)、塞維亞的蒙奇等,正是在這些幕後高手的操盤下,俱樂部才能精打細算,量入為出,完成不少「花小錢辦大事」的偉績。
幕後功臣CEO彼德-摩爾和體育總監愛德華茲
輔佐克洛普的愛德華茲,就有不少拿得出手的功績。比如在克洛普曾經的首要引援目標格策和布蘭特交易受阻時,帶來了馬內和薩拉赫;又比如處置索蘭克、斯圖爾特和喬丹-伊比收穫近四千萬英鎊;而天價賣出庫蒂尼奧的操作,自不必再多說。
在日常工作中,愛德華茲主要負責篩選引援人選和轉會談判,而一票否決權在克洛普和老闆亨利手中,多方配合默契,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因此,當我們談論技術團隊時,談論的是教練組和球探團隊的整體。
以下數據可以體現利物浦的技術團隊是多麼傑出:
——自克洛普和愛德華茲上任以來,利物浦的轉會市場淨支出排名英超Big 6之末,卻獲得了一次英超冠軍和一次歐冠冠軍,英超球隊無出其右;
——18/19賽季利物浦薪資支出為3.1億英鎊,低於巴薩(4億)、曼聯(3.3億)、巴黎(3.3億)、皇馬(3.2億)、曼城(3.2億)等一眾歐洲競爭對手;
——球員註冊權原值,衡量陣容構建成本最準確的數字,18/19賽季末為6.5億英鎊,遠低於曼城的9億、切爾西的8.7億以及曼聯的7.7億,陣容市值卻高達8.8億,增值35%。
克魯伊夫曾說過,「我從沒見過一口袋鈔票還能進球得分的」。比起快意的「買買買」,科學的競技培養體系和明智的陣容投資策略顯然更加重要,如今的利物浦,堪稱當代足球俱樂部運營的標杆。
03
王朝未來,永不獨行
利物浦在2020的德勤足球財富榜上繼續排名第七,雖然名次沒有改變,但拉進了與前方競爭對手的距離。若不是疫情影響和歐冠出局,興許紅軍還有超過死敵曼聯的機會,後者已經宣布因無緣歐冠,本賽季營業收入將下降至5.6-5.8億英鎊(疫情前)。
而根據2020畢馬威精英俱樂部估值報告,利物浦估值高達23億英鎊,五年內增長14億,排名上升至第五。
堅實的財政狀況,是陣容競爭力的保證。
利物浦與耐克籤訂的新合同,預計年贊助額為6,000-8,000萬英鎊
在此基礎上,下賽季新百倫的贊助合同將被耐克取代。據媒體報導,這份合同設定了每年3,000萬英鎊+球衣銷售提成20%+冠軍獎金的贊助費結構,預計實際年贊助額將在6,000-8,000萬,在極度樂觀的情況下甚至可以達到近億英鎊。
然而,所有的樂觀因素都在疫情到來之後打上了折扣。
在這場席捲全球的風暴中,沒有人可以倖免於難,除少數有富豪老闆兜底的球隊外,絕大部分俱樂部都面臨著現金流周轉困難的局面。
四月初還在為臨時失業條款焦頭爛額,高管主動降薪緩解危機,夏天再大把撒錢引援於情於理都是不現實的。利物浦不是唯一一家身陷囹圄的豪門,就連多年來自負盈虧的標杆俱樂部曼聯,也一樣捉襟見肘,CEO艾德-伍德沃德就表示今夏將減少轉會投入。
備受利物浦球迷喜愛的維爾納,被切爾西中途「截胡」
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像最近的巴黎和切爾西那樣拍出巨額交易將是一種奢望,轉會市場的萎縮趨勢不可逆轉。
根據歐足聯官方公布的緊急措施,雖然19/20賽季的財務狀況將不在本年財政公平法案的考核範圍內,但到明年還是會與20/21賽季合併進行考察,並非此前媒體所報導的全方位放寬標準。
可以預見,忽略經濟狀況進行投資的情況將在一定程度上被遏制。但錯失維爾納一事依然給利物浦提了個醒,在現行制度下,俱樂部依然無法和富豪老闆球隊比拼財力。想要建立王朝,要一如既往地堅持只做正確的決策,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結語 ——
回望2010年,芬威集團(Fenway Sports Group)從美國商人吉列和希克斯手中收購了瀕臨被銀行託管的利物浦足球俱樂部。雖然有MLB(美國職棒大聯盟)球隊波士頓紅襪這樣的成功投資,初來乍到的芬威還是遭受了輿論和球迷的諸多質疑。
利物浦曾是毫無疑問的英倫No.1。作為可能是對於傳統和歷史最為珍視的英格蘭球隊,他們自然不會喜歡精於鑽營、喜歡創新的美國人,更何況還有吉列和希克斯這樣的失敗先例。
的確,回望芬威執掌的頭幾年,利物浦走得磕磕絆絆。他們曾在實踐「魔球理論」(Money Ball,主張依靠數據分析實現低買高賣、以小博大)的路上遭受慘重損失,也曾因運氣稍遜與數個冠軍頭銜遺憾失之交臂。
但對於一個殫精竭慮的經營者來說,崛起不會缺席,只會遲到。
如今,十年時光轉瞬即逝,2020年的英超冠軍與2019年的歐冠冠軍,這兩項重量級的頭銜,已經讓芬威治下的「紅軍」榮耀等身。
從上至下,這家俱樂部齊心協力所締造的輝煌已經足夠神奇。在殘酷的職業體育賽場,也沒有誰可以一直屹立於不敗之地,重要的是努力過、經歷過,未來仍會一如既往地永不言棄、永不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