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盆地,中國人最熟悉的是塔裡木、準噶爾、柴達木和四川這四大盆地,但四個盆地的總面積再乘四都不如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盆地大,大到可以裝下整個澳洲。更難以置信的是,這還是個富可敵國的超級「聚寶盆」。
西伯利亞盆地是地殼運動形成,一面被拉伸、一面被擠壓,才有了東西兩大盆地的地貌。但二者實際是相連的,以葉尼塞河為界,西西伯利亞盆地以平原為主,東西伯利亞盆地則以高原、山脈居多。
在地質學上,西伯利亞盆地總面積超過700萬平方公裡,是俄羅斯目前油氣儲量最大、產量最高的地臺型盆地,也是近50年來世界上最大的超級油氣盆地。之所以能聚集如此多的油氣資源,主要還是西伯利亞環境太惡劣。
根據俄羅斯《史前西伯利亞》一書的記載,西伯利亞原住民源於蒙古人種的通古斯民族(含鄂倫春、奧羅克、赫哲以及滿族等十多個民族),沿岸原住民多為中國古代的「丁零人」,也就是俄羅斯所說的涅涅茨人。
在蒙語中,西伯利亞原名「西波爾」其實是沼澤地之意,古人無法辨識整個盆地的地貌,但也頗符合當時的情形。隨著貝加爾湖等湖泊被發現,土著們逐漸遠離北極圈往東遷居,才有了蒙古、女真等頗為強悍的民族。
但17世紀俄羅斯佔領西伯利亞後,這些原住民被大量驅逐或屠殺,如今西伯利亞絕大多數居民都是斯拉夫白人。雖說這些白人也很耐寒,但對比延續千百年的土著而言又遜色了很多,因此,西伯利亞人口一直很少。
整個西伯利亞聯邦區的總人口也就500多萬,最大城市新西伯利亞就佔了其中的1/3,可想而知其他地區的人口有多稀少。但哪怕阿拉斯加被賣,俄羅斯人也沒想過賣西伯利亞,因為這片土地蘊藏的財富實在太多,多到難以估值。
僅僅西伯利亞西部的一百多萬平方公裡平原,已知就有1440億桶石油和38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儲量,如果算上整個地區的三大石油系統,那總儲量就得翻上好幾倍。所以,其他國家是發愁買石油,俄羅斯是發愁賣給誰。
西伯利亞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油氣資源? 以目前最大的BN油田舉例,一座超級油田就能採出侏羅紀時期的碎屑巖層油、富含有機質的矽質頁巖油,以及裂縫性儲層油等三種高品質石油。
簡單說,西伯利亞的石油儲量是分層的,比如首個北極圈油氣混合田Achimgaz,挖到地下360米就出石油,連續開採25年後,在地下1700米處又發現更多油氣,還沒開採到第二層,科學家們已經開始對地下4000米進行勘探了。
Achimgaz氣田被分為12個區的100個工作井,每天最多可生產2900萬立方米天然氣和1.2萬噸冷凝水。僅僅這一項工程就集結了俄羅斯、烏克蘭、美國、阿根廷以及德國等十幾個國家的工程師。
由於西伯利亞多數地區的最低氣溫可達-50℃以下,俄羅斯政府為了順利將油氣運出西伯利亞也是操碎了心,如今17條主管道和上千個泵站,分別將油氣銷往歐洲、中亞和中國等地,這一收益佔俄羅斯總GDP的32%之多。
不僅如此,西伯利亞的森林、淡水和礦藏資源也十分豐富,煤炭儲量佔前蘇聯的93%,全球最大的鑽石礦也在這裡,還有數之不盡的銅鐵鋁錫金銀等上百種有色及貴金屬礦。說總值超過百萬億美元或許還有點少了吧?
當然,西伯利亞也是俄羅斯有名的「糧倉」之一,依靠多年的技術攻關,如今黑麥等耐寒作物的種植面積年年在翻番。 聽說美國要買格陵蘭島,有俄羅斯網友笑著調侃:要不把西伯利亞買了,也就是百萬億美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