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下周二升空,肩負「繞落回」使命 | 一周新鮮事​

2020-11-22 賽先生

領略全球一周科技領域發生的有趣、好玩的新鮮事。


撰文 | 張 蒙

責編 | 葉水送


01

嫦娥五號下周二升空,開啟月球探秘新篇章

嫦娥五號此行任務示意圖,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在地球上,通過測量巖石中微量放射性化合物的衰變,我們已知道火山爆發、物種大規模滅絕發生的時間。但在太陽系的其他地方,這個故事卻很混亂,原因在於記錄實在太少,目前的月球數據均來自於阿波羅號與蘇聯月球號。兩天後,也就是下周二,「嫦娥五號」有望發射升空,完成中國探月工作的「繞落回」等艱巨任務。此次採樣目標在月球呂姆克山附近,它位於月球風暴洋地區,形成時間相對較晚,這一地點的採樣將進一步完善月球歷史的全貌,同時為不穩定的隕石坑年齡測算方法提供新的定位點。此外,呂姆克可能在大約13億年前噴發過,如果其樣品證明確實如此,那麼它將提出一個新的問題:其內部是如何保持足夠的熱量以至於在形成這麼長時間後再進行火山噴發的。


文章連結: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11/china-set-bring-back-first-rocks-moon-more-40-years


02

人臉識別倫理問題引關注,學界呼籲應謹慎


圖片來源:createdigital.org.au

最近,《自然》雜誌採訪了全球480名面部識別、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人員,詢問他們對於人臉識別中倫理問題的看法,40%的受訪者認為,研究人員在使用面部識別數據集之前應徵得個人的知情同意,但超過一半的人認為沒有必要這樣做。一些科學家對該領域的工作倫理感到擔憂,但持反對意見的人試圖在學術研究和面部識別之間劃清界限,他們認為重點應該是譴責和限制面部識別的不道德應用,而不是限制研究。不過我們必須意識到,在人們不知情的情況下遠程識別或進行分類的技術,從根本上來說是危險的。


文章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3187-3


03

電纜故障致結構損壞嚴重,阿雷西博望遠鏡即將退役

圖片來源Science Photo Library

11月19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宣布,波多黎各標誌性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將被安排退役。這一天文臺建成於1963年,在「中國天眼」(FAST)出現前,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曾向外星人發送過「阿雷西博信息」,並通過脈衝星觀察證實引力波的存在,它還是探測近地小行星的好手。多年來,阿雷西博望遠鏡一直遭受著惡劣天氣的襲擊,多次遭遇颶風與地震。今年8月10日和11月7日,阿雷西博望遠鏡的電纜發生了兩次斷裂,導致其結構幾乎崩潰,目前處於十分脆弱狀態。經過專家評估,如果進行維修將會使員工和工人處於危險之中。在接下來的幾周內,工程公司將制定一個有控制的拆除計劃,儘可能地保存天文臺的寶貴資產。國家科學基金會數學和物理科學助理主任肖恩·瓊斯(Sean Jones)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道:「做出這個決定並不容易,我們知道阿雷西博對科學和當地社區意味著什麼。」


文章連結: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11/famed-arecibo-telescope-brink-collapse-will-be-dismantled


04

神話破滅,世衛組織不建議瑞德西韋治療新冠肺炎


圖片截取CCTV-4

近日,世衛組織宣布,在對幾項試驗進行回顧之後,指導發展小組(WHO Guidelines Development Group)得出結論,瑞德西韋對患者的死亡率或其他重要的臨床指標(如是否需要機械通氣或改善臨床治療時間)沒有顯著影響,因此不推薦瑞德西韋,相關結果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上。自新冠肺炎暴發以來,瑞德西韋的潛在效用一直是大家爭論與懷疑的焦點。今年春天,它在美國被授權緊急使用,截至10月,瑞德西韋為吉列德創造了8.73億美元的收入,但世衛組織的「團結」試驗中期結果打破了「人民的希望」的神話。儘管世衛組織指導發展小組認為瑞德西韋的試驗繼續下去可能會讓特定人群受益,但現實的情況是,作為一項昂貴且需要靜脈注射的藥物,瑞德西韋的有效性甚微,大規模使用它還會轉移原本可以更有效部署的醫療資源。


文章連結:https://www.nytimes.com/2020/11/19/health/remdesivir-covid-19.html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年底升空長徵七號天舟一號蓄勢待發將與天宮二號對接
    網絡配圖嫦娥五號年底升空引關注!目前,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蓄勢待發,即將奔向太空,與天宮二號對接。長徵五號又將迎來兩次大考,第一次將承擔把實踐十八號試驗衛星送上太空的任務;第二次將實施探月工程嫦娥五號發射任務,完成我國首次從月球採樣返回的重大使命。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回顧嫦娥探月之旅
    嫦娥一號拍攝了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  嫦娥二號首次實現我國對小行星的飛躍探測,  嫦娥三號成功實現落月夢想,  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  揭開月球背面神秘面紗……  在嫦娥五號即將發射之際,  讓我們一起回顧「嫦娥」的探月之旅
  • 今晨,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升空!時隔44年,將再次帶回月球樣本
    今天凌晨4時30分,在海南省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發射升空,開啟登月之旅。在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將採集約2千克的月球巖石、土壤樣本返回地球。這將是44年之後,人類再一次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嫦娥五號將如何完成探月「繞落回」三部曲的最終章?此次採集的樣本有望改寫我們對月球的哪些認知?
  • 小明問嫦娥丨姐姐們去哪兒了?嫦娥一號到四號現在哪裡?
    嫦娥五號嗯,等著我的空中芭蕾、最後一跳,我們嫦娥家族的繞落回,就可以完成啦!小明咦?說到嫦娥家族,我有點好奇,嫦娥一號到四號,四位姐姐現在都在哪兒啊?嫦娥五號我的姐姐們呀,我來給你數一數。我大姐嫦娥一號,從2007年10月發射升空開始,累計飛行了494天,在完成了全部使命後,在地面科技人員的精確控制下,2009年3月,準確飛向了月球預定撞擊點(月球東經52.36度,南緯1.50度),也就是豐富海區域。小明撞擊月球?那就是硬著陸嗎?嫦娥五號是的。撞擊月球是國際航天領域結束月球探測器使命普遍採用的方式。
  • 剛剛,長徵五號託舉嫦娥五號發射升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海南文昌11月2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11月24日4時30分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將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完成最後一步——「回」。此次任務因此備受矚目。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 回顧「繞」「落」「回」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我國的偉大壯舉!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球表面軟著陸的探測器,將正式開始她的月面工作,完成她的使命!同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正式完成了她的全部使命,也結束了她在軌一年的壽命。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也盡她的最後一絲價值,受控撞向了月球豐富海區域。 嫦娥二號 2010年10月1日,在祖國狂歡的時候,長徵三號丙遙七火箭成功將嫦娥二號探月衛星送去入了地月轉移軌道,這是我國火箭第一次將衛星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裡程碑的意義。
  • 嫦娥五號升空 揭秘背後的西安「交大力量」
    11月24日,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這標誌著我國嫦娥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目標的圓滿成功。作為目前全球最大噸位無人深空探測飛船的「嫦娥五號」,將實現中國航天探月史上的多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使命召喚VII攬月計劃"京"彩啟程
    北京時間11月24日,嫦娥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作為中國探月工程官方戰略合作夥伴,北京越野同步開啟使命召喚VII攬YUE計劃,首次全程參與嫦娥五號出徵、返回整體任務。使命召喚VII-攬YUE計劃,是北京越野與中國探月工程繼"星空之約"、"飛天行動"之後的又一次創舉,既是雙"YUE"聯盟合作的延續與升華,也是下一階段合作的新起點。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中國要去月球「挖土」啦-新聞中心-北方網
    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 發射時間基本定了,現離嫦娥五號升空預計只有3個月,將創4個首次
    現在,我國又有一條讓人激動的航天好消息傳出,在福建福州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9月19日表示: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預計在2020年底前發射,軟著陸月面後,將採集期盼已久的月球樣返回地球,所以,嫦娥五號發射時間基本定了,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離嫦娥五號發射只有3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北京越野助力,使命召喚VII攬月計劃啟程
    北京時間11月24日,嫦娥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作為中國探月工程官方戰略合作夥伴,北京越野同步開啟使命召喚VII攬YUE計劃,首次全程參與嫦娥五號出徵、返回整體任務。使命召喚VII-攬YUE計劃,是北京越野與中國探月工程繼"星空之約"、"飛天行動"之後的又一次創舉,既是雙"YUE"聯盟合作的延續與升華,也是下一階段合作的新起點。
  • 嫦娥五號順利升空!這些數字帶你一鍵認識嫦娥"五姐"
    原標題:剛剛,嫦娥五號順利升空!這些數字帶你一鍵認識嫦娥「五姐」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一次「重量級」發射舉世矚目。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點火升空,託舉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西安光機所助力嫦娥五號月表採樣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隨長徵五號從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開啟月球探測新旅程。此次「胖五」的乘客是大家期待已久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計劃將在探月工程三期中完成月面取樣返回任務,踏出中國探月工程的「繞、落、回」的最後一步「回」,是該工程中最複雜的探測器,也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
  •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將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記者 趙磊)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中國日報 徐京星 攝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 「挖土」之旅或可改寫月球歷史
    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使命召喚VII攬月計劃「京」彩啟程_易車網
    近日,嫦娥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作為中國探月工程官方戰略合作夥伴,北京越野同步開啟使命召喚VII攬YUE計劃,首次全程參與嫦娥五號出徵、返回整體任務。使命召喚VII-攬YUE計劃,是北京越野與中國探月工程繼「星空之約」、「飛天行動」之後的又一次創舉,既是雙「YUE」聯盟合作的延續與升華,也是下一階段合作的新起點。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西安交大做出關鍵貢獻!
    今天,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這標誌著我國嫦娥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目標的圓滿成功。嫦娥五號"直接影響自主採樣任務成敗的表取採樣視覺信息處理系統,正是由西安交大人工智慧學院鄭南寧院士指導下的視覺信息處理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空間視覺團隊完成,項目負責人是王飛教授。
  • 嫦娥五號就為了「挖土」?專家說出真正目的,美國還得等到2024年
    歡迎軍迷們收看本期節目 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我們國家的「胖五」帶著「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了。據相關媒體報導,我們都知道了嫦娥五號這回執行的任務就是去月球「挖土」。不過,很多網友好奇,這麼大老遠跑一次,還歷經千辛萬苦,難道就只為挖土?
  • 嫦娥五號攜月壤升空!美國提前發來賀電:希望對美分享這一喜悅
    嫦娥五號攜「土特產」升空!但登月計劃不僅僅只屬於美國,我們國內航天科技不斷成熟之際,嫦娥五號帶著使命和任務飛往了太空。耗時幾周時間後,嫦娥五號已經開始攜帶挖好的月壤升空進行交會對接等任務。 嫦娥五號執行的三大步驟分別為「繞、落、回」 任務,能否在20天後成功著陸回到內蒙古,也考驗我們國內航天科研人員的技術水平。
  • 資料|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
    目前已經發射的「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探測器,還有即將發射的「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探測器,都屬於無人月球探測階段,又分為「繞」「落」「回」三步走。  其中,「繞」為第一期。首先實現衛星繞月飛行探測。這一階段主要任務在於研製和發射能夠探測月球的衛星,為後續工作鋪路。繞月時可利用很多儀器對月球拍照、觀測。11年前發射的「嫦娥一號」衛星便圓滿完成了第一期「繞月」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