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經常聽歌嗎?一般在什麼時候聽歌?聽什麼類型的歌?如果一個人遇到了一個和自己一樣喜歡聽歌的人,那麼兩個人就比較容易打開話匣子。音樂被譽為人類的精神糧食,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流行的音樂,像十八、十九世紀的歐洲流行的就是如今被稱為歐洲古典樂的音樂,如今流行的音樂則更加多樣。
然而只要你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大多數流行歌曲的時長都不會超過8分鐘,一般都是三四分鐘,長則五六分鐘,仿佛這已經成為了流行音樂行業的默認標準。然而英國樂隊Radiohead的主唱湯姆·約克在2015年的時候發布了一首單曲,該單曲一經發布立即引起了巨大的關注,因為這首單曲的時長達到432小時。
一首歌長達432個小時是什麼概念?這意味著你需要18天不休息才能把它聽完,對於正常人來說這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這首單曲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的一首歌。但是很多時候世界上就是存在許多令你想不到的事,約克的這首歌並非是世界上最長的歌,能夠奪得這個頭銜的歌曲是《越慢越好》(中文譯)。
據說這首歌的創作時間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作者是約翰·凱奇。雖然整首曲子的時長達到了639年,但是凱奇只用了2年的時間就完成了製作。然而凱奇的這首歌曲在當時被認為是怪誕之作,因為這首曲的一個音符就可以持續兩年的時間。在我們的認知中,從未有一首歌的一個音符能夠持續超過一分鐘,更別說兩年了,因此這首歌放在今天依然十分匪夷所思。
看到這可能有朋友就會好奇了,凱奇是如何製作出這樣的歌曲呢?後來有調查機構進行深入調查,發現原來凱奇的歌曲本身並沒有那麼長時間,而是運用了一種名為「管風琴」的樂器導致這首曲子變得十分漫長。按照凱奇的說法,使用不同的樂器來演奏他的歌曲,不僅會營造出不同的意境,還會造成歌曲長度的不同。
凱奇製作完歌曲後,有人在2000年發現了一台歷史長達639年的管風琴,並用這臺管風琴演奏了凱奇這首特殊的曲子,結果發現演奏出來的一個音符十分綿長。如果按照一個音符需要2年的時間來完成演奏,那麼整首曲子演奏完可能要到2640年。換而言之,沒有人能夠完整地聽到這首曲子。
有趣的是,有人發現這首曲子上一次變換音符是在2013年10月,當時音符一變,當地人還以為是官方發出了地震預警。後來經過查證才確定是管風琴轉音了,聽起來還真是奇事一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聽一首長達639年的曲子是不可能的,即使有這個機會也不會有人願意去嘗試,因為這種行為被認為是無聊之舉。
但從側面來看,這恰恰反映了當代人的浮躁,好音樂不需要太過綿長,但需要一顆靜下來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