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作曲家創作《武漢2020》穿過黑夜才能走向光明

2021-01-14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財經

德國作曲家創作《武漢2020》 穿過黑夜才能走向光明

吳丹

[ 「我在作品中描述了新冠病毒的威脅、社會的動蕩以及人們所經歷的災難。但在結尾部分,又展示了重建新世界的希望和勇氣。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在他所有的作品裡都認識到了這一點,即穿過黑夜才能走向光明。想要到達曙光,必經一段黑暗。我希望人們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在闡釋《武漢2020》時,作曲家施耐德說。 ]

指揮家李飈從未像現在這樣,期盼著下一場音樂會的舉行。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中國被取消和延期的演出數量達到8000場,而全球範圍內,不計其數的文體賽事與演出也大面積停擺。

「通常,我一年在國內外會有60多場音樂會。但從1月下旬到現在,被取消的演出已經有18場。」李飈告訴第一財經,兩個月前,他還身在德國柏林,與同事們一起聚集演奏、排練,身為柏林國立音樂學院打擊樂教授的他,依然在給學生們上課。

他回憶,那時身邊人都沒對疫情有真正的認識,「尤其是歐洲人,完全想像不到疫情最終會發展到這樣嚴重的地步。現在的影響是波及全世界範圍的,全球的劇院、演出場所全部停頓,這對音樂家的事業當然是一個極大的損害。」

目前,中國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全國劇院何時才能真正開場,尚處於未知。

3月23日起,李飈已經帶領北京交響樂團成員,利用微信視頻群聊的九個畫框開啟了「雲排練」。排練的作品,是他特別委約著名德國作曲家恩約特·施耐德為疫情而創作的《武漢2020》。這也是目前為止,首位國外作曲家專為武漢而創作的作品。

「施耐德是德國作曲家協會主席,我們也是將近20年的好朋友。」身為北京交響樂團首席常任指揮和天津交響樂團首席指揮,李飈想要委約一位作曲家創作音樂作品獻給武漢時,第一個就想到了施耐德。這位70歲的作曲家曾為上百部電影創作過音樂,《史達林格勒》《天地雄心》《刺殺希特勒》等電影裡,都以史詩般波瀾壯闊的配樂留給影迷深刻的印象。當李飈跟他打電話,作曲家立刻就答應下來,兩天內就創作出四段音樂主題小樣。從音樂的構思到完成,僅用了15天。

「施耐德有豐富的創作經驗,而且他非常喜歡中國。」李飈說,作曲家自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與中國音樂家合作,不但熟悉中國音樂,在中文歌劇作曲方面也是經驗充足。2018年,施耐德創作的大型歌劇《馬可·波羅》在中國首演,就是用歌劇來講述發生在中國的故事,一時成為音樂圈話題。《武漢2020》不僅是呈現一位德國作曲家對中國的關切,也是兩位音樂家的友誼見證。

「現在不僅是北京交響樂團開始在網上排練《武漢2020》,天津交響樂團也開始排練這個作品。」什麼時候疫情結束,劇院重新開幕,音樂家復工登臺,就第一時間為中國聽眾奉上這部抗擊疫情的特殊作品,這是李飈當下最迫切的心願。

武漢2020

微信視頻撥通,李飈手機屏幕的對畫框裡,接二連三地冒出同事們熟悉的臉龐,他們來自湖北、臺灣、北京、上海以及海外。大家都有些興奮,相互問候著,拿起各自的樂器,紛紛開始調音測試。這一刻,作為指揮家的他,內心踏實又感慨。

「同事們都好久沒見了。隔了這麼長時間,能有這麼一個機會,大家又通過網絡聚在一起,研究怎麼把音樂做得完美,我們都非常非常珍惜。」李飈很慶幸生在科技發達的網際網路時代,「這在巴赫、莫扎特的年代,簡直是想都不可能想的場景。」

因視頻人數限制,《武漢2020》的每一場排練只能分聲部進行。雖然藉助網際網路技術能夠實現在線排練,但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也多。

「最大的問題是不可能一起演奏,每個人家裡的網速也不太一樣,效果也不是特別好。」李飈說,後來他採用在線講解樂譜,再抽出不同段落讓每位樂手單獨演奏。作品裡的四五個聲部,就意味著指揮家要與四五批樂手分別連線,每天就需要花近四個小時來跟不同聲部講解排練。

在施耐德過去的作品裡,磅礴的交響樂總能帶來一股震撼的包裹感,讓人在音樂中體會到深邃的力量。談到《武漢2020》,李飈認為,它同樣呈現了作曲家的風格。

「這部作品寫得非常流暢。」李飈說,他與作曲家事先溝通了很多,最終敲定了《武漢2020》的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疫情暴發時人們感受到的可怕與恐慌,基調是黑暗壓抑的;第二部分是全國醫護人員緊急支援武漢前線並在疫情前無懼抗爭,第三部分講述抗擊疫情過程中的艱難與堅守,普通人在逆境下的悲傷與堅強,到第四部分,則升華到全人類戰勝病毒的決心。

「施耐德用音樂來敘事的能力特別強,這部作品寫得非常感人。」因為李飈打擊樂家的身份,好友施耐德也特地在樂譜中加入許多打擊樂器,賦予音樂更多生動的語言。

曙光之前,必經一段黑暗

事實上,早在排練《武漢2020》之前,李飈就嘗試著與北京交響樂團成員在雲端合作演出埃爾加的經典作品《愛的致意》,於2月5日在北京交響樂團的微信公號上推出。

「這是一種我們完全沒有嘗試過的合作方式。」他說,參與演出的樂團成員在家中把各自的聲部錄製好,再合在一起編輯,「最困難的是,要把大家的呼吸點、節奏和感受集合在一起。」之後,他又與京津冀三地的音樂家們在雲端聚集,21位演奏家用7天時間隔空演奏《我和我的祖國》,獻給受困於疫情中的人們。

「面對疫情,我們音樂家能做的,就是把音樂拿出來,展示所有人抗擊疫情的精神。」兩個月前,李飈在德國與音樂家朋友們聊起疫情,大部分人還處於淡然的狀態,歐洲人總覺得病毒距離自己還很遙遠。幾乎是戲劇化的扭轉,當中國疫情逐漸被控制住,歐美又陷入巨大危機中。

繼著名男高音多明戈被確診後,德國當地時間3月26日晚,著名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通過社交網絡宣布其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在此之前,86歲的爵士樂藝術家馬努·迪邦戈和76歲的傳奇歌手塞克·塔克,都因被冠狀病毒感染,在3月24日這天先後去世。

「這是人類社會在這個時代遭遇的最大危機。」李飈始終在關注歐洲疫情的變化,德國目前感染人數破五萬,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向國民發表的電視講話中形容,疫情是德國自二戰結束以來最大的一次挑戰。

在家宅居的日子裡,李飈一直沒有閒著。他錄製在線音樂教育視頻,與樂團成員在雲端排練、讀譜、學習,「雖然在家裡,仍然保持著日常的工作習慣。」

他也在反思這次疫情,「人類應該怎麼樣更好地跟大自然相處?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時間。我也希望,很多年輕人經歷這一次,可以更多地想到這一點。」

在闡釋《武漢2020》時,作曲家施耐德說,這部作品中的情感是多重而豐富的,有面對未知險境時的膽戰心驚,有面對命運衝擊時的英勇無畏,也有堅信終將柳暗花明的矢志不渝。

「我在作品中描述了新冠病毒的威脅、社會的動蕩以及人們所經歷的災難。但在結尾部分,又展示了重建新世界的希望和勇氣。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在他所有的作品裡都認識到了這一點,即穿過黑夜才能走向光明。想要到達曙光,必經一段黑暗。我希望人們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他說。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焦點

  •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但就在這樣的日子裡,他憑藉過人的毅力一步一步走向了世界籃球的最高殿堂。在艱難的日子裡他沒有被打倒,最終他向全世界證明了他的成功。那一份對於未來、對於籃球的信仰和執著是他給我們上的寶貴的一課。當黑夜來到,萬物好像都變得寂寥,人們都靜悄悄。但總有一些人,他們用自己的執著和初心堅定了自己。黑色的瞳孔為何不能尋找光明呢?
  • 《穿過黑夜的馬燈》
    《穿過黑夜的馬燈》 郭曉琦 著 作家出版社 定價:23.00元  內容簡介
  • 葛萊美獎提名,華人,80後|一位作曲家的三重聽覺
    前不久舉行的上海交響樂團2020首場樂季音樂會中,作曲家周天的《樂隊協奏曲》廣受好評。曾獲葛萊美獎提名的周天受邀擔任上海交響樂團本樂季的駐團藝術家,中外藝術家已陸續演繹他的多部代表作。在根本不知道何謂和聲、何謂對位的日子裡,他完全是用耳朵引導音符的走向。如今回想起來,周天覺得那種「玩音樂」的狀態很幸福。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後,周天常常會寫一些作品請學長們演奏。直到高三那年,他才寫了一部自認為不丟人的作品:弦樂四重奏。當他的同學王之炅、鄭聞曉等人把作品演奏出來時,周天第一次覺得自己有希望成為一名職業作曲家。
  • 作曲家小田裕一郎離世 曾為松田聖子創作多首名曲
    曾創作多首大熱樂曲的日本著名作曲家小田裕一郎於本月17日離世,終年68歲。
  • 動畫作曲家艾倫·曼肯將為《美國隊長》創作插曲
    現在這位擅長百老匯歌舞劇音樂創作的作曲家又受到邀請,將為漫畫電影《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 The First Avenger)創作插曲。  不過大家不用擔心,《美國隊長》的音樂並不會因此迪士尼化,因為艾倫·曼肯只創作「美國隊長」在勞軍演出上的歌舞音樂。  說到這裡你可能又糊塗了,「美國隊長」參加勞軍演出?他不是應該上前線作戰嗎?
  • 顧城: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去尋找光明
    因為它抒發了一代人的心聲,寄託著一代人的理想與志向,雖然社會歷經了黑夜,但是人們對光明的渴望與執著從未停歇。《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去尋找光明顧城於1956年生於北京,年少時便開始寫詩,他的一生是與詩歌緊密相連的。
  • 德國著名音樂家理察施特勞斯
    理察·喬治·施特勞斯( 1864年6月11日至1949年9月8日)是德國已故著名作曲家浪漫的而且很早現代的時代。我之所以接受這個榮譽職位,是因為我希望,如果從現在起,德國的音樂生活就像人們所說的那樣,由業餘愛好者和無知的求職者「重組」,我將能夠做一些好事,防止更糟糕的不幸。[ 16 ]施特勞斯私下裡嘲笑戈培爾,稱他為「小人物」。[ 17 ]然而,1933年他創作了一首管弦樂歌曲,」達·巴希萊因」(《小河》),為了獲得戈培爾的合作,他把德國音樂版權法從30年延長到50年。
  • 黑夜的意義是
    當光照在黑暗裡,將世界分成光明與黑暗。存在即合理,能被感知的都是存在的事物。日月星辰、鳥獸蟲魚,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存在著,我不知魚的樂趣,但我想他們的存在也是有意義的。黑夜也是如此,黑夜寧靜、深沉、無限,不像白天熱烈、乾淨、明亮,黑色嚴肅的底色留給我們另一番滋味,細細品嘗,你會發現與夜其實就是你的內心。
  • 有哪些作曲家,對西班牙一往情深?
    有哪些作曲家,對西班牙一往情深? 2020-05-16 2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天體運行與音樂創作No.1
    然而天體音樂的創作真正走向正軌出現在十九世紀後期到二十世紀,這時音樂史走向了從浪漫主義向現代音樂模糊過渡的階段。這一時期隨著啟蒙運動影響的深入和工業革命的展開,科學的力量逐漸為文藝界所接受乃至推崇,一些音樂家開始將自己對宇宙、天體運行的想像融入到音樂的創作中,比如約瑟夫·施特勞斯(Josef Strauss)的《天體運行波爾卡》,到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斯託克豪森(Stockhausen)研究天體運動嘗試進行「天體音樂」創作的失敗,再到利蓋蒂(Ligeti)《大氣層》的微復調技術偉大嘗試,都體現了作曲家對於地球之外世界的嚮往
  • 人生的意義,迷茫中前進,前路黑暗也光明
    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在光明中感受黑暗。如果前行的道路總是充滿陽光,那這一路就沒有驚喜,人生的樂趣又會缺少多少。有時候光明待久了,會格外地留戀黑暗。在生活中,黑不是黑,白不是白,什麼都不可以用是非黑白衡量。一個問題除了對和錯,是否還會有另一種答案。生活的哲學就像在黑夜裡參透光明,在光明中不會忽略黑暗。
  • 專欄 | 天體運行與音樂創作(上)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音樂的題材集中於宗教、神話和純粹音樂的領域,從公元初的格裡高利聖詠到文藝復興後的巴洛克時代,再到之後的古典主義時期和浪漫主義時期,無數的偉大作曲家湧現了,卻鮮有與天體、宇宙相關的音樂流傳。當然,這期間並不乏對天體音樂的探索。
  • Anecdote名家軼事|法國女作曲家的魅力
    本期,萊普思特為大家盤點了三位當代法國女作曲家,她們風華絕代,豪不遜色眾多男性作曲家;她們用一生追逐自己的夢想,捍衛自己的權益;她們的作品獲得了世界的認可,在西方音樂史的畫卷上為自己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小夥伴們還記得在《屋頂上的牛》那一期,我們為大家介紹的法國「美好年代」的嗎?
  • 20世紀頭號英國作曲家布裡頓依然是個少數派
    2020年11月22日是作曲家班傑明·布裡頓誕辰107周年。作為英國音樂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不但改變了英國歌劇的面貌,而且創作了一些20世紀最受歡迎的合唱作品、器樂作品。多數樂迷首先舉出的就是他的《青少年管弦樂指南》,其他(完整聽過的)恐怕就寥寥無幾了……
  • 著名作曲家陳鋼——弦音上的蝴蝶夢
    Love is art愛情是藝術永恆的話題在中國有一首歌詠愛情的樂曲可謂是家喻戶曉甚至聞名世界那就是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創作這首讚美愛情樂曲的人就像這首樂曲一樣浪漫而才華橫溢歷經坎坷而堅貞不渝其中一位就是著名作曲家陳鋼
  • 英國作曲家約翰·巴裡逝世:記住電影 留下音樂
    無論是《007》系列音樂還是《走出非洲》配樂,他的作品成為各個時代的經典據英國《衛報》消息,曾為《時光倒流七十年》、《走出非洲》、《007》等影片創作配樂的知名英國作曲家約翰·巴裡(John Barry)因心臟病突發於1月30日在紐約去世,享年77歲。
  • 文藝界在行動-光明日報-光明網
    聲動人心,用音樂為抗擊疫情加油鼓勁    「背靠著萬家燈火/眼前是漫天的繁星/都說是歲月靜好/因為有你負重前行/拋下了闔家團圓/面對著洶湧的疫情/都說是國泰民安/因為有你才有安寧/你選擇最美的逆行/黑暗中去點亮光明/一聲召喚必定有你/無懼生死大醫精誠/你選擇最美的逆行/用雙肩去扛起使命/祖國榮光因為有你/豐碑銘刻真的英雄
  • 配樂詩朗誦,武漢圓舞2020
    視頻簡介《武漢圓舞2020》是由湖北音樂家王建華先生創作,武漢音樂學院教授、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李果先生指揮,湖北長江愛樂樂團演奏的以抗疫為主題的一部交響樂。《武漢圓舞2020》以方艙「舞」為意象,藝術地表現了武漢人民在全國人民的支持下戰勝疫情的情景。
  • 中考優秀作文:自立使人走向成功
    自立是船,載著你駛向成功的彼岸;自立是燈,引導你走向成功大道;自立是羽翼,幫助你飛向成功的雲霄。   莎士比亞,著名的文學家,正是因為他的自立,使他成為文壇上的明星。   他,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十六歲離家,獨自謀生,他當過家庭教師,在屠宰場當過學徒,還幫人家做書童,他參加過英國遠徵軍,做過律師,任小官,正是他的自立自強,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才創作出了《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   由此可見,自立使人走向成功,莎士比亞正是因為他的自立自強,不依賴家庭,才會有各種各樣豐富經驗,為日後的創作奠定的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