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財經
德國作曲家創作《武漢2020》 穿過黑夜才能走向光明
吳丹
[ 「我在作品中描述了新冠病毒的威脅、社會的動蕩以及人們所經歷的災難。但在結尾部分,又展示了重建新世界的希望和勇氣。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在他所有的作品裡都認識到了這一點,即穿過黑夜才能走向光明。想要到達曙光,必經一段黑暗。我希望人們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在闡釋《武漢2020》時,作曲家施耐德說。 ]
指揮家李飈從未像現在這樣,期盼著下一場音樂會的舉行。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中國被取消和延期的演出數量達到8000場,而全球範圍內,不計其數的文體賽事與演出也大面積停擺。
「通常,我一年在國內外會有60多場音樂會。但從1月下旬到現在,被取消的演出已經有18場。」李飈告訴第一財經,兩個月前,他還身在德國柏林,與同事們一起聚集演奏、排練,身為柏林國立音樂學院打擊樂教授的他,依然在給學生們上課。
他回憶,那時身邊人都沒對疫情有真正的認識,「尤其是歐洲人,完全想像不到疫情最終會發展到這樣嚴重的地步。現在的影響是波及全世界範圍的,全球的劇院、演出場所全部停頓,這對音樂家的事業當然是一個極大的損害。」
目前,中國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全國劇院何時才能真正開場,尚處於未知。
3月23日起,李飈已經帶領北京交響樂團成員,利用微信視頻群聊的九個畫框開啟了「雲排練」。排練的作品,是他特別委約著名德國作曲家恩約特·施耐德為疫情而創作的《武漢2020》。這也是目前為止,首位國外作曲家專為武漢而創作的作品。
「施耐德是德國作曲家協會主席,我們也是將近20年的好朋友。」身為北京交響樂團首席常任指揮和天津交響樂團首席指揮,李飈想要委約一位作曲家創作音樂作品獻給武漢時,第一個就想到了施耐德。這位70歲的作曲家曾為上百部電影創作過音樂,《史達林格勒》《天地雄心》《刺殺希特勒》等電影裡,都以史詩般波瀾壯闊的配樂留給影迷深刻的印象。當李飈跟他打電話,作曲家立刻就答應下來,兩天內就創作出四段音樂主題小樣。從音樂的構思到完成,僅用了15天。
「施耐德有豐富的創作經驗,而且他非常喜歡中國。」李飈說,作曲家自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與中國音樂家合作,不但熟悉中國音樂,在中文歌劇作曲方面也是經驗充足。2018年,施耐德創作的大型歌劇《馬可·波羅》在中國首演,就是用歌劇來講述發生在中國的故事,一時成為音樂圈話題。《武漢2020》不僅是呈現一位德國作曲家對中國的關切,也是兩位音樂家的友誼見證。
「現在不僅是北京交響樂團開始在網上排練《武漢2020》,天津交響樂團也開始排練這個作品。」什麼時候疫情結束,劇院重新開幕,音樂家復工登臺,就第一時間為中國聽眾奉上這部抗擊疫情的特殊作品,這是李飈當下最迫切的心願。
武漢2020
微信視頻撥通,李飈手機屏幕的對畫框裡,接二連三地冒出同事們熟悉的臉龐,他們來自湖北、臺灣、北京、上海以及海外。大家都有些興奮,相互問候著,拿起各自的樂器,紛紛開始調音測試。這一刻,作為指揮家的他,內心踏實又感慨。
「同事們都好久沒見了。隔了這麼長時間,能有這麼一個機會,大家又通過網絡聚在一起,研究怎麼把音樂做得完美,我們都非常非常珍惜。」李飈很慶幸生在科技發達的網際網路時代,「這在巴赫、莫扎特的年代,簡直是想都不可能想的場景。」
因視頻人數限制,《武漢2020》的每一場排練只能分聲部進行。雖然藉助網際網路技術能夠實現在線排練,但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也多。
「最大的問題是不可能一起演奏,每個人家裡的網速也不太一樣,效果也不是特別好。」李飈說,後來他採用在線講解樂譜,再抽出不同段落讓每位樂手單獨演奏。作品裡的四五個聲部,就意味著指揮家要與四五批樂手分別連線,每天就需要花近四個小時來跟不同聲部講解排練。
在施耐德過去的作品裡,磅礴的交響樂總能帶來一股震撼的包裹感,讓人在音樂中體會到深邃的力量。談到《武漢2020》,李飈認為,它同樣呈現了作曲家的風格。
「這部作品寫得非常流暢。」李飈說,他與作曲家事先溝通了很多,最終敲定了《武漢2020》的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疫情暴發時人們感受到的可怕與恐慌,基調是黑暗壓抑的;第二部分是全國醫護人員緊急支援武漢前線並在疫情前無懼抗爭,第三部分講述抗擊疫情過程中的艱難與堅守,普通人在逆境下的悲傷與堅強,到第四部分,則升華到全人類戰勝病毒的決心。
「施耐德用音樂來敘事的能力特別強,這部作品寫得非常感人。」因為李飈打擊樂家的身份,好友施耐德也特地在樂譜中加入許多打擊樂器,賦予音樂更多生動的語言。
曙光之前,必經一段黑暗
事實上,早在排練《武漢2020》之前,李飈就嘗試著與北京交響樂團成員在雲端合作演出埃爾加的經典作品《愛的致意》,於2月5日在北京交響樂團的微信公號上推出。
「這是一種我們完全沒有嘗試過的合作方式。」他說,參與演出的樂團成員在家中把各自的聲部錄製好,再合在一起編輯,「最困難的是,要把大家的呼吸點、節奏和感受集合在一起。」之後,他又與京津冀三地的音樂家們在雲端聚集,21位演奏家用7天時間隔空演奏《我和我的祖國》,獻給受困於疫情中的人們。
「面對疫情,我們音樂家能做的,就是把音樂拿出來,展示所有人抗擊疫情的精神。」兩個月前,李飈在德國與音樂家朋友們聊起疫情,大部分人還處於淡然的狀態,歐洲人總覺得病毒距離自己還很遙遠。幾乎是戲劇化的扭轉,當中國疫情逐漸被控制住,歐美又陷入巨大危機中。
繼著名男高音多明戈被確診後,德國當地時間3月26日晚,著名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通過社交網絡宣布其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在此之前,86歲的爵士樂藝術家馬努·迪邦戈和76歲的傳奇歌手塞克·塔克,都因被冠狀病毒感染,在3月24日這天先後去世。
「這是人類社會在這個時代遭遇的最大危機。」李飈始終在關注歐洲疫情的變化,德國目前感染人數破五萬,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向國民發表的電視講話中形容,疫情是德國自二戰結束以來最大的一次挑戰。
在家宅居的日子裡,李飈一直沒有閒著。他錄製在線音樂教育視頻,與樂團成員在雲端排練、讀譜、學習,「雖然在家裡,仍然保持著日常的工作習慣。」
他也在反思這次疫情,「人類應該怎麼樣更好地跟大自然相處?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時間。我也希望,很多年輕人經歷這一次,可以更多地想到這一點。」
在闡釋《武漢2020》時,作曲家施耐德說,這部作品中的情感是多重而豐富的,有面對未知險境時的膽戰心驚,有面對命運衝擊時的英勇無畏,也有堅信終將柳暗花明的矢志不渝。
「我在作品中描述了新冠病毒的威脅、社會的動蕩以及人們所經歷的災難。但在結尾部分,又展示了重建新世界的希望和勇氣。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在他所有的作品裡都認識到了這一點,即穿過黑夜才能走向光明。想要到達曙光,必經一段黑暗。我希望人們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他說。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