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顧城在北京所寫的一首詩詩的內容不多,只有兩句。後來這兩句詩被作為新時期朦朧詩的代表作之一。因為它抒發了一代人的心聲,寄託著一代人的理想與志向,雖然社會歷經了黑夜,但是人們對光明的渴望與執著從未停歇。
《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去尋找光明
顧城於1956年生於北京,年少時便開始寫詩,他的一生是與詩歌緊密相連的。作為我國新時期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他被冠稱為「童話詩人」,因為他以一顆童心看著這個世界。
顧城早期的所做的詩體大多為童話詩,其語言特點簡潔性強,十分具有孩童語言的特徵,句式很短,意境優美,在他的筆下,世界是一個把自然同心靈無比親近的一個奇妙境地。
《遠和近》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我多麼希望,有一個門口
早晨,陽光照在草上
我們站著
扶著自己的門扇
門很低,但太陽是明亮的
草在結它的種子
風在搖它的葉子
我們站著,不說話
就十分美好
有門,不用開開
是我們的,就十分美好
早晨,黑夜還要流浪
我們把六弦琴交給他
我們不走了
我們需要土地
需要永不毀滅的土地
我們要乘著它
度過一生
土地是粗糙的,有時狹隘
然而,它有歷史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們愛土地
我們站著
用木鞋挖著泥土
門也曬熱了
我們輕輕靠著,十分美好
牆後的草
不會再長大了
它只用指尖,觸了觸陽光
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也是朦朧詩派的重要詩人,開篇提到的《一代人》便是朦朧詩的代表作之一。在當代文學史上敘述新詩潮的發展時,都把顧城與舒婷、北島相提並論。可以說,顧城是一個「應運」而生的詩人,他順其自然地融入了新詩潮的歷史進程,推動著當代詩歌的發展,他的詩歌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的詩學意義。
顧城是個感覺至上的詩人,他憑藉這種天賦寫出了許多天才之作,自然界那些美好、純淨而明媚的事物隨處可見,輔以顧城豐富奇崛的想像,毫無違和感的為讀者創造了一個令人神往的藝術天堂,同時她也為自己打造了一個理想的童話世界。。或許這也是日後導致他人生悲劇的原因之一。
有人說他是一個天生的詩人,他此時的創作不是依靠社會經驗,而是依仗其對萬物的敏感和與生俱來的才華。人心都有著兩面性,他也在用心思考和探索,一直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讀者,但詩中也流露出輕微的虛無和頹廢的情緒也證明著他的內心不是那麼的平靜。
《避免》
你不願意種花
你說
我不願看它一點點凋落
是的
為了避免結束
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顧城17歲開始寫作生涯,給各個報社雜誌投稿。
1987年開始遊歷歐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隱居紐西蘭激流島,過自給自足的生活。
1993年10月8日在其紐西蘭寓所因婚變,用3斧頭砍傷妻子謝燁致死,殺妻後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
顧城是我國新時期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為以一顆童心看世界的「童話詩人」。顧城的詩多年來深受眾多年輕人追捧,但談及為人,卻多受人所詬病。
有人說,寫詩是一個人最美好、最純粹的心理活動。或許他並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的童真,但是他寫的詩可以給我們帶來心靈的安寧,使自然美好的一面帶入我們的內心。
斯人已逝,他的詩歌留了下來,不論人品如何,他的詩歌好就是好,我們就去讀,就去學習。千百年來,無數的人,無數的故事,作品取恆河沙數,只有那些珍貴的東西留了下來教我們以道理,曉我們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