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頭號英國作曲家布裡頓依然是個少數派

2021-01-19 全藝術AllArts

2020年11月22日是作曲家班傑明·布裡頓誕辰107周年。作為英國音樂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不但改變了英國歌劇的面貌,而且創作了一些20世紀最受歡迎的合唱作品、器樂作品。多數樂迷首先舉出的就是他的《青少年管弦樂指南》,其他(完整聽過的)恐怕就寥寥無幾了……

▲《青少年管弦樂指南》

有人誇張地說,自普賽爾以後,英國四百年無音樂,直到埃爾加、沃恩·威廉士和布裡頓等人的出現。布裡頓的音樂不如同胞作曲家那麼膾炙人口,比如《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雲雀高飛》《行星組曲》,但聲名顯赫卻過之而無不及。

比如他重量級的歌劇作品《彼得·格賴姆斯》《比利·巴德》《旋螺絲》,尤其是《彼得·格賴姆斯》奠定了布裡頓作為偉大作曲家的聲譽,宣示了英語歌劇強勢回歸,從此布裡頓牢牢佔據了20世紀英國作曲家的頭把交椅。

▲歌劇《彼得·格賴姆斯》

《戰爭安魂曲》於1962年5月30日首演,是布裡頓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為考文垂大教堂的祝聖儀式而作,該教堂在二戰中被德軍炸毀,後重建。歌詞將傳統的拉丁文安魂曲彌撒文本與歐文的詩融為一體。由於歌詞充滿對戰爭的苦難和恐怖描寫,因此有人說《戰爭安魂曲》體現了布裡頓的「世界主義者」身份。

還有布裡頓的《聖誕頌歌》,這首合唱作品創作於1942年,大約與《聖塞西莉亞讚歌》同時動筆,是布裡頓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為高音合唱、獨唱和豎琴所作。

布裡頓在三個月大的時候得過肺炎,一生都在被心臟病糾纏。或許因此,他對別人的批評極為敏感,經常與得罪他的朋友絕交。當然,他也有一輩子都關係絕佳的俄國音樂家朋友,例如鋼琴大師裡赫特、大提琴泰鬥羅斯特羅波維奇、作曲大師蕭士塔高維奇。

小時候,布裡頓在家鄉洛斯託夫特的一所私立小學上學,1928年轉到諾福克的格雷沙姆學校。他在那裡呆了兩年,然後贏得了倫敦皇家音樂學院獎學金,在那裡他與約翰·愛爾蘭和沃恩·威廉士一起學習。

1939年至1942年,所謂的和平主義者布裡頓和著名男中音彼得·皮爾斯以朋友身份到達北美躲避戰火,日久生情,最終成為一生的伴侶。1940年,布裡頓創作了《米開朗基羅七首十四行詩》,這是他為皮爾斯寫的眾多聲樂套曲中的第一部。

二戰中期,布裡頓回到英國後申請拒服兵役。起初,布裡頓被要求在軍中從事非戰鬥工作,但在上訴後獲得了無條件免除兵役。

50年代,英國內政大臣大衛·馬克斯韋爾·費夫敦促警方執行《反同性戀法》,1953年布裡頓受到警方上門質詢。他對此一度非常害怕,曾建議皮爾斯與別的女子締結一段假婚姻,以掩人耳目。後來布裡頓一直是年輕男性藝術家和小男孩的偶像,不過多數證據表明,他們從未突破友誼的界限。

▲布裡頓在紅屋

布裡頓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奧爾德堡高爾夫球場旁邊的「紅屋」,他會在下午輕快地散步,幫助自己的頭腦清醒,以便進行更多的創作。

在近四十年的合作中,布裡頓和皮爾斯留下了非凡的音樂遺產。他們從1957年開始共同生活和工作,直到1976年布裡頓去世;他們的「紅屋」現在是布裡頓-皮爾斯基金會所在地,這是一家推廣他們作品的音樂慈善機構。

布裡頓於1948年在離他的第一個家百步之遙的禧年大廳(Jubilee Hall)創辦了著名的奧爾德堡音樂節。現在,它已成為古典音樂愛好者夏季(每年6月)追逐的熱點之一,其中既有當代作曲家的新音樂,也有布裡頓的作品。

上圖這張照片是1955年在阿爾德堡的花園裡拍攝的,可以看到布裡頓與伊莫金·霍爾斯特(左:作曲家古斯塔夫·霍爾斯特的女兒)和皮爾斯(右)在討論。

布裡頓是英國有史以來第一位被授予終身貴族稱號的作曲家,1976年被稱為薩福克郡奧爾德堡的布裡頓男爵。他於1976年12月4日因心臟衰竭去世,葬禮在奧爾德堡教區教堂舉行,並被安葬在那裡的教堂墓地。十年後,皮爾斯被葬在他身邊。

布裡頓對20世紀音樂的影響深遠,奧爾德堡有許多關於他的紀念地,例如位於聖彼得和聖保羅教堂的窗戶(下圖),製作於1979年,專門紀念布裡頓譜寫的三部宗教寓言劇《浪子》《麻鷸河》《熾烈燃燒的火爐》。

作為一名指揮,布裡頓除了經常演出、錄製自己的作品,通過上世紀90年代陸續發行的奧爾德堡音樂節實況,我們可以確定,如果布裡頓願意成為一位職業指揮,與作曲事業平分秋色的話,他會像同時代指揮大師一樣搶手。

布裡頓七歲正式學習鋼琴,十歲時取得飛躍式的進步。他的鋼琴演奏為皮爾斯增光添彩,也為羅斯特羅波維奇讚不絕口。他獨奏兼指揮的莫扎特鋼琴協奏曲亦是Decca目錄裡的名盤。

1960年9月,蕭士塔高維奇赴倫敦聽羅斯特洛波維奇演奏他的《大提琴協奏曲》,在音樂會上經介紹認識了布裡頓。1965年,布裡頓與皮爾斯旅行到蘇聯作曲家在亞美尼亞的療養地,當時羅斯特洛波維奇與蕭士塔高維奇也在,兩位作曲家很快建立了深入的關係。

隨後若干年,布裡頓與蕭士塔高維奇惺惺惜惺惺,在音樂上互相借鑑,到1969年,蕭士塔高維奇寫出《第十四交響曲》時,這種呼應達到了高潮。在最後一次彩排這部作品時,蕭士塔高維奇介紹說,《第十四交響曲》與布裡頓的《戰爭安魂曲》有關。

今天小編就先介紹到這裡哦,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藝術資訊,請來關注我們的帳號,關注我們讓藝術點亮生活!這裡有最豐富的資訊和最有趣的藝術故事,愛藝術的你一定不要錯過!快來關注、評論、轉發吧!

相關焦點

  • 1934年:英國音樂的猝死與重生
    [導讀]1934年初,英國音樂突然猝死,隨即立刻重生。2月,埃爾加去世,5月,古斯塔夫·霍爾斯特去世,6月,戴留斯去世。這三位作曲家將英國放進了世界音樂版圖。英國音樂的復興似乎踟躕不前。然而就在埃爾加去世的當晚,BBC 直播了《一個男孩誕生了》的首演,這是班傑明·布裡頓創作的一套無伴奏聲樂變奏曲。當年作曲家20歲。那個月還沒過完,他又寫了一首《簡單交響曲》,打算在諾維奇首演。
  • 英國作曲家約翰·巴裡逝世:記住電影 留下音樂
    2005年,約翰·巴裡獲頒英國BAFTA終身成就獎(上圖)。無論是《007》系列音樂還是《走出非洲》配樂,他的作品成為各個時代的經典據英國《衛報》消息,曾為《時光倒流七十年》、《走出非洲》、《007》等影片創作配樂的知名英國作曲家約翰·巴裡(John Barry)因心臟病突發於1月30日在紐約去世,享年77歲。
  • 古樂涅槃——本真主義巴洛克音樂在20世紀的復興運動
    義大利作曲家蒙特威爾蒂,被譽為「文藝復興時期向巴洛克時期過渡中顯赫的人物」「歌劇改革之父」以及「十七世紀最出色的作曲家」。同樣作為義大利巴洛克時期作曲家的維瓦爾第,他的代表作《四季》堪稱人們最耳熟能詳的年代屬性作品。跨德/英兩國作曲家亨德爾、德國作曲家巴赫作品之多,水平之高,被認為是巴洛克時期最寶貴的音樂財富。
  • 美劇資訊:今秋首個被砍劇《少數派報告》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美劇資訊:今秋首個被砍劇《少數派報告》 2015-10-14 14:13 來源:人人美劇 作者:
  • 顛覆傳統印象 動漫遊戲中十個少數派父母的故事
    顛覆傳統印象 動漫遊戲中十個少數派父母的故事 來源: 家用電腦與遊戲 發布時間:2011-03-23 14:23:06 轉到個人空間   ●他們是反派
  • 史匹柏科幻大片《頭號玩家》口碑爆棚
    3月30日,《頭號玩家》在中美影院同步開畫。《頭號玩家》是好萊塢第一大導史匹柏耗時三年完成的科幻作品,這位兩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傳奇大牛這一次再次嘗試新題材,就像當年的《少數派報告》。
  • Anecdote名家軼事|法國女作曲家的魅力
    本期,萊普思特為大家盤點了三位當代法國女作曲家,她們風華絕代,豪不遜色眾多男性作曲家;她們用一生追逐自己的夢想,捍衛自己的權益;她們的作品獲得了世界的認可,在西方音樂史的畫卷上為自己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小夥伴們還記得在《屋頂上的牛》那一期,我們為大家介紹的法國「美好年代」的嗎?
  • 英國名人中與蘋果結緣的不止牛頓,還有他
    周一亮相的瑞典指揮家赫伯特·布隆斯泰特已年過九旬,依然活躍於指揮臺,如今將再度與樂團牽手。周二的節目中,英國指揮家馬修·豪爾斯將首度執棒芬蘭廣播交響樂團,完成自己的「新秀場」。英國名人中與蘋果結緣的不止牛頓,還有他接下去我們要說的這位20世紀作曲家傑拉爾德·芬齊,具有傳奇色彩。
  • 著名作曲家陳鋼——弦音上的蝴蝶夢
    他的標誌性作品還有《王昭君》《情殤——霓裳驪歌楊貴妃》紅色小提琴系列著名作曲家——陳鋼陳鋼於1935年生於上海,是中國當代著名的交響音樂作曲家。全曲悲情幽揚,纏綿動人,通過「舞宴」「兵變」和「埋玉」三個段落,描寫了楊貴妃與唐明皇的生死之戀和「兩情若是久長時,豈在那朝朝暮暮」的崇高詩境,這句秦觀的著名詩句成為了他作品最大也是最終的主題。陳鋼說,《情殤》其實是對《梁祝》、《王昭君》的「情」的延續,也是他在經過一系列歷練和感慨之後對「情」的更深一步的理解。
  • 三十年過去了,遊戲作曲家下村陽子依然在觸碰時代的靈魂
    10月26日,著名遊戲作曲家下村陽子在北京保利劇院舉辦了名為《交響遊戲夢》的主題音樂會,這是她第一次來到中國大陸舉辦專場演出。我們應主辦方邀請參與了活動,並有一個可以面對面與下村陽子以及音樂會鋼琴演奏家林亦汎進行交流的機會。
  • 上個世紀的「全球最美面孔」,個個都是絕世美女,顏值真令人服氣
    如今是2020年,人們依然熱愛評選「全球最美面孔」,可見人們對美女的關注度依然是很高的。在上個世紀,也有一些特別驚豔的大美女,她們漂亮的長相驚豔了時光,每個年代都有公認的「最美面孔」。
  • 史匹柏揭秘《頭號玩家》未來世界
    《頭號玩家》未來世界有望成真?《頭號玩家》是史匹柏時隔多年後回歸科幻類型的力作,不惜工本打造視聽盛宴,講述高潮迭起的奪寶冒險故事,充斥全片的流行文化元素更將掀起全球熱議。《頭號玩家》將於3月30日起在全球陸續上映。 《頭號玩家》講的是在2045年,現實世界衰退破敗,人們沉迷於VR(虛擬實境)遊戲「綠洲(OASIS)」的虛幻世界裡尋求慰藉。
  • 著名作曲家約翰巴裡去世 為007系列譜曲
    據法國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月30日,曾為《007》系列電影配樂,並5次問鼎奧斯卡大獎的著名英國作曲家約翰巴裡因心臟病突發在紐約去世,享年77歲,葬禮將於本周晚些時候在英國舉行。「我對這個消息深感震驚,他的去世是音樂界的巨大損失,」《007》系列電影的新配樂師大衛?阿諾德說,「假如沒有他,《007》系列會遜色不少。」
  • 作曲家?傻傻分不清楚
    ▼▼▼數學家卡爾曼與作曲家卡爾曼。卡爾曼與卡爾曼,傻傻分不清楚!卡爾曼提出了一種現稱為卡爾曼濾波的新的濾波方法和能控性、能觀性的概念,為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現代控制理論作出了傑出貢獻。比如,在雷達中,人們感興趣的是跟蹤目標,但目標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的測量值往往在任何時候都有噪聲。
  • 揭秘俄羅斯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為何總譜寫"憂傷"
    比如我現在就在城市樓群那鋼筋水泥構成的小匣子裡,聽的是上個世紀俄羅斯偉大的作曲家、鋼琴家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我驚異於音樂居然能在不同的環境裡——田野、音樂廳、房間……營造出同一種感情氛圍。閉上眼睛,眼前出現的仍是我年輕時在曠野裡唱俄羅斯民歌出現的那些畫面,以及那種情感——熟悉的、淡淡的俄羅斯的憂傷。   我聽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的感覺和聽別的大師的作品不一樣。